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红楼]养女送子在线阅读 - 第187节

第187节

    心痛到无法呼吸!

    第117章

    鹿岁认捐的这条路本来就与京杭大运河重合, 路程比京杭大运河更长,若是不运大批量货物的话,速度还比走水路的速度快。

    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条也是最长的一条马路,这条被取名为“鹤林大道”的马路本来就声名远播, 引来了不少人文人墨客的围观与好奇, 再加上鹤年话本儿的名气加成, 这条路一度越过了皇宫的风头,成为当世所有人最好奇的建筑。

    名气大了,自然会引来不少人的好奇,从而让这条路的名气更大,连带着鹿岁与鹤年笔名的名声,也跟着这条路声名远播,成功走入了千家万户。

    这样的效果, 让一些本来不想让自己的钱打水漂的商人都生出了几分势在必得之心——

    虽然没办法造一条世界上最长得道路, 但第二长还是可以的啊!

    于是没多久,户部与工部再次迎来报名狂潮, 而这一次前来报名的商人,那都是连朝廷都有所耳闻的真正豪商, 其中不少甚至是为前朝皇帝办事儿的皇商, 还有一些靠着海上航线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大海商。

    这样的商人,那是真的不差钱。

    就差保护自己的好名声与权力。

    权力难得,眼瞧着皇上也没有开放捐官这条路,这些大商人为了保护自己,便只能在名气上下功夫。

    但以往想要好名声, 那都是要做好事,并找到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嫌弃他们满身铜臭味, 为他们吟诗作赋将好名声宣传出去的文人。

    但这样的人……

    看看如今这些商人到底是靠着什么出名,便知道那些文人墨客对他们到底有多避之不及了。

    就算本身不嫌弃他们,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那也是万万不敢给他们写诗作赋夸上一夸的。

    而如今,摆在他们眼前的就有一个机会——

    认捐公路,虽然花钱多,但名气也大,还能得到乡民的感激。

    而且这钱也并不是真的打了水漂。

    像是住在京杭大运河一带、且生意就在这一带的商人还好,没有马路,他们还能走水路,没路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其他地方的商人,或是生意不在京杭大运河一带,而是在其他地方,比如两广一带的那些商人,有没有一条平坦光滑,下雨天也不会特别影响赶路速度的道路,那可就太重要了。

    因为种种考量,想要认捐道路的人那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一茬又一茬,完全不见停止的时候。

    有的人可能是觉得长度不够数量来凑,报名了一条路不够,他还隔山差五地就到户部报名,想要认捐哪儿哪儿哪儿到哪儿哪儿哪儿的一条路,隔天来一次,隔天又来一次,每次来认捐还都会确认一遍,自己认捐之后,是真的会在道路两头立碑,将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一旦确认,他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本来是好事,但让户部觉得无奈的是,这位商人认捐的道路所在地吧,除了第一条之外,那完全与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天南海北的,几乎全国各地他都插了一脚。

    户部官员:“……”

    虽然像是这位商人一样,认捐这么多条路的有且仅有这么一个,但认捐两条以上道路的人,那还真的不少。

    按照他们这样搞,毫无意外,没多久就出现了重合的地方。

    然后,户部的人直接祭出大杀器——

    办一个拍卖会,让他们自己竞价,谁价钱高就让谁认捐。

    拿下名额的自然欢天喜地,没有拿到的也不在意,转头再找其他没人认领的路就好了。

    国家这么大,想要将全国各地铺满水泥路,那还真没那么容易。

    当然,也会出现好几个商人合资,认捐一条超长道路的情况。朝廷对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鼓励的,只要查探之后确定他们说的路可以修,便会立刻登记在名册上,甚至还会优先给他们修。

    毕竟这样的长路很好安排水泥坊的位置,修建起来也比一段儿一段儿那种更简单。

    ……

    鹿岁认捐的“鹤林大道”正式修成,已经是来年四月了,那时候科举都考完了。

    猫寿本来跟着季崧与工部右侍郎等人在外奔波,春闱之前还特意提前回到京城做准备,然后毫不意外地,直接考了一个状元。

    但这个状元与其他状元不一样的是,他并未进入翰林院,而是直接被皇上分配到了工部,担任了右侍郎一职,而原本的右侍郎,则直接升到了工部尚书的职位。

    其他人不太能明白皇上这样安排的用意,你说皇上不重视猫寿吧,她直接将人安排去了六部之一的工部,你说皇上重视猫寿吧,她又没有直接让猫寿去吏部与户部这样的热门部门。

    所有人一头雾水,没搞明白林柳这样做的用意。

    但等到水泥坊建造到第五个的时候,季崧一行人突然传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猫寿改进了高炉的一个小结构,成功让高炉内的温度更高了。

    到第六个的时候,又有好消息传来。

    猫寿又改进了高炉的一个结构,成功将高炉的大小变小了,建造起来更容易不说,也比以前更省时省力,建造时间都变短了。

    第七个、第八个……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猫寿都会传来好消息。

    等将水泥坊开遍京杭大运河一带之后,最后建造的那个高炉的样子已经与以前判若两炉,就算将两个高炉摆在一起,也不会有人猜到两者其实是同一样东西。

    到最后,猫寿甚至在建造高炉的时候,就地取材用上了水泥。

    林柳看过图纸,发现经过猫寿改造的高炉,与现代的那种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林柳:“……”

