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民国俏厨娘在线阅读 - 第53节

第53节

    阿俏一怔,她独自一人在惠山生活得久了,要不是小凡时常来信,她对家中的一切怕是都会感到陌生。

    “我父亲是个读书人,是个文员……”阿俏想了想,三言两语向静观描述了一下父亲。

    “原来是这样,”静观平静地点了点头,“我见你厨艺这样出众,原本以为你是家学渊源,家中出过名厨,像是昔年我家一样。”

    静观是出家人,她大约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提过“我家”两个字了,此刻提起,舌尖上有些滞涩,似乎说得很是艰难。

    只听静观放低了声音,小声续道:“当时我年纪很小,却执意想要出家。我跑去向父亲说,我说,我想学习佛法,我想住到禅寺里去,我听见师父们早晚课的木鱼声,心里就十分平静……”

    阿俏心想:果然静观师父天生与佛有缘,生来就有慧根。

    “当时父亲听见我这么说,坐在对面呆了很久,突然就哭了,然后说,你若是住到尼庵里,会很辛苦的,父亲帮不了你,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阿俏一抬头,正见到静观面颊上两行细细的泪水缓缓地淌下来。

    “我原本以为,父亲会说,你若是出了家,父亲要怎么办,‘云林菜’又该怎么办?”静观面上的泪水不多,始终是两条细细的泪线。可是出家人四大皆空,这恐怕是静观心中所保留的唯一一点俗世的牵挂,唯一一点执念。

    阿俏听西林馆的女尼们闲谈时说起过,静观师太的父亲,正是上一代“云林菜”的传人,静观师太是从他手里接过了“云林菜”的传承这的确很惊世骇俗,静观师太无论如何都是出家人,以出家人之身料理俗世里的这许多菜式,竟然还被当地人都接受了,当时那一段经历想必颇为曲折。难怪静观师太必须要保留吃“rou边菜”的习惯。

    阿俏见师父真情流露,心里忍不住感动,开口轻轻唤一声:“师父!”

    “当时我想得很简单,我对父亲说,不辛苦的,父亲,我不用你帮我。”静观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我那时确实觉得不辛苦。早课晚课,晨钟暮鼓,都是我真心喜欢的。”

    “到后来,父亲还是点了头,送我来西林馆。我住在西林馆里,他就一直住在西林馆山脚下。那时候飞行学校还没有建起来,现在食堂的那个位置,就是当时他住的地方。那里的几眼灶,都是父亲自己用砖块砌起来的。”

    “那时我在西林馆,父亲有空的时候就会上山来看我,听我做早晚课,看我听师父师姐们的吩咐去打水、砍柴、种菜……我想让父亲好好看看,我一个人生活在西林馆里,其实比在家,比在他身边的时候要活得更加舒心、更加自在。这种生活,对我来说,不是吃苦,而是一种享福。”

    “到了最后,我父亲终于信了,他望着我直点头,哭着说很好,说以后他可以不用再担心我了,然后他就告辞下山。”

    “那天也不知是怎么了,鬼使神差的,我偷偷跟在父亲身后下山,想看他去做什么。我见到父亲一路下山,一路哭泣,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伤心,直到跟下了山,看到他来到山脚那几口灶台跟前。我听见他对着那几眼灶哭着说,他们这里……以后都没有阿音了。”

    静观师太俗家名姓里有一个“音”字。她皈依佛前,俗世的那个“阿音”,自然就不见了。

    “那时候我才明白,其实这是我舍弃了父亲,而父亲为了成全我,痛苦地放了手。他原本一直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将祖辈留下来的东西能够再传下去。可是我却因为一个自私的理由,只想着我自己心中的宁静,而将我父亲的理想给打碎了。”

    “从那一刻起,这个执念就在我心里扎了根,精修佛法多年,我到底还是没法将心底的负疚感抹去。所以我干脆在佛前发愿,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志,找到一个和父亲有着一样心性的人,将他小心翼翼呵护了一辈子的东西好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阿俏,现在师父能找到你,心里很满足。”

