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八十年代翻身记在线阅读 - 第105节

第105节

    处理方式很合适很理智,事情解决了,可惜赵向东脸色也没好看多少。

    姜宁看在眼里心下了然,他这是不喜赵玉燕的行为了。

    卢家办事招人诟病,这点早有心理准备。但赵玉燕,她可是赵家亲闺女,这回既隐瞒了母亲,也不体恤亲兄,已经不能用年幼冲动来为其辩解了。

    赵向东就是什么都明白,所以才心生不悦。

    姜宁微微摇头,赵玉燕就作吧,兄妹亲情也是需要真心维护的,死命地作,作到最后仅剩那么一点子责任心,实在撑不了啥。

    爸妈在时还好,等两老都没了,谁还爱搭理你?

    当然了,姜宁并不会插手丈夫的兄妹感情问题,她笑笑转移话题,好奇问:“这卢家到底是咋啦?咋会这样办事呢?”

    连脸皮都隐隐有撕扯开的的趋势,实在不应该啊?

    对于卢家和赵家结亲一事,她听丈夫回来说过卢家的表现,姜宁立即判断出,对方这是既顾及孙子之余,顺带提前投资了。

    投资啥?

    当然是她正上军校的丈夫了。

    说实话,等赵向东军校毕业,再往上提一级,赵家门户比起卢家也不差什么了。哪怕赵家属于暴发户,没啥底蕴。

    那卢家底子再厚,眼下也就在镇上混而已。

    那么既然都投资了,那亏待赵玉燕不应该啊,卢父都混多少年了,咋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姜宁百思不得其解,难道,难道她那小姑子又作死了,婆婆忍不住收拾一二?!

    她还真没猜错,赵向东脸又黑了几分,怒道:“她那是有好日子不过,硬要给折腾的!!”

    怀孕的媳妇,吃好点穿好点没啥,甚至比公婆的待遇都好,只要公婆本身乐意也不是不可以。

    卢父卢母也确实这样做了,不然,那第一罐奶粉也不会到赵玉燕的嘴里去。

    那既然这是你宁愿割腕也要求来的好日子,那你就好好过啊!

    对公婆,那是得寸进尺,对个小保姆也骂骂咧咧,这干的究竟是啥事啊?!

    姜家也有保姆,姜家人上到姜父姜母,下到四岁的姜明杰,对刘婶都是和和气气的,哪会打水慢点就劈头盖脸地骂?!

    赵向东气得不打一处来,“这样过日子,谁受得了你,人家是娶媳妇的,不是请菩萨!”

    他就像最近才开始认识他meimei似的,往日那个有点懒惰但安静的小姑娘形象已远去,件件桩桩听了都不敢苟同。

    他揉了揉眉心,“我让妈好好教育她,不然她以后的日子甭想过了,谁也帮不了她。”

    之所以了解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赵母和赵父已经去过卢家了,听了卢母诉苦的两人颇有些目瞪口呆。

    在赵向东之前,其实赵父也皱着眉让老婆子教育闺女,赵母应了,但也打算等赵玉燕出了月子再说。

    赵向东长叹一口气,“希望她能把毛病改了,不然啊,……”苦日子在后头等着呢。

    姜宁听得半晌无语,一朝得志语无伦次,说的就是赵玉燕这种人,教育教育能把毛病改了?

    她看悬。

    当然了,她心里想的也不合适说出来,只好捏捏丈夫的手,宽慰道:“燕子年纪小,应该能改好的。”

    赵向东摇了摇头,他也直觉有些悬乎,不过他也没再多说,只扶姜宁躺下,“好了,这些事儿你听听就行,甭多理,好好养身体才是正经。”

    姜宁从善如流,反正她也不想多理会这小姑子。

    这事儿就算暂告一段落了,后续发展,赵向东也打电话回去问过。

    赵向东寄回去的一大包裹特产,以及之前准备好的小衣服小包被之类的,效果立竿见影。

    卢父继赵家老两口上门以后,第二次嘱咐了妻子,这次措辞比较严厉,于是,卢母终于请了假,去照顾儿媳妇了。

    卢修文也低了头,天天往医院跑一趟,一待就是大半天。

    和解的机会那么好,赵母也顾不上闺女正在坐月子,关上门就按老头子和二儿子的意思,狠狠地教育了闺女一番。

    连消带打,赵玉燕见台阶也有了,于是就顺势下来,与夫家握手言和。

    由于赵母说得很严厉,下次再折腾的,就不管她了。赵玉燕胆怯,气焰消了很多,也没再和卢母别苗头。

    婆媳二人表面恢复平和,但至于内里如何,旁人就无法插手了。

    老家的事解决了,除夕也到了,今天老姜家的团圆饭有点特别。

    吃的是火锅,地点就在姜宁卧室的外间。

    安安差不多半个月大了,姜宁身体也恢复得不错,能下床顺溜走动,她一天到晚嘀咕闷得慌,要不是姜母不许,她能每天花七八个小时看账本和画设计图。

    既然这样,团圆饭也没落下她的道理。

    姜宁不能出屋,那就把地点设在她房里外间,反正风雪停了天气渐暖和,到时候厚帘子一放,也影响不了里间。

    至于为何选择火锅,一是随时吃热的,二是好一口气都搬进屋里去。

    快手快脚都给搬好,赶紧把门关了,也灌不了啥冷风。

    当然了,火锅姜宁是吃不了的,她只能围坐在桌子边上吃她的哺乳餐,不过能感受团圆饭的氛围也是好的。

    除夕和大年初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不断,赵向东和姜母得轮流守着安安,好及时给他捂耳朵,以免他小小一个被惊吓着了。

