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公主在线阅读 - 第159节

第159节

    殿外琵琶、箜篌、羌笛、羯鼓齐奏,教坊舞伎配合着悠扬的曲调,翩翩起舞。

    李旦低头,看着裴英娘,内殿灯火通明,她的脸像最上等的美玉,散发出淡淡的光泽。

    “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唱礼官的祝福祷告声响彻大殿。

    龟兹乐人们全神凝注,曲调骤然变得奔放密集,激昂热烈。

    席间众人纷纷放下银筷酒杯,肃然起敬。

    明亮的火光中,千余名头戴面具的舞者呼喝着奔入广场,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席案上的酒杯不停打晃,声震云霄。

    傩戏开始了。

    驱傩仪式盛大隆重。

    青衣画裤的是傩母,朱衣画裤的是傩翁,二人装扮成鬼神。其余一千多人是傩鬼。

    傩鬼们手舞足蹈,动作夸张诡异。

    这是在表现驱赶疫病、恶鬼,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顺遂平安。

    “令月,十七……”李治下意识看向身边。

    往年每次傩戏开演,两个小娘子都会吓得瑟瑟发抖,扑进他怀里撒娇。

    他一手一个,搂着姐妹俩,安慰哄劝,两人才敢大着胆子继续观看驱傩仪式。看到害怕的地方,又一头钻进他的袖子里。

    依偎着强大的父亲,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抬起袖子,礼服宽大的几层袖衫扫过席案,但并没有人顺势抓着他的袖子躲到他怀里求庇护。

    李令月和薛绍的席位在武皇后旁边。

    李令月满脸含笑,不仅不怕场中青面獠牙的傩翁傩母,还饶有兴致地观看傩舞,和薛绍有说有笑,品评今晚的歌舞。

    裴英娘脸色有点发白,看着状若疯癫的傩翁傩母的目光十分畏惧,又忍不住想看。

    李旦知道她素来怕驱傩仪式,脸上不动声色,面无表情,但手臂却揽在她腰间。

    两个小娘子都长大了,有人保护关怀,不必事事依靠父亲。

    李治收回袖子,长叹一口气。

    他收敛惆怅之色,叫来老内侍,含笑道:“把准备好的面具取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

    本章守岁的内容参考《隋唐五代史》分卷中的《习俗史》,部分句子、词语有摘抄。

    ············

    关于瓷器部分的叙述,带有强烈个人观点。初唐的制瓷技术水平还不够,初唐宫廷的皇子皇妃们日常一般不用瓷器。

    宋朝时瓷器备受追捧。

    ············

    个人观点:

    唐朝崇尚富丽堂皇,敦厚饱满,明朗健康:就是有钱,就是富裕,就是豪放!

    ········

    宋朝崇尚清新淡雅,文静自然,简约高雅:就是小清新,就是文雅,就是有气质!

    ········

    明朝注重金彩结合,是唯一一个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的讲究还多的朝代:就是这么明sao!

    第131章

    内侍把面具送到裴英娘手上。

    青面傩鬼的面具, 阴森可怖。但是满室烛火映照, 殿外歌舞喧腾,面具拿在手里,不仅没那么可怕, 彩漆勾画的眼睛还显得有点可爱。

    她把面具扣在脸上,半夏帮她系好丝带子。

    “怕不怕我?”她仰脸看李旦, 故意做出张牙舞爪的姿势。

    李旦拍拍她的发顶, 也在侍从的帮助下戴上面具。

    两人对视几眼,都觉得对方戴面具的样子很好玩,一起笑出声。

    另一边的薛绍、李令月、李贤、房氏和李显、赵观音等人都在内侍的示意下戴好面具。

    李治是头一个戴上面具的。

    众人看圣人要与民同乐, 齐声赞颂,纷纷找宫婢讨来面具戴上。

    李治站起身, 侍从紧紧跟在他身旁,想搀扶他。

    他挥挥袖子,侍从连忙躬身后退。

    李治走到大殿前, 站在一盏硕大无比的羊角灯笼下。

    四面灯火辉映, 他的身影像连绵起伏的龙首山一样巍然屹立,朝李令月和裴英娘招手, “过来。”

    姐妹俩正彼此端详对方脸上的面具, 听到李治传唤,嬉笑着走到他身边。

    李治一手一个, 拉起她们的手,“我们也去驱傩。”顿了顿,浅笑着说, “驱走疫病,明年一定能无灾无病,事事如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隔着面具,他的笑声听起来有些模糊。

