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庶长子在线阅读 - 第10节

第10节

    魏仁已经思量许久了,长子放在兄长那边他是放心的,嫡子是李氏的心尖子,能不能养活就看李氏的了,但是这两边有必要平衡一下。

    长子那边下回让人送几张银票过去,从他自个儿的私库里出,只要不让夫人知道,也闹不出什么事儿来。

    同样是待在柳州城,魏仁已经把嫡亲的女儿抛之脑后了,本来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更何况这个女儿还跟他不怎么亲近。

    李氏也惶不多让,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小儿子身上了,没生病的时候,千防万防,生怕这孩子生病,生了病那就得更精心了,魏仁那边她都没心思管了,更何况是已经嫁到柳州城的女儿。

    不过李氏之所以一点儿都不关心女儿,还不是因着有魏大伯在,不担心婆家会欺负她女儿。

    至于从小在她跟前长大的魏时,这小子去了柳州城就没再回来,还把白姨娘给接过去了,可见就是个小白眼狼。

    还好她有了自个儿的儿子,否则的话,指望这小白眼儿了,日后保不齐要把白姨娘那狐媚子给弄到她头顶上去呢。

    不是亲生的就是不是亲生的,肯定是隔着心眼儿,更何况还是从白姨娘肚皮里生出来的贱种。

    ——

    堂兄没有跟过来,魏时自然没必要放慢速度,不说风雨兼程,但路上也没怎么耽搁过,比去年少花了将近一半的功夫。

    有大伯安排的人在,不管是住处,还是报名,都用不到魏时cao心。

    不过对这阳州城,魏时也算是熟悉了,这次便没让刘叔跟过来。

    临考前两天,魏时也不敢在外面吃东西,不过当时出来逛了逛,遇到了好几个熟人。

    “院试准备的怎么样?能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小三元?”

    “上次你怎么没多留几日,我跟刘兄本来还打算邀请你参加诗社呢,去了才发现你都已经回柳州城了,这回可不能如此了,看完榜单之后,多在咱们阳州城留几日,多认识点人总没坏处。”

    “不知道这次还考不考公羊传里的内容,上次就是吃了这个亏,考完之后,专门去请教了先生。”

    ……

    瞧着挺面熟,听说话的语气也挺熟,但魏时已经很难将这些人的脸同名字联系到一块儿了,只能哼哼唧唧的糊弄过去。

    院试只有两场,一场正试,一场复试,但是该考的内容一点都不少,帖经、策论、诗赋、墨义,题量没比之前少,时间却是比之前少了,一场下来,很多人都没写完。

    院试的时候,考察了有关于公羊传的默写,所以备考的这一年里,不少考生都冲着公羊传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这一次的试卷,一点有关于公羊传的内容都没有,最后一道题目是让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

    客观来说,默写圣谕广训要比默写的公羊传简单,但是公羊传毕竟是这些考生这一年专门攻克的一本书,圣谕广训可没多少人专门下这个功夫,这就到了要考察基本功的时候了。

    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殊不知一些记忆是会被慢慢淡忘的,再把精力放到策论、诗赋、杂文上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基本功。

    所以不管是去年的公羊传,还是今年的圣谕广训,都着实是坑了一批考生。

    当然了,今年的情况还要好一些,圣谕广训毕竟不如公羊传偏门不说,参加院试的也都是已经考过了府试的童生,考生的水平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一次诗赋倒是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以花为题,但凡是学过诗赋的人,必然练过这个题目,把以前的拿出来写上就是了。

    当然了,如果这诗作已经对外人展示过了,那可就不能往上写了,万一真有人把自己曾经的诗作拿来用,两边相撞,谁也讨不了好去。

    基于这个原因,魏时也不太乐意参加什么诗社,省得把存货耗光了,自己在考试的时候犯难。

    第17章

    四季各色的花卉,数不胜数,魏时并没有特别偏爱的花儿。

    不过像牡丹这种颇受国人喜爱,甚至能称为是国花的花卉,魏时当然有拿出来练习过,除此之外,无数诗人曾经咏诵过的花中四君子,被众人赞叹高洁的莲……

    这些魏时全都拿出来练手过,写诗不像是做文章,后者还有模板可循,前者要想出彩往往就是灵光一现,在考场上,在狭小闷堵的考舍里,很难会出现灵光乍现的时候。

    魏时也不为难自己,与其绞尽脑汁的重新做一首诗,还不如把往日的诗作拿出来,好歹也还有那么一丝丝灵气,当然跟大诗人是没得比。

    大靖朝,在魏时上辈子的记忆里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前朝的国号为周,改国号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这位把大唐朝改为大周朝的女皇帝,在魏时两辈子的记忆里都是改写历史的能人。

