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长公主想起皇帝经常在心里写女儿和儿子成长过程中的趣事,还有小公主和小皇子寄给她的信,神色不禁软了几分。 那位小公主真是个奇思妙想无数的宝贝,即使长公主还没见到她,也对这个孩子充满慈爱。 小公主以前生过一场大病,病好的时候皇帝特地写了信去向jiejie报喜,长公主在那封信里发现了好几个张牙舞爪的小手印。 一看就知道是谁的小手。 从此之后,皇帝寄过来的信中,凡是提到小公主的地方,就会在旁边多出歪歪斜斜的手印或者涂鸦,皇帝还会专门圈起来解释自家女儿画的是什么东西。 等小公主会写字了,就迫不及待地和她父皇分开写信,刚开始字又大又乱,还会写错,后来慢慢才顺眼起来。 由于皇帝在信里说了他嘲笑小公主字不好看被女儿无视了好几天的事,长公主从来没说过侄女的字有问题。 她可不像弟弟那么嘴欠。 等小皇子出生了,小公主寄来的信里又多出了乱七八糟的手印和脚印,看得长公主哭笑不得。 她也不觉得小孩子胡闹,反而认认真真地回复每一封信。 再后来,两个皇子都长大了,还是和公主一起写信寄过去。 往往长公主收到的信里,前半部分是小公主端正秀美的字迹,后半部分就是两位皇子的字。 大概是因为通信足够频繁,长公主总有种看着三个孩子长大的感觉。 看着他们从字都不会写,到练出一手好书法。 尤其是小公主,天生早慧,聪颖无比,据皇帝说还得过大机缘,她想出来的新犁、纺车、织布机、玻璃,都帮了长公主大忙。 现在草原上的外族对安朝是真心臣服,长公主心下不知有多欣慰。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或许是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或许是年纪到了开始向往天伦之乐,或许是忙碌的日子过多了不适应悠闲的生活,或许是侄女和侄子的孝顺优秀让人眼馋……长公主有生以来头一次起了养个孩子的念头。 无意间被她救下的萧璟云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萧璟云的母亲被外族掠走生下了她,从小,她就和母亲战战兢兢地生活在草原上,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 母亲死后,萧璟云拿不出钱安葬她,一咬牙跑去长公主主持大局的集市上卖身葬母。 这一出引起了长公主的注意,她见这个女孩儿小小年纪却十分坚韧。 因为混血的出身被草原人和安朝人同时排斥,不仅起了点怜悯之心。 一怜悯,就把萧璟云买下放在了身边。 起初周围人都是不解的,还怀疑萧璟云是个jian细,可时间长了,见她确实没有坏心,又把安排给她的活儿都完成得漂漂亮亮,众人也就接受了。 长公主对这样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年轻女孩很有好感,大概是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她甚至做主给萧璟云找了教书先生。 萧璟云又给了长公主惊喜,不管是念书写字,还是锻炼身体,她都十分刻苦,天赋也不一般,堪称进步神速。 长公主这下才是动了心思,把萧璟云划入了养女的备选中。 由于长公主年轻的时候仗一场接一场地打,身上难免落下了病根,眼看边疆稳定,自己年纪也大了,皇帝又几次三番在信中催促她回京调养,长公主终于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皇帝自然大喜,边疆再怎么发展,气候条件也比不上京中。 何况皇宫里御医的医术也不是军医可比的,他早就想让皇姐回来好好休息了。 倒不是看不起军医,只是术业有专攻,军医在止血包扎、治疗急症这一方面颇有建树,论起调理身子却肯定比不过常年伺候贵人的御医。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叶落归根,皇姐终归要回京城的。 长公主一路奔波,原本应该进宫后就直接去补觉的,只是皇帝实在想念jiejie,才单独过来和她聊了聊。 顾忌到jiejie的身体,皇帝没有拉着她多说,只让她在宫中好好休息,晚上还有宫宴呢。 那可是独属于皇室一家人的、十几年来头一次的团聚时刻。 安枝还能坐得住,专心致志地读书、练字,一点儿也不为了宫宴而分神。 她身边的安骏跟屁股上长刺似的动来动去,惹得教书先生瞪了他好几眼。 安枝对弟弟眼巴巴的视线视若无睹,稳稳当当地坐到下课,又礼数周全地送走了教授,才对凑上前来的安骏说:“走吧,我们去接太子弟弟。” 两位皇子都年满八岁,稍大一点的安骏爽朗好动,是三个孩子中最活泼的,年纪最小的安昭沉静又好学,早早就被立为太子。 从名字上,也能看出皇帝对他们的期待和培养方向。 安昭作为太子,和哥哥jiejie不在同一处上课,而是接受单独的教育,经常会被朝中重臣和皇帝亲自教导。 他的学习时间自然也长许多,安枝和安骏每次慢悠悠地晃过去,都要消磨好一会儿时光才能见到这个少年老成的弟弟下课。 安枝心疼他,坚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重担,即使安昭自己不觉得辛苦,她还是会给他带各种礼物,并拉着他玩些游戏放松身心,安骏总是一边嫌弃幼稚一边嚷嚷着带他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