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后我被亲友团宠上天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第144页

    第70章

    接下来几日, 帝京里重重关卡,防守严密,一面是出于保护百姓的需要, 另一面是为了拦截仍然藏身于京中的魔族,将它们逮出来,该杀的杀,该收监的收监。

    一连五日的忙乱之后, 帝京内的魔族被清理干净, 皇城修士也终于收兵,开始第二次的重建事宜。

    百姓们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他们的损失朝廷会赔。但负责修缮和建造之事的人心里已经把魔族喷了千百遍, 苏意每每上街,路过那些倒塌的建筑时, 都能听到施工人员一边工作一边骂骂咧咧。

    这是好事,降低百姓们对魔族天然的惧怕心理,为日后可能会到来的三族融合创造条件。

    苏意这样想着,又忍不住因为施工人员们的妙语连珠笑个不停。

    魔族入侵之事解决,帝京重归平静, 之后的大事小事有太上府和朝廷处理, 倒与平常人不相关了。

    苏意这边,云下学宫的期末考核如期而至, 他自认复习得还可以,所以进考场时自信满满。

    然而文学和史学的卷子一拿到手, 他就明白自己想岔了。先生们考前画的考试范围, 真正含义其实是除了画出的范围不考, 其他所有的内容都要考。

    苏意对着卷子抓耳挠腮, 考完之后又愁了好几天, 连实战课第一的成绩都无法让他展眉微笑,令他身边的人也不禁跟着发愁。

    直到成绩出来,他看见各科都合格的批示,才松了口气。

    几个苏家人与白绮也跟着松了口气。

    考核结束不久,便是除夕之夜。

    除夕前夕,苏意邀请尽尘缘一起到天机门过年。

    天机门虽大,但过年时,弟子们各有去处,只留一部分守护山门的战力。而苏家人的年,自然只在他们住的那间小院子里过,并不铺张奢华,与寻常人家没甚区别。

    苏意邀请尽尘缘,便是觉得苍山翠阙冷清,加上春节是家人之间的节日,考虑到他与苍天阙的繁杂纠葛,怕他触景生情。

    尽尘缘收到邀请后欣然同意,并和不请自来的白绮一起加入了苏家人的家庭活动大扫除与春节布置。

    对于一群修行者来说,大扫除的难度无异于掸掉衣服上的灰尘。不过用法术协助的话,就失去了家庭活动的意义,于是众人纷纷放弃法术,转而拿起扫帚抹布,亲自动手打扫。

    普通人希望拥有一键清扫的能力,而真正拥有这种能力的修行者却反而选了更麻烦的事,世事向来有趣。

    房间里,苏红尘扎起头发和衣袖,举着接了两根竹竿的长扫帚清理墙角屋顶的蛛网或苔藓,不时清下来一阵灰尘,呛得她面无表情地咳嗽。

    苏衷负责擦洗门窗与家具,拎着一只小水桶和两块换洗的抹布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地跑,几趟下来满头大汗,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琐事的毒打。

    家务活可比坐在书房里处理各项事务累多了。

    苏意与苏凭易大概是苏家人里唯二两个有家务经验的人,尤其是苏意,无论前世今生都没少干活,打扫起来别提多娴熟。

    苏凭易则是少年时期有过一段以普通人身份闯荡天下的经历,在码头扛过货物,在工地搬过青砖泥浆,替别人的新宅子做过清洁工作,即使多年没有回顾,也熟练得很。

    然而,最熟悉家务活的两人却都没碰家务,而是在院子里搬了张桌子,一个写对联和福字,一个剪纸、扎平安结,顺便承担指点之责,把苏衷和苏红尘指挥得到处跑。

    白绮和尽尘缘作为客人,负责的是清闲的磨墨裁纸之类的工作。

    苏凭易泼墨挥毫,在裁剪得宜的红纸上下笔如神、势如破竹地书写。

    第一幅是要贴在正门的,于是他选了一组「春满神州千里秀,时逢盛世万家兴」,横批「岁序更新」。

    苏凭易的字龙飞凤舞,大气潇洒,透着他独有的洒拓气质。字体本身则筋密骨直、傲骨嶙峋,犹如红梅凌霜雪,孤矜不群。

    苏意捏着折叠的纸张,刚剪出一对双鱼门笺的轮廓,就看到他刷刷几笔写完了第一幅春联。

    再看他的字,联想到自己文史考核卷子上「需多练字」的评价,苏意的小脸不禁一垮。

    爹亲,过完年你带我练字吧。苏意叹着气下剪,闷闷地说,我那一手共工撞倒不周山似的字实在拿不出手。

    苏凭易被他的话语逗得轻笑:好。不过你这共工撞倒不周山用的是什么典?

    啊?苏意一下傻眼,这才发觉自己一时嘴快,居然把前世的神话故事给漏出来了,啊没什么,我胡乱说的。

    尽尘缘帮着捋打平安结的红线,听到这话,笑着接道:我倒是听说过不周山,这是我们妖族传说中的神山,据传那是撑起天地的天柱,也是妖族的发源地。至于共工可能是某个地区神话中的神灵?

    说着,他好奇地看向苏意。

    苏意干笑点头:对对,他就是我胡乱看来的神话故事里的角色。

    苏凭易提笔蘸墨,看了儿子一眼,并未纠缠此事,而是顺着话头往下说道:说起来,人间的神话故事虽然有很多重合与矛盾之处,但大多精彩,不仅丝毫不亚于一名修行者的生平经历,还与修行界不相干,也不知百姓们是如何想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