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檀郎在线阅读 - 第282节

第282节

    第266章海盐(下)

    我说:“你欲与虞氏联手?”

    “正是。”公子道, “柏隆虽是县长,但海盐真正势大的是虞氏。且虞氏与陆氏、杨氏等大族颇有关系,联合了虞氏,我等方可在海盐真正立足。”

    我说:“只怕虞氏未必愿意。官府的盐场和虞氏的盐场,一公一私,乃井水不犯河水。”

    “若只是生意,他们自未必愿意。”公子道, “不过虞氏大力结交陆氏和杨氏, 其志自不在经商。且虞氏掌握了半个扬州的漕运和海运,可助我等往凉州输送钱粮。”

    这话倒是有理。我看着他:“你欲如何?”

    公子道:“到了海盐之后,我欲见一见虞善。”

    我想了想, 道:“虞善是个精明之人,你打算如何说服他?杨氏和陆氏那边,秦王说不定已经在走动,虞善要助我等做此事, 定然要忌惮秦王。”

    公子却是一笑。

    “霓生,”他说,“你可知晓,为何前朝以来, 时政更迭,大战频发,朝廷也总想着限制世家, 可世家大族总是个个不倒?”

    “因为人多, ”我说, “似谢氏一般,杀也杀不光。”

    “非也。”公子将我颊边的一丝散发撩起,绕到耳后,目光深深,“因为凡有见地的世家,都喜欢广种多收,从不孤注一掷。”

    三日后,船到了钱唐。如离开时一般,我等大船换小船,日暮时,大半年不见的海盐县城已在眼前。

    我等众人不再改装易容,在码头换了两乘马车,我和公子都坐到马车里,由程亮和褚义驾着,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城。

    此番回来,是有正事,公子径自先到了县府。

    柏隆闻得公子来到,亲自迎出来,将我等引到了后堂。

    “前些日子接到大将军的信,在下便猜到大将军要回来一趟。”柏隆摒退左右,笑着亲手为我和公子奉上茶,道,“原想着如今中原多事,大将军和夫人未必可抽出身来,不想来得这般快。”

    公子道:“此事甚急,须尽早落定。信中所说之事,伯长如何看?”

    柏隆也不再寒暄,在下首坐下来,道:“盐场之事无妨,只要工钱能给到虞氏的盐场一般,不必征徭役,民人也会踊跃而来。海盐及附近一带的渔民船户,家家都是制盐好手,若可调动起来,产量翻上两三倍不难。”

    “哦?”公子闻言一振。

    柏隆却道:“只是别的事,恐怕难处更大。”

    “何事?”公子问。

    “虞氏。”柏隆道,“海盐所出私盐,如今都被虞氏囊括,大将军要走私盐之途,只怕要抢了虞氏的生意。”

    “不然。”公子道,“虞氏的销路乃在东南百越,我等的盐不必似他们般远走,可直接在扬州换成粮草布匹,运往凉州。且当下局势一日乱过一日,将来金银铜钱必不如实物可靠,盐亦可作钱为用。”

    柏隆闻言,神色松了松:“如此甚好。”

    公子道:“此事须尽快办。中原之乱一旦波及扬州,扬州粮草必也收紧。”

    柏隆颔首:“在下知晓。”

    公子道:“至于虞氏,我等要在海盐做事,自然也离不开他们。我有意与虞善一会,还须伯长牵线。”

    “虞善?”柏隆苦笑,“只怕不可。虞善病危,只怕就在这两日了。且虞氏之中,恐怕要有大变数。大将军要与虞氏商议,只怕要等他们乱事了结。”

    我和公子闻得此言,皆讶然。

    柏隆所说的变数,其实是虞氏一直以来的痼疾。虞氏的家业,分别掌握在几房兄弟手上,除了虞善这长房以外,其他几个兄弟皆人丁兴旺,近年大有不服长房的声势。虞善的两个儿子,长子在外做官,只留下次子虞衍在海盐辅佐,故而虞善处处给虞衍立威,还为他娶了陆氏的新妇。这些举措乃大为有益,随着虞衍的腰杆愈发硬挺,虞氏一干人等也变得愈发老实了。

