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元王朝(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36节

第36节

    芝麻李,徐州萧县人,名李二。当地发生饥荒,李家惟有芝麻一仓,尽以赈人,遂号为芝麻李。刘福通起义后,民心不安李二与邻人赵君用谋起为应,他说:“朝廷妄兴土木之功,百姓贫苦无告。吾闻颍上香军起,官军无如之何,当此之时,乃真男子取富贵之秋也。”赵君用为社长5,他又联络了“勇悍有胆略的”彭二(彭早住),同邑薛显等八人,歃血为盟。至正十一年八月十日夜,进占徐州。“天明,又树大旗,募人为军,从之者亦百余万。浮桥四出掠地,亦掩有徐州近县,及宿州、五河、虹县、丰沛、灵壁,西并安丰、濠、泗”6。

    十二年(1352)八月,丞相脱脱自请讨徐州,以淮南宣慰使逯鲁募盐丁和城邑敢勇之士,并令知枢密院事咬咬、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也可(大)达鲁忽赤福寿等从征。

    九月,官军围攻徐州,“以巨石为炮,昼夜攻之不息”。起义军出战不利,城破,“获其黄伞旗鼓,烧其积聚,追擒其伪千户数十人,遂屠其城”7。芝麻李遁走。赵君用、彭早住率余众奔濠州,投奔郭子兴。

    与此同时,布王三领导的北琐红巾军先后占领了邓州、南阳、唐河、嵩州、汝州、河南府,并进逼滑州、浚州;孟海马领导的南琐红巾军则取襄阳、房州、归州、均州、峡州和荆门等地。

    镇压芝麻李的同时,元朝先后遣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知枢密院事老章,卫王宽彻哥,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中书平章政事蛮子、巩卜班、太不花和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答失八都鲁等率军征讨活动在河南、江北的南琐红巾军、北琐红巾军和彭莹玉、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

    在与元朝官军的斗争中,各支分散的红巾军逐渐联合,形成南北两支,北方红巾军以刘福通为核心,南方红巾军则在天完政权的领导之下。

    刘福通,颍州人。与栾城人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民众,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河南、江、淮从之者甚众。时值贾鲁治河之役开始。他们预先在黄河故道埋下一个单眼石人,背上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希望动员治河民夫参加起义。正当他们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准备起兵反元之际,为官府发现,遭到镇压,韩山童被捕,其妻杨氏与子韩林儿逃往武安。刘福通也逃出,并于五月初三日率众起义,占领颍州(今安徽阜阳),元末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式展开。

    古代风景画鉴赏元廷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前往征讨,与河南行省徐左丞诸军齐进。而“三将但以酒色为务,军士但以剽掠为务,于剿捕之方漫不加省。赫厮军马望见红巾军阵大,扬鞭曰:‘阿卜、阿卜。’阿卜者,言走也。于是所部皆走”8。赫厮死于上蔡,徐左丞为朝廷所诛,阿速军不习水战,不服水土,病死者过半。

    在镇压红巾军时,元朝军队将领腐化,战斗力低下,纪律松弛的弱点逐渐暴露,同赫厮军的临阵脱逃一样,也先帖木儿所统大军未与红巾军接战,便自相惊扰,也先帖木儿弃军逃跑,损失粮草、车辆、武器无算分。

    至正十四年(1354),脱脱在镇压了芝麻李之后,统军前往进讨泰州张士诚于高邮,竟因哈麻的中伤,以老师费财被贬,百万大军,一时溃散。

    在官军出师屡屡不利的情况下,定居于颍州沈丘的畏吾儿人察罕帖木儿和信阳罗山人李思齐各自招募丁壮、组织地主武装,与红巾军为敌。元廷授察罕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汝宁知府。他们聚兵万人,自成一军,屯于沈丘,屡败红巾军。后来,成为元朝赖以镇压红巾军的主要力量。

