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断金钗在线阅读 - 第三回 假奶妈告密求自保,勇姑娘秋千撞迷情 伪庶姐笑颜探情状,一家和四处美名扬

第三回 假奶妈告密求自保,勇姑娘秋千撞迷情 伪庶姐笑颜探情状,一家和四处美名扬

    

第三回 假奶妈告密求自保,勇姑娘秋千撞迷情       伪庶姐笑颜探情状,一家和四处美名扬



    小梅听到里间动静,霎时清醒,推门进来。

    见许三娘坐在灯前,她脚步悄悄,轻声问,姑娘怎么不睡,要喝水还是吃些点心?

    许三娘抬头打量门口的女子,小梅才十八岁,青春稚嫩,喜爱玩闹。

    便与这些无关,谁不想得到自由,坐卧行走,来来去去,都只凭心情。

    许三娘招唤人到身前来,拿起最上头的那张身契,放到小梅眼前。

    拿着,多谢你一路照顾。

    凭上辈子相互扶持的情分,她不能让小梅不自在。

    世间诸般枷锁深重,她只能以己身尽力不使它收紧,而无法破解。

    天下尚且太平,她这时发还全部身契,只怕头一个就要被官府烧死。

    前世大乱,买卖之风因各路兵马需要人丁有所收敛,只女人小孩仍是逃不开被标上价码的命运。

    趁官府被毁,许多人自发奔逃,投奔各处,取得新的身份文牒,竟是在乱世中才有个人的名分。

    前朝买卖人身之风盛行,世家豪族对待奴仆如同工具一般,害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本朝立国,百废待兴,正需人丁建设。

    除不满十六岁的小孩,都能签订文书去帮工做事。律法严禁用人签死契,大户人家需人帮工,只能签用工文书。

    然流传千百年的买卖奴仆之风,早些年严令禁止尚且能压得住,只私底下有些避着官府的人口买卖。

    七十年前,这股风气重演,尤以官府老爷们爱买卖奴仆。

    若不签下死契,他们怎敢叫下人办事,许多机密,都得是自己人过手才放心,不得不捏住下头人的身家性命。

    再者,若签用工合同,一日做几个时辰的工,做些什么事,都有定论,逢着节假日还请不到人。

    这些豪门大户没人伺候,还叫什么富贵人家。

    早先仍然是用工合同,若超过四个时辰,就是另外的价钱。

    这样的事,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施行不过一二十年,各地便都加在朝廷规定外,各自增加做工时辰。

    一般衙门里头,尚且能够维持四个时辰的规定。

    到外头,各行各业,做工时辰无不是翻了一倍有余,连带着节日也没个休息的时候,想告假那是千难万难。

    时辰涨了,月银却不变。

    底下的百姓苦苦挣扎,有那凭手艺吃饭的,收入颇丰,架不住一口气不歇的加工,白白丢下性命,无福消受金银。

    这样的事情蔚然成风,私下里的勾当被摊到台面上,买断人的风气又开始盛行。

    将人买断,无论吩咐做个什么,不论时辰,下人都得去办,

    只要主家不开心,动用私刑,打死一个下人也不为罪过,替老爷们省下多少事。

    小梅握着身契,泪水打湿契书,她哭道,怎么觉得姑娘好像话本里的侠女,怜悯弱小,行侠好义。

    许三娘逗她,傻丫头,话本里常常写小厮乃富贵人家遗失的公子,一路受贵人赏识,娶千金小姐,拜将封侯,成就千秋霸业。那姑娘和侠女,都只在小厮后院里头,你去不去?

