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第84节

第84节

    王氏现在正在屋子里生闷气,正像是方婆子推测的那般,王氏并不会把事情做的那么绝。或者说,只要这个家里还有王婆子和赵吉在,她就不可能把事情做的那么绝!毕竟人家是斩不断的血脉亲情。

    那她为什么要这般做?

    说白了,她就是不能听见了装作没听见。一则她自己肯定为这个生气,二则正好借这个机会敲打赵嘉,让她刚刚露出来的‘不省事’给收回去一点儿。至于说这次能坚持多久,王氏是并不在意的。

    主要原因是,她已经打定主意要把赵家嫁出去了,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的,这件事必定有完成的。所以中间随便找个事情消停一两月,那也是好的。反正半年到一年么,很容易过去的。想想她曾经和妯娌孙氏的斗法,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

    而且王氏也必须显示自己的权威,她越来越看透赵嘉这个小姑了。人对她好,她恐怕很难记得,而吓她一下,让她知道你是个不好惹的。到时候她知道厉害了,倒会添几分乖巧。王氏自觉自家供人吃穿住,虽说没有就此盛气凌人的意思,但也不该处处赔小心,还要倒贴吧?

    王氏是这样想的,也确实给她料准了。赵嘉这边已经是失魂落魄了——王氏厌烦她了,她亲娘都不帮她,她还能如何?左思右想只有去找赵蒙,而赵蒙这时候正在染坊做事。她也顾不得赵蒙说过做事的时候不准去后院了,三步两步地王后院走。

    前后院是通过夹道相连的,相连处是一道小门。大概是怕那些染匠师傅和年轻小工冲撞了女眷,所以可以上门闩的地方是前院,这时候门闩上着,王氏打开门闩,立刻就推开了门。

    往常这道门只有王氏有急事找赵吉的时候才会开,这时候开门的动静立刻惊动了,刚准备问王氏是不是有什么事儿。过来一开才知道是自己的meimei,于是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事儿,非得这个时候说?”

    赵嘉再大胆也不敢当着一大堆男人的面哭诉,于是赶紧把兄长扯到了前院,关上门才哭道:“哥,你可得给我做主啊!今日三嫂说是以后都不关我们母女了。你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meimei能指望上的可只有三哥你了!”

    赵吉皱眉,他又不傻,当然知道王氏不是个随便处置事情的人。挥挥手:“这件事我知道了,但是我晓得你嫂子并不是个不讲理的,你先说说看你是什么事儿恼着她了?不然她做什么平白要这般?”

    赵吉说完之后就定定地看着他小妹,而这时候的赵嘉已经愣住了。她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是说真话还是扯谎——说真话说不定赵吉就不帮她了。但是说假话,这实在是太容易拆穿了!人家是睡一个被窝的夫妻,还能说不清楚?

    第111章

    赵嘉的事情到底没有了后文, 一个是她自己无话可说,另一个是王氏自然会和赵吉解释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就更不用说了。不过王氏也说的清清楚楚, 她不是真的不管赵嘉了,她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我晓得你们是兄妹,嫡亲的关系如何能抹了去?我不过是趁着这件事让小姑知道一些厉害, 经了这件事后也能晓得感恩。我们身为兄嫂的对得住她,不求她如何回报, 总该念着我们的好吧?”

    王氏这些话可说到赵吉心坎上了,他本来还有些犹豫的, 这时候就随便王氏处置了——王氏和赵吉生活了这么多年, 老夫老妻的自然摸得清楚丈夫的脾胃!

    所以赵吉点头之后她又道:“这样还不成, 你明日寻个空就和小姑说, 你想办法劝一劝。你这个当大哥的就扮好人, 恶人只能由我这做嫂子的来当。中间说的为难一些, 显得你有些惧怕我。这样我以后慢慢转变过来也算有了理由,而她也不会因为有你撑腰就万事不惧了。”

    赵吉按照王氏所说行事, 先是骂了小妹赵嘉一顿,然后才语重心长道:“这几日你在家里勤勉一些, 少说话多帮忙。等到你嫂子气消了,我再慢慢的劝她,到时候你再给她赔不是,她有了台阶下,这件事应该能抹了去。”

    赵吉这样说, 赵嘉自然喜上眉梢:“三个,你真好!只不过——只不过,三个你做什么这么怕三嫂。你自己就是一家之主,干什么怕个妇人。就算当年嫂子为家里吃苦很多,也用不着这般啊!”