    静观师太面颊上泪痕犹在,她望着阿俏,嘴角却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笑容。

    “那天你做了一份燕窝,然后绷着一张小脸,小心翼翼地将那一盅燕窝捧上来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就记起了父亲,记起他以前每做出一道经典的菜式,就会这样严肃地捧上来,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我尝。”

    “你说那是你的一腔心血,我是信的,因为我父亲也曾经这么说过。”

    阿俏听了静观所述,心里莫名涌起一阵感动,赶紧低头向静观拜下,说:“师父请放心,我……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满足师父的愿望。”

    “不不不,”静观听到这里,激动地摇着手,急切地问,“其实我想知道,这也是你自己的愿望,是不是?”静观望着拜倒在面前的阿俏,看着她点头承认,才终于彻底舒出一口气。

    “人有生老病死,树也有老枝落尽,新芽冒尖的时候。不久,这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看清你,明白你,认准你是‘云林菜’唯一的传人。”

    阿俏吃了一惊,抬起头问:“那师父你……”

    若她是成了唯一,静观大师又会怎样?难道,难道今日佛前那一幅空空荡荡的“辋川图”,竟是静观为了她,所事先注下的伏笔?

    静观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在乎“云林菜”的传承,所以甘愿以自己为垫脚石,甘愿“付出一切代价”,要将阿俏扶上去。

    “这担子沉得很,师父自然要陪着你走一阵。”静观目光慈爱,伸手去将阿俏鬓边垂下的几缕短发撩起,别在她耳后。“就像我父亲当年也始终陪着我一样。”

    第83章

    阿俏从静观大师那里借走了那幅王维《辋川图》的摹本,挂在自己屋里还有一整年的时间,阿俏要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吃透云林菜的精髓,并且重现比丘尼梵正曾做过的《辋川图小样》

    她不仅仅要重现《辋川图小样》,她更想令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与景致,都能在盘中“美味”地呈现出来。

    可是阿俏却有一项被人嘲笑的短板:她烹饪手艺绝佳、调味绝佳、刀功绝佳……然而却不会雕花。

    阿俏坐在那幅《辋川图》跟前,面前摆着一只空盘,和随意几样寻常食材。她挑了《辋川图》中随意一景,想利用这几样食材在盘中将《辋川图》中这一景表现出来,可无论她怎么想,都想不通到底该如何做才是。

    师父静观没有教她,坚持要她自己悟,阿俏也这样坚持着,实在悟不出来了她就溜出去寻慧云师姐,见到慧云又拿了一块豆腐放在手里闲闲地雕着,阿俏忍不住开口:“师姐,要不你教我雕豆腐吧!”

    常人学雕花,都是青红萝卜、蔬果瓜菜一类开始,阿俏一开口就挑中了豆腐,倒也并不是因为她托大,而是真的没人教过她这个,阿俏全无经验,以为豆腐算是容易驾驭的。

    慧云将那块滑滑软软的豆腐递到阿俏手心,刚起身去去了一柄竹刀要递给阿俏,只见阿俏已经怔在原地发呆:她手心里的一块南豆腐已经被她略一用力,就捏得粉碎,根本没法儿雕刻。

    “阿俏,我记得原来你性子没这么急啊!”慧云看出阿俏的变化,不免也暗暗担心。

    可是阿俏哪里能够不急?一年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却一晃眼就过去了。若是明年这个时候,她真的无法复刻《辋川图》,她又怎么能实现静观大师的愿望,达成自己的心愿呢?

