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炊金馔玉不足贵在线阅读 - 第33节

第33节

    这糕里有糕的做法当真能奏效?

    池小秋又从米市拎了几斤祁安糯米回家。

    祁安这地儿的糯米比别处更加粘软香甜,舀出来七升,再配上三升的白米,细篾子里来回晃着淘洗干净,泡在现从甜水井里绞上来的水里。

    “泡多长时间?”

    池小秋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话语模糊不清带着困意:“得一天呢。”

    “那便先睡。”

    池小秋忙摇头:“半夜得换水。”

    “那便明日做。”

    池小秋又忙摇头,等她停下动作,却只能望见钟应忱的背影。

    又是一个哈欠,她垂下头,正想靠着廊下睡上一会儿,却见搁在桌上的米盆不见了。

    门吱呀一声,湘妃竹帘被肩膀推开,钟应忱端着盆一过,立刻又砸在门框上,响亮一声。

    他的声音遥遥传来:“米在我这里,你自睡去。”

    池小秋张口结舌,再次后悔当日教他喝了桃花酒。

    这打家劫舍的本事,怎么便学的这么快!

    泡了许久的糯米白米都鼓胀起来,叫人有种拿手一捏便能成末的错觉,但它还是有筋骨的,池小秋将它们都倒进石臼里,笃笃笃捣上一阵,抓出一把来看,只是一群米渣子,须得再来回翻上一翻,混匀了,再捣。

    捣上几回,便是筛子登场的时候。

    池小秋的买来的筛子比别家的网眼更小上十倍,能筛出米粉中最细匀的一层,每拍一次筛子外的蔑丝筐,就见糯米粉如雪似雾一般,纷纷洒洒落进池小秋备好的大碗中。

    池小秋看了看筛子里的细渣子,把余者倒回去,再捣。

    钟应忱与高溪午进门时,看着的便是坐在葡萄架下,分外认真的池小秋。

    葡萄在慢慢长大,柔韧嫩绿的根须一点点往外探,不知不觉地,却又迅疾地向架外蜿蜒,逐渐与廊子的石架子连在一处,横出一片阴凉。

    池小秋浑然没听见动静,直到高溪午几步跳到她面前,如同一个麻雀跳着脚叽叽喳喳:“小秋小秋,你又在做什么吃的?”

    她一抬头,高溪午愣了一瞬,指着她哈哈大笑。

    想是方才的糯米粉太轻太细,扬起来时扑了她满头满脸,白米粉中正露出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他们。

    钟应忱嘴角也不由一弯,他瞪了一下高溪午,暗藏警告,高溪午立刻捂住嘴巴,肃脸叉手,立在当地,不敢说话。

    钟应忱顺手拿了池小秋放在一边的巾帕,熟练地蘸水递与她。

    “擦擦脸。”

    她打量着高溪午,一脑门子问号:“你怎的来了?”

    高溪午一脸恭敬之色:“我是来钟兄请教课业的。”

    池小秋随手抹了把脸,看了看太阳,还好好在东边挂着。

    原来世上真有兔子自家去寻老虎洞的故事。为的竟不是萝卜,而是一贯如临大敌的课业。

    钟应忱瞧了他一眼,言简意赅:“我与他说完,便来搬东西。”

    池小秋点头,笃笃笃又捣了起来。

    高溪午跟在钟应忱后面絮絮叨叨:“钟兄啊,为何你便不能把待小秋的那份耐心,分与我一半?便是三分也行啊!”

    钟应忱听不惯他一口一个小秋,便瞥他一眼道:“圣祖有训,乡间人比年论称。”

    “所以?”高溪午不明所以。

    “小秋小上你两三岁,须叫妹子。”

    高溪午奇怪:“我不是跟着你叫的?”

    钟应忱一顿,高溪午忙刹住脚。

    明明这太阳好的很,可钟应忱一个眼神,他恨不得裹紧自己的小棉袄,忙满口答应:“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钟应忱这才满意。

    这世间人心诡谲,他不敢全然相信任何一个无故热情相待的人。他偏头瞄了一眼乐呵呵的高溪午,既然远不得,不如就再拉近一些。

    蒸儿糕轻轻一压,就成了粉末,和筛出的米粉活在一起,她把不好量,便分了几份出来,从少到多的加着。糕里已经有了糖,原本要放五斤的洋糖就减作三斤,浇上水慢慢揉捏,分出一个个白团子,放进蒸笼里。

    火苗舔舐着锅底,蒸蒸热气便从笼边袅袅而出,池小秋数着时间,看差不多时再拿出来,用力揉搓,直到颜色均匀,而旁边备好的各色果干核桃仁瓜子,便在这时候揉了进去。

    蒸笼里铺上一圈笋壳,白团子放在里头一压,便成了形。

    池小秋戳戳他们:“这回,你们总该更好吃些吧!”