    听到赵嘉这般不识好歹的话,竟然是想挑拨自己与妻子的关系。赵吉忍不住叹息,小妹的性格果然如王氏所说啊!

    想到这一点,他瞪大了眼睛:“说的什么话,前面伤疤还没有好,又说什么呢?对你嫂子尊敬一些,我在家对你嫂子都是格外敬爱的——她嫁我快二十年,为一家cao劳至如今,又生儿育女,教养孩子。功劳和苦劳都甚多,人说长嫂如母,你三嫂虽不是长嫂,但对现在的你来说和长嫂有甚分别?你多多敬着她!”

    赵吉这一番话让赵嘉愁眉苦脸起来,这时候她终于意识到了,赵吉就是一个怕老婆的!这世间男女啊,多的是妇人怕男子汉的,但也有一些男子格外怕老婆。这惧怕的原因也不全是男子怯懦,其中也是有很多说法的。

    有的是因为妻子劳苦功高,又生儿育女,家里不能休了她。与此同时这妇女又本性刚强的话,就极容易让男子汉怕起老婆来。又有另外一种,家里贫穷,难得娶一个老婆,这休妻的事情自然万万不敢开口。而这妻子又擅长吵闹,为了家宅宁静,这男子汉也是要忍让的。

    赵家就差不多是第一种,看着已经出嫁的蓉姐儿和渐渐成年的蒙哥儿,还有底下一儿两女。再看看王氏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赵嘉很清楚,赵吉是绝不可能休掉王氏的。不止不会休掉王氏,貌似还十分听从王氏的话!

    她的两个靠山,亲娘方婆子说话不管用,赵吉又是一个怕老婆的。如今看起来竟是一个都靠不住了!想到这里,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要安安分分些好了——人总是这样,自己没本事,又知道没有靠山的时候,就会乖乖听话了。

    现在已经是腊月了,腊八已过,但是后面还有好多腊月的日子。譬如说扫尘日,又譬如说专门吃腊月食的日子,然后还有小年要忙着祭灶神,做好菜,可以说整个腊月都是忙忙碌碌过来的。

    当然,最不能不说的就是结账这件事了。赵家欠的要还回去,别人欠赵家的要收回来。各处勾账忙的不亦乐乎,这也是为什么说年关难过的原因了。多少人家过年前被讨债的追的没有喘息的时候,赵家倒是没有这种忧愁,所以才能好好过年。

    赵家其实也不止是赵吉的账务,还有赵莺莺一笔钱呢!之前她接的绣活都是被人定的,但是上次那幅《妙法莲华经》却是她寄卖的,按照绣庄的规矩,这种寄卖的也是要等到年前才开销——要是急等着用钱,那就只能把绣活儿卖断给绣庄了,这样来钱自然快,而且没有了风险,只不过价钱上自然就大大不如寄卖了。

    这笔钱是掌柜的着小伙计送来的,来的是一封二十两的雪花纹银,总共是十八封。所以说赵莺莺绣了快一年的《妙法莲华经》价值四百两,绣庄抽成一成,所以她这里得了三百六十两。

    这其中有因为买主是程家的关系,所以价格比赵莺莺估计的更高,但是也多少可以说明赵莺莺绣品的价格了。

    王氏替赵莺莺收起这些银子的时候,她与自己丈夫道:“别人还说咱们两个能干,我看你那染坊辛辛苦苦干一年,竟远远比不上莺姐儿一幅绣图了。以前我听我娘说过一幅绣图几百两上千两的,但是没见过,如今算是长见识了。不过按照莺姐儿的说法,还有更贵的。只不过那种绣图更加繁琐,好多都是几个最顶尖的绣娘一起绣,绣上三五年才能得,那些皇宫的采办下江南采买,有过两三千两一幅的,实在想象不到那是何等的巧夺天工。”

    掌柜的送来的都是银子,因为普通人对于银票看不出来真伪,只有生意人擅长此道。所以要不是做生意的话,银钱往来一般还是用的真金白银。至于说金银沉重、不方便,如果只是一般往来,其实很少有很大数额的金银,所以也算是够用了。