    至正十五年(1355)一月,元廷命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洪丑驴守御河南,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述律朵儿只守御潼关,宗王扎牙失里守御兴元,陕西行省参知攻事阿鲁温沙守御商州,通政院使朵来守御山东,将刘福通的势力包围起来,而使答失八都鲁、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在包围圈内与红巾军作战,企图一举消灭红巾军,但刘福通粉碎了元军的围剿,发展了起义军的力量。二月,他将韩林儿自砀山接回,立为帝,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建立了北方红巾军政权。宋政权建立了中书省、枢密院,盛文郁、刘福通先后为丞相,又任命了平章、知枢密院等官。随着形势的发展,还建立了行中书省和府、县等地方机构。管军机构则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等,均属枢密院管辖。军职则有百户、千户、万户、总管和统军元帅等9。

    宋政权建立后,元朝军队更加紧了对它的镇压。六月,答失八都鲁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进军长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与刘福通野战,被击败,战士奔溃。答失八都鲁退至中牟,收散卒,准备开展屯种戍守,又被红巾军劫营,尽失辎重。元将刘哈木花设伏邀击,红巾军失利。元军夺回所失辎重。

    刘福通遣将赵明达北攻嵩、许、邓、洛,自孟津渡河至怀庆,河北大震。察罕帖木儿进战,北上的红巾军战败。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又败刘福通于太康,进围亳州,韩林儿避兵于安丰(今安徽寿县)。

    十六年(宋龙凤二年,1356)三月,刘福通进兵亳州,“答失八都鲁父子与刘福通对敌,自巳至酉,大战数合,答失八都鲁坠马,孛罗帖木儿(答失八都鲁之子——引者注)扶令上马先还,自持弓矢连发以毙追者,夜三更步回营中。十月,移驻陈留”。10九月,为了减轻元军对都城亳州的军事压力,扩大战果,刘福通遣将李武、崔德进兵陕西,毛贵人山东。李、崔破潼关,元参知政事迹律杰战死。

    十七年(宋凤三年,1357),由于毛贵在山东战果辉煌,刘福通进一步决定大举北伐。宋北伐军兵分三路:以毛贵为主力,由东路进攻大都,关先生,破头潘为中路绕道山西,转攻河北,与东路配合包围大都;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至陕西。增援李武、崔德。旗联大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表示了灭亡元朝的决心。

    李武、崔德取潼关后,连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虢州(今河南灵宝),扼崤函,将入陕。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奉调前往追击,李、崔率军至平陆(今山西平陆西南)、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被察罕帖木儿击败,队伍溃散。不久,他们又重新聚集,占领商州(今陕西商县),攻武关,夺七盘,下蓝田,趋长安,前锋直抵霸上,陕西省台告急。察罕帖木儿率众入关,长驱而前,红巾军失利,改走南山,入兴元。十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下兴元,入凤翔。又为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所败,走入四川,李喜喜所部后来投奔了陈友谅。留在陕、甘的李武、崔德于龙凤六年(至正二十年,1360)攻占了宁夏路(今宁夏银川)、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等地,六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投降李思齐。

    毛贵入山东后,下胶州(今山东胶县),杀佥枢密院事脱欢,克莱州(今山东掖县),杀山东宣慰副使释嘉讷。占领益都路,益王买奴逃遁,山东行枢密知院张俊投井死。

    迅速占领了山东大部郡邑。三月。下滨州(今山东滨县),进逼济南。朝廷急命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知枢密院事孛兰奚和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董抟霄往援。时红巾军大集,“自南山来攻济南,望之两山皆赤”。抟霄等设伏涧上,先以数十骑前往挑战,红巾军中伏失利。泰安红巾军前往支援,也为抟霄所败,遂放弃济南。四月,攻占莒州(今山东莒县)。七月,元镇守黄河义军万户田丰响应毛贵,攻克济宁路(今山东巨野)、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冬,棣州的元义军千户余宝也杀知枢密院事宝童,响应红巾军。