    小梅目瞪口呆,喜悦被惊讶夺走,她家姑娘,什么时候会开这些玩笑,怎么听着有些奇怪。

    许三娘自知失言,便岔开话题,躺回床上歇息。

    小梅将身契贴在胸口的衣襟里,激动得一夜不曾闭眼。

    第二日天晴,院里的紫藤果实一串串垂在木架上,碧绿的叶子层层交叠,织成一片阴凉。

    许三娘仍旧坐在池塘边,她请管家重新休整过。

    这水流不再如同往日,只在园中打转,而是汇通外头的小河,演变成一汪活水。

    池塘里头成群的金鱼,有的顺着水游到墙外去,有的仍围着假山荷叶打转,还添了些新的鱼虾。

    从河里游来一群小鱼,柳叶一样细小,在水中摇曳生姿。

    许三娘视线随着鱼的身影游移,外头的仆妇前来禀告,许三娘的奶妈王婆子求见。

    奶妈挨了一顿板子,没脸再留在许三娘身边,扭着屁股回家休养。

    原先她一直觉得儿子最孝顺,这次她挨了打,儿子一反常态,竟不顾孝道,对自己好一通冷嘲热讽。

    还直说,有奶才是娘。她被主家厌弃,不能再提携他,在家中休养只能干耗食粮云云。

    王婆子当时便犹如五雷轰顶,不明白一心养出来的儿子怎视自己猪狗不如。

    她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他爹不管教,反而成了好,而她就该是天生劳碌命。不能做事,正该被父子俩踩在脚底下。

    王婆子躺在床上,受完这圈冷眼,全想明白了。

    她只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为着儿子有着落,娶个能干贤惠的儿媳妇,早早就把女儿嫁到外头换彩礼。

    女儿在婆家挨打,她一概不问,只觉得哪有女人不受苦。

    这回女儿哪怕拖着一身伤,也要回来照料亲娘,眼巴巴地从头发里翻出指甲盖大小的碎银子塞到王婆子手里。

    她才悔不当初,女儿性子仁善,小时便被她再三叮嘱,要勤快,眼里盯得住事。

    全家老小的衣裳袜子,铺床叠被,全由着女儿包圆。

    王婆子嘴上念着要女儿贤惠,何尝不心知肚明,这是全为着她是个女儿,不能替自己支撑门户,养老送终,才当个下人一样使唤。

    等真体会到丈夫儿子刻薄的嘴脸,掂量着往日那点母子情分,终究抵不过世情冷暖。真等儿子来养老,她也不用还躺着养伤,立时就得去死。

    留下赶着回婆家做活的女儿,王婆子痛下决心,誓要带着女儿和离,母女两个今后相依为命。

    她在许三娘院子里头,积攒不少,拿回家里交给儿子,却不是全部拿出,自己私藏一部分,原是防着老头有了银钱乱来,不想亲生儿子也是一路货色。

    便和女儿两个忍气吞声,留在家里等养好病再做计较。

    不想这儿子也防着亲娘还有余财,不肯支出银两请大夫。

    等jiejie在家住得两日,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吆喝着将jiejie的包袱扔出门外,把人拖出去,口里振振有词,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了人就要守妇道,别回娘家打秋风,把王婆子和王大娘子气得七窍生烟。

