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陈郡谢氏在线阅读 - 第26节

第26节

    秋姜笑道:“下场比的是书法字帖。历代名士的真迹再好,也不过是传闻居多,怎能与今朝大儒相比?”

    元晔望向她,微微挑眉,试探道:“三娘子的意思是——”

    秋姜与他露了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又道:“邸下如此聪慧,怎会不明白三娘的意思呢?南北士子大儒,何人能及琅琊王子封?王公学富五车,词赋精妙,论书法,更是冠绝南北,无人能及。邸下是王公的首徒,常随侍王公身侧,想必对令使的字迹、行文习惯极为熟悉吧?”

    元晔轻嗽一声,好似不经意般避开了她的目光:“欲步蟾宫,奈浅薄驽钝,未得蜚冲。家师时常训诫,督导晔勤学苦练,不过晔过于懒怠,太过辜负,亦极为羞惭。”

    “邸下这推脱之词,大类相似,可以换个花样不?”秋姜懒洋洋地掀起唇角,“‘江陵檀郎’若是浅薄驽钝、散懈懒怠,天下士人岂非都是瞎子?昔年范阳登高雅集之时,少傅、少师莫非都吃错了药,大雾蒙了眼?”

    元晔苦笑一声:“三娘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晔敬重家师,怎可肆意伪造家师字迹?岂非不恭不敬、不孝不义?”

    彭城县主见他这样为难,心有不忍,神色不由有些动摇。

    秋姜却毫不退让:“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不到处说,谁会传出去?你若真的敬重令师,何以在意一副书贴?又非冒认自取,就当学习临摹了。”

    元晔被她逼得没有办法,却也生不起气来,终是妥协:“三娘切记,出了此间,此事便都烂在你我心里。”

    秋姜双手一抵,朗声笑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婢子不刻搬来书案,铺展开一卷藤纸。李元晔却皱了皱眉。元梓桐道:“有何不妥?”

    他伸手拂过这张藤纸,道:“家师幼时适逢战乱,举族迁移时流落坊间,贫寒困苦、几乎无几生计,便用麦秸在地上练字。虽然后来回归祖地,生活优渥,却极为珍惜纸张,素来只用最普通的粗麻纸。”顿了顿,又道,“既是仿造,哪有用新纸的道理?”

    元梓桐了然,忙叫婢女去置换,回头道:“郎君心思缜密,阿奴叹服。”

    “县主严重。”

    这次,婢子按照吩咐换来了质地粗糙、又有些旧损的麻纸,元梓桐便要为他研磨。元晔抬手微微挡住,对她一笑:“晔始自习字,大兄便教导‘研磨需自己’,是以不敢假手于人。县主身份尊贵,请于一旁稍后。”

    元梓桐捉着披帛一角轻轻应了声,退后一步,面颊有些绯红。

    李元晔写的不是什么名家字帖,而是一卷《佛遗教经》,很醇正的行书,秾纤间出,恍若行云流水,大气端方,还未写完便气象天成。

    秋姜心道:像王恭的喜好,若是这人自己,恐怕喜好更为灵动跳跃的小楷居多。写的也不会是什么《佛遗教经》,而是《洛神赋十三行》什么的了。

    秋姜的书法也是一绝,自然能看出他的功底绝非自己可比,心底又是欣羡,又有些妒忌,颇为微妙。

    写罢,他将簪笔轻轻搁在一旁,道:“若要以假乱真,还应蒙些灰尘。”

    秋姜莞尔笑道:“正是如此。”回头却见元晔负手而立,笑望着她,目光深沉,忙回过神,若无其事地告辞退了出去。

    沈仲容等得久了,心里就有不耐,好不容易元梓桐出来,立时便笑:“县主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不知这次准备可充分了?”

    元梓桐道:“你别得意,这次定叫你输得心服口服。”

    沈仲容回头就揭了婢女手中的缎布,底下捧着的赫然是一贴《宣示表》,沈仲容笑道:“这是王献之的真迹。若有人不信,可上来查验。”

    当下就有人围过来看,几番下来,都啧啧赞叹。

    元梓桐冷笑着揭了自己的,亲自捧了展示给众人看:“《佛遗教经》,琅琊王恭的真迹。我朝大儒,还比不上一个已作古的学士?”

