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国子监小食堂在线阅读 - 国子监小食堂 第72节

国子监小食堂 第72节

    “哎呀,别藏了,赶紧拿出来嘛!我们保证不会抢……”

    “咳咳,这位杂役,你看我都饿成这样了,要不偷偷给我点?”

    “……”

    他们软硬兼施、或求或闹,而站在他们跟前的杂役们无动于衷,口径一致:“孟师傅做的新吃食是蹴鞠赛的彩头之一,前三可得,暂不会添到食单。”

    原本他们还会惧怕这些官员子弟,但自从孟师傅来了,他们就看透了这些监生的本质。

    不过是一群馋孟师傅手艺的贪吃郎君罢了!

    有一杂役敲了敲手边的大盆,冲着快怼到他脸上的监生,面露礼貌的假笑。

    “今日暮食有红烧羊rou、油焖茭白、清炒山药,另配素汤。不知郎君是用餐盘,还是用碗盘分开装?可有什么不吃的?”

    听到那句“暂不会添到食单”,大多数监生的心都凉了,随后才后知后觉回味起上一句。

    蹴鞠赛彩头之一,只有前三才能尝到?

    方才还怅然若失的众人,倏地就来劲儿了,所有人脸上都挂上了意味不明的笑容。

    国子监的蹴鞠赛,那可是不限队伍数量、不限各学的。往年他们觉得这玩意踢起来黏黏糊糊的,一点也没有骑着马打球来的恣意,所以大多数人都懒得参与,甚至不想去观赛。

    今年嘛……

    众人飞快与身边好友、同窗交换眼神,或是挑眉,或是眨眼,或是露出“贤弟你懂的”的笑容。

    据他们所知,直至明日下学,蹴鞠赛的报名才停止。

    看来,今年是不得不下场了。

    挤在最前头的监生,端着满满当当的餐盘,兴致勃勃地走出长队。他恨不得早点用完暮食,赶紧回斋舍去寻同窗组队伍。

    而其余监生,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有条不紊地领起暮食。

    翌日下学后,务本坊外一处食肆。

    “什么!你说今日突然增了三十多个队伍报名?”

    田肃感到无比震惊,拍案而起。

    跟班苦笑:“对,我刚刚被博士喊去廨房一趟,正巧听见了沈祭酒正在与谢司业、各学博士们紧急商讨,要如何重新规划比赛日程。”

    田肃整个人都傻眼了,只觉得原本已经落入囊中的彩头忽然飞走。

    这都是从哪儿蹦出来的对手啊!

    第51章 糖炒栗子

    蹴鞠赛开赛前一日。

    暮食时分,食堂内却不算太热闹,一眼看去几乎都是生面孔。

    太学的刘监生试探着迈入食堂,见此景后,不禁诧异:“怎得人这般少?”

    一旁桌案边坐着的方脸监生听了,了然道:“这位监生,你是头一回来食堂吧?”

    刘监生一听,连忙走过去,略一叉手:“兄台所言不错,某是见许多监生对食堂夸赞不已,故而想着来瞧瞧。只是不知为何来的监生这般少,看着并不是他人口中那般受喜爱……”

    方脸监生摇头笑道:“非也,非也!”

    “那是因为会来食堂的那些监生啊,大多数都因明日的蹴鞠赛而去cao.练了,得再过半个时辰才会来食堂。届时,这食堂里到处都是人,热闹得很!”

    那人又叹:“唉!可惜我不精蹴鞠,只能坐在这儿干瞧着了。”

    今年参与蹴鞠赛的队伍数目暴增一事,刘监生也是晓得的。就是得知了这些同窗皆为了彩头之一的食堂吃食而参赛,他才终于生出兴致来食堂,想要瞧个究竟。

    眼下听了方脸监生所言,刘监生这才恍然大悟,不禁对食堂吃食的兴趣更浓,同时又有些不解。

    “经一整日课业,我等皆是疲惫不堪。缘何不是先用了暮食再去cao.练?”

    方脸监生摆摆手:“孟厨娘说的,用完吃食后,不到半个时辰莫要去蹴鞠,否则易得急症。还让监生们先去cao.练,食堂这几日会重新安排吃食,暮食都会给他们留下。”

    刘监生闻之颇觉稀奇,环顾四周:“一位厨娘,竟然懂得这些?那些监生无一人有异议吗?”