    四方邻居劝慰一回,他才十分不情愿地开了门,允人住下。

    他还没娶亲,怕闹出来个不孝不悌的名声,没个好颜色的娘子肯嫁给自己。便使信送往王大娘子夫家,要他们快来接人。

    那头刚晓得王婆子被许家赶出来一事,王大娘子瞒着这桩事不曾说。

    以往王大娘子回娘家一趟,总是空手去,带些东西回,就是身上明晃晃有挨打的印子,娘家也不闻不问。

    这回王家掉到泥里,他们反倒大张旗鼓起来,欲要挟王家给些补偿,不然就休妻回家。

    王婆子伤口正发炎,疼得死去活来。

    外头门口,一堆人堵着骂,把她气得几欲昏死过去。

    老头和儿子躲在屋内,充耳不闻,女儿像只鹌鹑一样缩在窗边,凄惶不安只会哭。

    王婆子长叹一口气,恨铁不成钢,又恨自己明明身为女子,却偏心儿子,疏忽女儿教养,只一味叫她做些服侍人的事。

    没有法子,忍着痛叫王大娘子扶起来,一步一步挪到门口。

    你们宋家要退亲,可以。王婆子抛出一句,宋家人见她穿着不如往日鲜亮,心中得意。

    再见王大娘子一脸畏缩,更是觉得可厌。

    只不明白王婆子为何舍得让女儿和离,这桩婚事乃她一力促成,榨了他们宋家许多钱财,为儿子积攒彩礼。

    都是明事理的人家,既同意和离,我们给的彩礼怎么不拿回来,你家女儿嫁来可就一身衣裳一只银簪,我们可都拿来了。

    王婆子脸一僵,不知自己怎么这样糊涂。

    王家不富裕,却也有些闲钱。这样打发女儿出嫁,她晓得会让女儿没脸面,去到人家家里难免受人耻笑,是她舍不得钱财到别人家里,都想留给儿子的私心作祟。

    这时来不及后悔这些,王婆子强撑着扯开喉咙,还嫁妆?我女儿到你家里,当牛做马,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还要忙着做工挣钱,你们那些彩礼请十个人也做不完这些事,她又指了指家门,环视看热闹的人裙,你们宋家人多势众,摆明欺负我们母女,我们分辨再多也是无用,你要彩礼便只管去院子里搬,今日就交割干净。

    宋家人果然进到院子里,将王家四处房门踹开,撬开柜门,将值钱的东西搬得一干二净。

    那两个软蛋,只缩到一边,不敢声张,深怕人家的拳头落到身上。

    宋家搬走东西,立时要给休书。

    王婆子站出来,扯着哭啼不止的女儿,你们搬了东西,彩礼交割清楚,再写休书那就是要结仇。要么给和离书,你情我愿,了结这桩事,要么结成死仇,我老婆子拼死也要请我们老爷姑娘为我们寻个公道。

    宋家大吃一惊,理不清这里头的关系,以为王婆子被主家赶出来是个假消息,思及得罪得狠,不欲再闹大事情,痛快写下和离书。

    王大娘子恢复自由身,王婆子请人用牛车拉着二人到许府后门。

    王婆子只算许三娘半个奶妈,签的乃是用工契约。

    许三娘小时候喝不惯人乳,只能用牛乳和米粉之类冲开喂食,所需精力比一般喂养要少许多。

    王婆子只算半个奶妈,她做事利索,单有个老毛病。自家是女子,还嫌弃许家只得两个姑娘,做不长久。

    许三娘从前便不喜欢她,顾忌自己是个姑娘家,得有善名,拉不下脸辞退,将人安排照管院中杂事。

    许嵘将人放出去,许三娘没想过要她回来。

    王婆子使了银子托人传话,请许三娘务必见她一面。

    许三娘接连看了好几个月的鱼,着实有些无聊,便准允王婆进来回话。

    王婆不过四五十的年纪,有些白发乃常事。

    这回相见,她头发白了大半,人憔悴不已,然而神情比起以往还更沉稳。

    姑娘大安。我没照料好姑娘,被逐出去一点也不冤枉。有一件事,我心里实在放不下,要同姑娘说清楚才能放心。夫人去世,丽姨娘脱不了干系。当年,夫人和善,对丽姨娘极好。病重的时候,都是丽姨娘贴身伺候。这样请了好些大夫,夫人反而愈加不好,直至病重去世。我觉得不对劲,有意观察丽姨娘的行踪,见她偷偷改变装扮,隐瞒行踪,在小摊贩那里买了好些药材。先前我隐忍不说,是忧心姑娘年纪小,沉不住气,料理不来。老爷宠爱丽姨娘,我没有真凭实据,贸然说出来怕打草惊蛇。姑娘大了,我家女儿才和离回来,我们母女无处可去,只能去别处求生,走前定要把这桩事告诉姑娘,才不辜负我奶了姑娘长大的情分。

    许三娘惊愕失色,打翻手里的茶杯。

    屋里只她们两人,王婆机灵十足,亲手将茶杯碎捡起来,姑娘小心,姑娘要当没听过我的话,否则怕,怕那起子黑心肝的小人消灭罪证,甚至于怕恶行败露,到时候说不定胆大包天要来害你,那叫我老婆子怎么对得住姑娘和夫人。