    踏着欢笑声到了年初四,赵向东就得收拾一下回指挥学院了,初五上课。

    他依依不舍,姜宁亦然。

    姜宁过了半个月有丈夫陪伴的日子,再次分别又得重新适应,她生了儿子,情绪波动比以前还大些,心里头舍不得,还掉了泪。

    赵向东也难受得慌,但不得不打起精神,好好宽慰媳妇儿一番。

    “宁宁,再等一年半,咱们就不分开了。”

    “嗯。”

    姜宁抹了泪,挥别了丈夫,好在她性格坚强,情绪低落两天后,就调整过来了。

    不就是一年半吗?眨眨眼就过去了。

    这般想着,月子也坐满了,姜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从头到脚松乏,浑身轻快。

    年后天气不错,她抱着儿子坐在院子的小凉亭里。安安褪了红皮,白白嫩嫩的,他吃得香身体好,比出生时胖了许多,他瞅着mama,黑葡萄般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

    看来,出生以后头一次逛花园,他也挺美的。

    “宁宁,咱安安满月,你要请你的同学来吗?”

    问话的是姜母,她笑着点了点外孙的小鼻头,“安安,阿婆抱你好不好?”

    “好。”

    姜宁笑着替儿子答了,并把襁褓交到她妈手里,犹豫了一下,“妈,这我得想想。”

    安安的满月宴,并不在满月当天摆,因为凑不上周日,孩子爸出不来,只能往后挪一挪。

    这么一挪隔了五日,恰好在姜宁开学的前一天。

    这个时候,她的同学们都来得差不多了。姜宁上了半年学,关系不错的当然有几个,她儿子满月请一请也合情合理。

    但问题是,她怀孕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班同学就请几个,似乎也不大合适。

    全部请的话,她不在意钱,就是觉得太麻烦了点。

    姜母轻轻拍着外孙子,“哦哦”哄了几声,抬头道:“一个不请不合适,就请几个也不合适,都给请过来吧,反正这回席面也不在家里摆。”

    第112章

    “你们人来就成,不用带啥礼, 就是凑一块吃顿饭的事儿。”

    既然决定请人, 姜宁就把事情办得敞敞亮亮的。她忙活着落下的工作之余, 把班上同学老师的名字都写出来, 交给她爸。

    姜父将宾客名单整理好, 到外头请一个毛笔字写得好的师傅,给写好了帖子。

    作为一个新任外公,姜父走路都带风,和儿子们乐颠颠地准备着满月宴诸事。

    等帖子出来以后, 姜宁特地等到满月宴当天早上, 才回学校发给大家。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她不想提前太多让大家准备随礼。有好些同学家境不易的,一份拿得出手的随礼比较吃力, 然而顾及里子, 面上难免窘迫。

    这并非姜宁的本意,她就纯粹想请大伙儿吃顿饭, 高兴高兴而已。

    她特地嘱咐了好几遍, 让同学们不用随礼,带肚子和嘴来就行。

    这么一点时间, 没准备到礼物也不奇怪,算是一个很好下的台阶。

    她班的同学的宿舍都是挨在一起的,分发也不麻烦,面对大家的恭喜,她笑吟吟地道谢。

    最后一站, 姜宁才去她本人的宿舍,顺便把本人的行礼也安置好了。

    这活儿是赵向东干的,她就笑着给大家发帖子,并道:“今晚六点,新华路的新侨饭店二楼,大家早点儿来。”

    满月宴不在四合院摆,否则姜宁肯定不会请那么多同学的,作为一个很注重隐私的人,她并没任何将自家住址广而告之的打算。

    说着,她就将手上的喜帖按名字分发个同宿舍的另五人。

    孙甜甜早就知道这事了,她家前几天就接了帖子,是阖府统请,现在姜宁再给一张,只是因为不想搞突出而已。

    她笑道:“恭喜你宁宁,安安真可爱,半个月没见,我都想他了。”

    之前姜宁坐月子,不好常去打搅,等出了月子,又该收拾收拾上学去了。孙甜甜挺惋惜的,头次亲近这么小的娃娃,她可稀罕了。

    姜宁也笑:“他呀,现在睡得比以前少了点,醒着就咿咿呀呀地,吵人得很,就我妈不烦他。”

    实际上,没人烦安安,一家老小都极喜欢他,就算向来活蹦乱跳的小表哥姜明杰,都能耐得下性子蹲着瞅弟弟,和弟弟说话。

    提到儿子,一直在埋头擦洗没参与话题的赵向东也笑了,“安安也没多吵人,他乖得很,也不爱哭。”

    他明知道媳妇儿在谦虚,也忍不住为儿子辩护辩护。

    陈夏十分羡慕,“宁宁你儿子是个好带的,我那两个娇气得很,爱哭还得人抱着,放下就醒,头几个月就把他们爸折腾得瘦了一圈。”

    连带她悬心记挂,月子都没坐好。

    “等大点还能上房揭瓦,” 陈夏摇摇头,“我是没打算再生了,有两个皮小子就够头疼的。”

    姜宁十分同情,话说孩子不好带,长大还调皮,真是很能折磨爹妈的。

    她拍拍陈夏的肩,“那现在你都上学,你男人带得过来吗?地里的活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