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有钱的是大爷。 整个安城才多大点,也没什么大厂子。 安材现在崛起,成了数一数二的企业。 夏行长可不是得供着他们? “那他可真猜对了,我这人就记仇。” 马厂长愣了下,跟着秦蓁过去,“所以还是老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 这话莫名带着几分龙傲天之感,秦蓁笑了笑没说什么,她晕车是假,不想跟夏行长闲扯是真。 拿出拟定的技术授权协议书,秦蓁仔细和马厂长说了起来。 技术授权、美国来华投资建厂以及安材保证采购的零部件有30%来自于美国工厂。 “往好处想,咱们的零部件能够得到保障。” 马厂长哭笑不得,“你可真是乐观。” 主动采购是一方面,如今这种不得不采购美国货算什么事? “不乐观哭呀?怎么不是过,乐观点总没错的了。” 话虽然是这个道理,但不见得人人都能有这般好心态。 “咱们真能比他们早做出那个EUV光刻机?” “不信我呀?” 马厂长看着笑吟吟的人,心生感慨,“咱们人还是有些少。”荷兰日本都有成熟的一套甚至好几套班子,相对来说安材的发展就是靠秦蓁。 一个人的才智终归是有限的,还是人才储备不足啊。 “那就多招点嘛,人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能派的上用场的。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缺钱,缺钱就找银行要。那个夏行长,你再晾晾他,回头再贷款的时候再压压利息。” “就知道你不肯吃亏。” 不过这件事俩人想到一起去了。 虽说现在安材的现金流很健康,但该朝银行贷款也不用客气。 毕竟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 千禧年到来前,吴迪结束了在美国的求学生涯,回到了国内。 这个在匹兹堡攻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青年人,回国创业却是彻底抛弃了自己曾经的专业,选择在发电机方面钻研。 这个创业选择让大家都大跌眼镜,本以为吴迪会在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又或者在是去海芯大展拳脚。 谁知道他竟然去搞什么发电机。 发电机,有什么好搞的? 然而吴迪很快就交出了答卷。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念头,吴迪回国半年后,他的发电机厂向中东地区出口了大批的发电机,赚来了第一桶金。 总算不是靠天使资金生存。 吴迪的发电机厂也开始进行机器的钻研。 为什么要搞发电机,原因再简单不过—— 秦蓁说,想要继续做好光刻机,就势必要做好发电机,越往后光刻机的耗电量就越大。 而目前,国内的发电机功率远远不够,无法满足需求。 秦蓁想要做全产业链,不为美国人所掣肘。 做出让利引进外资投建工厂,本质目的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实现技术转移。 美国人有自信,毕竟他们有着更好的福利制度,不会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美国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也压根没把这时候的中国放在眼中。 对于企业主来说,能够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赚取更多的钱,这比什么都重要。 双方各取所需,又都对自己十分自信。 这是好事,但秦蓁还得留后手。 她也觉得有些亏欠吴迪。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可她能无条件信任的人太少了,这种重要的东西吴迪不去做,又能找谁呢。 吴迪倒是无所谓,“如果我回来之后还必须去海芯解决问题,那海芯才是真的没前途。” 从事本专业与否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实际上对他来说,能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实现自身价值,那比什么都重要。 秦蓁离开这边的时候,收到了吴迪送的礼物,“迟到的生日礼物,生日快乐秦蓁。” 这礼物迟到了都快一个月了,秦蓁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大忙人还记挂着我生日真不容易,谢啦。” “秦蓁,十八岁生日快乐。” 第206章 从芯开始46 “她喜欢看什么书?”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她这几年看的最多的文学书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 负责的人脸色不太好看,继续看调查报告。 这跟他之前的调查结果有出入。 秦蓁有些话唠,仿佛在写读后感, 兢兢业业的如同一个进入常春藤大学, 努力学习的大学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毕竟生命逝去不可再来。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生命诚然宝贵,但还谈不上罪, 至于一次还是多次……这得看死的有没有价值,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不过我很认同他下面这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想我应该不算荒废了岁月。” “这是她说的?” 读后感太长,长到负责的人不想再看。 “是, 她这次话很多, 和之前完全不同。” “让你去找她的熟人, 你有没有去?” “去了, 但是秦蓁和他们就像是老友见面,说一些过去的事情,也并没有向老朋友求助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