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卫冶腿一软朝后仰倒了去,幸而被门房一把扶住:“王上!” 他勉力镇定下来,站直了看向薛璎,一瞬想了个通透。原来当初是有人意图谋刺长公主,而长公主则伪装了身份,借他之力躲避杀手。 既然如此,她一定知道,真凶不是他。 薛璎瞧出他眼底求救之意,指着堂屋淡淡一笑:“那么卫王,还不请吗?”说罢回头与身后魏尝道,“你半柱香后再进来。” 魏尝没问原因,点点头留在了原地。 卫冶则挥退四面下人,抬脚随她入里,而后阖上了门。 薛璎到了里头,也没坐上一坐,负着手开门见山道:“卫王着急应召入宫,我便长话短说。” 卫冶点头如捣蒜:“长公主明察秋毫,乐善好施,还请……” “我并不乐善好施,”薛璎打断他,“能救你的也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臣愚钝,请长公主明示。” “卫王身在此位,在国中可有死敌?” 他一愣,听她继续道:“你说,倘使有那么一个人,欲拉你下马,置你于死地,那么,派人刺杀朝廷特使,继而将此挑战皇权的罪责栽赃于你,是不是个好办法?” 卫冶一双眼瞪得核桃大,如遭醍醐灌顶:“您的意思是,臣若想自保,便该将这罪责嫁祸给臣在国中的死敌?” “我没那么说。”薛璎眨眨眼笑起来。 卫冶忙颔首道:“是,是……长公主没那么说,是臣的主意。” 薛璎“嗯”了声,点点头一副颇为赞赏的模样:“卫王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既可自保,又可一举拿下国中死敌。本宫倒愿意与你这样的聪明人交个朋友。” 听出她话里相帮之意,卫冶背上登时淋淋漓漓下了层冷汗,长吁一口气,松下心弦,将头埋得更低:“谢长公主恩典。” 薛璎笑笑:“那卫王便入宫去吧,恐怕得先受点委屈了。” 卫冶说“是”,伸手朝外一引:“臣先送长公主出府。” 薛璎却似乎并不打算立刻走人,环顾一圈堂屋内的摆设,目光往正中一面剑架上的澄卢剑一落,继而指着旁侧一张黄花梨长条案说:“卫王这张几案不错。” 卫冶一愣,一头雾水地道:“长公主若喜欢,臣可差人将它送去您那儿,或打一张一模一样的给您。” “不必劳动你,我截半张几案走,瞧瞧材质花样,自己照着打一张就是了。” “……” 卫冶不太明白贵人多此一举的用意,但当下这有求于人的节骨眼,又怎会吝啬一张几案,忙说:“您截,您尽管截,随便怎么截。” 他话音刚落,外头魏尝一把推门而入。 卫冶一骇,随即听这羽林卫扮相的男子与薛璎道:“长公主,半柱香到了。” 薛璎点点头:“来得正好,替我砍张几案。”说罢一指一旁长条案。 魏尝是空手来的,有些艰难地吞咽了一下说:“徒……徒手吗?” 薛璎冲他一笑:“怎么出门也不带把剑?”说着看向卫冶,“我的人忘了带剑,可否借卫王佩剑一用?” 卫冶瞧得一愣一愣的,忙说“可以”,然后毕恭毕敬呈上澄卢剑。 魏尝微一迟疑,双手接过剑,看了薛璎一眼,见她淡淡一笑,道:“砍吧。” 作者有话要说: 魏尝(搓搓手):都闪开,我来了。 第15章 他想,他大概知道她想做什么了。 魏尝垂下眼,张开五指,缓缓扣紧剑柄,继而拔剑出鞘,微摆弓步压低身板,轻吸一口气。 薛璎与卫冶齐齐紧盯住他,只见剑光一闪,随即迸出“铿”一声闷响。 再看几案,它依旧屹立在那处,完好无损,稳如泰山。 场面突然变得有点尴尬。 魏尝轻咳一声,松开手,舒展了一番被震得发麻的虎口,呵呵一笑:“这几案,好硬。” 见薛璎面色微沉,一言不发,卫冶道她是在不高兴手下人丢了自己脸,忙打圆场道:“小兄弟这功夫差点火候啊!” 魏尝黑着脸看他一眼。 谁是他小兄弟?他是他老祖宗! 卫冶冷不防被这一眼瞥得脊背发凉,该摆的架子也作不出底气了,捏着把手汗道:“不过无妨,无妨,你再来一次。”说罢目露鼓励之色。 魏尝瞅瞅一句话不说,似作默许的薛璎,再次提剑,这回没添多余动作,直直劈砍而下。 “啪”一下,长条案从正中破开,生生断成了两截。 薛璎神情和缓下来,蹲身看了眼几案的断口,说:“是挺硬的。”而后抬眼示意魏尝将它扛走,自己则当先起身离开。 魏尝将剑还给卫冶,扛起半张几案跟上她,待随她入到安车,便见她吩咐孙杏儿,从车内药箱翻出一只元青色的瓷瓶来。 她将瓷瓶递给他,说:“擦擦虎口。” 魏尝心底一阵动容,面上却装出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不疼,没事。” 却不料薛璎看也没看他,只道:“好好上药,等会儿还有一剑,你得使出一样大的力来。” 他悻悻然“哦”一声,接过瓷瓶给自己抹药,又听她道:“卫王不懂武,方才那两剑,与你功夫火候无关。” 是与他身手无关,而和剑有关。 那几案厚实且质硬,一般的剑确实未必轻易劈开。薛璎看出来了,他第二次并未改变招式,不过将力气增了一倍而已。