    只不过,上辈子的记忆里,武则天再把国号改为周之后,又重新改了回来,大唐还是大唐,皇族仍旧是李氏。

    但是这辈子,这位大名鼎鼎的女皇帝,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把国号改为周之后,便没有再改回来。

    而大周朝虽然开国的第一位皇帝是女皇,但在接下来三百年多年的历程里,再没有出现过一位女皇帝。

    历史就是在武则天这里拐了弯儿,大唐之后便是大周,大周之后,便是如今的大靖朝,再没有宋元明清。

    不过这也说不准,谁知道大靖朝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国号,保不齐就会出现宋元明清呢。

    魏时脑子里确实记得不少后世的名人诗作,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人,他都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出现,不过,这都不是他能把旁人的诗作拉出来作弊的理由。

    再者,他又没想过去做流芳百世的诗人,多活一世,他更想着眼于现在,活着的时候活得舒心,死后的名声倒是不怎么重要,没必要为了一个盛名,让自己良心不安。

    在把试卷做完之后,魏时难得的没有提前交卷,哪怕试卷已经翻来覆去检查了十几次,最后交卷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不只是魏时如此,其他的考生同样也是如此,有的像魏时一样翻来覆去的检查试卷,有的虽没有写完,可瞧着已经完全写不出东西了,抓耳挠腮,好不可怜。

    可就算是如此,在这最后一天里,也没有人提前主动交卷,衙役也甚是能够沉得住气,来来回回的巡场,接近臭号的时候,捏着鼻子也要走一趟。

    一直到考试结束,大家这才任由衙役把试卷收起来,不在考舍里头消磨时间。

    魏时是看着衙役把自己的试卷收上去之后,这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跟进来时的井然有序不同,走出考舍的时候,可就没什么秩序了。

    人挤人不说,紧挨着臭号的考生,身上还散发着不可言语的味道,莫说是挨着走了,靠得近一点儿,就能够熏着人,偏偏人这么挤,想往旁边挪几步都不成。

    魏时几乎是憋着气走出来了,到了外面,长吸一口气,可算是解放了,不光是鼻子放松,身心都放松了这种考完试之后独有的愉悦感,真真是妙不可言。

    这两场考试,最幸运的地方大概在于每一场都离臭号有很长一段距离,做试卷的时候不至于受折磨,当然如厕的时候,那就不可避免了。

    过了院试,便是正儿八经的秀才了,跟童生比起来,秀才才是真真正正跨越了阶级的,才是‘士’这个阶级当中的一员。

    当然了,魏家有知州、有知县,从这方面来讲,魏时哪怕不读书,托父辈的福,也在‘士’这个阶级里头,只不过拿了秀才功名,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虽然考试结果还没出来,魏时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拿下小三元,但秀才功名,他势在必得。

    魏家的下人早就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元宝带着人过来,直接上手把少爷搀起来,架的人往马车那边儿走。

    不独魏时是这个待遇,周围多的是有这般待遇的考生,还有被背过去的呢。

    在考舍里头待了这么久,再好的身子骨,这会儿也觉得累了,更何况,读书人大都体弱,身子骨健壮的可没几个。

    托院试的福,魏时在古代也经历了一场交通堵塞,外边来接考生的马车牛车实在是太多了,还有抬轿子的,全都是大家伙,再加上挤挤压压的人群,硬是把街道给堵上了。

    没车没轿的人还好,一个人好歹还能挤出去,车马轿子可就真真是陷在这里头了。

    没有衙役管控秩序,也没有排场大的勋贵人家能派出人手来清理街道,只能是等着人群散了,车马轿子慢慢的往前走。

    这年头可没什么交通规则,更没有什么红绿灯,谁都想着早点回去,见缝插针,谁也不让谁,魏时一开始还有兴致坐在马车上看稀罕,后来干脆卧在马车里睡着了。

    甭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堵车都是件消耗人耐心的事情。

    魏时是被饿醒的,醒过来的时候没在马车上,已经是躺在自个梨花木的大床上了,屋里还燃着助眠的熏香,要不是腹内空空,大概能睡到明天去。

    “少爷醒了,厨房的粥正热着呢,这就给您端过来。”元宝赶紧道。

    厨房那边是早早的就已经吩咐好的,熬到糜烂的粥一直在炉子上温着呢,并非是魏家没有银钱了,吃不起鸡鸭鱼rou,单单熬一锅粥出来。

    而是大夫早先吩咐过的,在考舍里头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人又紧张,所以这头一顿饭不宜吃得过于油腻,一碗素粥下去,也能清清肠胃。