    真要论谈,这还真的分不出个所以然。但是人都有偏好,在座众人无一不是王恭的拥虿,先代的大儒,终究比不上实实在在的。

    又有人道:“王子敬擅书法字画,确实高才,但也仅仅如此,不若王恭博学广阔,无一不精,无一不识。”

    剩下的人纷纷附和。

    沈仲容气不过,左右环顾,忽然对元晔所在的方向道:“是真是假还不可知。檀郎是王公高徒,还请上前一观,以免鸡鸣狗盗之徒乌鸦作凤凰,欺世盗名。”

    元晔口中的酒差点喷出,忙忍住,低头用帕子遮掩,起身上前。众人也都看着他,他只得似模似样地鉴别了会儿,神情凝重,过了会儿才道:“确实是家师的字迹。”

    秋姜躲在众人身后,强忍笑意。

    元梓桐终于扳回一局,看着沈仲容亲手撕了那张《宣示表》,天可怜见,她的手都在颤抖,可见痛惜到了极点。

    第039章 思公子兮

    039思公子兮

    斗宝结束后,众人也都有些乏了,元修便和几人一同归座,依次鉴赏她们带来的歌姬舞伎献艺,当然,其间还有喝醉了酒亲自上阵的。

    秋姜没这兴致,跪得久了,膝盖更是隐隐作痛,看着周边这些跪了几个时辰还能保持端正的坐姿、兴致高昂、拍手称快的人,她由衷地佩服。

    “诸位的家姬都极为出色,有精读诗书的,也有能歌善舞的,予与诸君同乐,眼界大开。”待一曲舞毕,元修举樽与众人同饮。饮罢,笑着望向元晔,“怀悠带来何物?”

    元晔笑道:“晔出门在外久矣,不若在自家家中,此次赴宴,仅携鄙姬四人,献舞《白纻》,还望诸君不弃。”

    兰奴为他取来七弦琴伴奏,元晔正襟端坐,微微试了两个音。

    有客笑道:“陇西李四,最善抚琴奏笛,今日能听得四郎抚琴一曲,我等也不枉此行。”

    李元晔笑而不语,抬手拂过,指尖流泻出一串琴音,高低渐次,行云若水。秋姜发现他抚琴时坐姿极正,却不低头看琴,微微阖着双目,自在其中,可见技艺登峰造极。俄而峰回路转,乐音渐渐拔高,陡峭处,前方有个妙龄歌姬携抱琵琶揭帘入内,径自在大厅中央坐了,眸光如水,盈盈秋波暗送,容颜亦是清绝。

    不刻,一声清润沁人的婉转歌喉随着另一歌姬缓缓送来,更有两个身着白纻舞衣的女子闪身入殿,一左一右,扭腰甩袖,玉足轻挑,轻柔的纱袖在空中游龙转凤,化作旋转翩跹的云影,片刻又是回身急转,以袖掩面,争挥双袖,俄而舒缓,俄而疾走,一动一静,尽态极妍。两人容貌酷似,高矮相同,俨然是一对孪生姊妹,舞步时步伐一致、甩袖扭腰的动作也保持一个调子,却是左右完全相反的动作,仿佛在看镜中起舞的一个人。

    有人抚掌:“妙,妙啊。”

    殿内香风阵阵,恍若春临。

    一曲毕,元晔轻轻扬手,示意那四人上前来。待得近了,众人才看清,除却方才跳舞的两个小姑外,其余二人也是极为相似的容貌,只是气质迥异,那弹奏琵琶的冷若冰霜,而歌唱的女子则巧笑倩兮,灵动活跃。跳舞的两个女子亦是一冷一热,不过一个婉约,一个妩媚。

    元修虽然阅女无数,也鲜少见到这样曼妙的,不由露了一丝兴味,元俊则已是直勾勾地盯着看了。

    元晔微微一笑,道:“还不报上你们名字。”

    四人齐齐一欠身,那弹奏琵琶女子冷声道:“奴家李荒女,是邸下家中的家养奴婢。”

    跳舞的左边女子道:“奴家白未客。”她右边的舞女接道,“奴家谢令娇。想必诸君定然疑惑,我与白氏谁为阿姊,谁为阿妹?”

    细看,她的眼角比白氏多一颗泪痣,端的是媚骨天成。

    有看客嘻嘻笑道,催促她快说。

    谢令娇嫣然一笑,掩袖遮面,娇嗔道:“奴家不过比阿姊晚出生片刻罢了,便要终身唤她阿姊。”

    又有客人调侃道:“你们孪生姊妹,怎么一个姓白、一个姓谢?”