    不过此事在三个月前有了逆转。

    虞善那在外做官的长子,带着一家人乘舟游玩的时候,船漏水沉没,全家无一生还。虞善悲痛不已,旧疾复发,一病不起。

    虞善的二弟虞松,手中产业仅次于虞善,先前与长房对着干的诸多事端之中,大多是他领的头。

    此人甚是善于交际,长于奉承。他不知走了哪路的关系,结交了任扬州都督的陈王,且甚得陈王欢心。

    就在上个月,陈王受虞松之邀,来到了海盐。虞松倾尽上下之力招待,与陈王把酒言欢,却将长房的人撇得远远的,虞衍有意求见陈王,竟连自家庄园的门也进不得。

    此事之后,先前那些要求重分产业的声音再度起来,可与先前不同,虞善再也无力弹压,虞衍在族中虽仍有声望,但渐渐势单力薄。而这时,族人以虞善无力主持事务为由,推举虞松做了族长,包括盐场在内,诸多族□□管的产业都控制在了虞松手上。

    “这般说来,我要商议盐场之事,却是要找这虞松?”我皱眉道。

    “正是。”柏隆道,“虞衍虽与陆氏联姻,但陈王是扬州都督,素日连刺史也不放在眼里,陆氏杨氏就算是望族,在陈王面前也须让着。虞松既然有陈王撑腰,虞衍此事,只怕陆氏也帮不上忙。”

    “如此。”公子微微颔首。

    商议一阵之后,天色暗下,柏隆正要吩咐人去准备晚膳和住处,公子却道:“不必,我今夜到万安馆落脚。”

    “回万安馆?”我讶然。

    “正是。”公子看着我,笑笑,“那既是家宅,岂有不住之理。”

    我欣喜不已。说实话,我这大半年来时常挂念着万安馆,不知老钱他们打理得如何。方才进城之后,心里就一直打算着今日定要回万安馆看看,只是正事要紧,只得陪着公子来县府里。不想公子也这般打算,实教人喜出望外。

    “大将军,”柏隆哂然,劝道,“在下以为,客舍中难免人多口杂,大将军和夫人还是宿在敝舍为好。”

    公子却道:“人多口杂之处,才好打听各路消息。且我此番回来仍不宜泄露身份,万安馆中和城中的人先前已见过了我,若做得太神秘,反教人猜疑。”

    柏隆只得应下。

    万安馆的模样,与我离去前无甚二致。我和公子走进去的时候,当面遇到了阿香和一个仆人。二人皆是一愣,随即露出惊喜之色,一边往堂上大声说我回来了,一边迎上前。

    “夫人怎去了这么许久?”行礼之后,阿香又是高兴又是感慨,“我等方才还议论说,年节也不见夫人回来,不知夫人要在外头留到几时。”

    我笑了笑:“那边有些事,这不是回来了。”

    阿香又唠叨了两句,笑眯眯地瞅着公子,道:“我就说么,夫人既然回了夫家,自是要跟着主公在那边过年才是。”

    夫家。我面上不由一热。

    公子却微微一笑,神色自若:“这些日子,馆中可还好?”

    “甚好。”阿香笑道,“只是少了夫人主事,好些事只得我等几人商议着来,究竟啰嗦些。如今主公和夫人回来,我等就放心了。”

    这时,小莺和老钱等人纷纷跑出来。

    小莺似乎比我离开时又长开了些,上前来拉着我的手不放,见到公子,又变得满面通红。

    老钱虽也欣喜,却稳重得多,走到我和公子面前,先行了礼,而后问了一通路途劳累的话语。

    “听闻中原出了事,我等常牵挂主公和夫人,如今二位回来,我等便放心了。”他说,“主公和夫人必是饿了,我这就教庖中去做晚膳。”

    我笑道:“不必麻烦,那些做给客人的菜肴,挑上几样送到院中便是。”

