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书迷正在阅读:白月光一出事他就把我丢出去、快穿之收视女王、我死后成了大佬白月光、和离后,前夫说我才是他白月光、百草记年、捕获造物主X1[快穿]、没人要的白月光、我养的崽都是醋精、康熙的绿茶贵妃、师傅是个白月光
但《消失的痕迹》不一样,这部剧的主创是圈内非常有威望的悬疑剧制作班底,朱导之前拍摄的几部悬疑剧口碑都非常好, 在喜欢悬疑剧的观众们心中, 朱导就是品质的保证。 这部《消失的痕迹》因为有一些血腥、暴力情节,电视台无法过审, 也是走网剧路线。一线明星不会为了小众刑侦剧的主角挤破头, 但对二线、三线明星来说, 这种剧就是从偶像派往实力派过渡的最佳跳板。可想而知,到时候的试镜现场,肯定是人山人海, 竞争激烈。 周颜心里完全没底, 她咬了咬牙,忐忑地问道:“裴总,程夏这次不是和Omega演员竞争,而是跟无数Alpha演员竞争……他没有太大的优势吧?” 裴绍泽心道, 我就是他的优势。 当然, 这话不能直说, 裴绍泽镇定地道:“朱正这个导演作风正派, 很有主见,他看演员不会管对方的名气、地位, 只看演员符不符合他心目中的角色形象。之前拍的《刑侦档案》三部曲就启用过新演员,效果还不错, 所以,我们程夏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再说,多参与试镜,对程夏也有好处。能选上是意外之喜,选不上,就当是一次历练。” 周颜立刻点头:“裴总说得是,那我回去就好好准备。” 裴绍泽嗯了声,将安排表递给她:“6月1号试镜,参与试镜的演员要提前发邮件报名,你回去做一份程夏的个人介绍文档,发到他们剧组的邮箱。” 周颜迅速接过安排表,带着程夏离开了办公室。 她心里很是疑惑,其实程夏的第一部 剧还没有播出,目前依旧是个“小透明”,裴总让程夏试镜第二部剧会不会太急了?估计是为了让程夏丰富阅历?不管怎样,裴总的安排还是得听,周颜回头就开始准备资料,四处打探消息,并叮嘱程夏认真看剧本。 程夏回家后就开始看剧本。 这是已经修改好的最终剧本,剧组本来想找舒越演男一号林奇,所以将剧本发给了舒越的经纪人,眼看就要签合同了,结果舒越退圈,经纪人许思彤一边忙着跟剧组道歉,一边将这件事汇报给了裴绍泽,也正因此,裴绍泽才无意中发现这个宝藏剧组,想让程夏去试试剧里的男二。 剧本他已经看过了,有大火的潜力。如果拍得好,甚至能变成悬疑剧中的标杆之作。 《消失的痕迹》这部剧的主线围绕着一起灭门悬案展开。 刚刚毕业在警队实习的年轻刑警许子阳,周末这天为了庆祝生日,回叔叔家吃晚饭,叔叔让他今晚住下,他却因为警校的好哥们叫他聚会而半夜出门。结果当晚,叔父一家四口全被杀害,惨遭灭门,案发现场却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许子阳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了车祸,是叔叔将他抚养长大,他极为悔恨、自责,想亲自抓到凶手,但他只是个实习刑警,出于“亲属避嫌”原则,警队当然不会让他参与案件调查。许子阳只好暗中调查线索,也正因此,他跟住在叔叔家对门的法医系教授林奇产生了交集。 阳光正直、冲动热血的警校学生许子阳,和斯文清隽、冷静睿智的30岁法医系教授林奇,两位主角的互动非常有趣,主线案件也特别烧脑,最终的线索居然跟林奇养的一只猫联系在一起。杀光一家人的高智商凶犯就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一直在暗中盯着两人…… 程夏看得毛骨悚然——编剧老师太牛逼了,这部剧最终的凶手让观众大跌眼镜。“凶手在身边”的设定,也会让整部剧的气氛变得格外恐怖。高智商凶手抹去了现场的一切痕迹,没有任何证据的两人,又该怎样找出真凶? 许子阳的人设非常鲜明,他有着年轻警察的冲动热血,却怀揣一颗“真相永不缺席”的赤子之心,叔叔一家惨死对他的打击极为沉重,但他还是以最快速度振作起来,积极地配合法医主角调查案件。 程夏特别喜欢许子阳这个角色。整部剧的氛围阴森恐怖,是一部没有任何感情戏的悬疑剧,所以,他演的是个Alpha还是Omega其实无关紧要,他只要将年轻警察正义凌然、阳光热血的个性演好就够了。 程夏反复看了几遍剧本,仔细揣摩角色的心理。 就在这时,裴绍泽忽然发消息过来:“剧本看得怎么样?” 程夏拿起手机,认真回复:“已经看完了,我很喜欢许子阳这个角色,但是……我没有太大的信心能演好他,感觉自己演不出那种警校学生的气质?” 裴绍泽道:“不要急着质疑自己,明天带你去个地方。” 程夏疑惑:“去哪?” 裴绍泽:“警校。” 程夏:“…………” 演什么角色,首先要了解他的生活环境!演一个刚毕业不久的警校学生,去警校观摩一下,不就是最好的办法吗?裴总果然睿智! 程夏兴奋地飞快打字:“太好了,我一直不知道警校学生该怎么演,身边也没有这样的朋友,去警校看看,应该能找到很多灵感!” 裴绍泽发来一句语音:“嗯,快十二点了,先睡觉吧。明早九点楼下等我,我来接你。”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低沉男音,程夏心情愉悦地钻进了被窝里,闭上眼睛又听了好几遍——让喜欢的Alpha的声音伴着他入眠,真是再幸福不过的一件事了。 *** 次日一早,裴绍泽让钟叔把车停在艺人公寓地下车库,顺手给程夏发去一条消息:“到负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