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山河不夜天_分节阅读_175
王溱还在幽州,没有回京。唐慎哪怕想找他询问答案,都没有办法。 但是王溱说:莫闻,莫问。 “去刺州这事已经没有退路,这并非我自己能选择。但是去了后……莫闻,莫问。” 第二日,监察御史纪知率领一众官员,离京北上,前往刺州。 沿途,他们并没有路过被冲垮的那座荆河桥梁,他们饶了路,直接抵达刺州。到刺州城门下时,刺州府尹、同判和各级官员,以及工部、吏部、兵部等在刺州当差修建官道的官员,都在城门口等着。 官员的最前方,是工部右侍郎谢诚和户部左侍郎徐令厚。而在他们的身边,大理寺少卿、刺州巡查使苏温允身穿深红官袍,陪同站着。苏温允抬起眼,扫视整个监察使团队。忽然他看到人群中的唐慎,潋滟的眼中闪过一道微光,又很快移开视线。 刺州城下,谢诚与徐令厚上前一步,道:“下官谢诚/徐令厚,见过监察使大人。” 第59章 谢诚和徐令厚是三品侍郎官,纪知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往日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肃整朝仪,听上去威风凛凛,却只是个六品官,比唐慎都低一个品阶。但是如今在整个刺州城,没人敢低看纪知。 他是皇帝钦点的监察使,在荆河桥塌事件结束前,刺州所有官员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他一人身上。 监察使团进了刺州城后,没有往其他地方走,径直来到刺州府尹衙门。 纪知是个长相严肃、坚毅冷酷的中年男人,御史台的官虽然品阶低,在朝中却天不怕地不怕,因为他们直属于皇帝,只听皇帝一人号令。除了皇帝,谁都不能要他们的命。 进入府尹衙门,纪知当仁不让地坐到上座。 纪知扫视四周,语气冷酷:“各位大人,下官奉圣上的旨意来刺州,想来诸位也知道我们此行的来意。荆河大雨,冲垮桥梁,工匠、官员遇难近百人,圣上龙颜大怒。若是想随意搪塞,绝无可能。接下来几日还请各位大人给予配合,咱们方便行事。” 众人道:“是。” 很快,纪知便将监察使团里的官员分了两批。一批留在刺州城,一批随他前往荆河,勘探现场情况。唐慎就被他留在刺州。 死了近百人,这不仅仅因为天灾,更是因为人祸。 出事后,负责修建荆河桥梁的官员立刻被抓了起来,关进监牢。与本次事件有关的工匠也都抓进了监狱。工部右侍郎谢诚带监察使团来到刺州大牢,由监察使选了几个官员、工匠,提到衙门去问话。 一整天下来,刺州大牢里的官员、工匠,全部被带到衙门问过话。 唐慎跟着监察使团来到监牢,只见那些官员被摘了官帽,身上的官袍也都是泥。他们形容消瘦,十分狼狈,可大多三四个人共用一个监牢,看精神还算不错。但那些工匠就被粗暴地全部扔进了一个监牢,二十多人挤在又臭又脏的牢房里。现在又是炎热的夏天,有工匠被提到衙门问话时,神情呆滞,连话都说不出口。 犯了事的官员和犯了事的工匠,从来不可能拥有同样的待遇。 唐慎坐在衙门中,心中忽然觉得有些悲哀。 然而他的视线缓缓转向大堂中,看向那个坐在次座的工部右侍郎谢诚。 犯了事的官员中,官职最大的,就是谢诚!可他并未被关进监牢,而是坐在这里接待监察使团,审问这些犯官。 这就是官场啊! 唐慎不动声色地坐在那儿,偶有记录。一天下来,他也大致搞清楚了荆河大雨的事情经过。 四月初,官员和工匠来到刺州,准备修建官道。四月下旬,他们先到荆河,开始修建这座桥梁。因为这座桥是最难修的,所以谢诚准备花费半年时间,先将这座桥修好,然后再以这座桥为中心,直通南北,把官道修建起来。 先难后易,谢诚的想法是没错的,可谁能想到修到一半的桥竟然被大雨冲垮了! 这次事件最大的原因,就是天灾。 北方少有大雨,可今年碰上了。北方少有河流,荆河是最湍急、最宽广的一条,他们也碰上了。两个巧合叠加在一起,再加上桥梁只修建一半,随着河水上涨、大雨倾盆,桥梁才会坍塌。 第一日结束,监察使团大致了解事情经过。 纪知离开了刺州,监察使团的领头官员便成了工部的一位水部郎中,姓郭。他是个五品官员,但因为身兼监察使,谢诚和徐令厚都拿他当上级,尊敬备至。 郭郎中将所有官员、工匠问过话后,道:“今日便到此吧,天色已晚,明日再审。” 众官道:“是。” 监察使团来到刺州驿馆住下。 这是唐慎来刺州的第一日,皇帝的命令是让他三天写一封信回去,但没说第一封信必须在三天后写。唐慎坐在屋子中,闭目思索了一会儿,将今天在刺州衙门看到的、听到的事都从脑子里过了一遍,他拿出纸笔,开始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