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宫煞在线阅读 - 第20页

第20页

    “唐大人,内宫的事,不是事事都能论于朝堂。长春宫锁闭,是因为周太妃病笃,皇太后不忍先帝大丧之事费其心力,这才令长春宫除日常采取之外,不得擅出。”

    唐既一手搭扶于龙椅柱上,一手指向刘宪。眉目间似笑非笑,表情十分生动。

    “刘知都,你不用费心为谁开脱,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将皇三子和老个疯了好多年的疯婆子一起幽死在长春啊…我朝百年,皇位更替时虽也见争端,却从不见如本朝这般,兄弟残虐,罔顾人伦之惨事啊……”

    他越说越激动。整个身子如筛糠一般的颤抖起来,一面大口喘着气,一面不断走近刘宪,最后连手都快要戳到刘宪的脸上了。

    刘宪明白,他这样是不能面圣了。忙侧头对杨嗣道:“让人去外头看看,看唐家的人是不是候在宫门外,没有就叫人去府上传。你先扶唐大人出去。”

    然而杨嗣宜还来不及应话。

    却听内殿里传来一个声音。

    “事未议完,刘知都为何催唐大人走。”

    声尽人现。

    耀州窑香炉中笔直而上的烟线被出入的人息打成了烟絮,烟絮后显出一张寡淡的脸。冯太后从龙纹柱后面绕出,寡素大袖上挂着玄色如意纹绣的霞披。她好像是呕心呕肺般的哭过,眼肿如核桃,却面不露一丝疲倦。

    刘庆扶着她走上龙座,她没有坐,端端立在冯太尉的面前。

    “父亲所立之处实是不妥。”

    一句话,不显山露水,听起来既不偏颇也不冒犯,冯太尉拱手跪下,下面的刘宪等人也都跪下行叩拜大礼。

    “众卿起吧。官家哀思过度,已在延福歇下。”

    冯太尉站起身,退到台阶之下。顺太后的话说道:“官家至仁至孝。”

    太后笑了。眼角挤出几丝褶皱。

    太后将过三十,虽也保养得宜,却总抹不平眼角的褶纹,因此看上去总比这个年纪的女人显得要苍老。笑起来眼眶就更深了,妆容在光的阴影面儿上越发清寡。

    “这句话,哀家要听唐大人说。”

    唐既本就在逞口舌之块的兴头上,虽然也多少听出来太后此话的胁迫与试探之意,却压根儿不肯把自己脑门上的那冲冒的气焰压下去。

    “娘娘,我们奏议多次,照例官家应为二位兄弟定封爵位,官家都曾垂见我等,究竟是何道理!如何能令臣心悦诚服地赞一声至仁至孝。”

    冯太尉觉得自己从未见过这样骨头不弯的人,正要开口开口呵斥,太后却出声制。

    她摆了摆手,又她转向刘宪。

    “刘知都,你怎么说。”

    14.朝天去 听说,长春宫的那个绣儿是知都……

    刘宪垂首道:“娘娘,刘宪是先皇的奴婢,侍奉官家,从来都是认官家的道理,哪里有诘问官家的事,况且如今先帝事为先,孝字当头天般大,兄弟之事搁置后议是常情。奴婢觉得,合情合理。”

    太后点头,“嗯,刘知都果然通透,说得好。”

    说着,她扶住刘庆的手,一步一步走下台阶,径直走到唐既面前。

    “唐大人,吾儿虽然年少,但哀家耳清目明。哀家也不怕实话明示你,汝阳节度使奏请入京的折子官家已驳了,此事哀家要徐牧上一本请罪书,一日不上,魏钊一日不得跪灵。”

    女人一旦凌厉起来,实有不输男子的韧和狠,唐既原本还撑在胸口的那股子气,如今在这个三十出头的妇人目光中越来越弱。

    “我孤儿寡母立于朝,是要遭恶箭,不得已,我要为我儿防jian人,杀逆贼。你们怎么看我这个女人,我都不说什么,可吾儿魏通,是你们大陈的君主,唐大人,无论如何,你要站在该站的地方,否则,就站到哀家和官家看不到的地方去。”

    风雪在外,垂拱殿厚重隔扇门被吹刮得哗哗作响。太后手指相握,拢入袖中。天光转到后殿去,殿中渐渐暗沉下来,透雕花窗而过的光斑缓慢地划过每一人的脸,如同“正义”在人心上踽踽。如刀切割,唐既觉得脸上有一阵一阵的辣痛。

    刘宪看了胡相一眼。胡相会了刘宪的意。握拳抵唇地咳了一声。这声十分刻意,令太后等人都侧了目。胡相挂笑,上前,开口道:“

    “娘娘,此事官家驳也就驳了,朝堂上下把这个态度看明,日后自然无人敢再效仿造次,非要徐大人上道请罪的折子,难免不顾其父子隔天人,兄妹离阴阳的处境。新帝初临,就不体恤封疆之臣,总是不该的。”

    唐既正被冯太后这个女人压得口舌不顺,胡相这么一说,也是给了他台阶。虽然心头仍然不畅快,也不好再卯着劲儿激荡言辞。

    太后凝着唐既那张红白分明的脸,面上似笑非笑,手指相互摩挲,幽幽开口。

    “罢了,哀家是妇道人家,朝中事还要倚仗诸位。哀家所言所行,都是为了官家,为了大陈的万世安定,实有不周之处,胡相,唐大人,你们直言而谏,哀家该听也会听。”

    话说到这个地步,四方都有照顾,各人都放得平脸面。

    唐既不再多言,冯太也尉端住了姿态。天色渐暗,殿外闪过惊雷,风声如兽吼从隔扇门后掠过。殿内刘宪亲手燃了烛,胡相牵头,众人终于排开了徐牧的话题,将先帝的丧仪葬仪之事议定成文。

    散时,太后单独唤住了刘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