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水乡人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81

分卷阅读381

    就算这样,年终结算收益也很可观。

清哑都看过后,点头确认。

又有宫里和官用的货款十几万,也都核对了。

她问道:“怎么弄这么多现银回来?”

郭大全解释道:“咱们现在这一摊子可不小,家里不存现银可不成。说一声用起来,要是拿不出来怎办?银号也不是一定准的,也有脱拉的时候。那些世家谁不是存几十万的银根,防止急用。”

清哑这才明白。

那边,郭守业问郭勤:“十一月有多少?”

郭勤瞄一眼算盘,道:“十二万九千三百五十五两!”

郭守业点头“嗯”,再道:“把城里和家里分开算一算。”

郭勤就又忙起来,两眼在账本和算盘间扫来扫去。

清哑发现,他对数字超常的敏锐,几乎看一眼就记住了;计算也特别快,简单的计算不等手在算盘上拨拉出来,心里已经算出结果。

她十分怀疑,他是被银子刺激的。

因为这娃看银子的目光贼亮!

她不放心,问大哥:“勤儿还小,叫他做这个怕耽误读书。”

郭大全道:“还小!你没问严姑娘,他们哪不是从小就跟着长辈历练的,不然怎么十几岁就做少东掌管买卖?家里除了你就他认得字多,再不逼他,这账谁算?他也能算过来。瞧,这不算的蛮好!”

郭守业也道:“该学了。等两年巧儿也要来!”

难怪爹和大哥特别叫郭勤来帮手。

清哑没话说了。

少东是这么培养出来的,她差远了!

所有账目郭勤都算了一遍,然后银子入库。

他更来劲了,指挥下人按序摆放,十分有主见。

第340章进香(二合一求月票)

郭大全忙道:“留些放在那屋里。待会要发月钱、过年赏银。要是只进不出,那不发财了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郭勤听了忙和管事核对数目安排。

清哑趁空对爹和大哥道:“爹,这个专利我们要当心。”

她不知怎么说,因为清楚家里人对挣钱的执着,这个专利使用费看起来收钱容易,怕他们为了银子就忘乎所以了,特别提醒一句。

郭守业忙道:“爹晓得。”

郭大全也笑道:“大哥不会钻钱眼的!”

清哑见二人听进去了,才放心。

管理还得他们来,她可没本事管。

当下事了回屋,和沈寒梅二嫂整理年货。

这一年的热闹自不必说,耳根就没有清静的。

清哑和家人共度新年,心情很好,像个孩子似的放开了玩。这情形等过了年三十就变了,从初一开始,各路亲友上门拜年不计其数。拜年还在其次,求亲才是主要。长辈们找各种机会见她,想各种说辞要打动她。

清哑嫌烦,只得再次投入钻研工作,房门也不出。

吴氏便为她谢绝一切来访,才清静了。

清哑沉入研究便忘记了身周的一切,结果这个正月她比往年都忙。一直到二月中,她设计完成两幅织锦,集中的热情和灵感才消退。然后她感到一阵疲惫,再也不想摸纸笔了。出门看见柳枝吐露鹅黄嫩芽,田间地头石缝里到处冒头的浅绿小草,心便按捺不住了。

郭守业和郭大全等人在正月初五就去了城里。

没让清哑跟去,这是规避夏家的意思。

因此绿湾村家里就剩吴氏、郭大有两口子和巧儿郭俭。

清哑便对吴氏说,她想坐船出去逛。

因郭大有没空。吴氏不放心她独自出去,想了想道:“二月十九有庙会。要不你跟娘去五桥观音庙上香好不好?娘早说要去给你二嫂求个签的,上个香,许个愿,一直没得空。”

清哑忙抱住她胳膊,用力点头,眼睛笑弯了。

吴氏便知道她这是喜欢了。想去呢。

就笑道:“那我们明天去。你也求个签。”

说完心里升起期盼:这样也好。带闺女去了,顺便向观音菩萨求个好姻缘。闺女这样心善,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嫁得如意郎君。

清哑点点头。还是看着她。

吴氏就说这五桥观音庙多灵验,谁家媳妇求了生儿子了,又有谁家老娘生病大夫都看不好,去庙里求了一道符化水喝了就好了。又有谁家求姻缘等等,“一到庙会的时候。人挤不动。那个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子。”

清哑含笑听着这些民间传闻轶事。

她之所以一听“五桥观音庙”就动心,不是为了去庙里进香,而是听娘和嫂子们说起过几回观音庙的情况,对那环境感兴趣。

五桥村在景江上游。离乌油镇还有十几里。原名吴桥,因为村中水网交错,有五座石桥。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呼为五桥村了。

五桥村头有个观音庙。庙前有棵银杏树,几人合抱粗。

清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一副图画: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张开庞大的树冠,稠密的枝叶间系满了红绸纸签;一座古老的庙宇,并不轩昂壮观,青石路缝隙和青砖墙面上布满苍苔,斑驳脱落;善男信女从水陆各道赶来,满脸虔诚地或围在树下磕头,或一步三拜地拜向庙里……

这情景给她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吴氏一提,她便答应要去。

当晚便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起大早走。

巧儿也要去,被吴氏哄住了,让她在家陪娘、带弟弟。

次日凌晨,清哑带着细腰细妹,吴氏带着杨安平家的和两个媳妇,另有阮秀带四个少年护院驾船,一行人往五桥赶去。

且说五桥村,村尾有个老篾匠赵大爷。

正月初四那天,赵大爷家来了两个青年汉子,他对邻居说是他远房表侄,因家里没得过才来投奔他。兄弟俩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头发蓬乱,一身拖泥带水的衣裳,袖子拖老长,看着有些邋遢,好在一个体格健壮魁伟,一个身材修长挺拔,才没那么显落魄。

兄弟俩撑一条小船,在水上打鱼讨生活。

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见回。

见过几次后,村里人就习惯了有这两个人在。

有时打了鱼,他们就坐在庙前的银杏树下,一边卖鱼一边听人天上地下闲扯,讲些风土人情和乡间趣闻。

那年轻一些的汉子很少说话,偶尔插一两句,也是问的多。

老大就话多些,有问有答。

这日早饭后,兄弟两个提着起早打的鱼又来到银杏树下。

树下已经坐了许多做小买卖的:有卖米糕的,有卖豆花的,有卖香烛纸钱和装了平安符的荷包的,都是村里人,赶早来等香客,好赚个零花钱。

见了他们,众人忙招呼。

说笑间,有老汉见那年轻汉子仰头看树上,主动讲起这系红绸和许愿纸签的习俗来,“灵验的很!”

话题很快扯到观音庙,说这庙的观音特别神,护持五桥村的人。

“那还发大水,这庙也被淹了?”年轻汉子声音低沉。

“年年都破围(堤),这庙哪一年不淹!”有人笑道。

“怎么不修围埂呢?”年轻汉子又问。

人们便七嘴八舌说,年年修,年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