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死后,家妻变暴君在线阅读 - 第135页

第135页

    待身子大致痊愈后,徐芳仪每晚都要陪着柴世荣喝酒、享乐,倒是待她温柔体贴,只是有些亲密,她不得不半推半就,直至只能顺从,只觉自己身不由己,随着动荡而波折,这命就活在旁人的手掌中。

    最后一次见大君,是随着柴世荣一道,排场浩大的巡游西府。

    叶秋风牵着花暮雨忙碌于王宫内,汴梁下发了诸多政令到她手里,令她执行并妥善交接。

    三十六驾御驾马车缓缓进入西府王宫时,叶秋风伏跪在地迎驾,抬眸时,于那马车的窗子,最后见了徐芳仪一面。

    徐芳仪对她浅浅微笑,微笑中夹杂着一丝凄凉、苦意。

    能再见,叶秋风没起任何庆幸之感,反而感到有些无力、苦涩,从前手握王权,亦有随波逐流之感,自觉有太多事受天道掌控,而非人能掌控,如今一朝跌落九重山,活着也要小心翼翼,因为她身后总跟着汴梁而来的二十位禁军。

    自那最后的一面之缘后,再听到徐芳仪的消息,已是两年后。

    据悉徐芳仪随柴世荣一道,亲征契丹,柴世荣初战大捷、拿下了幽云之蔚州,继续北上征伐新州、武州时,位于蔚州东南的易州遭契丹三十万大军拦腰突袭,蔚州刚握稳,却失了易州,柴世荣不得不率军折返,夺回易州。

    易州夺回了,而留守于易州的随行家眷却被契丹全数掳走,徐芳仪也在其中。

    契丹国乃奴隶制,家眷被掳走的下场可想而知,柴世荣第一次愿意与契丹人谈判,愿献上三十万两金赎回家眷。

    被赎回的家眷中,独独没有徐芳仪,徐芳仪已被契丹国的昭圣皇帝纳为嫔妃,后便再无她的消息传回。

    这消息只是夹杂在另一个消息里的“蛛丝马迹”而已,更重磅的消息是——

    柴世荣因此一役而突发重疾,驾崩了,传闻是因此生接连痛失爱妻,再受不住打击所致。

    幼帝继位后,却对国事及人脉不甚了解,导致手握兵权的禁军将领发动了皇城兵变。

    乱七八糟的兵变,却仅限于宫内斗,因此并未引起百姓的人心惶惶,一百多年的动乱,百姓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基本大一统后的夺权宫斗,谁上位都得继承前业,反正嚯嚯不到地方,便也乐于打听着“看戏”,只当茶余饭后聊个乐子。

    后来再传来两浙的另一个消息,是徐从光于享生辰宴时,与他的正妻一道,一夜暴卒,同参宴的也死了几个,明显能猜到,他是被新继位的皇帝赐死了。

    叶秋风总想起那杯毒酒被徐芳仪夺去并一饮而尽的旧景,她也不知怎样才是最好,被毒酒毒死了好,还是如今这般好。

    更不知活着,是好事么,人生在世,如此随波飘零。

    从走神中回过神来,叶秋风先嗅到熟悉的体香,随后肩膀被轻盈的靠贴着。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花暮雨温声问道。

    叶秋风不敢说自己在想别的女人,虽然清白的很:

    “在想,如此悠闲无烦心事的日子,还能过多久,你想过多久?”

    花暮雨抬眼望向府邸门口,汴梁禁军一直守在外头,虽不干涉她们的来去、还算自由,但也知道往后余生,活多久,就要被这般监视多久。

    “嫁夫随夫,夫君想过多久?”花暮雨反问道。

    叶秋风自知自己的这条命,是谈判奏效才得以续期,期限是十年,她觉得能再活十年,也差不多了,只是不知花暮雨乐不乐意。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五十一岁,如何?”

    花暮雨心想,距离五十一岁,只剩区区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波折一生,能再得她陪伴在旁八年,且悠闲安稳,也算知足了。

    “好,听夫君的,但前提是,陪我再云游一百州,玩的开心才算,不开心的不算。”

    叶秋风微笑着爽快点头:

    “我最擅长开心了,包夫人满意。”

    ……

    西府的王宫新赴任而来两位两浙路转运使,并带来了一大堆佐官,以及提刑司及一众佐官。

    转运使大概就是负责路下的几州或十几州的纳赋的转运、州治之巡察、对路下下达汴梁的治理政令等等,提刑司负责治安、庶狱、案件审理之类。

    太府寺和军器监合并为杭州铸钱监,其他设于地方的,也成了受汴梁直辖的地方铸钱监,每年铸造政令所要求之数额的钱出来,这些钱再按照政令指令,或运去汴梁,或用于地方。

    原本打散并派去各州的勇武军郎将,汴梁甚也担忧这些前国遗兵集结生乱,于是每州又削减至仅配员一千人,多出来的人皆被调往其他地方。

    汴梁政令皆以崇文抑武、励学、行商为主,杭州因此冒出来一大堆与官学国子监差不多的私学,国子监于各地所设的书监也不够用了,因此又有许多商人开设私人的书坊,文化气息,以及行商的铜臭气,愈发浓厚,坊街也更杂乱却热闹。

    牵着花暮雨处理完杭州铸钱监事宜后,花暮雨往国库走了一趟。

    原本“属于”她的庞大国库,而今已不再属于她。

    “心疼么,这么多钱,就这么没了。”

    “看着多而已,当年其实根本不够用,光是军费就要花掉所有税课所收之三成,逢征战要花的更多,地方受灾,更是哗啦啦的往外流,后来增设了市舶监、鼓励以国行商之后,才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