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
书迷正在阅读:勾栏女儿奋斗记、穿成首辅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红女主组CP、公主找了个女驸马、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来、小奶龙捡了个漂亮jiejie、好久是永远(gl,ABO)
两人进了内屋,面对面坐了下来。 王昶说道:“很快就要到达洛阳了,有些事情,我想与你商谈一二。” 王昶跟王基在这些年里镇守荆州,双方配合的不错,也算是有些交情,虽然比不上扬州刺史文钦跟毌丘俭的那种亲近程度,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 王基赶忙做出了认真聆听的模样来。 王昶这才开口说道:“老夫收到了两份书信。” “第一封书信乃是侍中钟会所写的,他希望老夫能前往洛阳拜见陛下。” “第二封书信乃是尚书仆射荀顗所写的,他希望老夫能前往洛阳拜见陛下。” 王基问道:“那王公此番前来洛阳,是为了谁的缘故呢?” 王昶苦笑了起来,“想跟你商谈的就是这件事啊。” “该是为了谁的缘故呢?” 钟会跟荀顗如今代表着两大不同的阵营。 尽管双方都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完全不同。 自从郭彰的事情后,群臣跟皇帝的关系愈发的尖锐,尽管雍凉大胜让皇帝压了群臣一头,可群臣并没有就此服软。 是要得到皇帝的宠爱,还是要得到群臣的拥戴? 这是摆在王昶面前的一個重大问题。 以王昶的资历和地位,他还真的不虚诸葛诞王肃,庙堂里的这三公,除却郑冲,就没有人能稳压他一头。 如果庙堂要委任新的大将军,抛开陛下心里的亲疏关系,那王昶绝对是最有优先级的。 不只是因为他的前缀里有个大字,还是因为他的宗族庞大,经学传世。 王昶显然是希望跟王基同进退的,双方最好是站在同一个阵营里。 王基沉思了起来,随即问道:“王公啊,您觉得陛下跟大将军比起来如何呢?” “陛下尚年少,假以时日,定更胜一筹。” “那您觉得自己跟大将军比起来如何呢?” 王昶大笑了起来,“那我就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两人在这里休整了一天,随即加快了前往洛阳的速度。 地方的情况正在好转,侍中持节巡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哪怕只是临时装模作样,也比以前要好了很多,而王昶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举动振奋了很多有真才实干的人才。 大魏官吏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这不是说其中就没有贤才,尤其是底层,寒门出身的优秀人才还是不少的。 至于大族出身的优秀人才,那是不必担心怀才不遇的情况,出身大族,没有才能都可以出头,何况是有才学的呢? 被掩埋的人才往往是出身偏低的那些人。 青龙四年,魏明帝下诏求贤,司马懿亲自举荐,王昶就这么进入了皇帝的视线。 王昶后来担任徐州刺史,他非常的重视吏治,大力的提拔了很多出身底层的人才,并且对麾下的官吏们下重手。 同时他在当地开垦农田,囤积粮草,在政务上做的极为出色。 后来进了庙堂,当齐王曹芳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时,王昶再次上书,给与了五条政略。 这治国五条,算得上是整个大魏里为数不多的针对官吏治政水平的内容了。 这也是王昶为什么会那么在意皇帝整顿吏治的原因。 王昶的五条上书,到如今都没有人能超越他。 他认为,治理国家,第一是要崇尚道统,鼓励学业,抑制空谈,大规模修建学校,让学生们入学,培养人才。 第二,要设立考试制度,考试是一个标准,没有标准无法衡量曲直,没有考试而任免升降,通过评点来看对方有没有才能,都是扯淡。 第三,他认为官吏们的任期太短了,完全没有政绩就直接提拔,应该设立较长任期,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政绩的再去提拔委任。 第四,省减官员们的实际收入,要让他们知道廉洁羞耻!别让他们去压榨老百姓! 第五,严禁奢侈,提倡借鉴,要对官员们做出居住,出行,穿着,饮食方面的限制,不许他们乱来,敢超出一定程度就以僭越的罪行来处置。 说真的,王昶的这五点上书都是根据当代的官吏水平,以及诸多的隐患来制定的。 他的这五点上书成为了后人们认识魏晋官吏们的重要依据,从王昶的上书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员们不经过考试,没有才能,人才储备低,没有政绩,喜欢奢侈,压榨老百姓 光是从这五点上书,以及王昶敢这么上书,就能知道王昶的眼光和才能在群臣里都是遥遥领先的。 