    账目清算完毕,各种大小规矩节气忙完,终于到了过年这一日。这一日要使劲欢庆,然后等到忙碌过后迎来正月——而正月才是忙碌了一年的人休息的时间,这时候的清闲玩乐和腊月时候完全相反。

    到了过年这一天,赵家一家起的格外早。像是李mama和王氏,更是四更天不到就起身了,因为今天要做的准备格外多。赵嘉倒是也想图表现,早早起来帮忙,但是等到了四更天她哪里起得来,迷迷糊糊就睡到了别人叫醒的时辰,这时候该去给方婆子磕头敬茶了。

    王氏和李mama起得早,赵莺莺起的也不迟,四更半的时候就已经起来了。如今赵蓉蓉出嫁,她就是家里最大的女孩子了,本来就该格外勤快,有什么事都赶紧协助王氏才是。

    她洗漱完毕,头发挽了一个轻巧的髻,然后就在衣裳外面套了大围裙,钻进厨房里去了。厨房年菜并不用多说,也就是那几样罢了——赵家的确越来越有钱,但还是在自己这个阶层打转 ,这样的话,过年的菜谱自然不会有什么变化。

    全家福和十香菜照例不能少,另外粉蒸珍珠糯米丸子、鱼丸汤、红烧鱼、凉切烧鸡、酒炖鸭等菜色也端了上来。值得说的是赵家今日做了一个鸡包翅,因为鸡肚子里要包鱼翅,所以说得上是富贵菜了。

    赵家不能完全按照富贵人家的做法做这道菜,这道菜里头的配料用到了很多名贵食材,若是照搬全用,一道菜就是好几两银子了。赵家有钱了,但也不是这样浪费的。好在这种做菜方法早就自成范例了,赵家试着做出来,果然味道不错。

    只不过赵莺莺在厨房帮忙才只开了一个头,王氏就把她赶出去重新梳妆换衣赏了——待会儿可是要给祖母磕头拜年的!

    等到方婆子洗漱收拾完毕,家里的小辈都去她房里床下磕头拜年。方婆子笑的合不拢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红包。方婆子如今又王氏和赵吉的供养,逢年过节总给一些孝敬钱,所以手边是有一点儿私房的。她没有用钱的地方,也就是对孙子辈才能花了。

    等到赵莺莺磕头敬茶拜年后,在厨房随便吃了鸡丝汤面,今早上赵家人都是这么吃的。为的就是准备中午的正餐!

    放下面碗,才擦完嘴赵莺莺就听到敲门声。今日是大年三十,一般人家绝不会上门。所以对于是谁,赵莺莺是心中有数的。出了厨房去开门,打开房门一看,果然是大房一家和二房一家。

    虽然三家早就分家了,赵莺莺一家更是搬出了赵家小院,但是方婆子还在,这个家辈分最高的女人还在,就不能说三兄弟不紧密。今天过年,另外两房人口肯定要这个时候来给方婆子磕头拜年,另外还要给方婆子一些年礼。

    这些东西其实没有什么意外的,按照一户人家的能力高低,都是成了定例的。孙氏和赵福拉的下脸,那也只是分量减了又减,却绝不存在空手而来的。不过这种事只看方婆子怎么想罢了,反正赵莺莺一家又不会打方婆子这些东西的主意。

    至于说方婆子真实的想法,她当然不高兴,这其实说明了二房是不看重她的。可是她能如何呢,赵福是她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她偏心眼最多的儿子。她也只能自己给自己解释,二房有赵福这个药罐子,家里没有多少余钱,自然要俭省一些。

    送来的是米面油糖等最实惠的东西,方婆子一一收到柜子里,然后笑着给每一个孙儿孙女发压岁钱——除了已经成亲的赵苇,他当然是没有压岁钱好拿的。只不过他可以努努力,赶紧生下方婆子第一个重孙,到时候红包自然少不了。

    方婆子这时候都是笑呵呵的,直到看到了站在二房一家最后面躲躲闪闪的赵蕙蕙,这才皱了皱眉头。等到孩子们都出去了,这才拉住孙氏的手道:“蕙姐儿如今还没有嫁出去?有没有什么门道了?”

