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崔瑛的意识里,这具身体的年纪还小,十五六岁正是后世中学生的年纪,谈个恋爱都容易被老师谈话,被家长棒打鸳鸯的岁数,如今已经是正合适议亲的年纪了。 “义父,我……”崔瑛来到这个时代,尽力说服自己,这是自己的新生命,自己应该开始新的生活,但前世父母的音容笑貌,那差点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孩的一颦一语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苍老的不能谈恋爱了。 “怎么了?”吕蒙正见崔瑛一提亲事的话题,整个人脸色都变了,感觉他整个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连忙问道。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了,可是有人打听咱们阿瑛啦?”刘月英看崔瑛脸色不太好,连忙拉他到一边坐下,捧了茶盏给他吃茶,白了吕蒙正一眼问道:“朝廷不是下令说成亲拖到十六之后了吗?” “唔,议亲也正常,总不能现上花轿现扎耳朵眼儿。”老太太到觉得正常。 “是有几家人打听阿瑛,阿瑛既是神童,又能应进士科,是个上进的孩子,不论此次能不能中都能让士林接纳了,家中有适龄闺秀的,打听一二也是常理。” 崔瑛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话,他坐在一边,心里默默地想拒绝成亲的理由。没有合适的理由,在这个时代吕蒙正为他定下亲事,他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要被打板子然后强制执行。但他不愿意成亲,他心底还惦记着那个笑容甜美,努力记录着文化遗产的女孩。也许有一天,他会尝试着走出这段感情,但不是现在。 当一家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他面前时,他干涩地张嘴道:“我师父帮我和小师妹订过亲了,按师门规矩,我不会再娶妻了。” “你师妹?” “她为了服侍染病的师娘而……她是个好姑娘。”崔瑛希望她的品质即使在这个世界也是完美的,如果与村民们一道亡于兵燹,那么在无聊的闲汉口中太容易传出不堪的故事来,于是只能杜撰出此节故事来。孝顺尊长对女子来说是这个世道唯一不会被人诟病的举止。 “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刘月英轻轻抚了抚崔瑛地肩安慰道。 “你的子嗣……”老太太年纪大了,更关注这个。 “师父说血脉的传承凡俗之人皆可为之,但师门传承却需薪火相传、口传心授,更耗心血。师父教我,花费了半身心血,他的独女永远是我的妻子。”崔瑛垂着眼睛,坚定地说。 感谢中国传统文化里虽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但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话比父亲要管用得多。就像普通手艺人拜师都要写下类似卖身契的契约,文人在官场上大义灭亲还有人夸赞,但若欺师灭祖那就人人得以诛之一样,教授学识的正经老师、师门规矩要比普通的人之常情要有力得多。 “如此为父就替你回绝了便是。”吕蒙正按此时传统文人的习惯去想,以为崔瑛只是不愿意娶妻,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后宅交际不是太方便罢了,至于义子会不会绝后,他根本就不觉得是个问题,等他大一点,让妻子给他挑两个品性端方的使女就是。 吕蒙正根本没想过,始终没有走出这段恋情的崔瑛,与梅妻鹤子的林逋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名的两位不婚主义者,甚至还引得一些追随着争相仿效起来。 拒绝了婚事,崔瑛自觉自己过会试不是问题,就全身心投入到复习科举的过程中了,争取殿试时争一个好名次,别给神童试的同年们丢脸。 会试的结果过了十来天便出来了,会试录取了五十多名贡生,按往年的情况,这意味着这一科的进士人数不会超过五十人。崔瑛不出意料的榜上有名,经历过高考的崔瑛对考试结果比较淡定,虽然会试录取率低,但是允许重考的,比一考定终身、复读难受得要死的高考又要好的多,所以紧张感并不强。 出了榜,准进士们与当初神童试一样需要演礼,崔瑛算是熟练工,礼部派来教准进士们演礼的侍郎也是个熟人,崔瑛恍惚间有些历史重演的熟悉感。 