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在线阅读 - 第203节

第203节

    第137章

    保康特稀奇地跟着胤祉去逛胭脂店, 一路上就听胤祉呱呱呱地说着该送给女子的物事,比如铜镜,梳篦, 胭脂水粉等等、等等。

    “比如那最新流行的复古菱花八角铜镜, 四朵牡丹围成花形钮座, 边缘用形态各异的妙趣花纹和四株折枝花作为装饰, 与八角相映成趣……镜面虽不及玻璃工艺,但也可光照‘天地’。”

    “天地”上两个字咬得特重, 特意会地表达出小小闺房中,一方天地中会有的各种“妙趣横生”。

    “比如那梳篦,齿疏的称作梳, 梳理头发;齿密的称作篦,清理头发, 那可是女子‘从不离身’的小物事。”

    “从不离身”四个字咬得抑扬顿挫,一听就让人想入非非、妙想连篇。

    “比如那胭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那女子若是不愿意为了你画眉上胭脂,那就说明不喜欢你, ‘明白不’?”

    “明白不”三个字里带有胤祉作为“此中高手”的骄傲自矜,还有胤祉对保康弟弟这个“初学者”的莫名优越感。

    “再比如那手帕、香囊、扇坠儿……一些有才华的女人还备以文房四宝, 或者一些乐器。可这都没有以上最得女子们的‘心’。”

    “心”字重点突出, 特形象具体地表达出, 送礼就要送到人的心里去,占据女子的心窝窝的意思。

    “当然了, 有些物事我们不好送, 要她们送给我们才有那个味道。我们还可以送一些首饰, 比如钗环玉佩、珍珠钻石,这就是需要银子了。哥哥买书后剩下的银子不多,哎……”

    最后一个“哎……”的小尾音长长的,表情和眼神儿都带出来那份nongnong的“遗憾之情”。

    保康淡淡的一枚眼神,让胤祉自己体会。

    胤祉:“……”

    啥意思,到底要不要赞助三哥一点点银子花花?

    保康“呵呵”:“胤祉哥哥莫想太多。保康相信,胤祉哥哥就是折一只路边的花儿给嫂嫂,嫂嫂也是欢喜的。

    保康听说,那女子要是光喜欢胤祉哥哥的钗环玉佩、珍珠钻石,估计也不是喜欢胤祉哥哥这个人。”

    胤祉:“……”

    好不尴尬的笑。

    “保康弟弟说得对。你嫂嫂就喜欢胤祉哥哥买的小物件,每次我晚上回家回去的晚了,她都等在门口,嘘寒问暖地关心胤祉哥哥。哎,胤祉哥哥就是愧疚,没法给你嫂嫂更好的生活。”

    所以,银子啊,银子啊,到底要不要赞助一二?

    保康听到他胤祉哥哥的心声,直接小白眼一番:“前几天额涅问我,确定不安排几个侍妾?我说不用。我额涅就说,其实暂时不用也好。你几个嫂嫂,哎,经常说家里住不下。”

    胤祉:“……”

    胤祉一开始没有听懂,听到后面听懂了,直接傻眼。

    保康弟弟啥意思?啥意思?不光不赞助哥哥一点银子花花,还拉出来皇额涅挡着,还要阻拦哥哥左拥右抱的权利?

    胤祉挺生气:“我可和你说啊,保康弟弟,你现在是还不知道侍妾们的‘好处’,你可别拒绝的太早,将来后悔。”

    “俗话说,‘娶妻娶贤、纳妾纳颜’。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明白不?就算妻子什么都好,那也不一样。”挤眉弄眼的,“你大婚后就明白了。”

    保康继续“呵呵”他胤祉哥哥。

    “佛家说‘色相’,‘色相’美好,可也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还是心灵契合。在兵营里头人都说‘母猪赛貂蝉’,那是因为长年累月见不到一个好女子。”

    “可胤祉哥哥这是‘饱暖思yin欲’,下半身的那啥比上半身的脑袋重要,还说这么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

    胤祉:“……”

    胤祉不光没炫耀出他作为“过来人成功人士”的优越感,不光没捞到好处,还被保康弟弟借此机会说了一顿,不对,是骂了一顿。

    “下半身的那啥比上半身的脑袋重要”,那确定说得不是“禽兽”?

    胤祉铁青着脸领着保康弟弟进来琳琅阁,再次遭到“暴击伤害”,无他,琳琅阁的大小女子齐齐看向他的保康弟弟,年轻貌美的店老板,也扭着小腰对保康弟弟露出羞涩一笑。

    胤祉:“……”

    胤祉想咆哮一声,做生意的一视同仁不知道?不能。那个憋屈。

    保康看一眼胤祉哥哥,对他的心思一目了然。

    不就是借着给嫂嫂买胭脂的机会,和年轻貌美的店老板说说笑笑,摆摆斯文?

