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枕边姝色(重生)在线阅读 - 枕边姝色(重生) 第132节

枕边姝色(重生) 第132节

    苏姝走进屋里,先屈身给阮老夫人请了安。

    阮老夫人摆手让她坐下,说道:“老二家的,你可来了,母亲等你许久了。”

    她摆手让周婆子拿过来预备好的锦盒,里面是一对上好的墨玉镯子。

    “今儿一大早老二就过来和我说了你要回去通州的事情……”阮老夫人笑了笑,“我和苏三夫人也算是有缘份的,既然我又得知了她长女要出嫁的消息,就没有空手的道理。”

    她第一次过去苏家给老二提亲,亲家不擅长于家务,看起来局促的很。倒是后来苏三夫人过来了,人又幽默大方,几句话就逗的秦老夫人开怀大笑起来。仔细说起来,这位苏三夫人实在是个灵巧人,说法办事滴水不漏。

    苏姝笑着说道:“我替三婶母和秀堂姐先谢过母亲。”

    阮清川一大早就过来青崖院了吗?她竟然都不知道。

    阮老夫人招手让苏姝上前来,又让周婆子把锦盒递给她。

    阮宣净就坐在阮老夫人旁边的小兀子上。

    他看到苏姝,睁着大大的眼睛,乖巧的打招呼,“二婶母好。”

    苏姝伸手摸摸阮宣净的瓜皮帽,也笑着和他说话,“净哥儿也好。”

    她看阮宣净穿的干干净净,脸蛋儿也红扑扑的,就知道最近照顾他的奴仆们还算是尽心。

    江氏远远的望见苏姝和阮宣净说话,俩人的举止看起来还挺亲密的,她心里就不大好受。

    感觉苏姝就是纯心喜欢和她作对一般,明明知道她讨厌阮宣净,还和颜悦色的对待他。

    温氏坐的位置就和江氏挨着,她伸手去拿茶几上洗干净的苹果吃,不经意间却看到了江氏紧握着盏碗的右手,那手指.指腹都是青白色,可见这会儿江氏的心里有多么不痛快。

    她顺着江氏的视线看了一眼正在和阮宣净说话的苏姝,嘴角微扬。

    相比较大嫂子而言,她更倾向于对二嫂子表达善意。

    阮老夫人打趣苏姝,“你倒是挺有孩子缘的,不仅宁姐儿、溪姐儿爱和你在一处玩,就连净哥儿也是。”

    苏姝笑了笑,“我原来在通州家里时,常常帮着母亲照顾与哥儿……可能就磨练出了一些对待孩子的耐心。”

    母亲身体不好,缠绵病榻更是常事,与哥儿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

    一直坐在角落闷不吭声的阮兰溪,在听到苏姝提及“与哥儿”这三个字时,快速的看了一眼苏姝。也不知道她想起了什么,眼圈竟然慢慢红了。

    别人都没有注意到阮兰溪,却是她的亲弟弟阮宣易看到了,他伸手去拉阮兰溪的手,小声问道:“jiejie,你怎么了?”

    “我好好的。”阮兰溪咬紧了牙,不再吭声了。嫡母给她相看人家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和她直说,却已经和父亲说过了。父亲又告诉了姨娘,她是从姨娘嘴里得知的。

    “你这样说,倒也有道理。”阮老夫人笑道:“孩子们嘛,就是要耐心的对待他们。”

    阮老夫人的话刚说完,一直坐在牡丹凳上吃橘子的阮陵宁就不依了,“母亲您说错了,溪姐儿和净哥儿是孩子。我可不是孩子哟,我是大姑娘了。”

    她刚才就想反驳母亲,不过是一直在吃橘子,没有顾得上开口。

    堂屋里的众人都被阮陵宁出口的话直接都笑了。

    阮三爷调侃阮陵宁,“难得我们宁姐儿知道自己是个大姑娘了?真是了不起。”

    阮陵宁飞快的瞪了阮三爷一眼,又圆又大的荔枝眼不显凶狠,反而看起来可爱极了。

    她扬了扬小下巴,“我本来就是了不起的,不用三哥哥你特意开口提醒我。”

    “傻子……”阮三爷笑嘻嘻地:“宁姐儿,你能说出这番话来,就证明你还是没有长大。”

    “我不是……”

    阮陵宁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阮老夫人给打断了,她笑着阻止兄妹俩继续逗嘴下去,“你们俩只要碰到一起,必定要互相损上两句。做哥哥的没有哥哥的样子,做meimei的没有meimei的样子。”

    阮大爷插嘴道:“母亲不用管他们,老三也就是爱逗弄宁姐儿而已。宁姐儿也不是真的和老三互损。”

    老三和宁姐儿相处模式就是这样。其实在整个阮家,在他们一众的兄弟姐妹里面,老三和宁姐儿的关系反而是相处最好的。

    阮陵宁也走去阮老夫人的身边和她撒娇,“母亲,大哥哥说的很对呀,您不要担心我和三哥哥。”

    阮老夫人伸手揉揉阮陵宁的发,说道:“你要乖一些,既然知道自己是大姑娘了,就不要再淘气了。”

    阮陵宁笑着应“是”。

    苏姝已经坐去自己的位置上了,她把手里拿着的锦盒递给站在她身后的莲儿。

    阮宣净坐在小兀子上,眼巴巴的看着苏姝。在阮家,只有二婶母会笑着和他说话,还会伸手摸摸他的头。以前他和母亲待在一起,母亲也喜欢摸摸他的头。

    他好想一直待在二婶母身边啊。

    苏姝陪着阮老夫人坐了一会儿,准备起身告辞了。她还要坐马车回去通州,算算时间也不早了。

    阮陵宁还没有去过通州呢,她又喜欢和二嫂嫂待在一处,便去拉阮老夫人的手,“母亲,我也想和二嫂嫂一起去送她堂姐出嫁……”

    “不行。”阮老夫人想也没有想就给拒绝了,“你二嫂嫂是去办正事,你过去算是怎么回事?”