    猫寿在科学方面的天赋,真的是体会一次就让她惊叹一次。

    改造到这个地步,高炉的结构与材料已经没什么可以改动的了,毕竟材料有限,猫寿就算有超乎现下水平的知识储备与智商,也根本没办法造出更好的高炉了。

    但这样的高炉已经非常好了,不论是煅烧效率还是里面的温度,比起之前都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提升。

    右侍郎,不,工部尚书几乎每天都要到新式高炉面前晃悠一圈儿,然后摸着胡子笑得合不拢嘴。

    ……

    之后两年,季崧、猫寿与工部尚书三人分作两路,开始在全国各地建造水泥坊。

    而随着水泥坊的建成,光滑如青石板路的水泥路,也开始在全国各地铺开。

    ……

    季崧等人奔波在外,他与林柳之间的婚期自然只能再次延后。

    林柳并不觉得二十多岁还没结婚是一件多不好的事情,所以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她现在更关注的是,女学的开学日子。

    科举结束,女学自然也要开学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女学一共开了三所,都在同一个地方,不过启蒙学校与培养进士的学校挨得更近,而那所只是学习才艺的学校,离得要更远一点。

    如之前所料,前两所学校报名的不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就是已经家道中落,但又不甘心被家里人随便嫁人,想要靠自己搏出一条生路的人。

    其中有不少人都瞒着家里人来报名的。

    因为这,报名的第二天,有不少姑娘的父母家人都跑到学校来要人。但林柳早已料到这个情况,所以早早就派了侍卫在学校门口守着,一旦遇上这些人就直接将人赶走。

    若是对方吵闹,侍卫们便直接抬出皇上压人——

    “既然进了这些学校,就是皇上的人了。除非自愿,否则她们只要还在学校一天,你们就不能强行将人带走!”

    那些人自持父母身份,虽然害怕皇上也害怕侍卫,但仍旧不甘心地在学校外面吵闹不休,为此甚至不惜说出自己女儿已经定亲,马上就要成婚的消息,希望能将人带回家。

    婚嫁大事向来被人看重,提到婚嫁,哪怕是那些侍卫也有些动容。

    但林柳得知此事后,却完全无动于衷,只是让人在问过那些姑娘的意见之后,确定她们并不想立刻嫁人,便让侍卫直接将人打发了。

    若是有人还想再闹的,就直接将人抓进大牢。

    在老百姓眼里,“那个人迟早要坐牢”几乎是最狠毒的诅咒之一了,如今侍卫直接说要将人抓进大佬,那些人自然不敢再闹。

    一时间,女学附近都安静了好多。

    朝中官员对林柳的做法颇有意见,但她态度坚决,仿佛谁要是敢阻碍她,就会直接摘下对方的乌纱帽……

    为了自己的前程,官员们还是很识时务的。

    于是此事只是在朝堂上被提起了一两次,之后这个话题便直接在朝堂上销声匿迹了。

    ……

    女学开学,前朝皇室后宫里面的那些妃嫔,也都到了离开的时候。

    一开始,当传出这三所学校里面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前朝两位皇帝后宫嫔妃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脸茫然加无语,完全搞不懂如今这个皇帝到底是在想什么。

    等前朝两任皇帝的所有后宫都被遣散之后,所有免不得认为皇帝只是为了给自己腾地方,所以暂时将那些前朝嫔妃都安排进了女学。

    不过这样的观点并未存在多久,很快就被打消了——

    因为他们很快发现,虽然女学内的大部分老师都出自前朝后宫嫔妃,但并非所有的前朝后宫嫔妃都成了女学的老师。

    再一打听,其他人才知道在被放出宫之前,这些嫔妃还经过了好几次考试,只有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才可以进入女学授课。

    至于那些考试成绩不够优秀的,要嘛离开皇宫之后去了寺庙,要嘛就回了娘家,当然也有自己花钱买了一个小院子,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合住的……

    但这些没有进入女学的人足以说明,女学的老师并不是随便挑的。

    何况之后还有不少才名远播,在某项才艺上取得了非常大成就的优秀女性站出来为她们说话。

    虽然这些老师前朝后宫嫔妃的身份有些让人膈应,但皇上自己都不介意,他们好像也没有的介意的立场?毕竟换做前朝,就算有人想要跟着这些人学习才艺,也根本没有那个机会。

    这些人又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定皇上是真的不在意那些人的身份后,这才放心将自己的女儿送去了第三所学校学习才艺。

    至于第一所第二所的那些女学生,她们本就接触不到太多讯息,大多数到女学报名也不是真的为了参加科举,所以对这些老师的身份那是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其中一些人知道她们身份后,还觉得她们非常厉害,对她们更加亲近孺慕了。

    傅秋芳作为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女学生,也曾试着参加科举,但她只是考了一个童生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想要考秀才,必须等到第二年。

    傅秋芳又是失落,又是庆幸。失落于自己没办法参加府试,觉得自己许是一举得中,便能脱离兄长,不需要再为朝廷的罚款为难了;但她又知道自己的水平,明白自己就算真的参加了府试,以如今的水平,只怕也没办法考中秀才。

    两种情绪在她心里的交织,让她一时间没办法定下心学习。

    一直到那些侍卫们的言行传进学校,她才彻底松了口气。

    只要不会被随便嫁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