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嫡嫂在线阅读 - 第12页

第12页

    “母亲,你帮我回了吧!”孟佪坚决地说。

    老太太长长的叹了一声气:“儿大不由娘喽!”

    说着只得站起身来,步履蹒跚的由着旁边的林氏扶着走了出去。

    人一走,孟佪站了起来,风吹干了画上的颜料墨迹,指尖流连于她裙摆上的那株梅花,不应该放任自己,不是都已经把披风藏起来了么,或许应该早日去扬州。

    **

    姜姝穿一身烟紫色的流纱裙,手臂挽着浅灰色披帛,懒懒倚靠在贵妃榻上,一头乌丝垂下落至地毯上。

    珠儿莲花碎步走了进来,姜姝自贵妃榻上坐了起来,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了么。”

    珠儿笑着道:“珠儿自是打听到了的,只不过珠儿不明白,小姐为何要打听她,要打听也应该打听孟公子才对。”

    姜姝摸了摸发髻上的那枚赤金镂空花纹簪子,道:“我自是有我的用意,你且说来听听,这位青氏的来历。”

    珠儿道:“这位青氏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母亲是位农妇,还有个弟弟,因她父亲生了场大病,书没教了,这连锅都揭不开了,所以由汴京城里一位媒婆做媒,嫁到了这孟家来,按照丫头的描述,老太太是给那位残疾二公子找了个伴,多养了口人罢了,在孟家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重要的人物,珠儿就不明白小姐打听她的事做甚。”

    姜姝手指在烟紫色的纱裙上绕着圈圈,轻声道:“有句话叫做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

    珠儿歪着头听的云里雾里,此时,老太太边说着话边从外边徐徐走了进来:“姝儿,昨夜寒风侵肌,你回来没受凉吧,我想着昨夜里时辰太晚,今早就免了请安,让大家伙多休息休息也好。”

    姜姝听到声音忙站了起来,整理了下裙装衣带,走过去将老太太迎进了门:“劳孟伯母挂念,又这么为我们这些小辈着想,姝儿昨晚上穿着斗篷,一点儿寒风都没吹着,倒是伯母你,大晚上别受了凉才好。”

    两人说着坐了下来,珠儿一人给斟了杯茶,老老实实的站到了不远处。

    老太太看着丰神绰约的姜姝,左看右看之下都分外满意,心里头想着,这一看就是有福之相,丰润的女子也好生养,可惜自己这儿子就是这样的倔,又不敢逼的太过,怕他跑到那天高地远的扬州去,她清清嗓子,装作不经意道:“姝儿出来也有一个月了吧!”

    姜姝嫣然笑道:“嗯,加上路程一月有余了,也不知父亲母亲在家可还安好。”

    老太太浅叹一声:“姝儿真是好孩子,所以都说这女儿好啊!你看我家那臭小子,一去到扬州就不归家,他还哪管什么父亲母亲,全凭他自己的性子来野,我是没得法子呀!儿子大了不由娘。”

    “孟公子可能年龄还小,但礼性是极好的,再大点就知道心疼父母了。”姜姝道。

    老太太讪讪的,道:“姝儿真是个贴心贴己的好姑娘。”停顿片刻又道:“若要是挂念父母了,可回去看看父母,伯母这里,你什么时候想来,伯母都欢迎。”

    姜姝一听这话,心里像是有一杆子称重重的沉坠了下去,有些东西自己不喜欢不要紧,一旦喜欢上了,别人再给你一杆子称,那滋味就不大舒服了,里子面子都没了,她堂堂官家女,这样送上门,又那样子回家的话,实在是没了颜面。

    姜姝维持着脸上的笑容,澹然道:“伯母就是太为着我们这些小辈着想了,像昨晚上那样,一盒子的首饰去了大半,姝儿心里实在不好受。”

    说着姜姝站起身来,从一个紫檀木盒里拿出来一串项链,将项链递了过去,道:“孟伯母,姝儿在这住了这么久,也没别的给您,您也不缺这些个金银首饰,这串项链上镶嵌着一粒“牛黄”①,是母亲给姝儿的及笄之礼,我现在把它给伯母了吧!”

    老太太接过项链,眼睛看着项链上的那粒牛黄,道:“千金易得,牛黄难求!这,这太贵重,伯母实在难以承受,姝儿还是收好吧!”

    两人推来推去,最后老太太还是收了这粒牛黄。

    老太太一出去,姜姝就将檀木盒砰地一声关上,珠儿走上前,轻轻唤道:“小姐。”

    姜姝心口起伏,随后慢慢冷静下来,脑中像是有一只盘旋在空中的雄鹰,不停的转动着,许久,一口气缓缓从胸口溢出:“珠儿,你去把我那对银耳钩白玉兰红玛瑙耳坠拿来。”

    珠儿从一个妆奁里拿出那对银耳钩白玉兰红玛瑙耳坠,略有些疑惑道:“小姐,这耳坠您平日里甚少戴,你不会又要拿给孟老太太吧!这可是当年老爷上汴京城,皇后赏赐给夫人的东西,夫人又给了你,皇恩浩荡,这可万万使不得。”

    姜姝淡淡一笑:“你拿上其中一只耳坠,找个池子,把它扔进去。”

    珠儿惊讶地张大嘴巴:“小姐,这是为何。”

    姜姝只是浅浅轻笑。

    珠儿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小姐是想丢了这只耳坠,暂时在孟府留下来?”

    “算是吧!”姜姝道。

    “小姐,这也太委屈你了,这天下男儿多的是,何必留在这孟府。”珠儿道。

    姜姝浅叹一声,脑中倏然闪过他那张脸。

    作者有话要说:

    住①:牛黄就是牛的胆囊结石,明朝万历年间,江南一葛姓乞丐,突发温邪,周身发热、烦躁不安,神语癫狂,在一粪坑中拾一牛黄,吃少许后浑身舒畅,精神抖擞,视为珍宝。后又用这颗牛黄治好了许多人的瘟疫、惊痫、中风、疮疡肿痛等症,一时声名大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