    龙凤四年(至正十八年,1358)正月,田丰攻占元朝南北漕运的枢纽——东平路(今山东东平),元朝南北漕运中断。二月,毛贵下清(今河北青县)、沧(今河北沧州市),进据长芦(沧州)。不久,攻占济南路,元守将爱的战死。

    毛贵在山东修城池,“立宾兴院,选用故宫,以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车百辆,以挽运粮储,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则陆运,夏则水运”。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重视发展生产,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接着,他挥师北上。由河间趋直沽,犯漷州,至枣林,逼畿甸,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元廷中外骇惧,咸议迁都。独左丞相太平坚持固守。同知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奉命出城拒敌,与红巾军战于柳林,毛贵军,失利,退回济南。龙凤五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毛贵被部将赵君用杀害,毛贵部下续继祖又杀死赵君用。在内部互相残杀中,山东红巾军势力削弱。至正十一年,察罕帖木儿向山东反攻,夺回了山东部分州县,招降了田丰、余宝等,山东又被元朝势力所控制。

    北伐中路军于龙凤三年。(至正十七年,1257)入太行,取陵川(今属山西),克高平(今属山西),占领潞州(今山西长治),进攻河东重镇冀宁路(今山西太原)。由于受到察罕帖木儿的重兵阻截,退回太行。

    四年春,毛贵遣部将王士诚、续继祖自益都出兵进攻怀庆,杀怀庆路总管王得贞;王士诚攻占晋宁路(今山西临汾),杀总管杜赛因不花。中路军势力大增,遂兵分两路,分别、自绛州(今山西新绛)、沁州(今山西沁县)出发,进攻晋宁、大同。

    围攻大都的东路军撤退后,察罕帖木儿抽调大量兵力西向对付中路。六月,关先生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九月,东向进攻保定、定州,不克,再入山西,到达晋北。十月,占领大同、兴和。十二月,攻克上都,焚毁了上都宫阙;占领全宁路(今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焚毁鲁王宫府;夺取辽阳路,杀懿州总管吕震,并以此为根据地,向高丽进攻。五年十一月,前锋渡鸭绿江,十二月,攻占义州、西京(今朝鲜平壤)等地。七年,因战事不利,退回辽阳,关先生、沙刘二战死,破头潘被俘。余众退回山东后降元。

    在三路北伐的同时,刘福通北上攻汴梁。先后攻克大名路、卫辉路,形成了对汴梁的包围。元朝遣答失八都鲁、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里迎战,屡为红巾军所败,龙凤三年,答失八都鲁死,其子孛罗帖木儿袭职,领兵退驻井陉(今河北井陉西)。

    龙凤五年,刘福通再攻汴梁,元守将竹贞逃跑,于是,宋以汴梁为都城,迁小明王来居。起义军势力达到鼎盛。由于北伐三路军相继失利,元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攻汴梁,形势很快便发生逆转。元军包围并攻破汴梁,刘福通冲出重围,带领小明王逃回安丰,数万红巾军官员、将士及其家属被俘。

    逃回安丰后,宋政权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处境十分困难。龙凤九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张士诚乘机来攻,刘福通奋力抵抗,战死。朱元璋往援,小明王被救出安置在滁州。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派廖永中迎小明王前往应天,在瓜步沉船。小明王溺水死。宋政权灭亡。

    注释1叶子奇《草木子》。

    2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3《元史·河渠志》。

    4《明史·韩林儿传》。

    5元代农村有村社,以五十家为一社,负责组织生产互助和维护邻里治安。社有长。

    6《<庚申外史>笺证》。所记从者百万,数字恐有夸大。

    7《元史·也速传》、《元史·脱脱传》。

    8《<庚申外史>笺证》。

    9参见邱树森《元末红巾军的政权建设》,《元史论丛》第一辑。

    10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元史·答失八都鲁传》。

    《元史·顺帝八》。

    天完政权的抗元斗争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白莲教首领彭莹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发动反元起义,被官府镇压。周子旺与其母佛母,其子天生、地生被杀,彭莹玉奔淮西,匿民家。