    保康不想搭理他这“孔雀开屏”的三哥,可是注定今儿胤祉受到的打击不止于此。

    自从保康还俗后还留着一个“小光头”,四九城的年轻儿郎们就有不少留和尚头的,虽然留和尚头比辫子头还考验脸型五官气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但是,流行啊。一句流行就够了。

    保康一个小光头,一副大墨镜,一身简简单单的秋日绛色长袍马褂,也是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店老板请他们上二楼包间,舌灿莲花地介绍不停,就希望可以多留这位美男子多一会儿。

    发现他只听只看就是不卖也不说话,一看就不是旁边那位囊中羞涩的那种,而是没有看中的,不由地更是敬服他的眼力劲儿。

    “这位客官您的眼光真好,我们琳琅阁的胭脂,不光是好,还是专门的好。就比如我们这新出来的‘豆蔻款’,那就是专门给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用的。”

    “小姑娘的皮肤和她们母亲的皮肤那当然不一样。这胭脂也要用不一样的。客官您是要买给谁?我都您推荐最好的一款。当然也有特例,客官你和我描述描述对方的肤质,我给您具体推荐。”

    “客官您不知道,前儿我们未来的瑞亲王妃来买胭脂,哎呀,我一看她的皮肤,这可为难了。我就没见过那么好的皮肤底子,她呀,十六岁也是用‘豆蔻款’,所以这就是‘因人而异’……”

    …………

    胤祉面无表情。

    保康起身,和店老板用下巴示意他胤祉哥哥:“谢谢店老板的介绍,是这位客官要买胭脂,我来看看胭脂盒。”

    店老板:“……”

    店老板会做生意,为人也有雅趣,她开胭脂铺子出名,收集的胭脂盒也出名,一听这位美男子开口了,先是因为他的声音腿软,接着因为他的“特殊爱好”激动。

    美男子也爱胭脂盒嗷嗷!

    店老板“刷地”站起来:“我先领客官你去后院,客官你慢慢看……”

    店老板送人送到地儿,没等来“留步”的暗示,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

    保康微微笑开来,好一个泼辣大方的店老板。他也不知道他胤祉哥哥要和这位店老板“聊”多久,还真的一个个地欣赏这些胭脂盒子。

    “红妆束素腰”、“青娥红粉妆”,女子们用的胭脂盒子,那就和男子佩剑的剑鞘一样重要。

    汉代玉琮胭脂盒、汉代琉璃胭脂盒,鎏金错银珠玉螺钿,雕镂镶嵌的唐代三彩胭脂盒,宋代影青釉八棱形胭脂盒 、耀州窑胭脂盒,明代宣德窑胭脂盒?

    保康细细打量,确定是一个仿冒品,又笑。

    大名鼎鼎的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大明一朝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可惜的是辉煌只有十年,且十年间由于工艺标准严格,烧制出来的瓷器量极少,导致宣窑自明以后便为稀世古董。

    选料、制样、画器、题款、烧制……无一不精,浸透大明一朝的奢华靡费和文雅风趣……虽是十年,也是美好。

    保康接着看。

    大清一朝的胭脂盒,羊脂白玉胭脂盒、碧玺螭龙纹胭脂盒、青花釉里红瓜果纹胭脂盒……象牙、黄铜、掐丝珐琅、粉彩、红木、青花、斗彩、琉璃、玻璃……

    保康不由地感叹一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项技艺达到一个小顶峰,胭脂盒也是。不管汗阿玛怎么克制,这么宣传,当今贵族阶层对盛放小物事的器皿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单看眼前,或妖娆、或沉静、或妩媚、或清灵……映照着一个个缠绵氤氲的烂漫春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绝工艺。

    保康觉得,这个铜镀金的胭脂盒,造型朴素大方,做工精细不输内务府制造,更难得这份雕工罕见,他额涅应该会喜欢。

    还有这个藕荷色玛瑙小胭脂盒,小姑娘应该会喜欢。造型别致,线条布局疏朗流畅,色彩淡雅……嗯。

    胤祉还没买完他送给福晋的“胭脂”,保康已经买好两个胭脂盒。从进店到出店,上下十五分钟的时间,堪称效率。

    保康买好后自己继续逛,四九城“西贵东富”,好不容易抽出来时间来到城东自然是买买买。

    一本宋朝印刷的古书米芾《砚史》,三百两白银;一方传说中“冬不干夏不枯……”的唐朝名砚三十六峰砚,五百两黄金;一套颜鲁公晚年真迹《竹山堂联句》,八千两白银……

    胤祉出来一看,好嘛,这才一个小时,他保康弟弟花了十万两银子,不止。

    胤祉挨个看价格和实物,忍不住感叹一句:“幸亏你脸好,人家没蒙你。你这不知道讲价的本事,到底打哪里来的?好吧,你有银子,任性。”