    等到晚膳,就能好好吃一顿了。

    说是素粥,里面的东西却不少,枸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山药、桃仁,不知道熬了有多久,已经完全炖烂了,配料和米融到了一起,都快分不清楚哪样是哪样了。

    魏时三口两口的把一碗粥喝进肚子里,慌着去沐浴换衣,另一边也没忘了让人把床被换了。

    他虽然闻不到自个身上的味儿,但是想想也知道,这么几天的功夫,肯定是酸臭难闻了,再者,身上也着实是腻的慌。

    第18章

    跟上次参加完府试不一样,院试结束之后,魏时四处闲逛之余,没少收到同届的帖子。

    文人嘛,考完试都喜欢放松放松,名头也是五花八门,有办文会的,有约着要出去一块儿踏青的,还有要在放榜之前去寺庙里拜一拜的,最夸张的是,还有以乐会友的,不拘是什么乐器,自个儿备着,到时候展示一番。

    啧啧,文会魏时是不爱去的,其余的请帖,倒是挑挑拣拣去了两三场,不过参与的人大半都是相同的。

    文人的圈子说广也广,但凡是读书人,坐在一块总有能聊的,可要说小也真小,真正能聊到一块儿去的,还真没几个。

    正是因为知己难寻,所以才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

    魏时没想着可以找个知己,他和这些同年相处的时间都太短了,交谈的时候根本就不敢交心,何谈知己。

    瞧着别人亲密交谈的时候,魏时还真有些想燕县的那些小伙伴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同窗,感情总归是不一样的,如今虽有书信往来,可想要见一面却太难了。

    他没时间回燕县,燕县的小伙伴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柳州城来。

    而且在众多的同窗里头,他是唯一一个取得童生功名的,一步错过,步步错过。

    乡试、会试、殿试,终有一日,他会去到京城,燕县那个地方,哪怕有那么多同窗在,能不回去,他也不想回去。

    参加了几次聚会之后,魏时的情绪反倒是低落下来了,以至于连身边的下人都谨言慎行了不少。

    放榜之日,元宝都不敢表现的特别积极,虽说也是早早的在榜单前面等着,可态度却是小心翼翼的,一点儿都不敢声张。

    榜单前面是挤挤压压的人群,魏时站在茶楼里,连榜单的边边角角都看不到,肖想了将近一年的小三元,如今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魏时反倒是没有那么期盼得案首了。

    左右该使的力气都使完了,尽人事,听天命,他这会儿除了稳住心态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元宝没有像上次一样大喊,但面上仍旧是掩不住的喜色。

    得,肯定是中了,但绝不是案首。

    “恭喜公子,一甲第二名。”元宝说这话的时候都不敢嬉皮笑脸,腰弯下去,脸上的喜色收不住,可声音却是严肃的。

    公子接连拿下县试和府试的案首,旁人不知道,他这个做书童的却晓得,公子这一次的院试,也是奔着案首来的。

    一甲第二名,仅次于案首,对旁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得了的好成绩,但是对奔着案首来的公子而言,恐怕并不美满。

    尘埃落定,魏时确实觉得结果不怎么美满,若是拿了案首,便能成就小三元的美名,但一甲第二名,就差这么一点点,就跟小三元无关了,跟榜单上的最后一名也没多大的区别,同是秀才,可不影响下次乡试。

    攒足了力气,一拳头挥出去,却没能把目标打倒,这滋味儿着实郁闷。

    但要说后悔也没有,这段时间他确实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一年里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如此了,他总不可能,为了小三元的美名,硬等上两年,参加下一届的院试,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案首是谁?”

    败就败了,总得知道败在谁手里吧。

    “云贵县刘子成。”元宝是做足了功课的,四周还有旁人,这会儿只能压低声音,“已经二十三岁了,因守孝耽搁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