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宫女升职记在线阅读 - 宫女升职记 第128节

宫女升职记 第128节

    此番远去东安围场,一路要坐车辇,车辇比马车要稳当许多,只要一直走官道就不会太过颠簸,只是行路缓慢,把一日的马程直接拖延至五日才能抵达。

    对于皇家出行,尤其有皇帝、宗室和妃嫔时,慢一些反而是好事。

    毕竟侍奉的御膳房、库房、尚宫局和各路驿站都要提前准备,否则御驾一停,后面的膳食补给送不上来,那才叫闹心。

    且仪驾行程过快,各地官员还没来得及见上陛下一面,那皇帝大费周章出宫一趟就没了意义。

    萧成煜虽很是勤俭,但有些时候是不能勤俭的。

    就比如圣驾出行,该有的威仪和体统是一定要有的,他就是自己想俭省也俭省不了。

    故而他也没让宫妃郡王们也跟着轻装简行,还是按照常例让各宫先把才常用的行礼送至尚宫局,尚宫局早就已经送到了东安围场的行宫。

    今日各宫宫人收拾的是这五日路途上的体己之物。

    在这一片纷纷扰扰里,望月宫里却死一般沉寂。

    蒋敏今日醒得很早,大约四更天时她就睡不着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躺得心烦,便索性坐起身来穿衣。

    她很快就收拾好自己,一路轻手轻脚来到望月宫前殿的寝殿里,对坐在门口的大宫女丢了个询问的眼神。

    蒋莲清规矩大,人也很是冷酷,她的宫女守夜都只能在门口坐着,还不能睡熟,大多都是昏昏沉沉熬一整夜。

    这会儿大宫女翠枝正迷蒙着双眼,忽然在寝殿里看到一个灰扑扑的人影,她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待脑子好不容易清醒些,她才吓得一个激灵。

    蒋莲清睡觉时不喜吵闹,也不喜光亮,故而内寝殿里昏暗一片,宫灯全部都被熄灭了。而外间门口,也不过只立了一个小烛台,勉强让值夜宫女能看清景物。

    翠枝好歹是宫里多年的老人了,这会儿即便很是惊慌,吓得全身汗毛竖起,她也没惊慌失措地失声大叫。

    “姑姑?”翠枝爬起来,勉强看出来人是蒋敏,便小声询问。

    她那声音比蚊子叫还轻,轻得几乎听不见,但蒋敏还是冲她点了点头。

    蒋敏快步来到门前,即便屋里这般昏暗,她却行走如常,甚至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来。

    “夜里如何?”蒋敏来到翠枝面前,低声问。

    翠枝回过头看了看紧闭的房门:“回禀姑姑,娘娘夜里睡得很好,也未叫起。”

    她这么说,但蒋敏的心却悬了起来。

    “没有叫起?”

    蒋敏蹙起眉头,她绕过翠枝,轻轻推开了半阖的房门。

    为了方便宫人进出伺候,也为了不发出太大的声响,寝殿的门都是半掩着的,推开时不会发出撞击声。

    蒋敏跟做贼一样,蹑手蹑脚进了贴着细窄的门缝进了寝殿,寝殿里安静至极,就连蒋莲清的呼吸声都听不见。

    她日日都陪在蒋莲清身边,对寝殿内的一景一物都务必熟悉,就算屋里漆黑一片,只有角落里摆放的夜明珠幽幽亮着微光,却微弱至极。

    即便如此,她也依旧安静来到了床榻边。

    隔着厚厚的帐幔,蒋敏侧耳倾听片刻,然后便伸手掀开了帐幔一角,往里面悄然看去。

    借着夜明珠的迷蒙微光,她看到了一双明亮的眼。

    躺在床上的人双目大张,乌黑的眼珠就那么直勾勾盯着蒋敏,险些吓得她后退一步。

    但蒋敏忍住了。

    蒋敏一看便知,蒋莲清是一夜未眠。

    蒋敏心中叹气,她把帐幔挂好,又去暖炉上取了温水,回到床边对蒋莲清道:“小姐,喝口水吧。”

    她没有唤她娘娘,蒋莲清最不爱听娘娘两个字,总觉得是别人在嘲弄她,让她浑身难受。

    谢景还没住进来,如今的望月宫还属于她一人,蒋敏就让上下都不喊她娘娘,喊她小姐。

    反正她们家小姐也被禁足了,宫里人出不去,宫外人进不来,喊什么都没人管。

    听到小姐两个字,蒋莲清瞪大的双眼才转了转,她目光里失去的神采逐渐回笼,终于有了些常人的反应。

    蒋敏看她这样,心里难过死了。

    她搀扶着蒋莲清坐起身来,喂给她一口水,等她把水都喝进,才低声道:“小姐,他们都走了,咱们留在宫里多好,清净着呢。”

    “之前德太妃娘娘不能来看望小姐,等他们走了,娘娘就能来看望你了。”

    蒋莲清沉默不语。

    蒋敏想了想,又道:“您看,去东安围场的人比留在宫里的少,这不是什么大事,娘娘也不必往心里去。”

    “你以为,我在忧心此事?”蒋莲清哑然开口。

    刚被禁足的时候,蒋莲清每日都在望月宫里发脾气,把望月宫里能砸的古董瓷器都砸了一遍,最后还是蒋敏拦着,才把剩下的珍贵古董保护了下来。

    在闹了几日之后,德太妃让宫人来宽慰了她一番,蒋莲清这才有所缓和。

    刚开始被禁足的时候,蒋莲清还能好吃好睡,可时间一久,她就越发烦躁,晚上不能入眠。

    她不喜欢被人关着,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糟糕的是她禁足没几日,萧成煜就下圣旨,说要八月底去东安围场秋狩,名录里那么多人,就是没有她。

    这也难怪,她一个禁足的人,就连望月宫都不能出,更何况是去东安围场了。

    但她就是不甘心,就是愤懑,就是怨恨。

    凭什么?