    父女几人顺着台阶走到广场中。

    李治的脚步稳健从容,一点不像一个久病之人。

    裴英娘和李令月差点跟不上他的步子。

    李贤、李显、李旦、薛绍和其他大臣、学士紧随其后,唯有武皇后端坐在内殿中,含笑看众人玩耍。

    广场上的舞者立刻把几人围在中间,舞得更卖力了。

    李治教裴英娘和李令月跳傩舞。

    总结就是,随便跟着舞伎们的舞姿抬抬胳膊,踢踢腿,做出驱赶的动作就行。

    薛绍很快凑到李令月身边,亦步亦趋地跟着她,生怕她忘乎所以,磕碰到肚子。

    裴英娘感觉到身后一道影子压过来,扭头看过去,戴着青色面具的高大男人平静地注视着她,面具底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柔情似海。

    别人都在跳舞……李治在跳,李贤和李显一边互相翻白眼,一边在跳,连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学士都像模像样抖抖手臂,跺跺脚,花枝乱颤,唯有他一动不动,衣袂在满蕴浓郁香气的朔风中猎猎飞扬。

    她抿嘴一笑,挽起李旦的胳膊,把他拉进人群里,另一手勾住李治的袍袖。

    “谷杆大于牛腰,蔓菁贱于马齿。人无饥色,食加鱼味。”她清清嗓子,跟着曲调念诵《驱傩词》,勾勾李旦,再扯扯李治,催促两人跟着他一起念。

    父子二人摇头失笑,一板一眼咏唱,抑扬顿挫,韵味悠长。

    裴英娘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不好意思念了。

    她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念,李治和李旦才是和着曲调、韵脚在唱啊!

    嗓音铿锵,如金石相击,和声琳琅。

    果然是博学强识、家学渊源的贵公子,随口唱几句驱傩词,也这般高雅。

    守岁顾名思义,需要守到三更时候。

    子时正,太极宫正门的城楼上敲响辞旧迎新的钟声,咚咚的鼓声同时响起,全城鼓楼由北向南,从朱雀街向东西的方向,钟鼓声如潮水一般扩散蔓延,漫过整座盛世繁华的长安城。

    大臣、学者们纷纷离席,拜倒在李治和武皇后面前,齐声赞颂二圣贤德英明,天下太平,物阜民安。

    舞伎、内侍、宫婢、护卫,哗啦啦一大片,数千人朗声高呼君主圣明。

    数十丈的火焰摇摆舞动,送出一缕缕馥郁甜香。

    裴英娘站在李治身侧,耳中听到的,是山呼海喝、震耳欲聋的赞美,看到的,是宫人们发自内心恭祝的笑脸。

    这一刻,整个天下,九州黎庶,万里山河,俱都拜伏在他们脚下。

    她不由得一阵心潮澎湃,忍不住抬头看李治。

    李治迎风而立,居高临下,望着台阶下貌似畏惧恭敬、实则各有思量的大臣们,神情冷冽,无悲无喜。

    武皇后和他并肩而立,唇边隐隐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

    作为共同执政的二圣,这对帝后身上有太多秘密,没有人能猜到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曾是最亲密的夫妻,最默契的盟友,最恩爱的眷侣,最后因为权势渐行渐远,疏离冷漠。

    即使感情仍在,也回不到当初的两情缱绻了。

    手背忽然一暖,沉思中的裴英娘回过神。

    李旦握住她的手,低头看她,眼神关切,“冷?”

    她鼻尖微酸,点点头。

    李旦抬起宽袖,把她罩进袖子底下,挡住凛冽的寒风。

    他身上依然有淡淡的墨香味,她从小闻到大,很熟悉这股味道。

    她下意识回握他的手,往他怀里靠紧了些。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他们不会走到那一步。

    第二日,便是新年的元旦之日。

    每年元日,含元殿举行盛大庄严的朝会典礼。这一天蓬莱宫正门丹凤门将会开启,文武百官,万国来宾,身着华丽礼服,陆陆续续走进丹凤门,顺着龙尾道拾级而上,爬上高耸轩昂的正殿。

    二圣接受群臣朝贺,赐下椒柏酒、屠苏酒、胶牙饧,加官进爵,封赏功臣,君臣同贺新年。

    元旦互贺新年过后,老百姓们走出家门,欢庆佳节。

    广场、郊外、曲江池畔,处处欢声笑语,人头攒动。

    全城出动,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