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十万八旗下江南
八月间天气日渐凉爽,不似七月间酷暑。 五六月时,前往北方避暑的八旗兵,于八月底,抵达扬州地界。 扬州古称广陵,自隋唐起,逐渐成为天下繁华锦簇之地。 扬州南靠长江,大运河贯通,经济发达,商贾聚集,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下扬州,被文人墨客写入诗词中,令后来之人,充满了对扬州的幻想。 如今繁华的扬州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大约四个月前,清军铁蹄南下,攻破扬州,史可法就义,城中几十万人惨死屠刀之下,繁华的扬州,已然城为一座鬼城。 此时,焦黑的断壁残垣之中,城内空无一人,街道上的白骨和腐烂的尸体,四个月过去,至今还未清理干净。 多铎大军再次来到扬州,军队没有入城,而是于城南沿着大运河下营。 扬州城外,布满了清军的连营,入目望去,俱是坟包一般的军帐,难以计数。 穿着各色衣甲的八旗兵,在营中穿梭,密密麻麻的骑兵,沿着运河而行,军威壮盛,令人望而生畏。 这确实是一只令人恐惧的军队,天下间似乎以无敌手,明军面对八旗,甚至没有一战的勇气。 这时在军中一座大帐内,满蒙汉三族八旗将领,都摘了头盔,围坐在一起,商讨军情。 多铎盘腿而坐,光秃秃的脑门上,流着细汗,脸上骄横之色不改,他一边用匕首割着摆在面前的水煮rou,一边随口道“此次本王率领大军南下,奉命扫灭浙东和福建,大兵一到,必然让蛮子灰飞烟灭。” 尚可喜道“摄政王是杀鸡用牛刀,以奴才看,不需要主子出马,奴才等人,足以扫灭南蛮!” 这到不是清军猖狂,而是事实,八旗兵连战连捷,早已经打出了气势,一万八旗打十万明军都没有问题,而今十万旗兵南下,明军纵有百万也难以抵挡。 当初弘光小朝廷,有长江天堑,大军五十万,可八旗南下,四镇望风而降,如今以浙江残兵败将,想要挡住八旗攻击,几乎是痴心妄想。 在场的八旗将领们立时哄笑,纷纷点头附和,多铎笑道“那好,届时智顺王做先锋,扫灭浙东。” 洪承畴坐在一旁,江南局势崩坏,多尔衮派遣他南下,担任江南总督,帮清廷稳定江南局面。 他见多铎等人自信满满,自言自语的低声道“不可小觑江南~” 多铎听见他的嘀咕,眉头微皱,正要出言讽刺,正在这时,一阵脚步声渐行渐近,不多时,帐帘被挑起,一名清兵禀报道“主子,瑞重贝勒求见。” 多铎放下匕首,心头疑惑,博洛怎么迎过江来了,“让他进帐!” 不多时,博洛进入大帐,看见帐中坐满了八旗将领,心里叫苦,他先给多铎行礼,“拜见豫王!” 多铎看着博洛,微微皱眉,“你为何过江,江南乱匪已经镇压下去,粮食已经备齐呢?” 博洛脸色有些难看,目光左右看了看,多铎见此,眼睛一眯,挥手道“你等暂且退下!” 众多八旗将领心里一阵疑惑,不过还是纷纷起身出帐,于帐外小声议论起来。 等众人一走,多铎脸沉了下来,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豫王,江阴乱民逃了,尼堪被杀,粮草也被水匪劫走了。”博洛伏地,低声说道。 多铎统军多年,早已喜怒不形于色,可听见这三个消息,他还是怒了。 “什么?”多铎噌的一下起身,恼怒道“江阴你围了三个月,居然让他们逃呢?还有尼堪怎么回事?粮食又是怎么回事?” 满清上下,自知江阴被围,便料定江阴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清廷正准备用江阴的惨败,来震慑江南,震慑天下,可是博洛却说,围了三个多月,死伤无数清军后,居然让江阴人跑了。 这样的结果,无疑会打击大清的威严,助涨叛军的气焰,多铎不能接受,清廷也无法接受。 至于粮草,关系多铎南征,而尼堪死在江南,被义军打死,不仅让清廷丢了颜面,也会降低汉人对清军的恐惧,多铎南下时,制造多起屠杀的效果,便会被逐渐消减,而一旦汉人不再恐惧满人,大清便有麻烦。 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从小受宠,加上战功卓著,养成了骄狂的性格,他一发怒,立时让博洛内心惶恐,不敢隐瞒,将近期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多铎听完,反而冷静下来,很明显江南的叛乱已经形成规模,而且从自发无序,变成了有组织有预谋的叛乱。 “这么简单的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你居然没有看出来!”多铎满脸怒气,想要惩戒博洛,可博洛毕竟是贝勒,他咬牙切齿,“你自己向摄政王解释吧!” 义军先袭击吴江水寨,调走苏州的清军,趁着苏州空虚偷袭苏州,然后又借着苏州引走江阴清兵,乘机解救江阴,这些计谋并不高明,但是博洛却中计了,让多铎一阵无语。 博洛伏地不敢说话,可事情发生了,光怒决绝不了问题。 多铎负手走了几步,冷声吩咐属下道“将洪承畴找来!” 多铎其实看不起洪承畴,不过眼下出了问题,他确实没有解决方案,只能听一听洪承畴的意见。 不多时,洪承畴来到帐中,多铎令博洛将情况陈述一遍,洪承畴听完后,沉吟片刻,便说道“王爷,从贝勒爷之言,可以看出江南乱民已经被天地会联合起来,而救走江阴的船队,应该是南方唐鲁两藩的人马,这就说明,乱民与他们也有勾结。若是如此,局面就有些严重了。” 多铎阴沉着脸道“本王该怎么处理!” 洪承畴道“乱民所打旗号,乃是反清复明。要平乱民,只需扫灭伪明,令浙东鲁王,福建唐王授首,则乱民难成大气。眼下大军粮草被夺,但是秋收将至,王爷可一面扫清江南乱民,一面等待秋收,再令江西调拨一批粮草,一旦粮至,便先扫灭浙东,使得乱民失去依托,再恢复江南生产,不出五年,江南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