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三国说评书在线阅读 - 第282页

第282页

    “你看啊,你打了那么多场仗了吧?是最早一批的济南军吧?家里还有雪姨在幼学教书, 只让你继续在军里当个营长太大材小用了。”

    姚珞稍稍摆了摆手,看着徐福呆傻的样子继续说了下去:“子越沉稳所以可守任城,之前你太跳脱了点,但是和丽心成亲之后丽心能补上你剩余的不足。我与东家本来都想差不多时候能让你去一个人练练,没有临朐就将你调去高平,但没想到……”

    没想到看似沉稳的余纵和于禁两个,居然一路打到下邳,让她当场呆滞,然后迅速根据他们的行军路线开始划拉周边地盘。徐州他们拿下就拿下了,陶谦气吐血也没用,谁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想来打任城,结果却被兖州就差撵到家门口了呢。

    如此一来小沛、彭城、下邳三个地方就需要让人顶上,再加上一个临朐。说真的,孙策不来她和曹cao都要头疼这些地方让谁过去了。

    “不过我很好奇,你是怎么说动孙伯符的?”

    “嗯?”

    送走恍惚发现自己好像要去和老婆一起当下邳国相的徐福,姚珞听着陈宫的声音转头看着他,眼睛轻轻眨了下后笑得有些调侃:“你是又准备往咱们家鸡汤里放醋了?”

    “……”

    “也不是说动,而是孙伯符这人,确实像他父亲。”

    孙坚和袁术比打仗,是谁更厉害?那不用说,当然是孙坚。但是孙坚却决定跟着袁术混,是因为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

    不,是因为孙坚明白自己并没有什么治理内政之类的才能,他能做的是打仗。作为一个只会打仗的将军,他需要“君主”来给他信号,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他的儿子孙策比孙坚更强,并不是因为孙策他更能打仗,而是因为他身边还有个周瑜。

    当将军身边有了一个能够辅佐他、能够弄明白内政如何、能够知道如何去治理打下来的土地时,那么将军就不再是将军,而是主公了。孙策做不到的事情周瑜能做到,周瑜做不到的孙策可以做,两个人互相支撑,互相成就,才在之后得到了整个江东。

    “周瑜是个聪明人,但他偶尔太聪明,反倒是会想太多。”

    想着自己阅读过无数次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姚珞轻轻张开扇子拍了拍胸前,慢慢地给自己扇着让头脑更加清醒的凉风:“所以我稍加施压,再让他看到东家诚意。等伯符得知文则子越速拿下邳的消息,自然是明白我们的确能给他想要的。再加上伯符这些时日在陈留以武会友,结识了不少兖州军中人,只用那么些时日就能与人相熟,来兖州不亏。”

    “这可真是一步步往前,顺势而为。”

    听着姚珞的想法陈宫也只能叹息一声,对着她抬起手:“我是想不到这些的。”

    “只是角度不同罢了,你也经常能想到我想不到的东西。”

    姚珞很认真地看着陈宫的眼眸,伸手同样将手搭在了他的掌心上:“不过……你不问我么?”

    “问你什么?”

    一下子反而被他用这个反问给问到,姚珞难得有些被噎住,看着他的笑轻声嘀咕了一句后感觉到自己的手被他握住,声音也凑到了她的耳边:“我不是早在见到你的时候就说过了么。”

    “你说过什么?”

    “可否允许公台相随,共看天下。”

    万万没想到陈宫居然会这么说,姚珞呆了一会儿才听到他在自己耳边轻笑,随即没好气地甩开他的手往前:“我今天不想喝鸡汤了。”

    “那你想吃什么?”

    “我要吃许家铺子的红枣糕,你去给我买过来。不许让奉先跑腿,我就不明白,他怎么那么听你的话?”

    听着姚珞的冷哼陈宫苦笑了下,他哪知道为什么吕布那么听他的话?

    还不如说是吕布特别听姚珞的话,天天想从姚珞那儿再听到《白蛇传》复刻,要不是丢不下虎豹骑,怕是天天来他们家门口转悠催更。或许也是因为信任,吕布这一次“叛逃”如果没有姚珞曹cao提前点头,怕也是会很难将这一页给翻过去。

    吕布并不是叛逃而是根据曹cao指示前来与孔融解围,甚至于黄巾兵退吕布立走,干脆利落听曹cao话的模样让袁绍都有些惊讶。而同样另一边陶谦打任城不成,反而连丢小沛、彭城与下邳,更是让周围哗然四起。

    至于孙策指责袁术想让他攻打陈留以此借刀杀人……哎呀这种小事都没什么人关注,全在盯着曹cao会不会把下邳还给陶谦。

    “不能还啊!咱们‘好不容易’打下的下邳!不能还啊!下邳百姓都眼巴巴等着咱们过去,军师,你……”

    “余子越你什么时候和元直那家伙学的打滚撒泼!”

    努力想要把自己的腿给收回去,然而余纵顶着陈宫杀人一样的视线也坚决不松手,对着姚珞一声声喊得那叫一个悲戚:“下邳不能还啊!陶谦那人表面宽和而已。若是当真宽和,咱们又怎么可能打到下邳?”

    这倒也是,但是这不就和你之前嚎的“好不容易”冲突了么??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没曹cao的时候陶谦的徐州可安乐了,大家都夸陶谦是个好人。然而自从曹cao嘎嘣一下到了兖州,就那么一年,徐州人民突然就有种自己其实是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自知的苦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