    “还有你面前装饭食的盘子,我在外从未见过。对了,缘何是监生自己归还碗盘,不应是杂役来收?”

    方脸监生笑了:“你不晓得,食堂能有如今之变化,皆因这位手艺精湛的孟师傅。哎呀,你不若先去领了吃食,咱们坐下细说!”

    “兄台且稍等,我去去便来。”刘监生笑着应声,往打菜处去了。

    而被他们提及的孟桑,正在小院与魏询、徐叔商议事情。三人面色都很严肃,便是一向笑眯眯的徐叔也不例外。

    孟桑叹气:“也怪我思虑不周,未曾想到监生们会因辣条而纷纷参赛。如今,其他没来过食堂的监生听闻此事,陆陆续续都来了食堂。”

    魏询板着脸,但口吻尚算温和:“这也怪不得你,谁能想到这出?况且,你已经劝动参赛的监生们先去cao.练蹴鞠,晚一个时辰来食堂用暮食,使得庖厨杂役们来得及准备,如此也算暂解一时之困局。”

    孟桑神色认真:“决出胜负之日,沈祭酒会当场将彩头发给获胜的头三名队伍。到那时,只怕会引来更多监生。”

    “好在参赛队伍太多,蹴鞠赛延长至三十日方才结束。咱们提早做准备,必然是来得及的。”

    “眼下难处有二,一为打菜人手不够,二为餐盘不够。前者,纪厨子他们手下的人可以再匀出两组打菜的,趁着这个机会,或是魏叔对外找人,或是咱们去问问有没有监生愿意来以工换钱。至于后者……”

    孟桑望向左侧的半百老人:“徐叔,民窑那边如何?”

    徐叔点头,语气沉沉:“民窑那边回了信,说模子保存完好,做起来倒也不难,会分批次将餐盘往国子监运。”

    “那便好,”孟桑本已安下心,可挪动视线时,敏锐瞧见徐叔眉心带着忧愁之色,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徐叔,是不是还有别的难事?”

    徐叔长叹一声:“不错,确实另有难处,正想与你们说呢。半个时辰前,徐监丞亲自来告知我,这个月收上来的利息银子不多,只有过往的半数。”

    换言之,国子监账上要没钱了。

    闻言,孟桑和魏询同时心下一沉。

    本朝各官衙的月料钱,皆是朝廷一次性拨下本钱,交由数位捉钱人去经营,每月将约定好的利息银子送到官衙。原本按照规矩,若是拿走五万的本钱,每月便得交四千文的利息银子。

    当今圣人仁慈,体恤百姓不易,便将利息银子压了一半。

    其余官衙的本钱大多在二百万文钱,而国子监特殊且人数众多,斟酌之后,朝廷拨了六百万文。

    徐叔郁郁道:“若按往常,一月能有三十万文的利息银子交还国子监。哪怕是一千四百名监生悉数来食堂用吃食,算上往日余下的银钱,咱们也能勉力供得上朝食、暮食。”

    “哪成想,有两三位捉钱人手底下的商队接连出了事。其中一个占了大头的,走的是西域生意,一月前在大漠里栽了个跟头,血本无归。致使这月收上来的利息银子,不足十四万,如今国子监的公账上只有二十一万银钱。”

    魏询沉着脸:“那烧制餐盘之事,要不还是停一停……”

    徐叔摇头:“这倒是无妨,哪怕再烧一千只餐盘,也花不到七千钱。更何况这是必须要花出去的银钱,没了餐盘,咱们拿什么给监生们装吃食?”

