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1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1节

    除了这些常规手段外,你还可以串通考官,买份考题之类的,只要不怕死,作弊的手段还是多。

    朱允炆不打算大力发展作弊人才,便对董伦等人嘱托道:“一定要做好检查,告知所有参与考试的举人,朕不喜欢作弊,让他们拿出真才实学。”

    董伦连忙答应下来,犹豫了下,道:“皇上,六月天气炎热,贡院如蒸笼,可否布置一些遮蔽之物,也好减轻燥热之苦。”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准了,另外,多准备一些绿豆汤,以作众人解暑之用。”

    “臣遵旨。”

    董伦很是感动。

    朱允炆比朱元璋好说话多了,也更有人情味。

    “杨祭酒,你执掌国子监,本已繁忙,原不应分身于主考、审阅之事,但朕还是将你加入其中,可知为何?”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认真地说道。

    杨士奇垂手,肃然回道:“臣不敢妄自揣测,只要皇上所差,臣必出全力,以竟全功。”

    朱允炆笑着摇了摇头,道:“怎么,去了几天国子监,都不敢直言了吗?”

    杨士奇脸上挂着一抹浅笑,回了句:“臣以为,皇上是希望在天下举子之中,挑选一些合用之人。”

    “何为合用之人?”

    朱允炆淡然地问道。

    杨士奇镇定地回道:“自然是不论行文风采,只论品性忠贞,处事之能。”

    对于朱允炆的人才观念,杨士奇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猫论》之言,可谓是清晰而深刻。

    不拘一格,人才尽用!

    现在五千多举人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师,若是只选两三百人,其他人打道回府,那就有点不太符合“不拘一格”。

    按照杨士奇的猜想,朱允炆必然不会放过这一次机会,哪怕是有人落了榜,他也会看看此人是不是有本事。

    朱允炆赞赏地看着杨士奇,此人才智未必输给解缙,但城府与老道,却强过解缙。

    “朕需要的便是你们这样的合用之人,在朕看来,纵是落榜,也未不可用。此番监考也好,阅卷也罢,旨在一点,察才以用。”

    朱允炆沉声道。

    董伦、杨士奇与高逊志深深对视了一眼,似乎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六月的南京,已是闷热。

    朱允炆待在武英殿处理着奏折,身后两个小宫女一直在扇扇子,累得香汗淋漓,衣服都有些透了,也不敢停下来。

    “好了,你们下去吧。”

    朱允炆拿起一把折扇,有些不忍心。

    值得欣慰的是,南直隶各地都奏报了丰收的消息,这不仅意味着一条鞭法真正第一次落在了百姓身上,也意味着大明朝的农税革新第一次走入现实。

    用不了几个月,国库便会充盈起来,到时候,新军之策是不是可以再延伸一些?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在其他藩王封地施行新军之策,效果都可以预期,但唯独有一位藩王特殊,哪怕是引入了新军之策,也未必能留住人心。

    这个藩王,便是宁王朱权。

    朱权与其他藩王不一样,其他藩王手中的兵,基本上都是朝廷经制之兵,是朝廷编制内的军士,身上流淌着的,是华夏人的血液。

    可朱权手下的兵,是朵颜三卫,是以蒙古人为主体的雇佣兵。

    虽然这些人吃的是朝廷拨付的粮食,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只是臣服于大明,听从大明的调遣,但并不承认自己是明朝的人。

    这些雇佣兵彪勇善战,骑术精良,若只是几百几千人,分流、同化、内迁,还容易控制,可这些人,不是几千人,而是八万人。

    嗯,八万还都是骑兵精锐,在这八万后面,还站着一大堆放羊娃、放牛娃……

    几十万人口呢,一旦引入关内,哪天他们和鞑靼、瓦剌一碰头,相约里应外合,抄起家伙造了反,那谁能抵抗得住?

    朵颜三卫,实际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

    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

    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

    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摊开地图看看,这是很大一片区域,可不是几里路,几十里路小小的一片区域,其面积甚至超出了朝鲜半岛。

    因为朵颜卫也被称之为兀良哈卫,所以其所在的区域,也被称之为“兀良哈地区”。

    历史上,朱棣造反时,便用计谋从宁王手中抢走了朵颜三卫,并借助朵颜三卫,屡破朱允炆的大军。

    靖难成功,朱棣上位,朵颜三卫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

    朱棣也仗义,给朵颜三卫封赏之后,又安排他们回去放马了。只不过,朵颜三卫的野心,已经从靖难中滋生出来。

    回去没多久,人家就开始活动,准备占据更多的牧场,甚至想要把大宁一块拿走。

    后来反反复复,朱棣亲征时,总会时不时照顾下这些昔日的小弟。

    朱允炆清楚这些人是不太可能一直屈从于大明的,他们的臣服,只是因为被打败了,为了能够活下去,不得已的选择。

    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不会再败给大明,那便是他们反叛的时候。

    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哪怕是给他们新军之策,他们也不会感谢朱允炆,更不会为大明卖力。