也就是说,几案是他硬生生斩断的,这其中,剑本身并未添多大助力。 待回到公主府,魏尝也就明白了薛璎的“还有一剑”是什么意思。她派人从宫中取来了他的佩剑,让他对着那半截几案再砍一剑,使与先前第一次同样的力。 她眼光太毒,魏尝没法作伪,唯有照做。一剑下去,如他所料,半截几案直接碎成了好几块。 薛璎弯身捡起其中一块,摩挲了一下断口处,弯唇笑了起来,说:“好剑。” 魏尝瞧着她手上动作,忍不住道:“小心扎手。” 她看他一眼,搁下碎木,算是领情了,转而问:“魏公子不想问些什么?” 魏尝摇摇头:“我没什么要问的。这两柄剑看上去很像,但使过就知道,卫王手中那柄逊色太多,长公主这么做,应该就是想辨明这一点。” 薛璎点点头。既然无法凭表象分辨,便只有用一用才知道,而最适合“用”它的人,当然是魏尝。今日天时地利人和,恰好解答她心头萦绕已久的疑问。 “卫王那柄是假剑,但你知不知道,这柄真剑是谁的?” “不是长公主的吗?”魏尝理所当然道。 “是你的。” 她说完便一瞬不瞬地注视着他的神情,见他微一讶异,继而皱了皱眉,一副想不太通的模样,指着自己的鼻尖,疑道:“我的?” 薛璎平静地“嗯”了一声,心底却有一刹倾江倒海。 剑是沧海珠,人为何间玉?此刻一脸迷茫站在她面前的男子究竟是谁?这样一个人物,是当真没有过去,还是他的过去,被谁人刻意掩盖了?而这一路以来,从卫地到长安,他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到底又有几分可信? 剑易分真伪,人难辨虚实。她想了想,终究道:“还是物归原主吧,这剑还给你。” 魏尝捧着手里的剑,双眉紧蹙:“但真正的剑主人是卫王……这是不是我之前偷来的?” 薛璎笑了笑:“不知道。偷就偷吧,好剑应该落在会使的人手里。” “那卫王岂不有些可怜?长公主这样做,好像不太道义。” 她冒险替他瞒天过海,他却反过来指责她? 薛璎面露不可思议:“道义?” 魏尝当然不是在指责她,而是为了试探她对卫冶,乃至卫国的态度。 他故作天真道:“方才卫王听了门房回报,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但长公主与他说了半柱香的话,他便松了气。这说明你替他解决了大麻烦,那么你们应是朋友。” 薛璎像听见什么好笑的话,说:“我哪会有朋友?”说完看了眼天边渐渐西沉的太阳,“天色不早,我回宫了。” 见她说走便走,魏尝忙上前一步喊住她:“长公主什么时候再来?” 薛璎回过头:“怎么,有事?” 他摇摇头,说:“我力气多得用不完,你要是还想砍几案,可以找我帮忙。” 薛璎脸上惯是那等虚情假意的皮笑rou不笑,这下却难得真被逗笑,莹莹贝齿在夕阳下微微一晃,瞧得魏尝险些眩晕失神。 她保持着半回身的姿势道:“看心情吧。” 魏尝像舍不得她走似的,继续追问:“那你心情好会来,还是心情不好会来?” 薛璎被他问烦了,干脆道:“七日后及笄大典完了就来。” 她说完便不再停留,不料回身刚走几步,却听后头传来一阵异响,停步扭头,就见魏尝攥着澄卢剑,一个人在原地兴奋狂跳,一蹦三尺高。 “……” 她想,不管魏尝是否对她有所欺瞒,至少他有病这一点,绝对假不了。 * 薛璎走后,魏尝便开始“结绳记事”,日日清早都在床头帐帘绕个绳结,示意距离见她又近一天。 因四下都是眼线,他没法跟魏迟太过亲近,所以干脆认真学字,几天下来,倒也差不多将惯用的一些熟络了一遍。 宗耀照旧来给他施针,却迫于林有刀的阴魂不散,少有机会与他独处,只好将听来的朝堂消息记在绢条上,趁他因针灸之故脱穿衣裳的时机,偷偷塞入他衣袖。 魏尝也便大致知道了,朝廷这几天在忙特使遇刺的事。 据说嫌犯指认卫王后,皇帝当堂勃然大怒,急召其入宫,可卫王却抵死不认,以头抢地,大呼冤枉,称愿全力配合朝廷严查此事,必自证清白。几天后,案子真生出个反转——卫王竟是给封国内的异母王弟栽赃诬陷的。 也就是说,这事最初并非诸侯王与朝廷的矛盾,而是卫国的内乱。 长公主闻讯召集群臣议事,问该如何处置此事。 朝中因此分成了两派。一派表示,此事起因虽为卫国内乱,但卫王治国不当,难辞其咎,当往严了办,削王为侯,以示君威。 另一派则表示,当今天下,众诸侯看似各居其所,实则牵一发而全身动,一人削爵,旁则难免生出唇亡齿寒之感。皇帝尚幼,初初继位,不该如此大展锋芒,不如只惩处罪魁祸首,而赦免卫王及卫国上下,彰显圣上仁慈之心。 这样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长公主一锤定音,取折中之法,保留卫王爵位,条件是,须由卫国往北让出一线封地,归入中央,以表惩戒之意。 不少朝臣都称赞薛璎行事中正,但只有魏尝知道,这一步棋,比多数人想象得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