皇帝非常的开心,觉得王昶说的很有道理。 下诏表扬了他,然后让他去负责考试。 可也就因此没有下文了。 皇帝似乎更在意史书上的寥寥几笔,某年某月某天,大臣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政略,皇帝欣然接受,赏赐了他。 可后面呢? 后面就没有了。 王昶后头还说过自己不懂得具体考试和计算政绩的办法,应当寻找一个专精这方面知识的人来,大家一同来拟定这种考试和政绩的具体施行办法。 但是呢,已经没有人在乎了,都给你赏赐了,还说这么多做什么呢? 王昶这一路上走来,看到各地的官吏变化,方才有了先前的感慨。 王昶是真正能办事的人,可他心里同样有些担心。 皇帝虽然下决心要整顿吏治,但是自己的这些想法,不是很被群臣所认可,他们都是口头支持,却不会正式通过,这位年幼的皇帝,他能理解我的这些上书吗? 尽管皇帝在谋略上,军事领域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才能,但是在治政上,皇帝还没有任何的贡献。 自己的这些政务,若是想要具体施行,怕是要面临太大的压力。 王昶坐在马车内,缓缓闭上了双眼。 无论皇帝如何去想,自己还是找个机会提一提这件事,或许他会有些兴趣呢? 这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洛阳。 在做出决定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拖延时日观察形势了,速度自然也就很快。 当他们来到洛阳的时候,皇帝自然还是出门来迎接的。 四征将军回朝,理当是这样的规模。 “拜见陛下!!” 王昶朝着曹髦俯身行礼,曹髦打量着面前这位征南大将军。 又一个司马家的亲信。 虽然是司马家的亲信,但是本身出自大族,跟诸葛诞这样的求名的人还不一样,他到底是会选择站在哪边呢? 群臣对他的态度跟对王肃还不同,若是他愿意帮助大族,想必群臣们会欢迎他。 曹髦笑呵呵的将他扶起来。 “听闻王将军身体有恙,如今看来,倒是痊愈了?” “因陛下的恩德,臣已无什么大碍,得知陛下召见,匆匆前来,不敢耽误。” 曹髦随即让群臣前来拜见,比起王昶,曹髦更在意站在他身后的王基。 王基是个被低估的将才,他的战略水平极高,在历史上,他多次针对庙堂的战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几乎没有出错过,他的战略眼光都足以跟邓艾论高低了。 邓艾抵挡蜀国,王基来抵挡吴国,我大魏固若金汤! 第95章 从将军到王公 王昶的立场不太明确,在曹髦和司马昭相继派人联系他的时候,他多次以有病来推脱。 而这种立场不明确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如今这样,不被看重。 当初需要你的时候你病了,现在要封赏了你的病就好了? 王昶并没有得到如诸葛诞或陈泰那般的待遇,皇帝也设宴了,只是这宴会设立在东堂。 前来的也只是几个庙堂重臣,大家在一起聊聊天什么的。 曹髦对王基倒是很热情。 王昶也看出了这一点。 王基有些受宠若惊,跟王昶比起来,王基是要差很多,虽然也是一方大员,但是当初王昶当刺史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别驾而已。 曹髦笑着问起了王基对蜀吴两国的看法。 王基如实说道:“陛下,当今的众人都重视蜀国的姜维,却轻视吴国的孙峻。” “吴国的孙峻,虽然年轻,不过三十余岁,可骁勇果敢,精明强干,胆大刚决,并非是中人。” “他的名声很差,因为他设立酷刑来处置大臣,又yin乱其后宫,但是,孙峻既通过孙鲁班来安抚大族,又用残酷的刑法来处置不轨者,吴国的庙堂迅速稳定,况且他不曾为自己打造奢华的府邸,出入朴素,不为自己的家人谋利,又积极跟蜀国通使” “最重要的是,此人一直都想要图谋我大魏。” “陛下不可不察。”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完了他的话,孙峻这个人,他的名声差是因为跟孙鲁班的事情,以及对宗室的一些清除,但是他确实是一個有志向的讨伐派。 他不愿意待在江东自保,常常有出兵的想法。 可曹髦并不是那么的担心孙峻。 因为这位孙大将军有个很致命的问题,英年早逝,好像也就剩下不到一年的寿命,而继承他位置的孙綝,不提也罢。 曹髦跟王基攀谈了许久,等到宴会结束的时候,群臣纷纷起身告别。 王基知道自己虽然被看重,但是征南将军才是重头,就跟着群臣行礼告别。 东堂之内,就只剩下了王昶跟曹髦两个人。 曹髦开口问道:“王将军啊,您这些时日里,镇守在荆州,抵御吴国有功。” “如今朕亲政,有继承先祖志向,行大一统的想法,不知您有什么能教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