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死后,家妻变暴君在线阅读 - 第100页

第100页

    叶秋风沉默片刻,便微笑着点点头,柴世荣从胸兜里摸出一对红鱼符,递给叶秋风:

    “楚州,到时候来看看吧,顺便也看看,我养百姓,养的如何。”

    说罢,柴世荣只身走上船,船缓缓远离,冯可道却没走。

    “吾乃使相,打算在越国,多巡游些时日,必要时,也能将敕旨,及时给你送去。”冯可道淡然道。

    叶秋风以鼻息轻笑,在身上摸了摸,只摸出了梁南绫交给她过目的一张客籍牙牌:

    “用客籍身份巡游吧。”

    ……

    嘉州。

    司农寺设于诸县各坊街的粮肆前,挤满了买粮的客籍。

    “我要一石米!”一老头死命的往里头挤,满脸都是心急火燎,衣着倒是不算粗陋,一身粗麻灰布厚衣,还算整洁得体。

    [一石≈103斤。]

    “不行,客籍一次最多只能买三十升。”

    “只能三十升?你在看不起我们客籍?”老头登时火大。

    粮肆的差吏更火大:

    “拿我越国的赈济钱,以我越国籍民的价码,买我越国的米,一升米才卖一钱,你上哪捡都捡不到!跟白捡有甚区别?”

    “求你了兵老爷,卖我一石吧,救命用的!”老头赶忙收起火大,低声下气的哀求。

    “不卖才是救你命,你能吃完一石?那不撑死你,一石半年都吃不完,不买就滚一边去,别碍事。”

    老头舌头打结似的说不出话,很快就被别的客籍挤到了一边,他着急火燎的挠着脑袋,琢磨该怎么才能买到一石米,然后从嘉州的嘉兴县,带回苏州的昆山县。

    嘉兴城门(嘉州北城门)晌午前就已关闭,外头还挤着数千想拿客籍进城的逃户。

    但客籍牙牌不足,事牒递上去已快五天了,朝中才下派了一万新造的金缎布质盖印牙牌,今早就已派了个一干二净,不得不再次关闭城门。

    不止嘉兴县县令耿泽着急,嘉州刺史石立诚也着急,现在不止是客籍的事了,朝中批复再慢,也迟早会批复下来,将牙牌和钱,以及朝中的安顿制令一道送来。

    而是这些流民都很奇怪——

    初春还冷,进城后的流民,拿到一千赈济钱和牙牌后,也不急着安顿自己落脚,甚至连着多日都露宿街头,每日都凭着牙牌去顶格的买三十升米,买了之后就在旁守着,继续露宿街头,也不去县府载录客籍,连买四天后,就莫名消失了。

    那老头的抓耳挠腮,被身旁的同乡瞧见,同乡对他耳语了两句,他登时一脸恍然大悟和欣喜,赶忙继续排队买米去。

    “府君,这些流民感觉不太对劲啊,司农寺下辖的粮监司粮仓都快被买空了,得调用县府的粮仓了。”耿泽仔细凝视这些客籍的脸,怎么老感觉有些面孔有熟悉感,又感觉是错觉?

    “阿弟,这一个多月里,总感觉有些人是熟面孔,买了米就消失了,好像过几天就又出现,重新领赈济钱和牙牌,可是你嘉兴,除了城门外,还有别的路过去昆山么?”石立诚问道。

    “整个嘉兴都是军事重地,五万先锋营守着整条边境线,不可能直接偷潜入境的。”

    耿泽看向南边——

    嘉兴往南百来里路就是杭州湾,游海?不可能吧,这要绕着游好几百里,初春这么冷,不累死也得冻死。

    而往东走是华亭县(今上海),华亭县往北就是被吴国窃据的吴江县,吴江县往西就是昆山县,趁没人看管时,游几下海、或在偏僻的海岸搭个小渔舟,就绕过去了。

    “我再多叫些人来细盯几天,可能真是吴国派来骗米的,娘希匹。”

    “倒不一定是骗,看他们那么急,还费那么大劲儿兜兜绕绕的,能派人潜入昆山县摸摸情况么?”

    “我派人绕过去瞧瞧。”

    ……

    苏州,昆山县。

    春天的杨柳絮,飘的空中到处都是,一不留神就吃了个满嘴。

    “呸呸呸。”

    县府内外的官吏,时不时呸呸两下,将飘进嘴里的絮毛给呸出来,还不时的因被絮毛惹痒鼻子而连打喷嚏。

    昆山县令匆匆从州府策马回来,一群差吏赶忙围过去接驾。

    “上头有令,我昆山二十日内要上交五千万[铁]钱,速速办事去。”县令黑着脸吩咐道。

    “五千万?!春苗钱都提前收了,每亩加码至征收一千,那些臭种地的哪还有钱啊,还有拿自家小儿充奴口|交来的。”差吏一脸焦虑,再搜刮就太过分了,甚至已不信还能再刮出来钱。

    [两税法为春税和秋税,收成后按亩交,春税又称春苗,秋税又称秋苗。]

    “春苗都能提前收,秋苗当然也能,再不济把明年的地租给收了,赶紧办事去,别跟我磨叽。”县令不耐烦一句就回县府了,懒得再管这事。

    长吏紧皱着眉头:“还地租,今儿才建隆二年,建隆四年的地租都已提前收了。”

    可是话都吩咐下来了,他也没法,只能带着手下差吏去搜刮钱去。

    “阿嚏!臭种地的,不好好种地,种这么多杨树做甚?飘的这絮毛,鼻子难受死了。”

    老头本正趁着四周没有官老爷,领着自家十三岁的小孙女悄悄咪咪的下地里搭把手收粮食,地里种的是小米,比大米短一小半种植期,种三个多月就能收成,才收了没几摞,官老爷就忽然来了,他赶忙将小孙女推屋里去,然后好声好气的赔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