    彭莹玉原为袁州慈化寺僧人,常为人医治疾患,享有很高声望。及逃至淮西。又受到当地人民的保护。他与麻城铁工邹普胜等一起,继续以白莲教进行反元起义的准备活动,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

    至正十一年八月,在刘福通的影响下,邹普胜与徐寿辉等也用红巾为号,举起义旗。徐寿辉本名徐贞一,以贩布为业,往来蕲、黄间。至此,被邹普胜等推为首领。九月,占领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和黄州路(路治在今湖北黄冈),杀蕲州总管李孝先。

    由于有了长期的酝酿准备,起义军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十月,众推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定都蕲水。“天完”的含义是“压倒大元”,表现了红巾军推翻元朝统治的决心。于是设官立制,以邹普胜为太师,乡人有才识者皆授以官爵。天完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书省,称莲台省,下设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地方最高政权机构是行省,先后建立过江南、汴梁、陇蜀、江西等行省。军事机构则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管军千户府、管军百户府等。

    天完政权是元末红巾军建立最早的政权,它一经建立,便分兵四出攻城略地,“其遣将所摧陷,几海内之半”1。

    天完治平二年(至正十二年,1352),天完政权遣将分攻河南江北、江西、湖广、江浙等处,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荆湖战场,天完将领丁普郎、徐明远等下汉阳、兴国(今湖北阳新)。曾法兴下安陆元知府丑驴(丑闻)战死。邹普胜派干人向湖广行省诈降,进驻武昌,然后以大军继进,内外夹攻,占领武昌,元宗室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弃城走。于是连下中兴(今湖北江陵)、沔阳、荆门,与南琐红巾军和北琐红巾军互相呼应,河南江北行省西部的均、房、峡等州尽为红巾军所据。元山南廉访使卜理牙敦被俘,死。沔阳达鲁花赤咬住自溺于柴林河。

    古代风景画鉴赏二月,红巾军主力南下江西,攻占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守李黻死。又连下瑞昌、武宁、建昌(今江西永修)、宁州(今江西修水)、饶州(今江西波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和靖安。围攻南昌不下。进而南下攻占瑞州(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今江西宜丰)。

    三月,下袁州、吉安,四月,进入赣州地区,攻克宁都。在短短的四个月中,红巾军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江西全境。诚然,由于一路前进,所攻下的州县没有力量坚守,有些得而复失,但影响所及,处处受到群众欢迎,而元朝守土官将或死或逃,江西大震。

    红巾军的迅猛攻势,令宴安日久的元朝官僚、将领猝不及防,不少人被杀、被俘或逃遁。诸州府仓促集兵,粮饷不足,配合不力,州县接连失守。至正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才调兵遣将,收复所失州县。四川行省平章咬住与参知政事答失八都鲁以本部探马赤军三千征讨荆襄。知荆门聂炳也募土兵七万。向红巾军反扑,收回荆门、襄阳、归峡等州和中兴路,杀红巾军将领李太素,俘王权2。

    天完刚刚建立,于治平元年冬就东进淮西,十一月,下太湖、宿松、潜山。次年春,克桐城,攻打安庆。进占池州、铜陵、无为。二年,克婺源、休宁、黟县、歙县。并由徽州向杭州挺进。江西的红巾军进入福建,得到当地起义军的响应,下建宁、泰宁,直入邵武。又进取顺昌、将乐、万安,围攻延平(福建南平)、建安(今建瓯)、建阳,近逼浦城、松溪,攻古福安、宁德。红巾军张榜召民入伍,“沿江贩负、深山樵采之徒蜂起”。各为千户、万户、总管3,红巾军在福建的影响迅速扩大。他们有良好的纪律,不杀不yin,只召民入伍和“摧富益贫”。将领王善进攻福宁,俘其知州王伯颜,劝其归降说:“闻公有惠政,此州那可无尹,公为我尹,可乎?”伯颜不从,遂与监州阿撒都剌同被杀。十三年春,王善又连下罗源、连江,擒斩巡检刘浚。福州曾一度被攻占,后因元军援兵至。红巾军撤围走。王善为刘健募人杀害4。