    阮陵宁想了想,颇是理直气壮:“我去吃席……行不行?”

    阮老夫人原本正在都准备好了斥责庶女的话,结果庶女一开口,她就忍不住又被逗笑了。

    苏姝倒是无所谓,她问阮陵宁,“宁姐儿真的想我一起去通州吗?”

    “当然。”阮陵宁松了阮老夫人的手,几步就走到了苏姝的跟前,“二嫂嫂,我可以吗?”

    宁姐儿一高兴起来,眼睛睁的愈发圆了,带着nongnong的期盼。苏姝忍不住揉揉她的发,笑着说道,“可以的。”

    谁能拒绝了宁姐儿呢,反正她是拒绝不了。

    阮陵宁立刻扭脸去看阮老夫人,娇俏的小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母亲,二嫂嫂她同意了。”

    阮老夫人无奈的摇头,见庶女雀跃的很,就有些不忍心让她失望。

    她吩咐阮陵宁,“你跟着你二嫂嫂过去通州,可不许像在家里一样,要懂事听话。若是你二嫂嫂回来时说了你不乖,我可是要惩罚你的。”

    阮陵宁连连的点头,“您放心吧。”

    ?

    作者有话说:

    就让咱们喜欢的宁姐儿跟着姝姐儿回去通州,然后在姝姐儿掉马的大路上添砖加瓦吧……

    第135章

    阮陵宁拉着绿意回去玉清小筑收拾包裹了。

    阮老夫人又拉着苏姝的手,嘱咐道:“老二媳妇,宁姐儿就要你多费心照顾了。但是她若是做错了什么,你也要好好管教她,不必顾忌着我。”

    苏姝笑着应“是”。

    眼看着阮陵宁和苏姝相继离开。

    阮兰溪的眼神里是止不住的羡慕,她若是也能过去通州就好了……

    江氏最近一直带着阮陵宁教她学习管家,阮陵宁也足够聪明,凡事和她说一遍就能记住了,最难得是,她还知道变通。

    但是阮陵宁这突然一走……而且还是跟着苏姝去了通州,她心里就不大痛快。

    等江氏和阮大爷回去了翠华院。

    她嘟囔道:“母亲也太宠爱宁姐儿了,几乎是顺着宁姐儿的心意了。”

    阮大爷刚坐在堂屋的主位上。

    他抬眼去看妻子,一时没有吭声。

    江氏的腿有些酸,她唤了香织给她捶腿,又叹气:“宁姐儿学管家正是在兴头上,母亲也都是知道的,就应该拦住宁姐儿不让她过去什么通州。”

    她讨厌苏姝,却对阮陵宁的印象挺好,所以也不想让阮陵宁和苏姝亲近。

    阮大爷俊眉紧皱,“母亲要做什么决定也是你能置喙的吗?”

    江氏被丈夫斥责的心里不舒服,但是又不敢多加言语,原本在背后议论长辈就是不应该的。

    她也知道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对,但她也真的不是对阮老夫人有成见,就是发泄一下心里的情绪。

    阮宣鸣过来给江氏请安,看到阮大爷也在,拱手行礼,唤“父亲。”

    阮大爷看到长子,脸上的神色好了一些。

    他摆手让长子坐下,又问他学业上的事情。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一派的生机盎然。

    阮大爷这边刚斥责过江氏,阮三爷那边也闹上了。

    阮三爷的脸上带着怒意,正在和妻子说话,“你最近怎么回事,和我说话也不说了,整天阴沉沉的拉拉个脸子……”

    自从他上次和妻子因为小旦梅香的事情起过争执之后,妻子对待他就冷漠起来。虽然以前妻子和他的关系也谈不上亲近,但俩人坐在一处,也是能说笑几句的,现在妻子却根本不搭理他。

    “三爷,我没有。”温氏叹气:“你常常的不在家,有时候夜里也不回来睡,我连见你一面都难,那里又不和你说话了。”

    阮三爷想了想,又觉得妻子说的话好像也对。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嘴硬,“……那你为何看到我就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温氏无奈极了,“夫君,我真的没有不高兴。”

    她的性格就是沉闷不讨喜的,虽然不主动讨好丈夫,却也不会给丈夫使脸色。

    阮三爷不吭声了。

    他盯着妻子看了一会儿,突然递过去一对赤金镶绿宝石的耳环。

    十分的精致华贵。

    温氏愣了一下,不自觉问道:“三爷,你这是?”

    “送给你的。”阮三爷笑起来格外的风流俊朗,他解释了一句:“我在回事处看到的,特地拿来给你的。”

    母亲特意让回事处在外采办了一批首饰,就是为了给宁姐儿办及笄礼使用的。但是宁姐儿并没有挑多少,剩余的依旧归还了回事处保管。他是去回事处支银子时,看到这副耳环好看,就想着拿回来让妻子戴。

    “……谢谢。”温氏颇是受宠若惊,她还是第一次收到阮三爷送的东西。

    “咱们是夫妻,和我不必客气的。”阮三爷笑着去拉妻子的手,把耳环放在了她的手心里。

    他转身往外面走去,“我今儿约了赵侍郎家里的大公子出去喝酒,午饭你自己在家里吃吧。”

    阮三爷口中的赵侍郎是兵部侍郎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