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在线阅读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13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13节

    朱棣却是沉默片刻后,突然道:“且慢着。”

    张安世乖乖站定,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棣想了想道:“朕听说了一些闲言碎语。”

    张安世一脸诧异道:“恳请陛下见告。”

    这闲言碎语从朱棣这个皇帝的口中传达到他这个臣子的耳边,也是难得新奇的事情了!

    朱棣此时又变得表情古怪起来,道:“这邮政司领头的,是上一次在饶州所见的那胡穆吧,朕还封了他广信伯,这广信伯,朕听闻……居然拜你为父……可有此事?”

    方才还从容不迫的张安世,这一听,震惊了!

    他脸色猛地一变,随即整个人急了,道:“陛下……没有这样的事啊……”

    “是吗?”朱棣一脸狐疑道:“这就怪了。”

    张安世不禁道:“怎么怪了?”

    张安世觉得居然能传出这样的言论,也真是无语了,那胡穆看起来比他还大呢!

    朱棣却是表情越来越古怪,良久才道:“朕还听闻,胡公在京,胡穆也在京,可这胡穆,却几乎吃住都在邮政司的廨舍。自见了你之后,便从不去拜谒自己的生父……对他的父亲,甚是疏远的很,已有御史来上奏弹劾,说胡穆败坏了纲纪,不知人伦之道……”

    在古代,孝道乃是根本,一个人若是不重孝,甚至可以称之为罪行。

    张安世忙道:“陛下……这是小人诋毁,陛下何须在意。”

    幸好朱棣没有继续多加追问,只颔首道:“朕已知道了,好啦,朕不问这些。”

    张安世心里满是疑窦,好端端的,哪一个烂屁股的家伙,传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传言?

    当即,忙是告辞。

    ……

    不出十日,京城又满城风雨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裁撤了的驿站,转过头……居然开始大肆招募人手了。

    从会计到文吏,再到脚力还有其他人员,居然要招募的是数万人。

    如此巨大的规模,几乎可以想象,其中所花费的钱粮有多少了。

    因而,此事又不免被更多人议论。

    士林之中更不必说,如今读书人已没有胆量议论新政的好坏了,可既然不能议论新政这样的国策,至少我们挑刺总是可以的吧,难道这邮政司,也与新政有关?

    既如此,这总可以发泄一通。

    就在无数人非议的时候。

    天下数百个驿站,却已开始招募人手了。

    所有的驿卒,进行统一的招募,照着正常的标准,予以薪俸。

    而这薪俸,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的薪俸,除此之外,则是每年的奖励。

    可即便是基础的薪俸,可能放在直隶这地方,或许也只是勉强度日而已,可若是放在天下其他各省,却足以让当地的军民百姓,为之动容了。

    在那些可能连人都未必能吃饱饭的地方,却能给你每月二两银子,足够教你一家老小都吃的起米面,甚至还能添置几件新衣,这白米面里,甚至还可偶尔添一些rou蛋,这……对于许多州府的军民而言,哪里是招募什么驿卒,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更不必说,据闻还有什么奖励,若是干的好,奖励甚至比薪俸还要高。

    于是乎,各处的驿站,本是先开始清查驿卒,所有吃空饷的,统统都裁撤,留下来的驿卒,也统统开始进行培训,这本是惹得原先的那些驿卒们怨声载道,还有那些同样被裁撤掉的驿丞,更是骂声不绝,想要鼓动当地的驿卒们滋事。

    可这新的章程下来,原本那些义愤填膺之人,一下子老实了。

    吃空饷的,毕竟不是普通的驿卒,这好事也轮不到他们,可是薪俸却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了,且提升极大。

    至于驿丞的死活,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反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邮政司自会调派新官上任。

    现在各地不只是大家不肯闹事,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的新官来,毕竟……这差事太肥了,转眼之间,原先那些处于贱吏阶层的驿卒,摇身一变,却都成了香饽饽。

    消息传出之后,原先讨不到婆娘的人,转瞬之间,媒婆便踏破了门槛。

    原先那些愁苦的中年驿卒,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收获无数羡慕的目光。

    所以……原先各种偷懒和耍滑的现象,转瞬之间便消失殆尽。

    以往,这样的差事,若是被裁撤了,大不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现在这样的肥差,倘若被裁撤掉,那就真的是昏了头,这一家老小,只怕都要埋怨自己,甚至还要被人笑话了。

    各处驿站,面貌一新。

    而招募来的新驿卒,亦纷纷开始跟着新官上任。

    新官一到,居然很快就能适应,并无一丝一毫的阻碍,甚至有的驿丞被裁撤,在交割时自然不免下许多的绊子,可这也没有为难住新官,很快,下头的驿卒们便一拥而上,指出交接的问题。

    紧接着,这邮政司便已开始添置各种器械和马匹,对各处驿站,进行修缮。

    当然,邮政大学堂,也开始筹建起来。

    这几乎是新政之后,所有办事的流程,一个新的行业诞生,必定需要人才,没有大学堂,是没有办法培养骨干的。

    大学堂开始鼓励驿卒的子弟们读书,而后报考。

    这似乎也是采用了铁路司的办法,无非是借此,先将人心给凝聚起来。

    现在大家有了薪俸,那么让孩子读书的问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能读书,接下来若是能报考大学堂,那么足以扬眉吐气。

    可若是自己的子弟的问题也解决,于是乎,这天下所有的驿站,便都拧成了一根绳子!