    同年,天完部分军队进入衢州路和建德路,占领开化、淳安、建德,攻取常山、江山等县,以孤军无援,不久撤走。主力则往攻杭州。七月,大军抵达杭州,杭州元官相继逃跑。平章定定、教化逃往嘉兴,郎中脱脱走渡钱塘江,红巾军自北门入城。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战死。杭州路总管宝哥自溺于西湖。红巾军进入杭州,“不杀不yin”,只将“府库金帛,悉数辇运以去”5。

    杭州的失陷使元廷大为震动,立即组织力量围剿红巾军。平章月鲁帖木儿与宣徽使八忒麻失里领兵自淳安入徽州路,切断红巾援军入援之路。浙西廉访使合剃忽纳由绍兴率盐卒过江,会同官军攻杭州。平章教化与济宁路总管董搏霄也从湖州统兵反击。红巾军力不能敌,败退。

    自杭州撤出的红巾军在得到接应后,声势再振,入湖州,吴兴,克宜兴、溧阳、溧水、常州、江阴,攻京口(今江苏镇江),逼集庆(今江苏南京)。但元军占领了红巾军的根据地徽州,红巾军失去后援,所得之地不能守,至年底,为元军击败,所得之地尽失。

    这年,天完军也曾进入湖南,攻克长沙、岳阳。一度占领常宁、道州、宝庆路(今湖南邵阳)。

    治平二年闰三月,元朝调动兵将,全面部署镇压红巾军。下诏今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东讨荆襄;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以兵守江东、西关隘;命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与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讨南阳、襄阳;刑部尚书阿鲁讨海宁;江西行省右(左)丞火尔赤与参知政事朵祷讨江西;以浙东宣慰使恩宁普代江浙行省左丞左答纳失里守芜湖;命江浙行省右丞兀忽失、江浙行省左丞老老与星吉、不颜帖木儿、蛮予海牙同讨饶、信。

    天完红巾军是在元朝政治腐败,纲纪松弛,文恬武嬉,因循怠惰,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组织准备后突然向元朝政府军进攻的,故在战争初期,所向克捷。但它的领导力量薄弱,徐寿辉“无他长”,只是以“相貌异众”被推举为帝6。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最终的奋斗目标。队伍人员成分庞杂,思想涣散。不懂得在攻下的地区建立政权,巩固战斗成果。因此,在元朝政府军组织反击和地主武装的联合打击下,所下州县,又迅速丧失,反抗活动也很快陷入低潮。

    四年(至正十四年,1354),天完政权的核心潜伏于山泽,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停止,只有个别地区的红巾军余部仍在相机袭击元兵。但天完军队所过之处,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各地不断爆发反元起义,为天完势力的复振准备了条件。同时,刘福通、张士诚两支队伍有了新的发展,分散了元军的力量,也给天完的再兴提供了机会。

    五年(至正十五年,1355),天完的首领们走出山泽,再次掀起反元高潮。

    正月,天完将领倪文俊复沔阳,以火筏烧蒙古王子报恩奴的船只,报恩奴死,俘其妃妾。陈友谅起于黄篷三月,天完兵再下襄阳路。襄阳世袭万户杨克忠死。

    五月,倪文俊自沔阳攻中兴,元帅朵儿只班死。

    七月,倪文俊再下武昌、汉阳。

    九月,倪文俊围攻岳州。

    十一月,天完军占领饶州路、婺源。

    十二月,攻祁门、黟县。

    六年(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倪文俊迎徐寿辉至汉阳,遂以汉阳为都城。天完军再下徽州路。