演了礼,在四月初时,殿试再一次在崇文殿举行。想想去年此时他在此考神童试,此后的小半年里,他日日出入这里学习念书,此时又在这里考进士,他诡异得有些在自己班参加高考的幸运感。 进士科的监考官与神童试时没什么不同,一样的礼仪规矩,一样喜欢站在考生身后默默读试卷的考官,崔瑛交卷出场时颇有些轻车熟路的安心之感,出了考场,遇上了齐国公柴永岱竟然也有了闲聊了兴致。 “进士科后,皇爷爷想让你回六安任职呢。”柴永岱有些难过地说,“这宫里宫外,再没几个与我年纪相当又见识广博的人了,往日咱们算得上朝夕相处,谁知你一出东宫就过了会试,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呢?” “殿下这话让修明听到,他必得拿大眼白子翻你的,”崔瑛也打趣了一句,才问道:“陛下说好了让我接义父的任?这不能吧,我的户籍落在六安,官员异地任职这是铁则啊?” “你认了吕卿之后,严格上讲户籍应该在寿州,无所谓啦,反正你在六安又没什么宗族势力。”柴永岱安慰道:“皇爷爷就想你试行你的那些奇思妙想呢,我可和你说,你可别又像上次调查那样,被别人风言风语上几句,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上回你半途撂挑子,可让皇爷爷和父王不满意好久了,也不知说了多少次你是属乌龟的,太会缩了。” “自己不合规矩自然要注意,但牵扯百姓民生又是另一回事了,再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让治下百姓受罪的。”崔瑛口中诺诺地答应,心底却不以为然,如果好事都激进的做起来,前有商鞅晁错,后有王安石,前者自己结果不好,后者整个国家结果不佳,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大事慢做才不会出问题。 进士科的考试的考生人数不多,算起来也就是现在一个班的学生的量,每人又只考一策一论,就是两篇作文,考官又只需要打分而不像语文老师需要批阅,又是五个考官加皇帝与太子齐上阵,不过两天便出了结果。 “这小子,文章写得是汪洋自恣,这文若如其人的话,也该是个狂士,却不想这是个小腐儒。”柴荣颇有些嫌弃地抖了抖崔瑛的卷子,接着说道:“吕龟祥的文章四平八稳,好像也是个稳重性子,看来当时让这孩子留在六安由吕蒙正教导不是什么好主意,将好好一个名士给教成了浊儒。” “怕不是吕蒙正的原因,”柴宗训笑着帮崔瑛解释道:“这孩子在我眼前生活过一阵,对环境特别敏感,特别愿意将自己的习惯改得和周围人一致,从作息到用餐口味,都是如此。怕是打小儿作为流民得在流民堆里讨生活,看人眼色习惯了。父皇不是打算让他主政一方历练历练嘛,以这孩子的聪明才智,怕是一任县令做完,心性就能定下来了。” “那就这样吧,三甲就算了,毕竟是有官职的人,便宜他个传胪吧。”柴荣说着提笔写下了名次。 “那三甲……” “状元王嗣宗、榜眼吕龟祥和胡旦吧。”柴荣很快下了决定。 是的,此时的第三名还不叫探花,与第二名一样被称为榜眼,这是因为张贴的金榜最上是状元名,下一行左右各有一个人名,这是第二第三,因为位置与人的眼睛相近,所以也被称为榜眼。 探花成为第三名的专称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在北宋南宋之交,而在那之前,探花往往是同科里长得最俊美年轻的进士担任。毫无疑问,崔瑛作为年仅十六(虚岁)的少年进士,是当之无愧的探花。 中进士只当天跨马游街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对于审美更现代的崔瑛来说,跨马游街不可怕,可怕的是跨马游街时得把自己倒饬的面如敷粉,同时得头簪鲜花。意思是头上插着朵鲜艳的花儿,脸要涂得跟日本艺伎似的才能出门游街——真是耻度极高的游街啊,崔瑛在心底默默吐槽。 第26章 渊源 进士跨马游街后就是琼林宴,其实就是一个职场新人认识一下顶头上司,顺便在上司面前刷点印象分的时间。 今年的琼林宴设在金明池畔,初夏时节,池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从池中引得一弯溪流从这皇家园林里蜿蜒而过,宴中除了新科进士还很有些拘紧外,其他官员早就呼朋引友,观景联诗起来。 崔瑛一向是没有诗才的,便安静坐在一处,有一筷子没一筷子地吃着早就凉了的菜品,心中有点疑惑。 金明池畔的思归苑据说是当今登基后为皇后娘娘赏景所建,据说当时所有事务都由娘娘自己筹划,建设过程所费之低,简直让所有官员惊叹皇后管家理事的手段之强。 