    老钱应下。

    众人兴高采烈,你一嘴我一嘴,叽叽喳喳地说着这些日子客舍里的事,拥着我和公子往院子走去。

    还未出堂上,忽然,迎面走来两个人。我定睛看去,愣了愣,却是郭老大和郭维。

    二人看到我,亦是愕然。

    “倪夫人。”郭老大随即露出笑容,上前行礼,“夫人何时回来了,我等竟是不知。”

    我说:“刚回到,不想在此处遇到了了二位。”

    郭老大笑笑:“我和二弟今日送渔获,城门关了回不得家,便在馆中留宿一夜。”

    他说着话,将目光若有若无地朝公子打量。

    上次公子来时,郭老大不曾与他见过面。

    不过郭维却是见过的。他站在郭老大身旁,目光直接得多,一直瞥着公子看,没有出声。

    我没有不掩饰,大大方方地向郭老大介绍道:“郭老大,这位便是我丈夫周元初。”说罢,向公子道,“这位是郭老大,常年为馆中送渔获,我与你说过。”

    公子露出了然之色,微笑行礼:“原来是郭老大,幸会。”

    郭老大亦笑道:“久仰周公子大名,今日得见,果然一表人才。”

    公子谦道:“郭老大过誉。”说罢,他看向郭维,和气道,“上次匆匆一面,郭兄弟别来无恙否?”

    郭维看他一眼,淡淡笑了笑:“无恙,劳公子挂念。”

    郭老大笑道:“我这兄弟是个粗人,公子不必与他这般客气。日后见了面,便如我等唤他阿维便是。”

    公子颔首,却看着他:“既如此,我看郭老大年长于在下,不若便称郭兄如何?”

    郭老大眼神一动,笑起来,道:“周公子真乃随和之人。”

    公子笑了笑,看看四周:“二位可是要去用膳?”

    “正是。”郭老大道,“天色已晚,我二人正打算到堂上去弄些吃食。”

    公子道:“我与妇人亦要回院中用膳,不若一道。”

    郭老大讶然,与郭维相视一眼。

    我听得此言,有些诧异。看了看公子面上的笑容,心中明白此举必是有所打算。

    “这怎好意思。”只听郭老大客气道。

    公子道:“吾妇得郭兄府上帮衬多年,在下无以为报,只得备些薄酒聊表心意,还望郭兄切莫推拒。”

    郭老大大笑,拱手:“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第267章布局(上)

    我的院子里有待客的前堂, 众人在席上落座, 未几, 阿香按着我的吩咐,领着一干仆婢呈上酒菜。

    公子这些年的确大有长进。从前,他挑剔至极,稍觉粗俗就不拿人正眼看,也因此颇受雒阳那群名士的追捧。若放在三年前, 我不敢相信他会跟石越那样的人称兄道弟,更不敢相信他会跟郭老大这样的把盏言欢。

    他先与郭老大聊起家中之事,而后,又聊起海盐的物产和近来的渔汛。郭老大是个爽快之人,两杯酒下肚, 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近海什么季节有什么鱼, 头头是道。

    “如此说来,郭兄的船, 能走出数百里海路?”公子讶然道。

    “数百里海路算甚。”郭淮喝一口酒, 不屑地插嘴道,“南边的广州,北边的东莱都去过, 若是船够大够多, 还能走更远。”

    郭老大看他一眼,少顷, 微笑:“我等靠海吃海, 行船的本事自是第一。”

    公子亦笑:“在下听夫人提及从前许多事, 郭兄急公好义,广济乡人,实乃英雄。在下早有结交之意。不想今日刚回来便遇到了郭兄,岂非善缘。”

    得了这般吹捧,郭老大的神色看上去颇为受用。

    “公子过誉,渔户生活不易,我等能帮自是要帮上些。”说罢,他好奇道,“公子此番与夫人回来,不知是长住还是短住?”

    “长短皆未定。”公子道,“不瞒郭兄,在下家中亦有经商,今父母老病,在下初承家业,正想做些事。如今中原乱事,郭兄想来也已听闻,只怕豫州待不住,还须过江往南来。前番听夫人说,虞氏在海盐乃首屈一指的大族,故在下此番来海盐,亦有意与虞衍公子结交一番,顺道商议商议落脚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