    可惜她费力做出的这些白团子并不省事,等她要把熟了的百果糕拿出来时,才一碰到,心里便叫了糟。

    果然,她稍稍一捏,手里的百果糕便碎了。

    何止不粘牙,他们还可以粉碎如沙土。

    池小秋这会庆幸,只蒸出了一笼来试验。

    她不焦不恼,又拿了一团粉来,里面蒸儿糕混得少了,正好能让她来算算比例。

    这日再往云桥上去时,池小秋正经过闲倚在桥边的老头。

    两下里目光相遇,他眼神在池小秋手中的糕点徘徊片刻,有些失望,又有些嘲讽。

    池小秋浑然不觉他的眼光如何,既然别人已经将方子给了,那其中分寸,便该自己去学习把握。

    再试上几回,她定能做出来!

    一连两日,池小秋都在和百果糕奋战,连云桥上出摊的时间,都在脑中反复算着蒸儿糕和糯米粉的比例。

    依旧是鳝丝面鸡rou粥,桥头上的十来个学子近日给自己加了砝码,连柳树荫下都不去了,都选在烈日炎炎的时候,将自己晒得脸色通红,大汗淋漓,脚步虚浮,两眼发黑,然后趁着吴先生出来时,将声音调高几倍。

    十几个人一齐拼起来,当真是——聒噪!

    池小秋忍住捂住耳朵的冲动,头一次看着鳝丝面有些痛苦。

    就在快要忍耐不得的时候,声音一下子止住了,池小秋一看,自己摊子被挤得水泄不通,只因坐在其中一张空桌上的,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吴先生。

    池小秋一抖手腕,一道面落入碗里。钟应忱放下书去帮忙,刚把鳝丝面放下,便听见吴先生清清淡淡地问他:“高溪午那篇论商之道,是你帮忙写的?”

    钟应忱眉眼未抬,八风不动,道:“是。”

    “圣人几次下诏,便是望天下子民能厉行简朴,你偏要推崇这奢靡繁华之道,岂不是有悖圣意?”

    钟应忱淡淡道:“圣上下诏,自是望这四海升平,百姓衣食无忧,断不愿天下大同,人人吃糠喝稀。若奢靡有度,未尝不是好事。”

    “怎讲?”

    “百姓要穿绸,方有蚕农出蚕,织工纺丝,染匠上色,画工布画,这一层层,便养活了许多人家。柳安镇一百多个行当,抽出许多税来,又有几个是只务耕织便能交出来的?”

    吴先生一时意外,看他半晌,才问:“你叫什么名字?”

    “钟应忱。”

    不说后头高溪午如何哭丧着脸来找钟应忱,将他如何露馅如何被逼招供,却坚持没有吐口的壮烈经历告诉他,理直气壮道:“便是在这样境地下,我都没有出卖兄弟你!够意思不!”

    “吴先生已找到我了。”

    “啊?”

    “下次抄作业,别忘了把名改了。”

    那篇文章里末尾有一句:柳安钟生言,高溪午原封不动地写了上去,吴先生只用一留意,便知晓平日与他熟悉的人中,有谁姓钟。

    顺藤摸瓜,最是容易。

    高溪午震惊了,不敢相信自己露馅的如此容易:“我便这么蠢吗?”

    钟应忱诚恳道:“当真。”

    可看在他无意间助了一臂之力的份上,钟应忱决定,今日池小秋送给他的那笼糕,他便让与高溪午了。

    高溪午一听有吃的,便将对自己的恨其不争抛在脑后,跟钟应忱回家去拿糕了。

    池小秋也送了一份给那老头。

    他只在手里捏了一下,便现出意外之色。

    他又开口道:“你是怎么混出来的?”

    池小秋得意道:“一份蒸儿糕,研碎了混上…”

    变故便在此时发生。

    一队人皂衣乌靴,脸色冷肃,闯到云桥。

    为首的人腰间横着刀,他手按着刀柄,虎目凛凛,往桥上一站,顿时都没了声息。

    “哪个是池家食铺的池小秋?”

    池小秋只觉连呼吸都慢了下来。

    她不及犹豫,跨出一步:“我便是。”

    那人把自己的乌木牌子一晃,展了提人送审的票,平平道:“奉县丞老爷令,着拿池小秋前来问审。”

    “有一桩人命官司与你有关,便一起去衙门罢。”

    “啪!”

    不知有谁砸了茶碗,池小秋耳边嗡嗡直响,听了半天才听明白。

    前几日来她摊子上找茬的那个人,死了!

    从他房里,搜出了半块混了砒霜的玉带罗糕。

    第37章 范家命案

    当日来找茬的人没说实话, 他姓范,不姓李。

    柳安镇附郭处有一个小小村落,借着地利之便, 靠着养蚕收桑出丝, 也能赚得温饱, 但凡有手有脚,稍加勤快些, 都能赚得脚下盈尺立足之地。

    唯独范大郎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