但崔瑛却觉得这个精巧的小花园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配上造型各异的琉璃灯,让崔瑛有种又回到过去的感觉。好像他还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那时候,每天放学后从图书馆里摸一本书,就能在树荫下的长条凳上一坐一整天。 “二叔祖,这琉璃灯,怎么外界不曾得见?”崔瑛觉得有些奇怪,穿越者穿到古代不造玻璃的少,造了不卖的绝对凤毛麟角。 “这些灯具都是先皇后娘娘指点出来的,只方法极难,只造了这零星几盏就停手了。”吕龟祥回答道。 崔瑛仔细看了看灯罩,灯罩大多偏绿色,不少颜色还挺重的,恐怕这位前辈不太懂得去除玻璃中铁元素的方法,但能将炉温提上来,玻璃里也没有气泡,这技术也不差了。 皇帝早就带着太子与齐国公四处赏景去了,新科进士们慢慢去了拘紧之感,有的与朝中的前辈们套交情,有的则四处找人联句展示自己的诗才。 吕龟祥也去找相熟的友人了,崔瑛便找了一处安静的角落呆着,他在写诗上是没有捷才的,可不想被人拉去作一些诗词唱和的事来,朝中的高级官员大多在社禝坛那回就将好感度刷的不错了,其它的奇思妙想还是有所成就后再做些到人前显耀的事更为妥当。 可惜没过一会儿,一个小黄门就悄悄地摸到他身边了,低声道:“崔郎君,官家召见。” 崔瑛一愣,好在这处宫苑并无什么禁处,这小黄门也是常在崇政殿外侍候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便点点头,起身随他走开了。 绕过照壁,穿过月亮门,在一处还挺僻静的院子里,崔瑛再一次见到了这个帝国的掌控者柴荣。 “德华见这园子如何?”简单的行礼过后,柴荣一边示意崔瑛坐下,一边笑呵呵地问。 一方石质的小圆桌旁边只有三个石凳,皇帝太子各坐了一个,崔瑛有点心惊胆战地坐到剩下的那个上面。 “挺好的,很秀气。”崔瑛低着头,不知道这皇帝葫芦里卖着什么药。说实话,崔瑛挺搞不明白皇帝和太子在想什么,好像非常放纵自己的很多做法,前些年施政还有些大刀阔斧的意思,这两年天下安定了,做事好像也有些顾忌什么的意思了。 “你再仔细看看,别怕,朕又不会和你一个小孩子计较什么。” 崔瑛这才抬头,四处打量,他越看越惊讶,从这个院子,到前院的一些布置,都有一种奇妙的熟悉感,这和他那个长大的学校实在太像了。 崔瑛的母校是在前清一个富家园林上起的址,八十年代,崔瑛还不大记事时,一位从这个校园里走出去的归国华侨又专门仿名园帮学校做了一些改进,让整所学校如同置身仙境。整个校园按年级与功能教室分成几个区域,区域之间相联,教学楼不过三层,总羞达达地躲在树荫之下,便是夏天也不用开空调电扇。教师办公室则在一边的平房里,房前花木掩映,四季花香不断。 前院神似明诚斋,而现在他所在的院子也让他感觉熟悉到想落泪。 “这里是天玑阁么?”崔瑛有些期待也有些害怕地问。 “你果真与朕的皇后是同门。”柴荣抚掌大笑道:“此处确是天玑阁。” 崔瑛心头一震,猛地抬眼看向皇帝。 “好啦,经过这天灾人祸的,你胆子小些也是有的,以后尽管放心大胆地做事,梓童的师门,朕还是信得过的。”柴荣伸手拍了拍崔瑛,安慰他道:“皇后最后那一年,与朕和太子说了许多事,有些事有把握,朕就做了,有些事朕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就看你的了,你做的好,朕便在全国推广;你做差了事,也别太担心,六安小小弹丸之地,大周还是担待得下来的。” 崔瑛被柴荣安慰得头皮发乍,他真不知道这位似乎与他是同一个学校的前辈是怎么做到了,拿他当改革试点,就差没明说让自己尽管折腾了。这样的信任让崔瑛觉得自己身上沉甸甸的,感觉更不敢动弹了。 “你在六安用的济抚互助的模式就很好,能使老有所倚、幼有所养,朕把吕蒙正调回京主持推广,六安就交给你,有能推广的便具折上奏,嗯?” “陛下,臣年幼德浅,做事恐怕有些疏漏,您是不是再派此人跟着臣,顺便记录一下,许多事臣也许臣觉得是大功,但实际可能不值一提,怕耽误了您的时间。” “小滑头一个,你是怕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事其实对其他地方是有用的吧?”柴荣白了一眼崔瑛,扬声叫道:“知秋你来。” 应声走进来的青年看起来有二十五六岁,浑身筋rou结实,却眉清目秀,挺拔如松,穿了一袭收腰的黛色长衫,袖口裤脚却缠得极紧,整个人都精神极了。 “陛下、殿下。”那人一抱拳,简单地行了一礼。 “这是崔瑛,娘亲的同门,他去六安上任还缺一个幕僚,你辛苦几年吧。”柴宗训笑着介绍道。 “是。”那人微微一欠身,然后冲崔瑛一点头道:“东翁。” “这是叶知秋,我娘的弟子,虽然娘老说该叫他穿云才恰当,但允文允武,再能干不过了,娘所能教他的都教了,便是你打得那套拳法,娘也教了他第一路。” 