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11)

分卷(11)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沈明洲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难倒他的不是技术方向,而是

    怎么才能让他提供的太阳能技术,在当前科技层面看起来不像天方夜谭?

    他不得不将记忆里关于太阳能转换效率一切内容,逐一与太阳能光电转换文献进行对照。

    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写满了文档,沈明洲将整个晚上交给了文献报告。

    等到欧阳博艺整理好心情,回到实验室准备从零开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搭档,独自完成了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实验建模!

    屏幕上清楚列出了模拟实验结果,52.19%、48.92%、41.89%,每一项波动值都超过了她的理解范围。

    转换效率提高到14%,已经是国际平均水平,这台机器却告诉她,沈明洲写了一套理论数据,可以将转换率提高到国际水平的三四倍?!

    欧阳甚至怀疑,高科公司赞助的新设备出现了严重的系统问题!

    这是干扰数据吗沈明洲?你在测试设备性能吗?

    她顾不得去为逝去的密封舱悲伤,差点被三组实验数据刺激得晕厥。

    沈明洲揉了揉胀痛的太阳xue,皱着眉说:这只是在做理论模型,我们已经没有时间重做一次应用,所以我改成了技术理论。按照我选择的吸光材料还有转换方式,转换率应该稳定在60%。但是我测了一晚上,转换率始终上不去,现在的材料性能太差了。

    太差了

    太差了?

    欧阳博艺盯着沈明洲,觉得自己在看神仙。

    你居然想做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嗯。沈明洲点点头,打开电脑里的各项文献,重新挑选材料,既然日本的光房和英国的漏斗能做到,说明现在的技术足够支撑60%的转换技术,所以我要尽快将实验条件模拟出来,才能写参赛报告。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欧阳的震惊和诧异,眉宇间略带疲惫的说:新型材料的信息还是太少了,我们短时间内要进行大量的比对试验,尝试从材料方面去除实验干扰。

    时限如利剑悬头,研发的动力和激情就会骤然爆发。

    沈明洲有条不紊的安排,欧阳博艺收起全部的感叹和震撼,立刻投入到全新的太阳能项目之中。

    转换效率高达60%的技术,听起来像是镜花水月,可欧阳见到沈明洲略带疲惫却沉稳改写实验模型的样子,心里升起满满的镇定。

    实验研究的本质,就是将不可能验证为可能。

    既然日本能做到,英国能做到,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澄明实验室的灯经常亮整晚。

    欧阳打着呵欠听沈明洲讲解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完全成为了惯例。

    实验室的同学们完全习惯了这组实验狂魔。

    他们进入实验室,这两人在测试。

    他们离开实验室,这两人还在测试。

    曾经,欧阳博艺都被自己熬夜读论文查数据的精神感动。

    现在,和一天只睡三小时,常常留宿实验室的沈明洲比起来,她都觉得自己太懒了,难怪连能量转换算式都写不出来。

    古青来看在眼里,心里夹杂着欣慰和惋惜。

    如果不是沈浩搞破坏,这两个孩子根本不需要熬夜赶进度。

    原本,他打算沈浩回学校之后,好好跟沈浩谈心。

    没想到沈浩去了派出所的第二天,学校特地召集教职工开会,不允许再提这件事情,并且以沈浩请假回家准备比赛告终。

    听楚立辉说,蒋兰想赞助学校,要求学校放弃追究沈浩的责任。

    虽然学校没收赞助,但是出于对学生未来的考虑,仍是放弃了追责,认可警方只处罚砸破实验室犯人的决定。

    而沈明洲专注于实验,并不意外这样的结果。

    又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实验。

    沈明洲指导着欧阳博艺,尝试改写催化剂差值,验证新型材料的效率。

    实验室外忽然变得吵杂,不少学生探出头去看热闹。

    哇!有记者啊。

    记者来做什么?采访实验室重建?

