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雷老是想要自己见你的,但是有医嘱不能下床,被我阻止了。” 他给林姝戈介绍了雷老的生平,听得林姝戈有些咋舌。 前头说过,四海的大老板是国内第一批的留学生,而雷老,正是与他同批留洋的,和大老板既是同学,也是好友。 只是两人志向不同,大老板回国后兴办实业,身体力行的践行实业兴国的理念。而雷老则一心扑在了学术上,全力精研先进科学技术。 两人互补互成,雷老不接触经营,却拥有四海实业里不少工厂铺面的干股。十几年前他生了一场大病,察觉脑力不如从前,就退回家中疗养。 但他本身闲不下来,又深觉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鸿沟,便从研究转向了引入,想要打破国内外技术壁垒。 他年轻时就有翻译的基础,这时候重新捡起来倒也不算吃力。他翻译了几本外国理工学著述,发觉如果只有他一人,那穷尽一生也不过能译出寥寥数本,于是他与好友商量,才有了十年前四海书局的创立。 而书局初期的藏露头角、异军突起,更是离不开这位如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 林姝戈爽快的答应了。 不止是出于照顾老者,更多的,是听完谢主编的话后,林姝戈自己也对这位经历颇传奇的老人产生了好奇。 等见了面后,林姝戈就更对这位老人有好感了。 他算不上温和,相反十分严肃,他和她聊的,大多数是翻译上的专业问题,在某些林姝戈原本认为可大可小的范围里,他甚至属于吹毛求疵。 可是林姝戈也明白,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是大家风范,和他聊一下午,她的收获比单独研究要多得多。 她意识到自己过去是闭门造车了,于是回到四海书局后,她也经常去信与雷老交流。 由于翻译同一本著述,很多林姝戈自己没有注意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 雷老是位严师,但同时也是位很耐心的老师。于是林姝戈进步飞快。 等著述结尾的那天,雷老出院了,他亲自到书局来,问林姝戈愿不愿意正式当他的学生。 林姝戈十分惊喜的答应了。 ————————————- 八月中旬,桂花飘香,那本水利工程的翻译作品选拔结果出来了。 统管政府文化局一致认同,四海书局提交的译本最严谨,最详实。 同年十月,这本书的译本在《大科学》上开始连载。 十一月,稿酬与奖金打到了四海书局。 “胡主编,您确定这是属于我的?” 林姝戈看着手里的票根,上面的金额是五万元。 这是她目前所获的单笔最高的收入,但她却十分不敢置信。 “我确定,这就是属于你的。”胡毅笑眯眯道。 “你别担心雷老,我是问过他的,这个五五分成的标准也是他给的。” 所以,那本书是整整十万元吗? 林姝戈木然的坐了回去。 “这次也算你沾了雷老的光了。”胡毅道。 “《大科学》和《申报》一样,都是属于核心级刊物,不是一般人能上的,也是这译本里有雷老的名字,否则按照一般经验,确实轮不到你。” 这次完成的著述翻译,虽说林姝戈负责了大部分内容,但那些难点、易错点,却是雷老一点一点修改过来的。 署名时,林姝戈将雷老的名字署在了前面。 这算是合作作品。 而所谓的核心刊物,是专门指统管政府直辖下的权威刊物,不按其他出版社三品一等的评判方式,只有州级刊物、国家刊物以及核心刊物三个标准。 这些报刊不是一般作品能上的,筛选十分严格,但是薪酬丰厚,还有各种津贴。 同时能上权威刊物,也是某种地位、名气的象征。总而言之,好处极多。 胡毅就十分高兴,从前雷老身体还好时,四海书局也是核心刊物上的常客。近几年雷老身体每况愈下,作品锐减,倒是少有上核心刊物露面的机会,这回荣登《大科学》,也是四海的荣耀。 他看林姝戈还有些反应不过来,耐心解释。 “其实算下来倒也不值得惊讶,你想想翻译的这本书,也是整整二十万字的内容,均下来不过千字五百罢了。毕竟是国家级刊物呢。” 对哦。 林姝戈眨了眨眼,由于边学边译,她倒是没有“这书很长”的感觉,可是实际上,这书的翻译,也耗了她好几个月的时光。 但是胡主编所说的“不过,罢了。”她还是不敢赞同。 再怎么说,这不是创作,只是翻译 而且千字五百,换个说法就是万字一房了好吗? 林姝戈微微吐了口气。 胡主编却笑了,有些神秘:“好处还在后面呢?” 还有好处? 这年年末,林姝戈受到了许多约稿函,其中包括统管政府的,同样是长篇著述,同样是价格奇高。 注:保底价格。 林姝戈问询了雷老,确定自己有能力接下后,和统管政府确认了交稿日期。 第11章 1.11冬季萧索,加上关岭城郊人迹 冬季萧索,加上关岭城郊人迹稀少,行走间更添一抹凄凉。 陈余致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却挡不住寒风入骨,他打着喷嚏,鼻端通红,目光偶尔与路上的行人相接,连忙低下头回避了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