    保康将这些物事都装到一个小箱子里,最后拿着一本书嘻嘻笑:“米芾《砚史》,喜欢不?送给胤祉哥哥。”

    胤祉:“……”立马扒拉到自己怀里。

    “宋朝的版本,还有于谦等等人的批注,当然要。这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子拿出来卖,被你买到了。幸好被你买到。被其他粗人卖到,就是不垫桌脚,也是宝物蒙尘。”

    保康装好箱子,在两轮车后座上用绳子绑住,口中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听说,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在家乡盖府第,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庄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

    他家人一气之下写信给他,希望他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胤祉:“……”

    他保康弟弟今儿是专门来打击他的。

    可是保康还没说完。

    他绑好箱子后,和胤祉两个人慢悠悠骑车回皇城的路上,又说道:“唐朝时候郭子仪大将军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皇帝赐他一个汾阳王府。

    王府动工,他闲来无事就拄一支手杖到工地去监工,还特别嘱咐正在砌墙的工匠说,砌墙一定要基础砌的坚固。胤祉哥哥你猜,工匠们是怎么说的?”

    胤祉眼睛一闭一睁,满脸颓败:“工匠对郭子仪说,请王爷放心,我们世代在长安城做工匠,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只见过房屋换主人,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

    据说当时,郭子仪听到工匠这番话,拄着拐杖走了,再也不去监工。这是郭子仪的通达豁达。

    据说张廷玉家人收到信后,让三尺地出来,他邻居看张家让三尺,也让三尺出来,于是两家之间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一条宽阔的街道,名曰‘六尺巷’,这是张廷玉和他邻居的通达豁达。

    胤祉就叹气:“是不是弘晟那小子又犯错儿了?犯错儿你就罚。哥哥也不知道怎么管教他,保康弟弟你看着给教导就是。”

    顿了顿,到底是不甘心:“你说哥哥这么多好物事,就这么一个嫡子,将来不都是留给他的?他和兄弟们争什么?”

    接着一声长叹:“我也不求他将来怎么建功立业,他要能有本事守住哥哥和你嫂嫂的这些宝贝,哥哥将来死也瞑目了。”

    保康龇牙:“你的时间都花哪里去了?不知道怎么管教弘晟,总有时间多陪陪他?”

    “陪他骑马打猎,陪他玩拼图,陪他做功课……休息天陪他出门逛逛街……不都可以?”

    胤祉气得咋咋呼呼的:“合计保康弟弟在这里等着哥哥?哥哥就这么一点小爱好,忙里偷闲的,偷偷摸摸的。那弘晟在家里,不都有你嫂嫂照顾?哪里用得到哥哥?”

    保康转头看他一眼,眉毛一挑:“合计着,弘晟就是嫂嫂的儿子,不是胤祉哥哥的儿子?你就照顾照顾弘晟能如何?就不是巴图鲁了?就不是威严的阿玛了?”

    胤祉:“……行行行。等他下次休息我带他去逛园子。”

    说着话,他又笑出来。

    “你还别说,当初要在西郊建设这么一个公开式园林,那是人人反对。现在……人人乐呵。我听说那门票都卖到年底了。家家户户都当这是一家人最好的玩乐地方,虽然门票挺贵。”

    “可越贵越说明它的好不是?一张门票十两银子,一天五百张门票,一半用来做园子的维护保养,一半给户部和保康弟弟回本。现在其他地方也开始建设这样的园子,这也是一个好买卖……”

    胤祉呱呱说个不停,保康就笑:“随着各种新技艺不断出来,好买卖多得是。只要勤劳肯做。”

    “我之前从罗马带回来的那位犹太人,胤祉哥哥还记得不?就是那个拿我开盘口做赌注的那个……”

    保康和胤祉细细地介绍犹太人的来历,他们的生存方式,他们做生意的优势和长处,又说起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排斥,说起当年因为黑死病泛滥,很多无辜的犹太人被当成“罪犯”惨遭杀戮……

    还说起现在大清和欧洲的贸易往来,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做生意讲究的“契约精神”,大清人做生意讲究的“一诺千金、诚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