    实验室外来了扛着摄像机和长焦相机的记者,声势浩大。

    领路的人是袁广副校长,他身边还有一位盛装打扮的美丽妇人,笑容温柔的接受着他的嘘寒问暖。

    蒋兰花了三四天,终于把适合澄明中学的设备凑好了。

    就算学校拒绝了赔偿,面对她请来的记者,也不得不请出副校长,来接受这次捐赠。

    果然,设备到位,记者当前。

    袁广给足了蒋兰面子,热情的夸奖道:沈氏科技一直关心我们澄明中学的教育情况,学校非常感谢热心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不过今天不太巧,杜校长开会去了,所以由我作为校方代表,请蒋总不要介意。

    蒋兰当然不介意。

    她吃了杜校长好几次闭门羹,终于撂下狠话说要带报社记者上门之后,才换来了这次机会。

    大家其乐融融,到场的记者、摄影师看向蒋兰的目光,都透着对成功人士的艳羡。

    沈氏科技舍得捐三百万的设备,这样的新闻发出去,不仅他们生活报有了话题度,沈氏科技、澄明中学也有了正面宣传。

    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走到实验室外,蒋兰一副爱心人士的样子说道:虽然高中生科技不能和大学专业水平相比,我们公司也愿意对高中实验室进行投资。哪怕只是小孩子尝试对科技进行探索,做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研究、小发明,我们也非常支持。

    袁广听了她这话,奇怪的说道:蒋总这是对我们学校不太了解啊,澄明的实验室远近闻名,这几年在创新科技大赛拿的奖项,获得了不少专利,跟很多企业都签了商业合同,可不是什么小发明而已。

    而且,最近高科直接点名赞助实验室,就是看上了我们的学生做的新技术。花了六千万呢!

    媒体人忽然来了兴趣,六千万?袁校长,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设备都运进来了,好多系统机器我见都没见过。袁广笑容满面,这是企业对我们学生实验的认可啊。

    他们在这儿热烈讨论高科的赞助,蒋兰面色一僵,才发现这位不知内情的副校长,比其他人更不留情面。

    袁广可不知道蒋兰跟高科那出戏。

    他出差回来,就只听说了六千万捐赠,现在记者们有了兴趣,他立刻热情欢迎道:来,我带大家看看学校的新设备。

    校长欣然领路,蒋兰再焦躁也只能忍着。

    澄明中学实验室里满满当当,崭新仪器井然有序的摆放着。

    摄影师和记者身经百战,去过不少大学实验室,都没有像澄明中学实验室这样全副武装,连设备涂层都透着不同一般金钱气息的。

    他们走了两步,心里只剩惊叹了,这哪里是什么高中实验室,说是国内一流研发公司的实验室都有人信!

    他们抬手就拍照,比对待外面的剪彩纸箱热情多了。

    身边还有袁副校长充当临时解说员,指着仪器跟他们聊价格。

    瞧,这台小仪器都要四百多万!

    摄影师一顿猛拍。

    这边这一套据说不单卖,整套一千多万!

    记者们啧啧称奇,手机都拿出来合影留念。

    实验室里随随便便一台设备,都比蒋兰的三百万贵。

    蒋兰见记者们全然忘了什么沈氏科技,眼里心里全是高科的名字,略带急切的说:学生实验有什么好拍的,设备再好学生也不会用啊。

    然而,袁广眼神一脸诧异的看着她,蒋总,我们学生用这些设备好多天了,不存在不会用的啊!你别看设备贵,但是好用着呢!

    蒋兰只想把袁广骂个半死,却只能讪讪笑道:这样啊,那学生们可真厉害。

    报社摄影师向来自由发挥,拍照片随心所欲。

    在满是高新设备的实验室转了一圈,他们发现了角落里一台占据了半面墙的设备系统。

    体型大,造型抢眼。

    摄影师立刻举起相机,在他按下快门瞬间,镜头里出现了一位身材高挑的学生。

    他穿着一身白色实验服,浑身透着研究员似的专业。

    摄影师低头看了看刚才的拍照,果然,设备照片的边缘出现了少年的虚影。

    他心想,这些小孩儿真会蹭镜头。

    摄影师赶紧低声知会同事,你去叫他让开一下,我要给这套仪器取全景。

    记者赶紧上前,将话筒对准了沈明洲,试图将他带离仪器。

    这位同学,可以采访你一下吗?我们是生活报的。

    沈明洲抬眼看了看他们的记者证,平静的点点头。

    你这是在做实验吧,能不能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实验项目?

    沈明洲习惯了记者和媒体人的好奇心,他点开面板,将整套太阳能技术转换雏形投放在屏幕上。

    他说:这是我们研究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提供新能源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根据现有材料和实验测试,初步估计这项技术能够稳定达到55%以上的转换效率。

    记者举着话筒哦哦哦了半天,其实并听不懂什么新能源,什么太阳能。

    他试图往后退几步,引导沈明洲追随话筒离开,却徒劳的发现,这台设备牢牢抓住了沈明洲的注意力,对方连头都懒得抬一下。

    他不甘心,继续追问,妄想引起沈明洲注意力,那现在世面普及的太阳能转换率是多少呢?

