求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9

分卷阅读169

    句话:一九四五年以后,战争取得艰难的胜利,东方大陆上人人都期待一个崭新的和平的新生,在众人毫无防备时,战争时代的同盟,竟然已经暗暗算计上了这一群质朴鲜活的生命,并理直气壮的称之为:“人种进化程度和文化素质低下……”

    细菌史上,关于G委员还有一封著名信件,是美国化学实验组委员长John Barker用以cao控远东国际法庭的。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

    “二战中使用过细菌武器的国家只有日本,遭受过细菌武器摧残的国家只有中国。你们要充分注意这个基本事实,必需宽赦和保护石井四郎等细菌战犯,从他们手中得到经验和资料,以千方百计节省我们的时间、金钱和其它一切有形无形的资源。要让中国无法纠缠日军当年的罪恶,建好我们在亚洲的第一个生物战桥头堡S实验室……”

    石井四郎就是一八五五部队的技术指导。他最“伟大”的发明是一台高两米、长五米的霍乱菌培养皿,叫做“石井式炸|弹”,据说,里面培养的霍乱菌“足以一次杀光全世界的人”……

    她摸了摸发凉的胳膊,看了眼躺在沙发上安静呼吸着的,被日本医学生像标记培养皿一样,记作“中华猿”的小孩,突然想起以前在图书馆看到过一张照片,一个男子被五花大绑置于手术台上,一个穿白罩衫、戴黑框眼镜和胶皮手套的日军军衣准备对其下刀。照片下面标注着: Carry out vivise to the ESE MONKEYS(对中华猿实施活体解剖)。

    如今一家研究病菌的医院就坐落在虹口。假如他们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即使效率不足,但只要有石井炸|弹威力哪怕万分之一,后果都难以想象。

    ……

    她不知道自己在黑暗中坐了多久。直到亚麻纱帘外头的天蒙蒙泛着白,胃里一阵空空的抽搐,全身都出了一层汗。直到阿妈来做饭了,她仍旧有些精神恍惚。

    大约是谢择益从前特意交待过,阿妈进来见她醒着,旁边还躺着个小rou团子,稍稍吃了一惊,倒也没有多嘴多舌的打听,径直去到厨房里做饭去了。

    她仰头盯着走廊顶头的铜制电话机,她突然想起了某天接通电话时,转接员说过的一个四位电话号码。

    上海赫赫有名的名医世家许家,女儿曾留学日本……

    她猛的一惊,从沙发里支起身子,将皮质沙发整个震的动了一动。沙发上躺着的小孩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的看她。

    她揉揉小孩儿的发梢——昨晚已经给他绞过一次了。虽然实在不大好看,总比滋生跳蚤的好。把他圈到电话里下头,她毫不犹豫拨通了许家号码。

    转接过去费了些时间,仿佛是许家管家的人接通了电话;虽然时间很早,听说是许小姐朋友,料到是急事,便也没有迟疑的去叫了小姐来听电话。

    许小姐声音倒是十分精神:“喂,林小姐?”

    “许小姐早。”她也懒得讲些客套的废话,“我记得你一直想要让人们都知道他们没什么用,对么?”

    许小姐显然来了精神:“怎么了?”

    她接着问:“我想请问一下,许小姐留学日本时,修的是什么学科?”

    “自然是学医。怎么了?”

    “嗯。听说过Shiro Bomb么?”她并非病理细菌学专业,对于这些名词的诞生年月有些不是特别确定。

    “我只知道京都大学医学系的石井教授。那是什么?”

    她想了想,又问:“那,伤寒沙门杆菌、cholera bacteria、bentonite……和ape呢?”

    那头沉默了好长时间。许小姐问:“你从哪里听来这些名词的?”

    “我这里有个两岁小男孩,”她将小男孩拉得离电话机更近了些,小声问他几句话。得到回应后,她将电话机拿到耳边:“能听懂他讲话么?”

    “嗯……大略听得懂,兴许是南通县的。”许小姐语气明显有些急促:“你在哪里?”

    “你知道我家地址的。恭候大驾。”

    ——

    从槟榔屿到上海这一趟旅程,若是乘坐普通邮轮,需要四五日;这一艘轻巡洋舰仅需四十小时。

    这一船士兵,不论兵种,多为下级兵。过半数的下尉,两名中尉,只谢择益一个上尉。海上日已落下去,远处鲸鱼在余晖里喷着水汽。旅途余下最后十小时,英国兵们都抓紧时间享受这最后的狂欢,将晚餐从船舱内吃到甲板上,唱片机也搬了出来;音乐、美酒、热带水果与烤rou一应尽有,士兵们尚算清醒的跳着舞;对他们而言,若说还缺点什么,那一定是女人。

    和甲板上这群人对比鲜明的,是坐在角落里的斯言桑:浅色衬衫外头一件黑马甲,坐在灯光下头,手里捧着本书,显是视力略有些不大好了,故而才微微眯着眼睛在。他这个作派,一眼望去便知道是英式寄宿中学的模范生;根本和谢择益这种导师去学校为他保释却被他拒绝,当场扯掉马甲校服扔在地上扬长而去的学生截然相反。

    船上也有不少曾就读于私立中学的军官,他们谈论起那位叫“斯”的中国学生:牛津的固有学生,剑桥的客座学生,在剑桥名气比牛津大,从中学起就三天两头从伦敦去往剑桥,听说因是那位远在中国女友长于作诗,许多年从一而终的写信作诗,只一心为讨得她欢心。

    而今斯言桑坐在角落里,安静得过分了些;沐浴在橙光里头,像幅画似的。

    常听说中尉一下下级兵爱鬼混。以前不觉得,而今和那中国少年一比,确实放浪形骸得不像话了些。

    英国规矩不兴不经人介绍而冒昧的自我介绍,否则视为无礼。

    谢择益想了想,仍旧穿过人群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来。

    斯言桑将书合拢,微笑着等他发话。

    他指指合上的书本询问道:“能否一阅?”

    “当然,”斯言桑将书递过来,“请随意。”

    接过书,封面上写着:Madame Bovary。翻开一页,密集的法文的书页空白处标满了汉字,原来是在作翻译。

    “学业上违拗父亲意思,他封建大家长做惯了,受不得忤逆。派人克扣钱粮,生活一度十分困窘,偶尔只好以翻译谋生。”斯笑着解释道。

    书页快速翻过,停留在夹了便签处。书签为界,左侧部分写满了字,右侧还是干净的。作书签的纸张似乎是照片材质,倒是奇特。仔细一看,果真就是照片。

    一共四张照片,照片上都是同一个人。主角是一位少女,心不在焉的站在人群里,人群就这么自动被忽略了。前面三张都在东张西望,最后一张注意到了摄影师,眼睛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