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常云生道:“太子少师之孙。” “看人之道,用人之道,驭人之道,朕教了多年,太子竟还未习得十之二三,”皇帝摇摇头,沉声道:“朕实在失望。” “太子尚且年轻,大家春秋鼎盛,慢慢教便是了。”常云生说道。 皇帝吐出一口浊气,感慨:“他与他母亲极像,极重感情。可他是储君,是下一任帝王,一个合格的帝王,岂能感情用事。” 话涉及到元后,常云生也不敢接话了。 说起昭成皇后,皇帝脸上出现郁郁之色,亦不欲再多言,转而说起了太子少师慕容毫。 “慕容毫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一手锦绣文章极受天下文人士子追捧,不然朕也不会将他选为太子少师。”皇帝满脸难解,“你说,他怎么就把自己的孙子教成那样。” “约莫是少师府上子孙众多,他无法一一管教。”这话可不好答,常云生只能尽量和稀泥。 皇帝并不满意这个答案,说道:“他把自己的孙子都教成那样,朕的太子交到他手上教导,难怪教成现在这副模样……” 帝王胸襟再广阔,终究免不了多疑多思。 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有了一个可疑之处,就免不了带出更多可疑之处,越想越可疑,越可疑越想。 然慕容毫为官终没有大错,皇帝也不能给人来个莫须有,暂且放下了心中所虑。 但是对于慕容毫之孙,皇帝并不喜一个这样的人跟在太子身边,给太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皇帝问常云生:“慕容毫之孙选官了没有?” 常云生道:“尚未。” “那就让他做个富贵闲人罢。” “喏。” 帝王一句话,便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约莫三刻时辰,尚书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全部到了。 皇帝便说起此次急招众人的目的。 “朕有意开制科,选拔天下能工巧匠,改良农具,以助农桑,或修田亩之法,或高产粮之法,不拘其形,只为天下之大命。” “陛下圣明。”众臣工齐齐称颂。 “此事便交由礼部与工部。” “喏。”礼部尚书与工部尚书齐声应。 皇帝又接着分派工作:“户部重整鱼鳞册,重新丈量清查土地,严查逃户。” “喏。”户部尚书应道。 “吏部、刑部、御史台,严查官吏不法,渔夺百姓者,一律严惩不怠。” “喏。”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齐声应。 皇帝:“中书令拟诏吧。” 尚书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 果然,圣人又是已经做下决定,只通知他们一下。 君王太过强势,臣子很是无奈。 想施展才华吧,君王已经施展完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 君王的决定于国有利,他们是拥护支持的。 但君王的决定于国有害,或者君王肆意妄为了,他们也是能死谏到底的。 蝴蝶扇动小小的翅膀,能掀起飓风。 皇帝命令一下,三省六部空前忙碌。 时隔几年,朝廷再开制科,许多偏才能人,许多有奇思妙想却被斥责奇技yin巧之人皆赞圣人英明,都准备了起来,报名应制。 而周朝立国后,第二次全国土地丈量也开始了,上一次丈量土地还是太祖朝。 不过,忙碌的三省六部里,有一部并不是那么忙,甚至因为高姜国内讧把自己搞分裂而无力扰边,都不用像往年那样防备西北恶邻,只需多注意一下西南。 这闲得抠脚的部门就是兵部。 休沐日被圣人召进宫中议事,却从头到尾都没兵部啥事儿,兵部尚书林尊甚至怀疑,圣人把他也叫来只是因为“六部尚书”这么叫着顺口而已。 当然了,兵部闲得抠脚,将军解甲归田是好事。 无大事可做的林尊每日都能早早下值,回府瞧着阿福折腾她的麦地(和姐妹)也挺有趣。 第31章 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 小麦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不过当时种植面积并不大,后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 开始在关中地区推行冬小麦的种植, 又经东汉时期几次推广,小麦的种植才在黄河流域普及起来。 到了这个周朝,小麦早就是关中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送走不知来干嘛的太子和看热闹的一群男的,东平侯府又平静了下来。 白露之后,云苍阁麦田终于在林家姑娘们的坚持不懈(并不是)下整好了,并且达到了林福要求的“平、松、碎、净、深”。 地面平整, 厢平沟直, 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土渣细小, 表土无作物根蔸,适当加深了耕作层。 林福检阅过她的麦地后, 满意点头:“不错,给仆妇们几个钱吃茶吃饼。” 秋夕应喏, 把早准备好的铜钱赏了几个仆妇。 仆妇接到赏钱喜不自胜,连声谢五姑娘。 旁边林嘉芩看到表示不服:“明明是我耕的地好吗!” 林福瞅她:“你说这话亏心不亏心。” “哼!”林嘉芩气呼呼转头。 她就是学不乖,总要去挑战林福这个魔鬼,每次都被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