    沈明洲专注的凝视着屏幕数据,随口答道:普及?普及的商用技术大约是20.56%,实验环境技术约为60%。

    专业要素过多,采访的记者眼神满是怀疑。

    高中生要做55%的太阳能技术,又说60%是国际水平,四舍五入就是吹嘘自己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了吧?

    虽然他们是地方生活报,作为媒体他们也是经历过各种造假风波,深知广大人民多爱撒谎给自己镀金。

    年龄越小越虚荣。

    于是,记者端着一副成年人的善解人意,客套敷衍道:这么厉害啊,加油哦。

    沈明洲看出他不懂,毫无兴趣的点点头,继续专注于实验。

    从头到尾,沈明洲都没离开过这台一看就很贵的设备。

    摄影师惋惜于拍不到仪器全貌,低头看了镜头,却又舍不得删他的照片。

    青涩的侧脸,高挑的身材,如果今天是人物专访,倒是可以用这张照片做配图。

    可惜,仪器才是主角,学生长得再俊俏有什么用。

    哪怕回到报社,生活报的人都在讨论实验室里几千万设备到底真的假的。

    谁知道啊,这些仪器设备看起来那么大个,说不定成本才几千。

    我也觉得不可能六千万,高科什么企业根本没听过,这么多钱也不怕送破产。

    主编端着水杯,突然在他们身边停下来,今天你们去哪儿取材了?

    大家热烈欢迎主编加入闲聊,说:沈氏科技的蒋总邀请我们去澄明中学,报道他们捐了三百万的仪器。但是我们去了,发现有家公司说是捐了六千万,给高中生做实验。

    旁边有人笑着补充,而且啊,里面还有个学生说自己的研究成果,跟国际水平一样,野心不小呢。

    本来是想讲笑话给主编听,谁知主编视线落在屏幕上一顿,诧异问道:你们说的是他?

    屏幕上正放着一张少年侧颜。

    他穿着白色的宽大实验服,专注凝视一台冰冷的实验仪器。

    对,怎么了?摄影师疑惑问。

    主编顺手把杯子往桌上一放,指着图片催促,赶紧写新闻,就配这张图。

    报社的人愣了,写、写什么啊?

    你们有没有新闻敏感度,知不知道什么叫话题性?!三百万有什么好报道的,直接报道六千万,高中生,国际水平比肩大牛!天才、厉害、还有钱!

    报社的人被主编这一通说,确实很心动。

    自己平时逛网页,都会顺着这种内容,点进去瞧两眼看热闹。

    万一六千万是假的呢?有人犹豫的说道。

    假的?那更好!有质疑、有声讨就有热度。你提醒我了,写,赶紧写,内容越震撼越好!

    不过半天,生活报的网络号发布了重磅消息

    《十六岁天才少年获利千万,新研究成果超过国际水平》

    第1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活报突然发布的短新闻,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作为一个热衷于家长里短、婆媳撕逼、小道八卦的媒体,平时就收获了不少战斗粉。

    经常有人闲来无聊,在生活报上看看社会能有多奇葩。

    现在,生活报不发家庭大战了,一改常态,居然报道起了什么天才少年?

    大家满怀疑惑的点开新闻,准备感受一下天才魅力。

    没想到刚打开,就被编者羡慕嫉妒恨的语气闪瞎了眼。

    才十六岁就超过国际专家!

    研究成果赚了六千万有没有!

    太阳能技术真的好赚钱!

    新闻稿里天花乱坠吹什么太阳能技术赶英超美,围绕着图片上那位侧颜清秀的天才,来了一次身家千万的感叹词。

    战斗粉们安心了,果然还是那个娱乐化的生活报。

    他们习惯了这家报纸在网络提前预告新闻的方式,顺便用他们超强理解能力,完整拼凑出明天生活报将要报道的内容。

    评论里热衷撕逼的粉丝,难道平静的表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厉害了,我二十六也没赚到一百万。

    不得了不得了,好久没看生活报了,明天买份报纸看看天才。

    气氛融洽,虽然评论不多,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了对天才的好奇。

    第二天,《生活报》头版头条,用正经严肃的语气,报道了昨天预告的十六岁天才。

    蒋兰急切等了许久的报纸,拿到手上差点以为自己叫人买错了。

    头版图片不是沈氏科技,也不是她和袁副校长亲切握手,而是沈明洲站在一台设备前,盯着屏幕的沉默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