    孟桑长呼一口气:“我来改食单,将每日暮食的那道荤菜,改成小荤,或者大荤与小荤穿插着来。至于时蔬,也多改用价钱便宜些的。”

    她苦笑:“怕只怕,蹴鞠赛一过,每日涌进食堂的监生至少要有一千名。即便咱们再怎么改食单,也架不住来的人太多,撑不到下个月收利息银子。”

    “即便朝廷再拨下本钱,但依着规矩,这钱只能分出去给捉钱人,不能直接动用,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再者,食单受制于银钱,纵使孟桑可以多变化着来,但架不住食材单一。几道菜式来回上,时日久了总会吃腻,必然会流失许多监生。

    先前的努力,悉数白费。

    就在三人愁眉苦脸之时,沈道身边的书吏来了小院。

    书吏叉手:“沈祭酒请孟厨娘去廨房商议事情。”

    孟桑三人面面相觑,彼此心里都有了猜测。

    沈祭酒会在这个节骨眼找孟桑,不是为了蹴鞠赛彩头,便是为了月料钱的事。

    孟桑应了一声,没有耽搁工夫,立马起身跟着书吏去往廨房。

    谢青章从廨房走出,未曾想到一拉开门却望见了孟桑正跟着书吏朝着这儿走来。

    此处已是廨房所在小院的最里头,监丞、主簿、录事共用西边一间屋子,谢青章与卢司业的廨房在东边,而沈道身为祭酒,独占正中的一间屋子。

    走在孟桑前头的书吏是平日跟在沈道身边的,所以……是沈道因为月料钱的事儿寻她?

    没等谢青章细想,孟桑二人已走到了跟前。

    谢青章与孟桑互相见过礼。

    他们还没说上话,沈道拉开廨房的门,从屋内走出。

    沈道望见谢青章,笑道:“刚想亲自去寻你,不曾想你们在这儿撞上了,都来我廨房说事吧。”

    片刻后,众人在沈道的廨房内坐定。

    沈道温声道:“此时寻你们来,是为了月料钱一事。”

    他一字一顿道:“今次我不欲再找朝廷取本钱。”

    孟桑和谢青章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贸然开口,都在等着沈道接下来的话。

    沈道冲着孟桑笑了:“承包一事,我也是听孟师傅说的,不若仍由你来讲?”

    闻言,孟桑有些诧异,却还是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说起承包制,心中隐约有了猜测。

    沈祭酒不会是想直接在国子监推行承包制吧?

    孟桑向谢青章说清楚了何为承包、如何承包等等细处后,末了,对着沈道惭愧一笑。

    “沈祭酒,此举虽然可以变出为入,但也有许多致命的短处。譬如是否有人监管,譬如承包之人做吃食是否偷工减料,譬如吃食定价是否合理,譬如照顾不到家境贫寒的监生……儿这些日子也细细想过,觉着将承包制全盘拿到国子监用,并不妥当。”

    谢青章听完,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忽而开口:“虽还有很多不足,但其本质仍然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也并非全然没有可取之处。”

    “私以为,这比捉钱更有利于民生。”

    “不错,”沈道颔首,敛了笑意,显出几分高官的气势,“捉钱之制,原是为了供应各处官衙的公廨钱,从而出现的付本收利之制。然而究其根本,富户既免其徭,贫户则受其弊,实乃盘剥百姓之举。”1

    “虽然圣上已经削减一半的利息银子,但是民间贫农仍有二倍、四倍乃至十倍归还银钱给捉钱人的。甚至借债者本人虽死,则子孙代偿;子孙已无,则由亲戚旁支代偿;宗族已亡,则保人代偿……最终被逼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谢青章轻叹一声:“从国库散入民间的本钱越多,就会有越多的贫户被牵扯进无穷无尽的还利之事,自此不得解脱。”

    沈道颔首:“圣人早就有意取缔捉钱,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更好的法子。国库尚算充裕,却也养不起这么多的官员和监生。”

    “而承包之制虽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终归是有法子能约束,且不涉及百姓。以此来解决公廨吃用,比之捉钱之制,实是一桩善举。”

    沈道面向孟桑,目光温和:“我欲在朝会进言,提及先在国子监施行承包制一事。”

    “取缔捉钱一事,牵涉甚广,动了许多人的钱袋子。不过你放心,修远是可信之人,老叟亦会管住嘴,绝不让任何歹人知晓此事是你出的注意,免得让你身陷险境。”

    孟桑听到这儿,心中百感交集,呼出一口郁气,缓声道:“儿以为,即便在国子监里施行承包制,也不能完全取缔原本的食堂。”

    “监内尚有许多家境贫寒的监生,应付笔墨纸砚已是不易,并没有多余银钱来购置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