    许三娘的震惊自然是真的,她娘去世的确是因为生病,但是否有丽姨娘下毒的缘故,她摸不清楚,但心里立时就信了王婆的话。

    王婆如愿见着许三娘生起戾气,她不怕许三娘不留下她,毕竟现在只有她这唯一的人证。

    三姑娘平时轻易不出院子,不就是为着当家作主的是姨娘。

    亲娘的血仇,为人子女,怎能忍住不报。

    待王婆走出房门,许三娘若有所思,从前她可没听过王婆子说这些话。

    许三娘不欲见她日日在眼前,打发人去看竹林。

    王婆如愿留下,王大娘子沉默寡言,做事爽快,被留在院中帮厨。

    和离后,王大娘子郁气消散,每月拿了银两,交给王婆。

    王婆自是不收,让她或攒下自己存着,或是劝她买些吃食首饰,自家过得松快些。

    不想,王大娘子先给亲娘买了个沉甸甸的银镯子,把王婆悔得抱着人心肝rou哭个不停,当即便将钱财所藏之处,全说与女儿知道。

    王家父子俩没了经济支撑,几次三番要来纠缠。

    丽姨娘听闻王家事迹,深恶这家男子为人,见一回就让人打一回,替母女俩省了事。

    许三娘收留王婆母女,反而叫府里的下人们觉得三姑娘重情义,犯错的人仍能网开一面,不如往常重用贴心更叫人觉得不可小觑。

    许府中人,对许三娘的吩咐倒比以往还听得进去。

    到十月,天气渐凉。

    池塘边的藕花还盛开着,一只只莲蓬跃过水面,蜻蜓在水天之间飞舞。

    小梅胆子极大,站在秋千上,飞鸟一般冲出高墙外,衣裙纷飞,快活肆意。

    许三娘站在下头,见小梅笑得花枝乱颤,亦展颜一笑。

    前生,她连院门都不愿意出,沉浸在院子里无人打扰的安逸中。嫁给胡昀,需得持家立业,打点家事,才摸索着学料理事物,接待人情。

    现在想来无比可笑,她迟来的自立只是为了男人。

    想快活就快活,其实没她想得那样难。

    小梅忽然止住笑声,站在高高的秋千上,回头看了许三娘一眼,神色沉重。

    许三娘意会,挥挥手,众人不再笑闹,虽不解发生何事,只以为小梅害怕,上前稳住秋千架。

    小梅跳下秋千架,抚着心口抱怨,上头太吓人了,我腿都软了。你们也别去,我刚刚差点摔进池塘。

    众人笑她,还以为你胆子多大,我们才不敢上去呢,魂能给人吓丢。

    小梅嘻嘻笑,扭着许三娘的臂膀撒娇,姑娘,我们快回去吧,这里好多蚊子,别咬着姑娘。

    晚间,小梅一如常态,指挥安排小丫头们服侍许三娘在床上躺下。

    待小丫头们去了外间,房里只她们两个人。

    小梅压低声音,徐徐说道,姑娘,方才我在秋千上,看见外院有两个人搂抱在一块,我隔得远看不清人脸,只见到男人的衣服是府里小厮的装束,那女子的衣衫,不像是我们丫头用的。

    自己这是指代姨娘,丽姨娘还是兰姨娘?

    小梅一面说,一面忍不住心惊rou跳,姑娘会不会怪自己?

    许三娘接连被许多前世不曾知晓的秘闻砸得眼冒金星,她在家中长到十六岁,竟是眼盲耳聋,万事不知。

    许三娘回过神来,先夸赞小梅。你沉得住气,比我强。

    她真心实意地赞赏小梅,这姑娘天生有勇有谋,遇事隐忍不发,徐徐图之,若是准女子成军,打仗当兵也使得。

    小梅腼腆一笑,姑娘不怪我当时没声张?我以为看错,怕万一到时候大张旗鼓地过去,不见人,闹出来对姑娘不好。

    我知道。许三娘握住小梅手,小梅,你能过真正自在的生活,你想去哪里现在就能去,如果愿意相信我,等我支撑起家业,我会好好替你安排。

    两人相视一笑,小梅目光明亮,羞怯地笑,我等着姑娘,送我风风光光出嫁。

    许三娘怔愣,要离开四水之前,小梅态度坚毅地说,她不会将彼身安乐寄托于他人,只盼能再活到丰衣足食的日子。

    原来少年时,小梅也期盼与人白头偕老。

    许三娘五味陈杂,大厦将倾,她们是碎石压垮的蝼蚁,以个人微薄之力,永无翻身可能。

    她今年十五岁,十六岁嫁与胡昀,二十一岁胡昀高中状元,那年天下大乱,三十一岁身死。

    她要做些什么,护住自己。

    你说的这事,我们得找两个可靠的人慢慢查探,不能打草惊蛇。

    室内烛火熄灭,明亮的光线被朦胧的晨雾取代。

    外头喧哗声不断,四处人声鼎沸。

    小梅打好热水,轻轻将铜盆放在架上。

    许三娘拉开帘子,支起上半身,是什么声音?