    就算沈轻稚并未行厌胜之术,最后不也查清了?该罚的人都罚了,跟她又有什么关系?

    萧成煜倒好,不仅禁足了她,还变相禁足了德太妃,他确实没下令直接禁足,却让德太妃出不了承仁宫的大门。

    这个看起来霞姿月韵的年轻皇帝,背地里也满肚子坏水,就连心都是黑的。

    这种愤怒一直延续到了今日,今日皇帝陛下要高高兴兴带着爱妃们出宫秋狩,而她依旧要被困在这狭小的望月宫里自生自灭。

    蒋莲清更睡不着觉了。

    她躺下就睁着眼,明明很困,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睡。

    她满心满眼都是恨意。

    蒋敏见她虽然回过神来,却冷不丁问了这么一句,不由有些惊讶。

    “小姐这是何意?”

    蒋莲清却在此时闭上了眼睛。

    她阖起双眸时,面容却显得宁静安然,全没了平日的盛气凌人和冷傲孤高。

    此时再看她,蒋敏恍惚之间,会以为她们还在清溪蒋氏。

    蒋莲清哑嗓子开口:“在家中时,没有任何人敢如此对我,就连兄长也都是彬彬有礼,他是清溪有名的才子,是莲花一般出身的仙人,同这些泥腿子是不同的。”

    蒋莲清声音很幽静:“泥腿子即使翻身成了皇室,骨血里也依旧流着污泥,生生世世都洗不干净。我进宫而来,是为了家族,为了姑母,全没有为我自己一日。”

    “可如今看来,我成全了别人,却无人成全我。”

    若是蒋氏真的以她为重,最初就不会让她入宫,后来厌胜之术事发,她和德太妃被萧成煜责罚,蒋氏教导出来那么多学子,不少都是朝中的肱股之臣,却好似都忘记她们娘俩,不为她们说半句。

    蒋莲清很清楚,不是他们忘恩负义,而是她父亲根本就没有发话。

    他是不是已经忘了自己,忘了姑姑,忘了她们两个人的牺牲?

    蒋莲清关在望月宫,一直都很易怒焦躁,故而蒋敏也不怎么敢跟她说外面的事,即便她也不是很清楚,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现在听到她埋怨蒋家,蒋敏想了想,还是宽慰她一句:“小姐,老爷已经努力了,可张氏、王氏还有章氏、苏氏那些人都不是好招惹的,他们无论如何努力,都被打了回来,如此这般闹了一个月,最终也还是损兵折将,不少蒋氏的官员被撤换,老爷这才停了手。”

    蒋敏轻轻拍着蒋莲清的后背,低声安慰她:“小姐,咱们就忍过这三个月,三个月过去,就能出望月宫了。”

    蒋莲清低声笑笑,她的笑声一丁点欢愉都无,只剩下满腹的怨恨和苦涩。

    “三个月之后呢?即便我能出望月宫,我也出不了长信宫,这一辈子都要看萧成煜的眼色过活,我不想这样。”

    蒋莲清说着,眼眸里突然迸发出异样的神采。

    她偏过头来,看向蒋敏。

    “表弟这一次也一起去东安围场吗?”她问。

    蒋敏知道她最在乎萧成烨,听闻便道:“去的,这是陛下特地下的圣旨,除了顺郡王和诚郡王,就连大公主和穆郡王也都要去东安围场。”

    蒋莲清若有所思点点头,她靠在蒋敏身上,感受到她的温暖和安慰,神情逐渐放松下来。

    “我不会等太久的,姑姑,”蒋莲清对她道,“早晚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长信宫的另一个主人。”

    此时寝殿里寂寥无人,只有她们主仆两个,蒋敏说话便也无所顾忌。

    “是啊小姐,”蒋敏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目光里满时慈爱,“我家小姐生来便是灿阳,是清风,是松柏,是天际翱翔的凤凰。”

    “这小小的长信宫困不住您的。”

    蒋敏笃定道:“您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殿下一起俯瞰山川,坐拥沃野千里的中原。”

    第64章

    沈轻稚今日也醒得很早,她穿好里衣,便打着哈欠自己擦脸。

    温热的帕子在脸上缓缓蒸腾着热气,让她迷蒙的意识渐渐苏醒,沈轻稚又长长打了个哈欠,终于清醒过来。

    “唉,为何要这么早就出宫。”

    沈轻稚洗干净脸,然后用竹盐漱口,再用软鬃毛刷子刷牙,待得都一切都准备就绪,她才坐在了妆镜前。

    银铃用篦子帮她细细梳头。

    沈轻稚的乌发又黑又亮,软软绵绵的,若是只看她头发,都会觉得她是个软绵性子。

    实则不然。

    银铃给她梳头,沈轻稚自己往脸上抹玫瑰水和雪服霜,待脸上又软又香,她才对着妆镜仔细看了看。

    银铃笑着问:“娘娘今日要戴头冠的,秋姑姑知道娘娘不耐烦那沉甸甸的翟冠,让尚宫局又造了一顶团花冠,上面用的都是碧玺和珍珠,没用金骨架,用的是鬃顶,戴在头上轻巧又好看。”

    “你们有心了,”沈轻稚笑道,“一会儿上了车辇就换上。”

    银铃心里也高兴,她难得笑得眼睛都弯了,脸上慢慢都是欢喜。

    “娘娘,奴婢好高兴的。”银铃偷偷跟沈轻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