    三月,倪文俊下常德。五月,下澧州。八月,下衡州。九月,攻占兴国。十二月,攻下岳州,俘威顺王子歹帖木儿。

    七年(治正十七年,1357)二月,倪文俊破峡州。

    当天完军势力再起后,元朝也开始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个别起义军首领在高官的诱惑下产生动摇。丞相倪文俊以王子歹帖木儿为质,求为湖广行省平章7。

    倪文俊,河南江北行省沔阳人,号蛮子。世以渔业居黄州黄陂。天完政权建立,文俊参加起义。至正十五年天完势力再起后,文俊战功为多。他“善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8。为实现其降元取高官显爵的愿望,不惜杀害天完政权的领袖,窃夺农民反抗斗争的成果。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成。自汉阳逃奔黄州,为陈友谅袭杀。友谅自称平章。十年(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天完政权灭亡。

    注释1谈迁《国榷》;参见杨讷《天完大汉红巾军史论述》,《元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2年。

    2《元史·哈剌八都鲁传》、《元史·聂炳传》、《元史·顺帝纪五》。

    3《万历福宁州志》,参见《元代农民起义资料汇编》中编第一分。

    4《元史·刘浚传》:浚妻为真定史氏,当红巾军南下之际,尽出奁中物募军。红巾围攻福州。刘浚与之战于中麻,中箭坠马,与其子刘健同被擒。浚不屈被杀,王善特舍其子健,令其收父尸。

    刘健尽散家财,结死士百人,诈为工商流丐,入红巾军。发火乱军,使自相屠戮。王善、陈伯祥被擒,磔死于帅府。

    5《南村辍耕录》。

    6《草木子》、《明实录·徐寿辉传》。

    7《元史·成遵传》载,倪文俊质威顺王之子,而遣人请降,求为湖广行省平章,朝臣欲许者半。参议中书省事成遵反对,并以项羽执太公事为例。

    8《草木子》。

    第三十六章

    陈友谅兴败陈友谅,河南江北行省沔阳渔家子。“少读书,略通文义”1。徐寿辉起兵时,参加起义,为倪文俊簿书掾,后因攻城略地有功,文俊使其领兵,升为元帅。

    天完治平五年(至正十五年,1355),倪文俊迎徐寿辉居汉阳后,渐专天完政柄,友谅心不能平。七年,文俊谋杀寿辉,友谅更乘衅袭杀文俊,自称宣慰使,寻自为平章,cao纵天完政柄,将这支武装力量当成自己谋富贵、图大事的工具,徐寿辉“徒存空名”而已。

    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天完政权控制了长江中游、洞庭湖周围和鄱阳湖北部地区。此外,尚有四川的明玉珍部和袁州的欧普祥部。其中心地区除东北一隅与朱元璋接界外,周围仍处在元朝势力包围之中。陈友谅掌握了天完大权后,打击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依然是元朝势力控制的地区。

    十月,陈友谅沿江东下,袭击安庆。十一月,屯于山口镇。与安庆守将余阙大战于观音桥。

    八年正月,陈友谅与赵普胜、祝宗分别攻其西、东、南三门。元将余阙分兵守御三门,自当西门。“阙身中三创,被十余枪,力尽,引佩刀自刎死,堕于清水塘”2,攻围两月后,城破。

    攻下安庆后,陈友谅顺流而下,进攻江西。五年前,天完红巾军在江西曾横扫诸州县,至此仍有红巾军余部在境内活动。而欧普胜的势力仍占据袁州。经过天完初的打击,元朝虽收复了大部分州县,力量也相应削弱,加之当初配合官军镇压红巾军的地主武装遭到蒙古、色目官僚、将领的排挤和杀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这一切,都为陈友谅的顺利进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月,陈友谅部将王奉国袭击信州,大军号称二十万。四月,赵普胜自枞阳进军池州,俘元枢密分院院判赵忠,下池州。同月,陈友谅占据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王奉国占领瑞州。

