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九零年头声声慢在线阅读 - 第85节

第85节

    李果果觉得蛮好的,他去是有事儿的。

    约好了清明节的最后一天去,一共三天假期。

    下午放学还没等着回家,张小安就拉住了她,她跟张小安的坚定友谊,说起来也是好多年了。

    具体表现为,张小安去水里面摸鱼,慢慢就是河边拎着水桶的那一个,在岸边一下午,张小安分给她一条小鱼苗,她还美滋滋的回去养着。

    结果马永红看到鞋子弄脏了,盘问她才知道是去摸鱼了,又是一顿打。

    张小安瞧着苹果快熟了,就盘算着让慢慢在园子外面去放哨,他自己里面连吃带喝的,然后再带几个出来,不过慢慢至今是没有吃过张小安偷出来的苹果是啥味的,可坑了。

    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了。

    但是慢慢觉得挺好的,挺有意思的,她就很崇拜张小安,觉得他什么也会做,跟大万哥一样的,什么都能去干,能下河捞鱼,也能去摸螃蟹,还能去偷葡萄,偷苹果,还有能去爬树摸鸟窝的。

    这些她都做不到,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人家能带着她,她就很开心。

    帮着拎着桶可开心,在外面望风的时候那种惊险刺激跟新奇,她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好。

    “怎么了?”

    “先别回家,来,我在上面,你在下面给我捡起来,别让人家给拿走了。”

    慢慢这是老本行了,她蛮喜欢过节,各种各样的,马永红不是个仪式感的人,但是慢慢却是很喜欢仪式感,清明节门前要插柳的。

    家里没有男孩子,马永红大人也不会去弄这些,所以都是慢慢跟着张小安去的。

    河边有几颗老柳树,大概是生长环境恶劣,因此都是弯弯曲曲的,颇有美感,两个人合抱都不一定能抱起来,粗得很。

    张小安书包扔在地上,蹭蹭的就爬上去了,他瘦得很,各自也不算太高,算是老张家健壮基因里面的另类了。

    慢慢仰着脖子在下面,一会儿就天上掉下来柳枝了,慢慢就围着树,左右的捡起来,归拢到一起去。

    等到最后,张小安下来了,拿出来一枝给慢慢,“这些差不多就够了,多的不给你,我还要去三奶奶四奶奶家里送。”

    慢慢这个孩子,从来都是人家给多少就算多少,不给也不知道要的人。

    拿着那一枝就回家去了,张小安抱着一大捆,然后给本家亲戚都送去了,很会做人,嘴巴也甜,本家亲戚都喜欢他,存在感很强的后起之秀。

    “哪里来的柳枝?”

    马永红瞧着好,给放起来了,喷上了水,怕放一晚上不新鲜了。

    “是下面小安给的。”

    马永红就是随口一问,她要问的不是这个,“上次你走的时候,你爸给你拿小笼包,你怎么不要呢?”

    慢慢没想到说这个,她看了一眼在那里看电视的meimei,低着头放下来书包,“没什么,给meimei吃吧。”

    马永红就叹气,也觉得孩子过于懂事了,“两大包呢,以后你爸给你就拿着,你meimei够吃的,自己好好吃饭。”

    慢慢不喜欢听这些,日子好好的,别说这样的话,去写作业了。

    晚上一起吃过晚饭,后面的邻居三婶子就来家里了,带着女儿串门,手里面抓着一把瓜子,没进门就乐呵呵的,眼观八方的,看着外面晒着吊瓜籽儿,“你这是什么时候晒的,我们家晒的早就吃完了。”

    抓了一把正好进门,马永红看了一眼,“这哪里是我晒的,应该是她姥姥来给晒好的,老太太过日子,我着还没看到呢。”

    姥姥过日子,吃吊瓜的籽儿都抠出来,舍不得扔掉,然后给放到窗台上晒起来,马永红还真没注意到。

    她们家里姑娘比慢慢小一岁,长得一点也不像是北地里的女孩,倒是格外的秀气,好看的很,大眼睛双眼皮,骨架小小的,更难得的是个瓜子脸。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左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5章

    迁坟

    “最近向东的活儿怎么样了?”

    三婶一边嗑着瓜子,晚上的小村庄安静的很, 一时之间, 空气里面只有嗑瓜子的声音。

    马永红觉得不怎么样, “现在查车的很严, 前几天被抓住了,一下子就几千块钱没有了, 不大好做。”

    三婶儿一个瓜子仁卷在嘴里面,点点头,“一被查住了,这几天就白干了, 白搭上去。”

    她来是有事儿的,不然不会赶着晚上来,农村白天里人多,大家干活儿没有空, 都在地里面, 倒是晚上的时候, 串门的多。

    “就要被她爸爸气死了, 看着人家跑车赚钱, 他也想着去赚钱。”

    “我劝他也不听,现在的活儿哪里有那么好干的呢。”

    马永红没想到是要买车的, “打算买什么样的车?”

