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在线阅读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29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29节

    张安世脸上有一瞬间的尴尬,而后道:“正是。”

    朱棣微笑着道:“也好,你难得欣赏一人,如此尽心举荐,那就好好的培养吧。此人有什么长处?”

    张安世这才神色自若起来,道:“平日里,他可为书佐,或为功曹,可若是国家危难的时候,这样的人,必是扶大厦于将顷,挽狂澜于既倒之人。”

    这个评价,对朱棣而言,实在是过于夸张了,他没有对此多说什么,只笑了笑道:“时候不早……该上朝了。”

    说罢,朱棣便举步赶去崇文殿,升座。

    百官山呼万岁。

    长史府书佐于谦,则只能站在殿外。

    是的,有资格能在殿内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大臣,只在殿外听宣,偶尔能从殿中,听到一些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奏对。

    不过他很快,就注意到了一个人。

    于谦乃是郡王长史府的书佐,其实理论上,也属于外臣,当然是与藩王的藩臣们在一起的。

    而有一人,很快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甚至于谦见有许多人,都用仰慕的眼神看着此人。

    直到有人嘀咕到解缙二字时。

    于谦猛地心里咯噔了一下,而后不由自主地打量起解缙。

    要知道,解缙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而言,绝对属于偶像一般的存在。

    若天下读书人为无知少男少女,那么此刻,只怕会有无数人抱着解缙大呼giegie了。

    解缙此时的神情很平静,显然昨夜没有睡好,所以此时显得十分疲惫。

    而于谦也是沉稳之人,却没有似别人一般,偷偷去瞧解缙,只是一瞥之后,心头震撼,只觉得不虚此行。

    这时,内里的宦官高呼:“宣赵王府长史觐见。”

    此言一出,解缙开始整了整衣冠,而后慨然入殿。

    “臣解缙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落在解缙的身上。

    甚至是张安世,也细细地打量着他。这毕竟是老熟人了,往日里没有少打交道啊。

    朱棣看着解缙,平静地道:“赵王无恙否?”

    “陛下,赵王有疾。”

    此言一出。

    满殿之人,个个脸色怪异。

    赵王乃是朱棣的幼子,如今远在万里之外,解缙这一句有疾,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

    如果赵王当真病了,一定会有人快马送入宫中,不可能等使者来见时才告知。

    若只是小病,无关痛痒,那么作为使者,按理来说也应该隐瞒,因为毕竟只是小病,不应该让君父担心。

    所以,如果朱棣此前没有收到急报,那么现在解缙的标准答案应该是赵王无恙。

    这殿中之人,谁不是人精,只听此言,顿时便明白,好戏登场,有人要搞事了。

    朱棣道:“何疾?”

    解缙道:“心疾。”

    朱棣:“……”

    第417章 说最软的话,做最狠的事

    朱棣面无表情,凝视着解缙。

    在朱棣的心里,解缙是属于狡诈多端的人物。

    可越是狡诈之人,其实外表越显得忠顺,至少解缙的面目,可谓是器宇轩昂,即便流放至爪哇六年,面容憔悴了一些,却依旧还是行礼如仪。

    这般的人,朱棣岂可不慎?

    此时,朱棣道:“心疾,什么心疾?”

    解缙恭谨地道:“回禀陛下,京城之事,赵王殿下在爪哇也略有耳闻,赵王殿下甚为忧心。”

    此言一出,朱棣色变,他睁大了眼眸,怒道:“京城之事,与他有何干系?”

    面对朱棣的怒目,解缙依旧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道:“赵王毕竟也是宗亲,乃太祖高皇帝和陛下之后,他与大明社稷息息相关,如何没有关系?陛下,臣斗胆而言,朝廷对于士人,过于苛刻,已至……人心背离的地步,赵王殿下远在爪哇,每每念及于此,潸然泪下,只是他毕竟乃陛下的儿子,虽犹豫想要上奏,为士人进言,只是奈何至亲,不敢贸然行动……”

    “住口!”朱棣大喝一声,勃然大怒。

    他一副没想到解缙竟敢如此大胆的模样,怒气腾腾地道:“那逆子,安敢如此!胆大包天,真是胆大包天!”

    解缙只好诚惶诚恐地匍匐于地,一时再没有言语。

    朱棣愤怒地来回踱步,看着那一个个噤若寒蝉的诸臣,火气越加浓烈,气呼呼地道:“他区区外藩,如何敢这样妄议?解缙,你乃是他的长史,他如此顽劣不堪,你也难辞其咎。”

    解缙只好道:“臣万死之罪。”

    朱棣冷冷地注视着他,尽显帝皇威仪,道:“这些,都是你教授他的吧?”