    慧云这样一说,阿俏心里更是焦虑,心头仿佛燃起了一大团火焰,热意却无法宣泄。她突然起身来到西林馆的小厨房,取了她用惯了的厨刀,就着一块磨刀石慢慢磨着,直到将刀锋磨得水滑锃亮。

    紧接着阿俏在厨下寻了一块完整的南豆腐,在刀身上淋了些水,突然深吸一口气,屏息削下一刀,再是一刀……

    待到慧云将西林馆四处找过,找到厨下的时候,阿俏已经一口气将这块豆腐全切完了:她先是将豆腐切成纸一般厚薄的薄片,接着轻轻将这些豆腐薄片推倒平铺在案板上,然后纵向切成细丝,其间不断用清水润泽刀背,免得豆腐粘在刀身上。待到一整块豆腐切完,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豆腐细丝全部推至刀身上,然后寻了一只盛着清水的海碗,用刀身托着豆腐丝送到海碗之中,刀身轻轻一沉,那无数豆腐细丝就在海碗中的清水里浮了浮,然后向四周散开。

    慧云吃惊地看着那只海碗里的豆腐丝,见每根豆腐丝都粗细匀净、长短一致、纤若毫发,在水中载沉载浮,十分好看。

    她忍不住叹道:“我说阿俏,你手上有这份功夫在,这还去学什么雕花啊!”

    “说实话,像你师姐这样,练一辈子,也就只会雕个豆腐,可是你小小年纪,竟然能将豆腐切成这样匀称的细丝……你这样的天资,干什么不好,为啥一门心思要和雕花过不去?”

    阿俏一块豆腐切完,心里原本的郁闷也已经散了很多。听见慧云这样开解她,阿俏转过脸冲慧云笑了笑,点点头:是啊,她的刀功妙绝,为什么就一定要强迫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情,为什么不扬长避短,而要舍弃自己最擅长的刀功,去学那雕花呢?

    可是,有刀功在身,又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师姐,你说这惠山一带的人,做起饭菜来,讲究不讲究刀功呀?”阿俏想起慧云师姐也是本地长大的,忍不住开口相询。

    慧云点点头:“当然讲究,只不过谁也没你手上这份功夫,能切得这样整齐好看。我们这里的人做事比较细致,哪怕是自家随便做个小菜,比如说用香干炒个水芹菜,也喜欢将香干片得一样厚薄,切成一样大小,水芹哪怕生得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也总要切成一样长短才好。这样炒出来盛在盘子里,才教人觉得赏心悦目么!”

    听了慧云的话,阿俏好像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点点光。她皱着眉头努力回想,她曾经有一度看见过色相非常美观的一道家常小炒还是冷盘,一看就知道是本地人做的,知道是“云林菜”……

    可是她就是想不起来当初是在哪里见过的。算起来她也就只见过小范师傅做菜,可是她明确知道,那道菜绝对不是小范做的她不记得曾经尝过那道菜的味道……

    “阿俏!”慧云眼见着阿俏皱紧眉头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伸手推推她,“这丫头,莫不是傻了?真傻还是假傻,可别吓师姐哟!”

    “呀,我想起来,是贾家!”阿俏别过头,感激地望着慧云。

    她想起来了,就是上回和沈谦一起去贾家作客,去“鉴别”那副倪瓒“真迹”的真伪。那次临走的时候,贾家厨下正在做饭,有一碟菜已经盛放在了桌面上,落入阿俏眼中。只是当时沈谦告辞,阿俏不便久留,也不好意思多问人家饭桌上的饭菜,所以只匆匆一瞥,便赶紧离开了。

    在那之后就是沈谦与她分开避敌,约定在惠泉跟前重见的事。那次在惠泉跟前心惊rou跳地等到深夜,是阿俏平生最难熬的几个钟头,令她再没有心思去回忆在贾家看到的情形,若是慧云不说那个“假”字,她还真想不起来。

    “谢谢师姐指点!”阿俏冲慧云深深一躬,转身就跑了。留慧云在她身后纳闷不已:她这是都指点了啥呀?