    “他说是大挂车呢,往南边运蔬菜的呢。”

    活儿是真不好做,这些时候也是淡季了,不如以前那些年了, 那时候车少,现在的车多,大家都跑车,活儿就少了一些了,张向东现在偶尔也在家里待上一天半天的,有的时候三五天也有。

    自家跑车,加上车年头久了,也容易坏,一个轴承坏了的话,最起码也要几千块才能换,维修费用也很高。

    她踏踏实实的劝着三婶儿,“我说你别生气,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原因,就是现在活儿不好,跑车不是个好生意了。”

    一点一点的说了,三婶能说能笑的人,她心是真大,多大的事儿也不放在心上,平时家里是养蚕的,白白嫩嫩的,就住在慢慢家后面。

    每年的时候,都请马永红去帮忙喂蚕,手巧的很。

    只是慢慢不愿意到他家里去,她家里她总是觉得害怕,因为他家房子旁边,院子外面有一个小房子,是三叔mama在那里住着的,但是三叔mama死了,那房子就空下来了,慢慢害怕这些,也忌讳这些,印象当中那小房子她看过一次,里面漆黑的小小的一个,局促的很。

    而且听张小青说过村子里面的事儿,说他们家的房子底下,当年是正儿八经的扒拉出来棺材的,那棺材跟别人家的挖出来的都不一样,大得很,里面有个女的,据说挖出来的时候,一打开棺材人的面目清晰红润,头上戴着凤冠的,不过开关没多久就成了干尸了。

    因此慢慢觉得颇为不吉利,她小时候是经历过塚子沟的事情的,不管别人信不信的,她是挺胆小的。

    觉得三叔家里挺特殊的,能不去就不去。

    早上起来的时候,慢慢还在睡觉,马永红就拿着柳枝,在屋子里面洒扫,先拿着柳枝给老二身上来回的拍了拍,然后给慢慢拍拍。

    “干什么?”

    “给你们拍打拍打。”

    嘴里面念念有词的,慢慢躺在那里,听着她说无病无灾,鬼神不侵。

    然后又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里面,都来回的抽打,最后插在大门口那里。

    这边的习俗,清明柳条驱邪,抽打在人的身上,可以驱邪辟难,插在门口,鬼煞不能进门。

    慢慢一边剥鸡蛋,一边跟马永红商量,“我后天的时候,跟同学们一起去悬泉寺玩。”

    这样的群体活动,马永红是赞成的,“你们怎么要去呢?”

    慢慢还有点心虚,“没什么,就是一起散散。”

    “都有谁去啊?”

    “好多同学一起。”

    马永红也没有说什么,她也不记得给慢慢钱带着。

    慢慢自己也不知道要钱啊,觉得出去散散就是散散,还不晓得出去玩是要钱的,都是一群小土,没有在外面吃过饭,在家池粮食,在学校吃饭票,活在计划时代里呢。

    李铮铮去迁坟,他回徐州府了,迁坟的事儿,他没打算跟舅舅舅妈商量。

    回去的时候是个初春的下午,他敲门没有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这里租房子。

    就一直在那里站着等,站在楼道里,从窗户那里往下看。

    只有一点一点的烟头明明暗暗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想起来很多事情,比如说当年多苦,当年舅舅舅妈一家子多狼心狗肺,多不近人情,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控诉的。

    可是真在这里的时候,他能想起来的,就是疯子妈,老想着她,即使她对他不好,对他很差劲,总是打他骂他。

    可是他小时候就喜欢他,即使她活着一天,李铮铮就得伺候他一天,可是他仍然愿意。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铮铮觉得,有些事儿,总没有那么舒坦的,但是这世界上,活着总得有个奔头,人得有个根,有个让你能牵挂的人。

    狭小的楼道里面散不去的烟味儿,风从窗户里面呼呼的进来,给深蓝色的衬衫吹得鼓起来,姥姥挎着菜篮子。

    这地方位置不好,她现在在楼后面开发了一小块地,自己种了菜,这样省下来不少钱。

    手里面还拿着个皮包,还有一些塑料瓶子。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没有任何收入的老人家,舅舅跟舅妈是不可能给她钱的,她也无怨无悔的,自己去拾荒,附近的垃圾桶,她都去翻找。

    这个皮包她看着还很好,就给拿回来了。

    人家不要的鞋子跟衣服,她平时也捡回来。

    在这些人的眼里,人家不要的,也都是好东西,是打心眼里觉得好。

    她年纪大了,上来的时候多看了李铮铮一眼,没有认出来。

    李铮铮也看着她,一直看着她。

    似曾相识,“你是——”

    李铮铮嘴唇绷紧了,话在喉咙里面滚动了几圈,就跟当年他第一次来徐州府求助的时候一样,不知道该怎样介绍自己。

    “是我。”

    “铮铮啊。”

    姥姥没想到,没想到这个孩子还会回来。

    当初是她送着李铮铮走的,“我没想到,你会回来。”

    “我来是给我妈迁坟的。”

    老太太一下就哭了,没想到是为了迁坟的事儿,自己的闺女自己知道,对着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好。

    可是,这孩子,没想到有良心,还惦记着给迁坟。

    当初她闺女是外嫁女,外嫁女死了,不能葬在村子里面的,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好容易给人家商量了下,埋起来了。

    这样的外嫁女,大家都觉得不吉利。

    “迁了好,迁了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