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男二的科举之路在线阅读 - 男二的科举之路 第164节

男二的科举之路 第164节

    第197章 出行   再次微服私访

    关于税粮改革一事的争论从未平息,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李况在盐官县的改革起效之后,要不要将税粮改革推行至整个大梁便成了一大难题。

    若按着皇上的意思, 这改自然得改的, 只是他也不知道这法子推行之后究竟会遇上何种阻力。皇上对自己倒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 他耳根子软, 容易听旁人的话, 若是届时因为这事起了什么乱子,再有什么jian佞小人在他耳边煽风点火说些坏话,他会不会因此对李况有所不满呢?

    苏贵妃这样伴他几十年的老人, 他尚且能说冷下来就冷下来,更何况是旁人了。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坐在这皇位上的人是他,任何动摇国祚,动摇社稷的事情,都是他所不允许的。如今他是能公正地看待变法之事,也能公正地对待李况,可往后能不能一如既往的公正, 皇上自己却不知道。正因为担心, 他才迟迟都没有下定决心。

    刚好,朝中也有不少人阻碍变法。

    李况这么一改,得罪的几乎就是天底下所有的地主了,谁也不想多交钱,真推行起来,李况就成了众人抨击的对象。他反正是皮糙rou厚地不怕,可旁人可要多交许多真金白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持变法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如此闹哄哄地吵了几天, 顾准的婚假也到头了。

    齐王在京城里头逗留的时间并不长,西南边境一带离不开主帅,他只是在京城里头参加了女儿的婚礼,而后便离开了。

    顾准陪着妻子送了齐王一程,便准备去翰林院上值了。

    结果回来的头一日,他就觉察到这里气氛颇为微妙,像是紧紧绷着一根弦一般,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不敢多说。

    午间休息的时候,顾准去了金不予的桌前。

    苏墨言离开之后,原先他的活儿便交给了金不予,金不予也从别的屋子搬了过来,与顾准同屋共事。

    金不予一看到他就知道他要问什么,于是主动将门给掩上:

    “是不是奇怪咱们翰林院里头气氛不对?”

    “金兄想必知道得不少吧。”顾准道。

    “哪里哪里,我也不过就是道听途说。不过,这回可是一件小事儿,说出来得吓死你。如今朝中人人都在争论变法,到底变与不变都快吵翻天了。咱们翰林院前些日子有人想要借此出名,特意写了一封奏书呈了上去,抨击粮税改革乃是天下之大祸患,一旦推行,势必会引得江山动荡、社稷不安,说的怪蛊惑人心的。圣上得知此事之后,并没有将那人怎么样,但却把咱们赵学士叫到了宫里头,不冷不热地晾了他半日。”

    金不予说到这儿的时候,冲着顾准眨了眨眼睛:“这事儿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打听出来的,你可不要跟别人说,免得伤了赵学士的面子。”

    顾准失笑:“那是自然,你还信不过我吗?”

    “知道知道,你的口风一向紧,要不然我才不会同你说这些。咱们赵学士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回来之后虽没发脾气,却也狠狠告诫了我们几句,不许翰林院的人再掺合这件事情。也正因为如此,这两日我们这些人都不敢高声言语,生怕触了霉头。”

    说完,金不予直起腰身,郑重其事地跟顾准交代道:“你也千万放机灵点,别掺和这件事情。若我记得没错的话,那盐官县变法的李大人就是你先生吧?”

    “不错。”顾准坦诚。

    金不予说得也十分真诚:“真的与你有关,那你就更不能掺和这件事情了,多说多错,甭管你是否出于公心,旁人也总会觉得你是在维护李大人,咱们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何必担了那番污名呢?”

    在他看来,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清白二字了。

    顾准知道他是好心,也谢过了他的好意,但却并不打算按着他说的去做。若是他想的没错的话,只怕要不了多,圣上就会再次召见他。

    而皇上也确实没叫顾准失望,当时下午,顾准便又接到了小太监的传话,让他进宫面圣。

    每每传话的都是这个小太监,顾准跟他也熟了,进宫途中也会跟他同闲聊两句。宫里伺候的哪个不是人精,知道顾准是个实打实的御前红人,小太监也愿意卖他这个好。

    “顾大人待会儿见了圣上,只管捡着好听的话说就是了,圣上这两日因为朝中纷争不断,头疾又发作了两次。”

