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综]从红楼骑龙升天到洪荒在线阅读 - 第188页

第188页

    下朝之后,百官一个个汗流浃背,三五成群的凑堆讨论。

    这次大朝会太过惊心动魄,小皇帝一顿乱拳出击,王钦若软得太快,丁谓又晕得不是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接招,好像被牵着鼻子走的牛,顺水推荐般趁机攻歼jian党,简直像做了一场梦。

    “丁谓也不会蠢到在孝期进献官家玩物,这是一个局!官家年幼,不可能有这等城府,是晏殊还是王曾的主意?”

    “会不会是太后?”

    “更可能是寇相,内阁去了丁谓和王钦若,就剩寇相一人独大。”

    “寇相向来主战,官家突然提出抬高武将地位,是在为收回幽云十六州做准备?”

    ……

    包拯脚步沉重地跟着杨文广。

    范仲淹拍拍他的肩,劝道:“想开点,抄家虽然不是好事,但官家知道你名姓,还夸你一身正气,未来可期。”

    包拯左右看看,附耳小声道:“官家拿下丁谓几个虽然大快人心,就露出要重用武将端倪,以后恐寸步难行……毕竟年岁太小。”

    范仲淹也叹道:“是啊,官家再是早慧,也不是那些老jian巨猾之辈对手。五鬼虽然倒了,依附他们的人可还在,也有许多人不想看到武将翻身。”

    两个官场新人在这里替小皇帝担忧。

    宫中,李太后也在替陈曦发愁。

    “皇儿应该早点跟哀家商量,治国需要仰仗文臣,你还小,得罪了他们对你以后不好。丁谓几个哀家也不喜欢,接下来交给哀家处置,给你下毒当是谋逆,刑不上大夫这种规矩不合理……哀家一个女流之辈,又是寡妇,就算名声不好,他们也不敢拿哀家如何!”

    “娘娘别怕,他们不满也没办法。新皇登基,惯例要开恩科,等新进士入朝,他们就会软了。”陈曦安慰李太后:“娘娘还没逛过新皇宫吧,这水晶宫壮丽有余,但缺少花草点缀,少了几分韵味,不如娘娘帮我想想,移栽些什么花草比较好?”

    李太后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离开,等出了殿门,忍不住叹了口气:“官家长大了。”

    “太后娘娘安心,古有甘罗十二为相,陛下自幼早慧,八岁能懂朝政很正常。”陈琳轻声道:“陛下有天命在身,有娘娘和八大王看顾,大宋会越来越好。”

    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好,李太后不知道,但从第二天开始,各种病假事假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来。

    细数起来,在京的五品以上文官,有七成请假。

    除了两个回家守孝的理由还算正当,其他的一听就是借口,还有人五十岁不到就自称年迈要致仕。

    罢工?

    这可真是太好了!

    陈曦“呵”一声,扬起了嘴角。

    内阁办公区域在六部中央,文书小吏捧着公文来去匆匆,前来办事的地方官排成长队,以户部和工部的队伍最长。

    陈曦溜达过来,虽然没穿龙袍,但身边的宫人侍卫品级扎眼,很快被认出身份,现场的官员匆忙弯腰行礼。

    “参见陛下!”

    第90章 白蛇七五宝莲灯一锅烩(9)

    城西某官宅邸,园中正在举办诗会,参加的都是朝堂官员,有六七品的官场新秀,也有一二品的大佬。

    教坊司的舞姬正在水亭中起舞,丝竹之音伴随栀子花香隔水飘来,本该是赏花做诗的好时候,但在场官员一个个聚集在阁楼之上,眺望远处的皇城。

    金碧辉煌的宫城,云缠雾绕的高大水晶塔,不管看多少次,都觉得壮观且梦幻。

    在那样的天宫里上朝办公是种享受,可惜天宫的主人不够聪明。

    他们一边赞叹,一边摇头可惜。

    “祖宗规矩,三年不改父道。先皇尸骨未寒,官家就拿王相他们开刀。先设局,再降罪抄家。这种手段,实在是……”

    “长此以往,官家瞧谁不顺眼,就以身做局污谁的名声,那还得了。”

    “先皇若是知道,我大宋朝堂将变成幼儿的玩具,定会死不瞑目,呜呼哀哉。”

    “那杨文广,不过小小侍卫,寸功未力,只是拦了一次王相,就一步登天成了四品卫将军。官家如此优待武将,视我等文臣于何地?”

    “也许官家认为那些大字不识的莽夫能处理政务,哈哈……”

    “本官已经命人递了条子,让那些赈灾补额的人今日去户部支领钱银。国库空虚,但官家是紫薇帝君降世,也许能跟财神爷借银子。”

    “本官也命人给各地武将传信,让他们今日去工部支领刀兵衣甲。工部库存不够,官家可以跟天兵天将借嘛。”

    “希望官家明白,朝政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那么简单。”

    群臣正为自己的妙计洋洋自得,认为小皇帝很快就会知道朝堂缺了他们不能运转。

    有仆人匆匆进了院子,蹬蹬爬上阁楼,凑到工部侍郎耳边小声汇报。

    工部侍郎面色一变,拱手跟朋友道别:“内子突然晕厥,大夫称是有了身子,胎像不稳,我得回去看看。”

    众人忙道喜,还有人笑道:“张公跟他夫人鹣鲽情深,已经有三儿两女,还担忧得走路都不稳。”

    “是欢喜吧,张公年近六十,老当益壮……”

    众人打趣同僚,有心思灵活之辈,瞧着工部侍郎步伐匆匆离开的背影,心生不宁,命人去宫里打听情况。

    工部侍郎没有回家,坐上轿子,吩咐轿夫:“去工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