    孙氏本来也一直为这件事发愁,不过现在她总算少了一件心事。大概年前的时候经人说和,赵蕙蕙已经许配人家了。因为赵蕙蕙年纪不小了,翻过年就是二十岁,所以这件事办的很急,婚事就定在开春的时候。

    至于说要嫁的人家,是隔壁粧粉巷家里做灯笼的徐家。徐家并不穷,有徐家夫妇并一儿一女两个,女儿是老来女,今年才十三岁,但是儿子今年却已经三十多岁了。家里并不穷,为什么三十多岁了还要娶亲,这自然是因为赵蕙蕙并不是原配。

    徐家那个儿子是去年死的老婆,不过老婆死前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如今七岁,另一个如今才三四岁。这也就是说,赵蕙蕙一进门就得给人家当后妈。一想到赵蕙蕙今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方婆子就一脑门子官司。

    人都是有了后妈就有后爹,有后妈的孩子苦。可是这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至于另一部分,那就是做后妈的苦了。有的人家就是怕后来的媳妇对孩子不好,百般防备。而且这后妈不好当呢,你对孩子稍微严厉了一些,人就说果然是后妈,竟是管教也不能够了。要是对孩子百事放任,那也不行,人家说你这是存心把孩子往歪路上引,好给自己的孩子挣出路。

    凡此种种不必细数——更不要提还有一种,原配的儿子长大了,各种欺负后妈及其没有长大的弟妹的事情。只能说,任何一件事不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往往是几种情况并存的。

    方婆子听了孙氏的话,皱了皱眉:“怎么说了这么一个人家?做续弦也使得,但该找个没有儿子的才是。这两个孩儿的,蕙姐儿嫁过去恐怕有苦头吃!你当初该打算打算的,咱们蕙姐儿一个黄花大闺女,就算年纪大了一些,但是做个续弦也该是尽管挑的。”

    没错,有骗婚的事情在前,赵蕙蕙的名声受到了一定损害。但是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人的忘性是很大的。何况知情人也该想得清楚,这事儿哪里是蕙姐儿一个没出门的姐儿能做的,这必然是她爹娘的主意啊。

    虽然妻子的父母也在择妻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这对于很难娶上媳妇的普通人家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孙氏强悍,他们家的女人也不是吃素的。市井里面打混出来的妇女,哪一个都不好惹!

    甚至于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再强悍还能管到女儿夫家来?

    反正到现在为止,蕙姐儿或许找不到赵萱萱那般的夫家,但是肯降低一点要求的话,第一个层次还是随便挑的。那么在有选择的余地中,孙氏这般做就很值得想一想了。

    旁边的王氏倒是知道一些原因——这桩婚事差点没成她都知道!至于原因,就是孙氏和赵福索要的聘礼太多。按照孙氏和赵福的意思,赵蕙蕙一个黄花大闺女给人家做续弦已经是委屈了,还已过去就当娘,这更是委屈中的委屈。这种情形自然是要多多的要些聘礼才能补偿。

    徐家也有徐家的道理,赵蕙蕙虽然是个黄花大闺女,但是当年骗婚的事情已经毁了名声了。再加上她是个老姑娘了,这又要降一个身价。实际上若不是有这些原因,赵蕙蕙又何必做个续弦呢?

    两边各执一词,险些婚事完蛋。好在有巧嘴的媒婆两边跑,再加上赵蕙蕙确实年纪大了,孙氏怕以后更难嫁——徐家那边也是,他们就想给儿子讨个黄花大闺女进门,所以各退一步。聘礼上协调着略微减了一些,这件事也就定下来了。

    这几年方婆子安心在家做家婆,外面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少,所以才会这种消息都不知道。不过她不知道,王氏也不会当着孙氏的面给她解释,这种事情做的人多,可是说出来还是不好听的。

    她大剌剌说出来了,说不定方婆子要生一场闲气,孙氏脸色也不会好看。她是不看孙氏的脸色过活的,但是这大节下的,她还是想安安生生把年过了再说。至于二房的事情,她可不会插手。话又说回来了,她又凭什么插手呢?