    所以,想要解决朵颜三卫,就不能采取纯武力的压制,需要用其他的方法。

    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亦或是朵颜三卫,他们都是放牧为生的,生活里就几样东西:

    女人,孩子,牛羊马,草原。

    吃的,喝的,都靠草原给予。

    想要弄个洗脸盆,打个锅,烧个菜,喝口茶,回头一看帐篷,啥都没有,然后站在土坡上一看,自己家里没有,但人家家有啊。

    可是人家不卖自己东西,用马交换都不换。

    咋办?

    还能咋办,抢呗。

    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很大一部分,便是你有我没有,我想要你不给我引起的……

    现在,朱允炆打算给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派商队去刺探情报?

    不过在给之前,朱允炆需要了解整个蒙古部落的情报。

    徐辉祖走在入宫的甬道上,听闻身后有动静,便止住脚步,手搭凉棚,遮住烈日看去,只见宋晟步伐矫健,踏步而来。

    “宋晟见过魏国公。”

    宋晟走至近前,施礼道。

    徐辉祖爽朗一笑,颔首道:“一路之上,本都督还在寻思皇上召见有何要事,宋佥事来了,已可猜测一二。”

    宋晟请道:“若非三大营、新军之策,便是北地边疆要事。”

    徐辉祖凝重地点了点头。

    两人进入武英殿求见,行礼之后,坐了下来。

    朱允炆扇着扇子,道:“夏日骄阳,毒辣难挡,朕听闻昨日三大营整训中,已有三百余人中暍,是否需要改一改整训时辰?”

    中暍,即中暑。

    徐辉祖拱手道:“皇上,一旦有战事起,则无论寒暑,纵日如火,水如冰,也当奋进向前。三大营整训,当以意志与精神为先,不应因中暍而延。”

    朱允炆皱了皱眉。

    诚然,徐辉祖所言不错,战争的时候谁管你多热多冷,该打的时候还得打,想要在战场上经得起打,那平时就得锤炼。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军士整训可不是小鲜rou拍戏,呲溜个发型,扑个粉,哈口气擦擦鞋,衣服光鲜,腰里就别着个二两的铁疙瘩。

    在三大营中,无论你属于哪个营,基础负重都不低于二十斤。

    盔甲需要穿吧,光着膀子上战场的,那不是奴隶就是死囚,专门送死的炮灰。

    真正的军兵,是需要盔甲的,哪怕你没有铁甲,又把自己的棉甲给改成了棉裤,那也多少弄个木甲。

    骑兵需要武器吧,要有长弓、箭矢、马刀,若是你心理阴暗,喜欢狼牙棒刺啦人的声音,也是可以装备狼牙棒的。

    虽然你是骑兵,但喜欢用火铳,开枪干死一个,转手把火铳当棍子用也没人拦你。

    军队嘛,只要你能赢下来,没人管你是用四十米的大刀,还是用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反正上去,弄不死别人,就被别人弄死,自己看着组合,没硬性要求。

    可这些负重是实打实存在的,骑兵整训,也不是说一天五个时辰都在马上,你需要考虑马没了咋打架的问题,当然,这些负重你都得带着。

    步兵也不容易,跑得慢,死得快,为了能活下去,盔甲往往都有加厚的倾向,比如里面加个木甲当衬衣啥的。

    你也需要拿武器训练,不仅如此,如果长途奔袭,身上还得扛三天的口粮……

    神机营的兄弟负重也不轻,火铳这玩意全是铁疙瘩,动不动就二十多斤,有些火铳,竟达到了三十四斤。

    每天拿着个二三十斤的东西练练瞄准,也不容易啊,要知道二战时很多步枪,都不超过十斤……

    朱允炆对于三大营整训很是重视,每月总会去大小教场一两次,知道军士训练的辛苦,只不过虽然朱允炆是皇上,但此时三大营整训的工作,是兵部、五军都督府一起负责的。

    徐辉祖不松口,朱允炆也没办法。

    “做好防护,让太医院派两个人去军中坐镇,训练虽重,但也不能毁了根本。”

    朱允炆嘱托道。

    徐辉祖答应下来。

    朱允炆话锋一转,询问道:“当下瓦剌、鞑靼可有什么动静?”

    徐辉祖摇了摇头,道:“皇上,瓦剌、鞑靼方面的情报难得,目前还没传来更进一步的消息。”

    “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打探下他们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