    点到为止,顾准也没有再问了。

    皇上对此事究竟是什么态度,想必问了这个小太监也不知道,还需待会儿他自己先去揣摩。

    进了太极殿,顾准便发现圣上的状态比他想的还要糟糕不少。他来的时候,太医也伴在左右,皇上正躺在榻上,由着太医施针。

    头疾是真,不过精神尚好。太医一时扎重了手之后,皇上还讨了两句骂,那骂声也是中气十足。

    顾准于是上前跪安。

    皇上听到他过来便不想让太医再扎下去了,太医还想劝说两句,皇上却不耐烦地叫他退一下:“那扎的不是你,疼的也不是你,你自然可以没心没肺地说多扎几针。”

    一个大大的帽子扣了下来,太医愣是不敢再说话了。

    皇上把人赶走之后,才对着顾准一通诉苦。

    他也不想让顾准这个刚刚新婚才不过几日的新郎官掺合这等琐事,实在是他这几天被气狠了,也快要被烦死了。那些大臣没有一个是知心的,不管他听哪边的,都可以得罪另一边。至于太子么,皇上私心里也并不愿意教他插手这件事情,免得又有些人说三道四,叫人听着打从心底里不痛快。

    唯有顾准,皇上对他说起来才最放心。

    顾准知道这不仅是圣上的难事,也是他的难事。李况是他师父,按理说他师父的事儿就是他的事,更何况此时一开始就是他提出来的,眼下无论他说什么,其实都是不妥的。

    所以顾准另辟蹊径:“圣上何不亲自出去看看呢?”

    皇上惊了,他以为顾准听到这些抱怨话只会想着安慰他,还从未想过能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是说,去各地看看?”

    顾准摇了摇头,容色格外慎重:“大梁地域广阔,若是都去看一遭,那要看到什么时候?微臣说得看,不过是看一看京畿一带罢了。一如当初圣上暗访盐官县,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印证新法制盐究竟有没有效。如今既有了苦恼,何不也出去暗访一番?如此,才不会被朝中的两派言论左右。”

    皇上犹豫起来。

    顾准又道:“圣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皇上的性子本就容易动摇,如今被顾准这么一劝,他也不想多等了,决意明日便出宫暗访,还点了顾准一同前往。

    顾准推辞道:“圣上,李大人是微臣的先生,若微臣伴您身侧,恐怕又会惹来闲言碎语了。”

    “怕什么,有朕在,谁若是再敢说些风凉话,朕直接砍了他们脑袋!”皇上说得斩钉截铁,不过他同顾准也都是心知肚明,知道这砍脑袋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哪能真的砍?

    皇上一股脑拍板定下的事儿,却给程相赵学士等诸位大臣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当初皇上去盐官县的时候,朝中便已经闹过一次了,因不好指责皇上胡来,便将矛头转移到程相跟冯清台身上,那段时间两人可没少顶着压力。如今事情没过多久,皇上又欲故技重施,几个人头都大了,连连劝阻。

    不料皇上此次依旧十分坚决:“你们一个个都在那边闹翻天,都怨朕不听你们的话,可朕又岂能做那个睁眼瞎子,光坐在龙椅上就把事情给拍板定下来。常言道,绝知此事要躬行,朕若不出去亲自看一眼,怎知谁对谁错?”

    冠冕堂皇的一番话之后,皇上还点了几个人跟随。

    他是不偏不倚,支持变法的,跟反对变法的,各挑出其中的两个刺头来,再叫上程相跟顾准,如此一来,这暗访的人选也就这么定下了。

    晚上顾准回家的时候,虽未跟沈令仪明说,但却提到明儿有事需得外出,可能回来的稍晚一些,让他们不必担心。

    沈令仪从顾准的话里已经猜的七七八八了,于是连夜叫人,准备了一些吃食,且都是他皇伯父爱吃的。

    翌日一早,顾准便拎着两盒东西,去了北城门外。

    一行人在此碰头。

    顾准在那儿约莫等了两刻钟,才等来了御驾。今日随行的有位理国公,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子,当今圣上的亲表兄。

    不过这位理国公家中田产众多,最是见不得这所谓的变法,看顾准的态度亦不友善。

    人聚齐了之后,他见顾准手上还拎着食盒,不由的出声嘲讽两句:“顾大人莫不是以为咱们今日是去踏青的吧。”

    这种无缘无故就挑刺的人,顾准也不给他面子,只问:“难道国公爷不用午膳?”

