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汴京梦话在线阅读 - 第52页

第52页

    然人之思想文学,胸中韬略,又岂可以相貌论。

    “这是在下的侄女。”欧阳修介绍道。

    “欧阳姑娘有礼。”苏洵还道。

    “先生是一个人来吗?”欧阳芾忍不住问道。

    苏洵闻言稍怔,一旁欧阳修道:“怎么,你还盼望着人家前簇后拥,捎着一大群人过来么。”

    “叔父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苏先生应同叔父一样是有家室的人了,此番来京,没有带着家人吗?”

    苏洵还未答话,欧阳修便先纳罕道:“你怎么忽的关心起这个?”

    “没有关系,”苏洵道,“欧阳姑娘猜得不错,我此次前来,确是带着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欧阳芾捕捉到关键词。

    “他二人年纪还轻,一个刚至弱冠,一个尚未及弱冠,均是初次随我来京,此刻正于家中专心准备来年的礼部省试,故我未带其出门。”

    礼部省试,欧阳芾又捕捉到关键词,笑眯眯道:“苏先生的儿子定也如苏先生般,学贯古今,才华硕绝。”

    这话倒似说中了苏洵的得意处,令他大笑起来,道:“非在下自谦,在下两个儿子,尤其是大的那个,学问文章有时连我都自比不如。”

    “有此种事?”欧阳修奇了,但见欧阳芾一副理所应当表情,丝毫不奇怪地嗯嗯点头,疑惑更上一层。待苏洵走后,欧阳修方视她道:“你怎似十分兴奋的样子?”

    “有吗,我没有兴奋呀。”欧阳芾道,然欧阳修见她嘴角几乎咧至耳后根的模样,鼻中轻嗤,也不再同她掰扯。

    因着欧阳修的大力举荐,又兼苏洵相继奔走于公卿之门,一时间京师多有闻其名声者,其所著《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更在短时内广泛流于士庶间,而交|口称颂者甚众。

    欧阳芾也读过苏洵的文章,确实文采斐然,议论锋利,文风雄伟,是她再修炼二十年也写不出的水平。然文人争相传诵之时,唯独一人例外。

    那个人便是王安石。

    据闻他既不称许苏洵的文章,也不苟同苏洵的为人,甚至屡诋于众。

    于是苏洵又一次来欧阳修家拜访时,欧阳修便劝他与王安石结交:“介甫的文章才学素有独高之处,且其cao洁律己,品行即便放在士林间也属第一等了,苏兄与他交好,将来定有益于苏兄。”

    这时站在一旁充当背景板的欧阳芾听见苏洵对欧阳修道:“劳欧阳公挂怀,苏某不才,便不去触这个霉头了。”

    “苏兄莫非还因介甫的评价而介怀,介甫性子是有几分孤峭,但绝无......”

    “欧阳公误会了,王牧判对老夫的评价老夫并不在意,”苏洵未让欧阳修说完,悠悠道,“欧阳公有所不知,且听我细细为公道来。”

    原来早在入京之前,苏洵便对王安石其人有所耳闻,而耳闻的源头,则是益州知州张方平。

    张方平曾任翰林学士,名重朝野,说的话自然使人信服,且其对苏洵有提携之恩,苏洵言语间充满对其的尊重。“我于蜀地远游时,与张公一见如故,从公甚密,其间或有论及当世诸儒,张公提到过与王牧判此前共事一事。当时张公受命知贡举,文相公向其推荐考校之人,其中便有王介甫名,张公以为其确有才学,召之入京,未料其一入院中,便对拟定的科举细案妄加评判,处处皆欲变更,洵不敢言,但以为其素不知天高地厚耳,而张公终难令其心服,故最后不欢而未用之。”

    苏洵摸着胡子道:“洵以为,此事足以见其人秉性,欧阳公赞其文章才学,洵不敢有异议,然若论人品,洵窃以为其言行有矫作刻意之嫌,且不近人情甚矣,欧阳公胸襟广博,毋论什么样的人才皆礼遇备至,洵不及公,自知才疏学浅,恐难得王牧判青眼,也就不劳此一番功夫,省却落一攀附之名。”

    “这......”欧阳修一时说不出话来,“我与介甫交往亦有一年,未见其如苏兄所言,苏兄还是与他亲见一回,或可令苏兄改观。”

    看得出欧阳修仍在极力劝说苏洵,然苏洵虽态度良好,但心底未尝被欧阳修说动,而愿与王安石相交。

    欧阳芾在旁将苏洵的话尽数听进耳中,不由发起呆来。

    她其实不太愿意相信苏洵口中王安石的乖张形象,虽然她当时什么辩解之词也未说。

    过了两日,去找王文筠时,欧阳芾仍在思索当时的对话,直到王安石问向她,她方反应过来。

    “为何这样看我?”

    欧阳芾回神,见王安石站在她面前,垂目视完王文筠在她指导下所作之画,终于将目光落在她身上。

    “画得如何?”欧阳芾歪头替王文筠求夸。

    “比上次有进步。”

    王文筠于是喜上眉梢:“多谢芾jiejie指导。”

    “好说好说,”欧阳芾也乐,“是文筠自己画得好。”

    帮王文筠收拾完画具,洗净手后,欧阳芾方又询问王安石道:“介甫先生最近忙吗?”

    王安石道:“群牧司向以清闲著称,纵使想忙亦难......怎么,有事需我帮忙?”

    欧阳芾摇头,思忖着自己是何时给他留下了这样开口即寻帮助的印象。“只是关心先生——先生听说过苏洵苏明允先生吗?”她问。

    “听说过。”

    “看过他的文章吗?”

    “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