    好在方婆子也不是要追根究底,不聋不雅不做家翁,她这个年纪的人了如何不懂这个道理。何况赵蕙蕙总算嫁出去了,这也是了了她一桩心事,所以总体而言是好事,只不过好事里面参杂了一些不满而已。

    “确切日子定下来了就好,等到蕙姐儿出嫁的时候一定要来说,我这个当祖母的肯定要看着长孙女出嫁。还有她三叔和三婶,谁不过去?这是一家人的事情!”方婆子叮嘱她这些事也就放她走了。

    其实不用方婆子说,孙氏自然会请。到时候家里办酒席是可以收份子钱的,虽然大家都没什么钱,但是聊胜于无。而且像方婆子王氏这样女眷还要给蕙姐儿添妆,这也是有得赚的。

    等到送走了过来给方婆子磕头的大房二房,赵家一家有陷入准备年饭的忙碌。好在这种事都是提前计划好的,现在一样一样穿插着做,在中午之前准备好肯定是不会迟的。

    赵家的习惯是中午就吃年饭——据说有些人家的传统是晚上,这是地域差别带来的不同。而扬州很多家户人家都来自南北各地,很多人家还是按照老家那边的来的。

    赵家吃饭之前有赵吉去门口放了一挂鞭炮,等到鞭炮放完,巷子里就有好多小孩子扑上来。这是为了在放完的炮仗里面找没有炸的炮仗,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显然是个不小的诱惑。

    赵蒙站在门口看着,把刚刚赵蒙点鞭炮的香给摁灭了,笑着道:“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后来家里宽裕了,爹娘就给我买炮仗......当时是觉得鞭炮好玩,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应个竟景而已。”

    王氏在桌旁给家里大人孩子盛饭,听他这么说,便道:“那是你长大了,自然也就渐渐觉得这些没意思了——说起来蒙哥儿翻过年就是十七岁看,是不是该把媳妇寻摸出来了?”

    这话一说,就把赵蒙闹了一个大红脸,赵莺莺见她这样,吃吃的笑了起来。赵蒙也到了春心萌动的年纪,平常说女孩子的事情她看似不在乎,其实都竖着耳朵听着呢!这时候又说娶媳妇,不要说也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王氏想着媳妇的事情,又道:“这件事急不得,若是蒙哥儿娶妻,这就是咱们家的长媳了。这要是挑的不好,以后有的是麻烦。”

    很多人家在娶了长媳之后依旧不会放权给媳妇,这看起来不合理。但是王氏也是这么打算的——她并不是打算做个恶婆婆,各处的限制儿媳妇,把人家吃的死死的。只不过家里还有三个没有婚配的孩子,要是长嫂当家了,以后很多事情就要平白生出麻烦来。

    一家人坐下吃菜,赵吉给王氏夹了好大一块烧鸡,笑着道:“这件事急什么?我们蒙哥儿生的不坏,又很能干。至于咱们家,就算不富裕,那也是一个殷实人家了。到时候找个贤惠的儿媳妇,很难么?”

    赵莺莺家的几个孩子,除了最小的赵茂,其他的几个都更像王氏多一些。所以赵蒙也是眉清目秀的一个后生,就赵莺莺知道的,巷子里好多女孩子都暗地里喜欢他——或许有这几年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原因,但是他生的好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后生家里条天如何这往往是当爹娘的才会想的,没出阁的女孩子往往就是看个长相和风度。这些东西赵蒙都不差,平常接人待物也十分温和,那些大姑娘见过的哪个不喜欢呢?毕竟在如今这个时候,男子的性格少有好的。

    第112章

    过年前各种忙碌, 但是过完年之后就是各种玩乐了。初一的时候在家不出门,之后就是各处拜年、走访亲朋等等。而自初三起, 扬州的百姓又多了一样消遣, 那就是上小秦淮河那边看大戏。

    在扬州这个地方,有钱人多的是。这些有钱人家里好多都养着苏戏班子、徽戏班子,只专给一家人享受, 偶尔借给交好的人家。但是看戏并不是有钱人的专享,由这些有钱人带起来的看戏风潮其实是普遍到了整个扬州的。

    各种来自天南地北的戏班子在扬州都可以找得到, 还有许多扬州本地班子也在其中。赵莺莺家所在的太平巷子后面就有堂子巷,这里最多的就是各种戏班!巷子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戏班又叫堂子。

    普通人家出不起钱养戏班子, 但是去戏园子看场戏的钱一般都是拿得出来的。特别是赵家, 因为赵蓉蓉嫁到了龙家, 龙家自家是有戏园子租给戏班的, 他们要是看戏, 那都是不要钱的。

    只不过龙家人口多, 赵蓉蓉的大小妯娌也多,赵家人并不会那样做。那样做本身龙家并不会说什么, 但是赵蓉蓉到时候恐怕不好在龙家做人。反正赵家也不差看一两场戏的钱,何必讨人嫌呢?