    陈友谅时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火尔赤任专权柄,与省臣道童不和,贪忍不得将士心。“陈友谅由九江亲率水兵乘风一夕掩至,官军、义兵势衰不敌,城遂破”3。火尔赤逃遁。道童退至抚州路,“欲集诸县义兵以图克复,而势已不可为”。不久,天完追兵至抚州,道童渡水相拒,死4。

    五月,陈友谅遣康泰、赵琮、邓克明等率军前往福建。

    友谅自领兵下吉安路。时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萨里、都事吴伯都剌皆总兵分省于吉安,漫不事事。陈友谅以大将熊天瑞往攻吉安,吴伯都剌遣其将塔普援吉,反降于熊,而为向导,生普庵萨里、吴伯都剌皆遁,众大溃,城陷。熊天瑞又占领抚州,俘抚州达鲁花赤完者帖木儿。

    陈友谅遣将幸文才围攻赣州路(今江西赣州),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撒里(全普庵萨里)与总管哈海赤斩其劝降使,擐甲登城拒守,力战凡四月。九月,兵少食尽,全普庵撒里自刭死。城陷,哈海赤被俘,不降,被杀。

    十一月,陈友谅下汀州路(属江浙行省,今福建长汀)。

    天完治平九年(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陈友谅在横扫西行省后,又入江浙。

    三月,略地衢州,同时遣将进攻襄阳。

    六月,王奉国、陈友德占领信州路(今江西上饶),守臣江东廉访使伯颜不花的斤战死。

    时伯颜不花的斤为江东道廉访副使,自衢州引兵援信州,先在城东败陈友谅将王奉国。伯颜不花的斤入城与镇南王子大圣奴、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分兵自南、北两门出城迎击王奉国。获胜。友谅弟友德急攻东城,并遣使说降,伯颜不花的斤杀使者,誓与城共存亡。信州被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军民,唯食草苗茶纸,既尽,括靴底煮食之,又尽,掘鼠罗雀,及杀老弱以食”5。天完军xue地百余所,或鱼贯梯城而上,城中士力疲,不能战,席闺出降,大圣奴、参谋海鲁丁皆死,伯颜不花的斤自刎,城陷。

    十一月,陈友谅兵突入杉关(今福建邵武西北)。遣邓克蛰建昌路(今江西南城)等三路入闽。自此,结束了江西的战事,重点转向对朱元璋的战争。

    军事上的顺利进展,提高了陈友谅的声望,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他一方面继续向西北的荆襄地区扩展势力,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加紧了篡夺天完最高领导权的活动。陈友谅自杀死倪文俊,实际上就掌握了天完政权的领导权,徐寿辉在远离前线的汉阳,对陈友谅的行动已无力控制。但天完军安庆守将赵普胜是他夺取政权的一大障碍,故陈友谅的夺权活动必自铲除赵普胜始。

    赵普胜,别号双刀赵,是天完最早的将领之一。当天完红巾军反元活动陷入低潮之际,结寨巢湖,坚持斗争,曾与朱元璋共事。天完再起,复归。他堪称骁将,却勇而寡谋。在反元和与朱元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资历更在陈友谅之上,故素为陈友谅所忌。所守的池州,又是朱元璋向西发展的必争之地。于是,朱元璋利用陈友谅与赵普胜间的嫌隙遣人入友谅军中行间。普胜不察,“见友谅使者辄诉功,悻悻有德色。友谅衔之,疑其贰于己”6。至正十九年九月,朱元璋大将徐达败赵普胜军于潜山,友谅遂以会师为名,亲至安庆。“普胜不虞友谅之图己,闻其至,具烧羊迎之雁汉,登舟见友谅。友谅就执杀之,并其军”7。既除普胜,陈友谅即可无所忌惮地篡夺天完政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