    小梅才受夸奖,行事更求稳重,遇到许二娘的事,却克制不住垮起脸。

    二姑娘回来了,一大早就嚷嚷得四处不清净,叫别人以为是什么大官衣锦还乡才好笑。

    许嵘只得两个女儿,有财力的人家有些愿意送女儿读书习字,单请教习到家里乃少数,大多送去官府开办的女学。

    学到十五六岁,便各自接回家里待嫁。继续学下去,反被人耻笑。

    女子不能做官,读书识字浪费笔墨,只为教养儿子有益,取个言传身教的好意头。

    许三娘去过两回,二娘比她早一年入学,有意无意带着相熟的女孩们疏远她。

    她在书院中长久待着,十分郁闷。

    许嵘专门教训她,要融入进去,性子不要那么孤僻。

    许三娘头一回任性,要求只在家里学。

    许嵘答应,此后只有许二娘一人去书院。

    少则半月,多则一月,都会回家一趟。

    许二娘足足四月未回,听说是跟随书院教习,去庄子上学管理田庄,辨别粮食。

    许三娘听着外头的动静,梳洗打扮。

    晚上,她们必定要在一张桌上吃饭,许嵘喜欢家里团圆和气。

    许二娘和她互相不喜,但一直维持面上客气,谁也没有明着作出什么事来针对谁。

    直到李明远出现,两个人隐藏多年的怒气汹涌爆发。

    若说她心里毫无波澜,绝不可能。

    许三娘恨这位jiejie抢了自己的姻缘,恨她咄咄逼人,落井下石,恨她让自己选了条没法回头的死路。

    许三娘怕一相见,她藏不住自己的恨意,姐妹口角并不是一个让手足相残合理的理由。

    没等到晚上,许二娘就主动追到三娘院子里。

    身后的丫鬟拿托盘端着东西,脚边一箩筐瓜果。

    三妹,你好了没有?我先前在庄子里,姨娘同我报信没收到,后来晓得你差点死了,叫我好生心痛。姐妹一场,我总要回来送送你。现在全好了吧?

    许二娘声音清脆,言谈举止十分直爽。

    给二姑娘倒茶。

    许三娘端详许二娘,真见了面,她反而藏得住心中的情绪。

    眼前女子样貌随丽姨娘,五官柔和,耳边戴一对长长的穗状耳环,衬得她楚楚动人。

    许三娘甚至还能分辨出,许二娘比起六月去读书的时候,肤色黑了些许。

    许二娘自在地接过茶水,斯文地抿一口,才指着丫鬟们手里的托盘。

    这是我在庄子上采的向日葵,出了两斤瓜子,分一些给你吃了玩耍,还有些瓜果鱼虾,都是我们庄子里没有的东西。你没出去,只怕不识得,若不认识只管问我。

    多谢。

    许三娘一向叫她二姑娘,她仍然叫三妹,许嵘斥责了好几回三娘,没有手足情谊,只这丫头油盐不进,拒不改口。

    许二娘兴冲冲来,见三娘比以前还无趣,任凭她怎么把外头见闻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为所动。

    干说了半个时辰,没人应和,许二娘没了炫耀的兴致,更坐不住,敷衍两句便被丫头们簇拥着趾高气扬地离去。

    许三娘捏碎瓜子,默然无语。

    她的确忍不下这口气,要早早预备好,别像从前一样,傻傻跳进丽姨娘母女替她挖的坑。

    她娘的命,不是就直接折在丽姨娘手里。

    晚上的宴席,许嵘喜气洋洋。

    二女儿能歌善舞,极会活络气氛,姨娘和另两个偏房娇声软语不住说些好话,连最呆板的三女儿,也端起酒杯朝自己祝酒,说些身强力壮、长命百岁的吉利话。

    许嵘笑得合不拢嘴,家宅和睦,乃是兴旺之象,再来两三个儿子,他们许家必定是四水城顶有声望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