    短短一月之间,哪怕是最偏远的驿卒,平日里说话最刻薄的人,现在自称自己来,也是左一句俺们邮政司,或是咱邮政司了。

    第553章 急奏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十分复杂的时候,那么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撒钱。

    因为用银子真的管用。

    当然,银子也不能乱撒。

    乱花银子的是二傻子,而真正能对症下药的花银子的,却往往能收获奇效。

    在这邮政司里,胡穆显然已深谙此道了。

    他曾担任过文吏,安置过流民,与铁路上的劳力打成过一片,自然知晓……这些人的心思。

    你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银饷,这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

    可感激涕零还不够,因为感激只是一种情绪,时间一久,也就淡了。

    邮政司的职责,恰恰需要有一群稳固的人员,而且确保所有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向心力。

    否则,一旦信件或者包裹丢失,都可能大大的败坏名声。

    尤其是包裹的丢失,对于声誉的影响极大,可偏偏……在这时代,盗匪的问题,往往是家常便饭。

    毕竟这落后的时代,一个人倘若一时见财起意,但凡贪恋上了包裹里的某些财物,大不了直接据为己有,实在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无非就是上山为匪。

    人一旦上了山,你能到哪里找去?

    又或者,有人勾结匪盗,劫掠这些包裹,亦是难以提防。

    因此,必须确保这些人的绝对忠诚。

    而忠诚,除了起初收获的感激之外,便是要将所有人,都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每年的奖励,是一个措施和手段。

    鼓励驿卒的子弟们入学,也是手段。

    本质上,是要给他们一个希望,人有了希望,自然而然便会格外珍惜自己当下所享有的一切,将那些可能的一念之差的坏心思给彻底收起来。

    既要花钱,可又要花费的值得,那么……接下来,胡穆要做的,就是要设计一套复杂的薪饷顶层制度了。

    这也是受了张安世的启发,有时候,胡穆不得不钦佩宋王殿下的足智多谋,他的一个提醒,就彻底让自己转瞬之间,豁然开朗。

    必须得设计出一个年资的制度,在邮政司里呆的越久,待遇更加优厚,才可让所有的驿卒安分起来,愿意一辈子为邮政司效劳,且能确保信件和包裹的绝对安全。

    邮政司暂时而言,未来的主要业务,他已大抵地梳理了出来。

    其一是承销邸报,其二为信件与包裹。

    当然,可能他们还承担一些钱庄一样的职责。

    之所以承接钱庄的职责,倒并非是想抢钱庄的买卖。

    事实上,联合钱庄的九成九业务,几乎都是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海外各藩地进行的。

    这倒不是联合钱庄不想将业务铺开,实际上却是……天下绝大多数的农户,甚至是寻常的匠人,根本不需钱庄,一个远在千里之外,某个寻常的小村落,那里的人,即便是联合钱庄如何的推广,也是无法与联合钱庄产生任何关系的。

    而邮政司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彻底地深入进许多村落中去,而一旦取得了信用,那么……寄托钱物,也就成了可能。

    鉴于邮政司的特殊性,即……所有的驿卒,其实并非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跑腿而已。

    可与此同时,他们恰恰因为随时可能手握着许多的财货,那么……必须得确保其良家子的身份,且最好社会关系极为稳固,祖上数代,都没有作jian犯科的历史,更没有结交过任何歹人。

    某种程度而言,这后者,其实也算是一种才能,人能老老实实一辈子不容易,祖上几代人都老实,那就更不易了,何况这涉及到了元末明初这样的世道。

    一份份章程,在邮政司议定之后,随即开始颁布出来。

    每一次都能引起轩然大波。

    士林之中,自是有不少人叫骂的,自然不免有浪费公帑之类的话。

    可与此同时,那边的招募,却是火热。

    尤其是文吏,因为涉及到了计算以及一些公文,所有各处驿站,包括了各省邮政局都需大量的文吏,负责处理许多复杂的公务,居然……在应募的时候,竟有不少读书人前来应募。

    这些读书人,不只是算学学堂或者栖霞其他各大学堂毕业的生员,竟还有不少携带着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秀才这个身份,其实是颇有几分尴尬的,他们一方面,难以继续科举下去,有了这个功名,已算可以和寻常的百姓区别开来了。

    可又因为,只有功名,朝廷却并不会给予官职,这使他们往往清高,自认为自己是人上人,偏偏……又没有办法从事其他的生产。

    若是家里有良田千顷的倒还好,大不了,供着读一辈子的书。

    可若是家境稍差一些的,长久下去,显然也不是办法的。

    因而,不少人不得不将教书或者帮闲作为出入,可事实上,又十分的糟糕,因为儒家所提倡的,乃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且儒家极重教育,因此,对于授业解惑,儒家的思想之中,是不鼓励接受高额的教育费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