    阿俏循着记忆中的道路,往贾家所在的惠山南麓赶过去,奔到一半突然回头,望着身后一条岔路。

    就是在这里,沈谦与她分开,推她奔上一条安全下山的捷径,自己则拐上另一头,吸引了大部分追兵……也不知他那天经历了什么,可是到了最后,那人为了让自己安心,竟还是出现在惠泉跟前,好好地、好好地与她道了一次别。

    阿俏想到这里,忍不住伸手轻轻扶了扶别在发上那只玳瑁发夹。这么久了没有他的消息,阿俏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可是她的指尖一触及那只发夹,指上温温的,不由便令阿俏记起他身上的温度、他伸出手臂勾着她脖子的感觉……初夏的艳阳暖洋洋地照着,阿俏心头一暖,足下又坚定地往前赶去。

    她相信他一定过得很好,所以她也绝不能活得太怂。

    “贾老板!”阿俏叩开了贾家的院子,见到了贾元章,“真是冒昧打扰,您……您还记得我吗?”

    贾元章犹豫着打量一番阿俏,说:“记得,你……你不就是静观大师那位女徒弟?”

    那天在惠山禅寺的事,贾元章也看到了,记得阿俏立在静观师太背后的样子。

    阿俏没想到被人记住的是这个身份,赶紧说:“您再想想,您再想想令尊老爷子藏着的那副倪云林的真迹……”

    贾元章一下子想起来了,“原来你是陪着沈老板过来的那位……小姑娘!我父亲还念叨着你,说哪儿来的小姑娘,要是去学文人山水画,定然是一把好手……”

    阿俏心里大叫惭愧,画画这上头她就是个光说不练的主儿,只能嘴头上胡诌几句。

    “请问姑娘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贾元章耐心地询问。

    “是这样的,说来实在冒昧,我记得上次在贵府拜访的时候,曾经依稀见到过贵府厨下正在做菜,当时有一道菜已经摆上桌了,当时印象很深,如今想起来,忍不住想要打扰贵府,问一问,那是一道什么菜!”

    贾元章万万没想到阿俏赶了来竟然是为了问这个,愣了片刻,反问回去,说:“姑娘说印象很深,可否形容一下,是什么样子的菜?”

    阿俏一下子卡了壳儿,她若是还记得那是什么样子的菜,就不过来问了。这时候贾元章问起,阿俏就只能一边回忆一边斟酌着说:“当时贵府上厨房里香气四溢,但是那道菜已经上了桌,想必该是个冷菜。我依稀记得那盛器十分特别,好像是外面是黑釉,里面却是水红色的……”

    贾元章一听说,就点了点头,道:“跟我进来吧!这是家父素习喜爱的拼盘,今天拙荆也准备了,姑娘若是想见见,就请进来吧!”

    阿俏闻言大喜,道谢之后,随贾元章进屋,来到贾家花厅外,只听贾老爷子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天气已经热了,塘里的早荷开了没?”

    贾元章连忙大声回答:“父亲,还没呢!今天刚去看过,再过半个月,就有鲜的荷花出售了,到时候自然给您买来赏玩!”

    “哦!”老爷子那头就不再开口询问了。

    贾元章转头看向阿俏,指着桌上几只盘子说:“姑娘当时见到的,该是这个吧!”

    阿俏一低头,见桌上是几只细瓷碟子,正像她描述的那样,外头是黑釉的,里面则是粉彩,是由浅至深的水红色。每只碟子都做成了花瓣的样子,搁在深红色的红木桌面上,乍一看就像是一片片荷花瓣浮在水面上。

    那几只细瓷碟子里所盛的,都是时下新鲜的食材做成的小凉菜,腌的嫩黄瓜花儿、鲜黄豆芽、拌上小红椒的黑木耳、烫过切成细段的枸杞芽儿……

    “冒昧请问贾老板,这一样,是什么?”阿俏好奇地望着一只小碟,里面盛着棕色半透明的物事,被片成一片一片的,整整齐齐地搁在碟子中间。

    贾元章一看,说:“这个也没什么,其实就是家常的鱼冻。昨天剩下来的,连汤带鱼rou就凝在一块儿了。我们家老爷子特别喜欢把鱼冻放在刚出锅的米饭上,看着鱼冻化了然后拌饭吃,所以家里做凉菜拼盘的时候就顺手也把这个放上。”

    阿俏明白了,便问贾元章:“贵府上是每天都会做这样的凉菜拼盘么?”