    扬州的有钱人家无论是邀名也好, 真心做好事也好,总之每每会做一些好事、利于百姓的事。譬如说灾荒年间在城门口附近施粥,有什么七夕会、元宵会,总会集体出一些钱,把这些盛会办的花团锦簇, 也是让普通人沾光了。

    这次唱大戏也是一样——据说乡下财主也会这样做,在年节时候,或者自家有喜事的时候,请上一班戏班子,来自家唱堂会。唱堂会的地方往往不是家里,而是在外面的场院,然后几乎是整村的人来看戏。

    扬州这边做的高级一些,但本质也是一样的。有钱人联合起来请了三十六个戏班,沿着秦淮河搭台唱戏,都在花船的台面上唱。至于看客,要么也乘船上小秦淮河,要么就在两岸处看。虽然平常赵家人也看的起戏,但是这偌大的热闹场面难见啊。

    除了不爱看戏的赵吉带着小儿子赵蒙走亲戚,赵家其他人都去看大戏去了。一开始几乎是全家出动,后面看了两三日,也有些疲劳了,就是几个孩子想去接着去。这唱大戏可是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一日才会停,这也是为元宵会挪位置的意思。

    赵莺莺本来随大流去了两日就不肯去了,耐不住赵芹芹喜欢去,但一个人去觉得没意思,和曾月娥曾雪梅这对表姐去更不喜欢。于是她便纠缠着赵莺莺一起去,赵莺莺也是被缠的没法子了,这才应了下来。

    两个小姑娘做姐妹打扮,都穿着银红袄儿石榴红裙,各带了一个金项圈,头上簪环等也十分相似,外人一看就晓得是姐妹。至于腰上则没有佩戴饰物,只因外头拥挤,那些系带上的东西最容易被人摸了去!

    再拿上一对镶了皮毛的暖手筒,特意等赵嘉母女三人走了,这才一起出门——赵嘉是多年不见扬州的热闹了,一时之间是逛不腻的。

    姐妹两个到了秦淮河,这时候已经人山人海了。不过两个人也不急着挤进去看戏,毕竟她们也没有如何痴迷看戏。像赵芹芹非要出来,恐怕喜欢这里热闹的成分更多一些。她如今已经十一岁了,眼看着王氏看她看的越来越严,出门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也就是借着正月里的喜庆,才能这般随便出门。

    商人最会做生意。一般来说,像是正月里都要歇市,直到初六或者初八才重新开业。但是那只是有门面的坐商罢了,很多摆小摊子的就是要趁着大铺子不做生意,而百姓喜欢买东西的时候,赚上一笔!

    这时候也是一样,晓得小秦淮河这边要唱大戏,所以他们会早早地过来抢占位置摆摊。吃的、玩的、用的,什么都有!若是长长的秦淮河两岸走下来,真个比逛多子街翠花街还要有意思的多!

    赵莺莺赵芹芹现在就是在逛这些小摊子,这些摊子的摊主眼睛何等的利,一见赵莺莺赵芹芹姐妹就知道这是两个家里殷实,手头又松的姐儿。家里殷实看穿衣打扮就知道了,至于手头松,这则是要根据行事、神态等来,算是一门绝活儿了。

    赵芹芹看上了摊子上的小首饰,这些首饰做的可心,就适合小姑娘,而且价钱不贵,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也买的起。以前赵芹芹不知道买了多少了,现在看见了依旧走不动道。

    赵莺莺不爱这些,在她看来首饰贵精不贵多。倒是一家水果摊子上卖的柑橘十分好,虽然是藏了一些日子的,但赵莺莺看着觉得不错,就买了一些——待会儿看戏坐下喝茶休息的时候吃最好了。

    两个小姐妹一路走走逛逛,茶也喝了,点心也吃了。手挽着手说说笑笑地走在靠摊子这边的岸边,忽然又更靠近小秦淮河那边传来声音:“莺姐儿、芹姐儿,过来这边吧,咱们占着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