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在线阅读 - 第119页

第119页

    哼,这帮家伙,真当我已老了是么?这几年话里话外都在催着孤立太女,孤还坐在王位上呢!

    这日,御史们又一次联名上书催促国主早立太女之事,国主瞧见便摔了折子发怒道。

    恰好此时璃贵夫也在现场,他正好是端着养生汤来献给国主,汤还未放下,国主便突然发怒,惊得璃贵夫差点端不稳这汤。

    璃贵夫将这汤放置在案上,才小心绕至国主身后,揉着国主的肩膀柔声问道:是谁惹妻主生气啦?璃儿瞧着妻主近日好似有些疲惫,璃儿可心疼啦,璃儿特地熬了这养身汤为妻主解解乏,璃儿伺候妻主喝一口好么?

    国主听完脸上的怒气才消融了一些,转而握住璃贵夫的纤纤玉指,揉搓了几下才道:若人人都能如璃儿这般对孤便好了,这群人,孤正是壮年,便日日催着孤立太女,岂不是在咒孤早死?

    国主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吐槽御史们,毕竟御史自设立起的职责本就是监察一切,若是她在朝堂上发怒,便就是打了老祖宗的脸,国主是推崇仁孝之人,自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璃贵夫听闻,便顺着国主的话气呼呼嗔道:妻主正是好年华,哪里需要去立太女啦?王女们也正是大好年华呢,璃儿觉得妻主现在不立太女自有妻主的道理,说不定妻主是想再考验考验她们呢?璃儿觉得九位王女都好厉害,若是让璃儿选,璃儿一时也是选不出这合适人选的。

    璃贵夫说完,才意识到后宫不得干政这条,自知自己嘴快说错了话,璃贵夫偷着瞧了一眼国主的脸色,发觉国主好似并不十分生气,他便赶紧跪了下来请罪,生怕国主降罪自己。

    国主原本觉得璃贵夫僭越了,毕竟哪怕她再宠他,他也始终是后宫之人,立太女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来置喙。

    但国主又瞧了一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璃贵夫,心里边想着还是自己平常宠他过甚,才致使他说话如此这般口无遮拦,说到底来还是自己的错。

    国主瞧着璃贵夫虽说无法无天说了他不该说的话题,但他却也没有恃宠而骄,反而立刻知道自己有错而跪在了地上请罪,终归是自己寻常纵出来的人,国主也不忍苛责,只罚了璃贵夫半月的份例便作罢了。

    璃贵夫心中喜不自胜,知道这是国主不忍心罚他,他又软软求饶了几句,才颤巍巍站了起来,一站起来,他抬着眼瞧着国主,眼中便蕴含了一汪眼泪。

    国主条件便心软了半分,再没说什么严厉的话,只轻轻捏了捏他的鼻子,警告他下次切勿再多说。

    只是璃贵夫说的这话,国主倒是并未反驳,也不知她心中是赞同还是反对。

    只是国主的心思向来深不可测,哪怕是在她身边待久了的人也难以猜得全部,只是如今国主的态度表明,她确实暂无立太女的打算。

    国主没有这个打算,王女们心思却活络了起来。

    若说从前她们没有旁的心思,是因为大家皆以为,分府之后国主必定会立大王女为太女,但是如今迟迟没有动静,是不是意味着她们也有机会呢?

    如今太女未立,国本不稳。

    朝中的大臣们自然分成了许多派,各自拥护着自己看重的王位继承人。

    先前后宫的贵夫们大多以争宠为主,如今他们的心思大多放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毕竟若是能继承王位,这长久的好处可比这一时的争宠重要多了。

    这么一来,反而更加没人与璃贵夫去争国主的宠爱了。

    后宫中硝烟四起,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开始拉开帷幕,甚至连无心争权的王女们都被逼着加入了这场战争。

    但若说谁是胜算最高的,却没人知道。

    但若说谁是支持者最多的,自然是大王女,而另一位却是九王女,这自然是因为九王女深得国主的宠爱,那些压她的大臣多也是赌徒心态。

    九王女纯属是被逼着加入这场战争,她根本无心参与这些,这闲散王女的生活是不有趣吗?为何人人都要争那无趣的王位呢?

    九王女林知之想不通,日日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大臣们却以为她是在藏拙,而其他的王女们却以为她在装腔作势。

    当然这些都是在私下秘密进行着,而这也只是拉开了一个帷幕罢了。

    秦子衿她们虽然身在翰林院,但官场之事多少也能沾染一些,所以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此事事关重大,她们并没有人参与其中,多是持中立态度明哲保身。

    这样的事件,秦子衿前世在史书中读过不少,但第一次亲身旁观还是头一次,真实经历总是比在书中读到的,要更加残酷也更加真实。

    但秦子衿并不想参与其中,对她而言他想做的并不是去效忠哪一位太女,而是每一任国主。

    无论是谁坐在下一任国主的位置上,她都会一样效忠她。

    秦子衿对这一点看得很透,但她如今的烦恼却不是这个,毕竟她没有参与其中。

    她如今思考的是,她如何才能给奚荀一个未来?

    论家世,她是寒门,家中并不富裕,甚至连像样的聘礼都拿不出来,奚家是世家大族,历史悠久,在门户上她们并不匹配。

    论官职,她如今只在翰林院,虽说是新科状元,但升官却不是一时能成,翰林院寻常来说三年才得一升迁,奚荀却等不了这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