    贾元章点点头,说:“是,实在是因为家父喜欢……”

    阿俏低下头,望着桌上一瓣一瓣荷花花瓣似的碟子。“等过半个月,家父还要命人去买新鲜的荷花,用荷瓣来盛这些凉菜,家父以为既有趣又雅致,他还时时提起,说几百年前倪瓒就是这么做的。”

    阿俏忍不住点头,说:“的确如此,这个在古书上也是有记载的。”她曾经听外祖父宁老爷子给她说起过这件前人轶事。倪瓒生性好洁,又爱雅致,所以夏天的时候撷了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瓣来盛冷菜,又高洁、又超脱。

    贾元章见阿俏也晓得,忍不住笑:“不瞒姑娘说,我们原本都不信老爷子的话,没想到姑娘也这么说。若是家父知道了,定要认定姑娘是个忘年交。”

    这时候阿俏已经隐隐约约想到了什么,脑海里有些想法已经快要成型。她赶紧向贾元章告辞:“今天真是多谢贾老板了。下回我再来拜访老爷子!”与贾元章客套两句,阿俏赶紧离开了贾家的小院子。

    她走在惠山南麓的山坡上,夕阳西下,光鲜柔和,远处太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似乎有万条金龙在湖面闪烁跳跃。在阿俏眼里,一切似乎都成了细小的碎片,一切又都似乎完美地融合成一体,组成了这宏大而壮美的天地。

    怎么会这么笨的呢?阿俏伸手一拍自己的后脑勺:

    别看静观大师从不曾明白地指点阿俏做“辋川图小样”的方法,可是早在一年前,她参加考核的时候,静观大师其实就已经给了暗示:拼盘,答案就是拼盘那!拼盘,不仅是惠山本地人家家都做、家家喜爱的一种饮食方式,也是当年倪瓒老前辈所推崇的一种极为高级的呈现方式啊!

    就算她阿俏于雕花上头一窍不通,可是她会做拼盘啊,在这拼盘上,无论是丁、丝、片、块,还是脍、脯、冻……都是她能做的出来的。

    不多时阿俏又来到了当时与沈谦分别的那个岔路口,她立在原处,心怀感激,默默感谢每一个给她指了明路的人,然后果断地选择了下山的路,匆匆回云林馆里去了。

    过了半个月,太湖畔已经有早荷开放,早市有那勤快的花娘采了荷花的骨朵出售,寻常人家可以供在瓶中,或是养在水缸里,都是能活上一阵子的。

    贾元章刚打算遣家人去买,却迎来阿俏拜访,手里抱着一捧五六枝粉红色的荷花骨朵儿立在门口,微笑着向主人打招呼:“贾先生,这是我特地送来,感谢老爷子与先生您为我指点迷津的。”

    贾元章见阿俏诚挚,赶紧收下了,命人将荷花先养起来,却又见阿俏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这边这一盒,却是我按倪云林的《饮食制度集》做的本地菜式,烧萝卜和糟姜,也是送给各位尝尝,想请各位试一试,给我点儿意见,还合乎各位的口味不?”

    由此开始,阿俏的足迹再也不局限于西林馆和飞行学校。她开始越来越多在惠山本地各寻常百姓家拜访,将按照古法做出来的“云林菜”菜式一一请当地乡亲品尝,诚恳地请他们指点评价。

    这些在惠山久居的淳朴人家很快便接受了阿俏,还时常指点她:“阿俏,这糟卤是隔壁村口住着的赵家做得最好,你要是觉得卤不够味儿,就上他们家去问法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