    “我——”理国公噎了一下,旋即道,“反正不会吃你的。”

    “国公爷说笑了。”顾准自然的将食盒摆好,“本就没有准备国公爷的那一份儿。”

    程相握拳掩住了笑意,打断了这两个人的争锋:“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吧,咱们该启程呢。”

    理国公怨顾准下了他的面子,不用跟他同乘一辆马车,率先挤在前面的一辆。不想皇上见他上来之后,便有些嫌弃:“你怎么上来,允之呢?”

    理国公马车上到一半,不尴不尬的愣在了原地。

    最尴尬的是,顾准的声音还立马在身后响起:“圣上,您叫微臣?”

    第198章 争执   一路上的拌嘴

    理国公最后还是被无情地赶出了马车。除了圣上, 今日随行一共六人,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只带了两辆马车。皇上身边坐着程相爷, 另一个位子已经钦点了顾准。

    理国公这个亲表兄只能退居二线, 委屈地坐上了后面的那一辆马车。

    跟他坐同一辆马车的还有刑部尚书邓恩。邓恩也是反对变法, 与理国公同仇敌忾, 坐上马车之后二人便开始对顾准评头论足, 说的尽不是些好话。

    “看那样子也知道,此子不过是凭着阿谀奉承才走到今日,旁人都说他能考中状元必定学贯五车, 依我看,别的学问没有, 拍马屁的功夫却是一绝!也真是可笑,出门办事儿他带个食盒,这是觉得咱们这是出去游玩的?”理国公几乎笑出了声。

    邓恩接道:“我听说他跟秦王府那个世子爷关系一向亲厚,你也知道,那位小世子平日里是什么做派,只怕是从那一位身上学到的。”

    “好的不学, 尽学些乌烟瘴气的玩意儿!”

    他们俩说话, 半点没避讳旁人。

    在场的除了他们二人,还有李家大老爷跟冯清台。

    理国公自持甚高,觉得凭着圣上亲表兄的这些身份,便可以藐视朝中所有的官员了,从来不把这些高官放在心上。他也知道顾准跟李家的关系,但他一点都不在意,且料定了李尚书不敢拿他怎样。

    李尚书也确实没说话,就连冯清台也什么都没说。

    只是他们不是怕, 是觉得没必要跟理国公计较。李家人都有些清高,从不将这些功勋贵族放在眼中,说句不好听的,李尚书一直认为这些人都不入流。只看得懂眼前的这些小利,目光短视,根本不足为惧。

    跟他们争论,那是自降身份。

    马车走得快,没多久就到了京畿北边的一处小县城中。

    顾准一行人今日都换了便衣,至于周边的侍卫,也都隐在人群当中,并不被外人所知。

    不过就这么一行七个人,瞧着也格外惹眼。

    理国公数了数,这已经是第三十五个回头往他们这边看的小娘子了,他忍无可忍,于是跟皇上抱怨:“早说了不要带他过来,圣上非不听,您瞧瞧如今指的像什么话?知道的,想着咱们是微服私访;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故意带着人在这儿招摇过市呢。”

    皇上可不耐烦听到他那张嘴里说出来的话,无奈这是自家表兄甩又甩不掉,只能应付地回一句:“说够了没?你哪来那么多的埋怨?”

    理国公没想到皇上会是这个反应,论及关系的话,分明他更亲近一些吧!

    李尚书冷冷一笑:“圣上有所不知,国公爷怕是埋怨这些小娘子看的不是他。”

    冯清台也揶揄:“臣听说,理国公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名的俊俏郎君呢,如今见到旁人看顾大人不看他,醋了呗。”

    皇上上下扫了自家表兄一眼:“就他?”

    理国公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怎么了?

    程相转向圣上:“兴许理国公觉得这些小娘子目不识珠,故而才发怒的。听闻国公府中姬妾成群,想来国公爷也常被女眷称赞。”

    皇上抵触地皱了皱眉头。

    理国公平白无故被人这么污蔑岂能容忍:“胡说八道,我没有!”

    “瞧瞧,”顾准嘲弄一笑:“已经恼羞成怒了。”

    “啧,真是不害臊。”皇上摆了摆手:“年纪一大把了,还好意思跟年轻人争,有脸没有?”

    说完,他率先往前:“都别吵了,走吧。”

    再听下去他都快要吐了。就理国公那张老脸,他都无法想象那些姬妾是怎么夸得出口的,这不是昧着良心么?

    程相几个相视一笑,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