崔瑛汗都快出来了,这位明显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如果他没主动提出来,这位怕就是不幕僚了吧。叶知秋的大名崔瑛还在那个神童试的小院里就有所耳闻,战乱年代,五六岁上被皇后收养,性敏慧,平时不爱说话,但一说起来也是一针见血,能把人噎死的主儿。只是皇后去后,他便收敛得多,平时帮皇家管着缇骑的事,轻易不出现在人前了。 感觉自己身边会跟着一个密探头子啊,崔瑛默默地想。不过反正目前皇家三代看起来都不是糊涂人,性格也都是比较宽厚的,有这么一个人在身边去去疑也挺好的。 琼林宴后,崔瑛便正式领到了朝廷的任职文书,一月内赴六安上任,正好还能赶上夏收。 “祝德华此去鹏程万里,尽展所学!”柴永岱先举杯祝贺。这是崔瑛在京城的友人们为他举行的饯行宴,设在汴梁城著名的正店中,夜色之下灯明火亮,年青人们没有太多惜别之情,反到气氛热烈。 “谢谢!”崔瑛饮尽杯中酒水,一亮杯底笑道。 “如果在六安有什么缺的少的,尽管让人递个信,咱们必定尽力帮忙。”这是柳方,家里巨富,便是在六安也有店铺。 “唔,我过些天打算出京一趟,画画风光,到时大概会去六安,要招待好我哦。”范坦最近越发地画痴起来,三句不离他那画作,近日据说看了先皇后手稿中的风景画,起了写生的心思。 “我过几天就去找你,”成寅笑道:“前几天六安的教谕请辞返乡了,我打算去你手底下当个教谕,据说六安孩子识字的多,民富而好学,应该是个好去处。” 崔瑛都一一应答了,到了酒酣耳热之时,月上中天之际才慢慢散去了。 接下来,崔瑛便要打点行装,准备回六安赴任了。 行囊由刘月英婆媳俩帮着收拾,再妥帖不过了,崔瑛却被成辰给缠住了,这个被他救了一命的小孩子非要跟在他身边伺候,说是要报答救命之恩。 “可是你能做什么呢?”崔瑛问道:“我也不缺牵马坠镫的仆役,你才这么一点大,是你报答救命之恩呢,还是我照顾你呀?”不管怎么样,崔瑛也不可能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离开父母,报答自己的救命之恩,何况这孩子一看就是被话本给迷得五迷三道了。 “那恩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你堂兄说你最是机灵,学一门手艺或者好好念书。” “我知道了,恩公。”成辰眼珠子一转,应声道。 崔瑛晓得他有些鬼心眼子,就捎了个口信给成寅让他注意。 一切安排妥当,崔瑛便带着他的幕僚踏上了回六安的路。 第二卷 建设六安大展手脚 第27章 县令 吕蒙正的任命也如皇帝所说的颁了下来,因他在六安安置流民得力,如今在京里任户部慈幼局主管,统管京里的鳏寡孤独。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位置,但若做得好,也是一个能积攒名声的好位置。 “我在慈幼局里,便也学你在六安的法子,济老抚幼互助共生。”崔瑛领了任状,定下行止,临行前的这个晚上他得与自己的义父好好讨教经验教训了。吕蒙正上来先挺自豪地说他要借鉴一下他的做法,然后才慢慢地抿了一口茶汤,开始说他自己总结的经验,“县令辖境百里,自古戏为‘百里侯’,如今天下初定,只要做到劝课农桑,潜心经营,公正公平,心明眼亮,这县令便不难了。” 吕蒙正见崔瑛听得认真,又说道:“你户籍落在六安,百里之内的蒙童多仰赖你启蒙,这是你的好处,村村户户受你恩惠,你就是当三年泥胎木塑的菩萨,只把蒙学经营好,离任时一柄万民伞也是少不了的。当初与书吏沆瀣一气的主薄我已经开革了,如今的主薄、县尉、县丞品行上都还过得去,如有不懂的尽可以问他们。叶知秋的大名我也听过,是敏慧达练之人,你多仰赖他是不会差的。” 崔瑛一边听一边睁着他那清透的眼睛认真地看着自己的义父,还时不时的点点头,看起来不像个要执掌百姓福祉的父母官,而像个认真求学的小书生。 “好啦,别担心,今年的庐州知州乃是我的同年好友,你若有不懂的尽可以写信去求教,”吕蒙正笑着将崔瑛中进士后束起的发髻揉散,“你只管大胆的将你心中所想、胸中所学尽情施展就是。” 崔瑛听着吕蒙正的话,感觉与他当年的校长忽悠他当班主任时的话一样一样的,莫名觉得后背有点凉飕飕的。他一边整理自己的发髻一边嘟哝道:“我来京考神童试,您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谨言慎行;如今儿要主政一方,辖下百姓数万,您却让我大胆施为。” “为父过去以为你是子路,谁知你是冉有呢?”吕蒙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