    解缙忙道:“臣辅佐赵王殿下,进言一些春秋大义,又何错之有?”

    似乎这六年的苦难,并没有让解缙长记性,甚至这家伙,似乎比从前更刚烈。

    朱棣更是大怒,于是道:“来人,来人,将其拿下!”

    朱棣一声怒吼。

    百官骇然。

    终于,还是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赵王殿下与解公,毕竟远在爪哇,对于京城之事,所知不多,而京城传去的消息,辗转万里,早已面目全非,是以赵王殿下和解公产生了误解,也可以理解。可无论如何,赵王殿下与解公若有此意,也定是一片赤子之心。若只是因为如此,而治其罪,臣恐这普天之下,再无人敢说话了。”

    说话之人,乃是胡广。

    胡广本来是想装死的,他心里很是清楚,说出这番话,极可能会让陛下误认为他与解缙勾结,毕竟他从前和解缙的关系本就太近了。

    可若是一句不说,他又觉得实在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终究还是站了出来。

    此时又有人道:“胡公所言甚是,陛下何须大动干戈,申饬赵王殿下与解公即可。”

    “陛下……”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了胡广一眼。

    胡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朱棣方才慢悠悠地道:“下旨申饬,赵王这不肖子,要面壁思过。至于长史解缙,责令其返爪哇之后治罪,以儆效尤。”

    解缙心里叹了口气,却叩首道:“臣……谢陛下恩典。”

    他好像无事人一般,安静地谢了恩。

    只是对于百官而言,无论立场如何,至少大家心里,对于解缙还是颇为钦佩的。

    无论怎么说,解缙能够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偶像,绝不只是靠他的才学还有当初的高位带来的光环,此人颇具几分读书人的浪漫主义精神,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这么一下,使人折服。

    朱棣显得很不高兴,甚至没有继续这场朝议的心情,当下直接拂袖而去。

    见陛下离开,太子朱高炽与张安世一道先行出殿。

    而在这殿外头,于谦美滋滋地听到解缙在殿中一番慷慨陈词,如痴如醉,那脸上怎么也盖不住的,是崇拜无疑了。

    其实这时候,他还年轻,尚还不如历史上的于谦那般老练。

    何况于谦的骨子里,就喜欢此等面对巨龙也能临危不乱之人。

    太子和张安世出来,他作为书佐,居然没有跟随,而是有一些失态,似乎想等解缙出来之后,一睹他的风采。

    张安世左右瞧了瞧,见于谦还和许多大臣一样,站在原地眼睛直勾勾地搜索着殿门,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于谦这家伙,在渐渐和他相处之后,张安世已经慢慢从于谦的历史光环中脱离出来。

    现在的于谦,在张安世的眼里,属于那种一身反骨的家伙,吃进去的营养,都他娘的被长在反骨上头了。

    张安世倒是耐着性子,回头朝于谦道:“走啦。”

    于谦这才醒悟,哦了一声,只好泱泱尾随张安世,只是他依旧有几分不甘心,一步三回头的,直到见着那解缙模糊的身影出现,许多人便蜂拥上去与解缙见礼,他才稍稍满足。

    等张安世和太子朱高炽话别,张安世领着于谦骑马带着护卫往栖霞去。

    张安世侧目看向比他落后一步的于谦道:“这解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

    于谦没有多想就道:“解公真乃大丈夫。”

    张安世无语地道:“大丈夫不是靠逞口舌之利的。”

    于谦便道:“可许多人,连口舌都不敢逞强。”

    张安世道:“这个人诡计多端,你别被他骗了。”

    “我宁愿被他骗,也好过……”

    “好过什么?”

    这一次,于谦骑着马,低着头,默然无语,不说话。

    他不太认同张安世的理念,可张安世确实对他很不错,他不是傻瓜,张安世给予他的信任,还有重视,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哪怕是他自己的亲兄弟,也未必能做到张安世这样的地步。

    所以他并非不愿直言,实际上他不是一个愿意委曲求全的人。

    只是他担心自己说出了实话,让张安世伤心。

    张安世心里颇有几分妒忌,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却不如那些“giegie”,这找谁说理去?

    张安世心头有几分气恼,却还是道:“此等人,最是要小心,历来嘴里说着仁义礼信之人多的是,可真正能承担大任者有几个?廷益啊……”

    张安世亲昵地呼着于谦的字,继续道:“你现在还年轻,以后你便知道是非好歹了。”

    于谦只道:“受教。”

    张安世回了王府,又吩咐长史府的人来,叫人去锦衣卫,查一查爪哇以及解缙的情况。

    当然,这事绕过了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