    这次接话的不是谢令娇,只见那白氏微微一笑,笑容端庄,却有些凄婉:“乱世桃花,逐水漂流,身份姓氏哪里由得自己做主?不过主家赐予什么,便姓什么。”我见犹怜,不过如此。

    最后那歌唱的美姬上前几步,对众人一福,笑道:“奴家是四人中最小的,今年不过十一岁尔,本是一歌坊中的妓子,幸得邸下搭救,方未免流落风尘。今朝得见诸君,真不枉来这世间一遭。诸子风流倜傥,仪表嘉仪,阿丑不甚荣焉。”

    “你长得不丑,怎么自称阿丑啊?”元俊忽然指着她笑道,饶有兴致。

    任凭他目光露骨,这歌姬笑意丝毫不动摇,又是扭着腰肢一福身:“奴家自幼容颜出众,家里人怕养不活,便取了这个小字。奴家姓卢,名莫愁。”

    众人皆笑,元俊眸中更是异彩连连。

    李荒女、白未客、谢令娇、卢莫愁。

    ——名字倒取得好。不像寻常歌姬舞伎,倒像文人sao客。

    秋姜笑了笑,举樽啜饮。

    “既然邸下赏识,晔便将她赠与邸下。”元晔递过一个眼神,卢莫愁会意,低头过去伏身跪倒,“阿丑见过主君,主君万安。”

    “快快请起。”元俊招手道,“上前来。”

    卢莫愁依约跪到他身侧,为他添酒劝进。元俊哈哈大笑,在她臀上抓了一把,笑得不怀好意:“阿丑可侍奉过你家郎君?他可是个妙人啊。”

    “那阿奴不被诸位女郎看杀了?”卢莫愁作势在他胸口轻捶。

    众人朗朗而笑。

    元晔又笑道:“晔将李荒女与谢令娇,赠与永安公。”

    元修笑道:“如此佳人,怀悠忍痛割爱了。”

    “宝剑赠英雄,窈窕予君子,这是她们的造化。”元晔浅浅一笑,那二人便膝行上前,一左一右跪到元修身侧,为他把酒换盏。

    “好。”元修大笑。

    翟姜女却在此刻上前,用他人都听不到的声音附在他耳边低声道:“邸下不要中计,这是在你身边安插眼线呢。”

    元修道:“难道我惧怕区区两个女子不成?”抬头对众人举樽,大声笑道,“请诸君共饮。”

    元晔又将剩下的白未客送给了元俊手下的一个家令。

    依次又是几场歌舞,觥筹交错,众人互换了府中的歌姬舞伎,沈仲容却出席道:“方才听檀郎一曲,叹为观止,不禁有些技痒。四娘献丑,希望诸位不要笑话。”

    众人鼓掌,更有婢子奉上案几和七弦琴,在她跪坐演奏的四周围上屏风。

    她试弹了一个前奏方进入正曲,悠悠如流水,四周都变得安静下来。过了会儿,沈仲容和着琴音唱道:“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元梓桐听不懂这曲音,却见她不时望向李元晔,心里疑惑,不由遣了婢子来问秋姜。

    秋姜听了原委,不由干笑一声,斟酌着对那婢子道:“你与县主说,这是《九歌·湘君》中的词句,是为了祭思湘君。”

    那婢子不解道:“是何意思?”

    秋姜笑道:“这诗本与《九歌·湘夫人》相映衬,以湘夫人的角度描述了夫人久盼湘君不归的迫切、失落的心情,寄予了女子对心爱的郎君的思念与爱慕,寓意求而不得。”

    那婢子再傻也明白了,旋即红了面孔,低啐一声,和她道了谢便匆匆回去复命。隔着屏风,秋姜都看到彭城县主咬牙切齿的表情了,心里为沈仲容默哀。

    夜半,她出得殿外,冷风一拂,被酒气氤氲了一晚上的脑子忽然清醒了些。迎面呼了一口气,锦书为她取来大氅披上:“娘子小心着凉。”

    秋姜道:“你去吧,我想一个人清净会儿。”

    锦书不敢忤逆,福了一福躬身退下。

    秋姜径自站了许久,身上也感染了霜露的气息。额头上好似滴上了什么,有些沁凉。她探手一摸,指尖是濡湿的,抬头一望,又是一滴水珠落到她的面颊上。

    原来是下雨了。

    秋姜伸手挡雨,雨势却像是蛰伏许久,顷刻间如倾盆般泻下。

    身后传来脚步声,踏在枯叶上发出“嘎吱”的声响。秋姜回头一望,看到近到眼前的人被微风扬起的素白绢纱罩衣的广袖一角,袖中伸出修长的手,手中此刻正握着一柄油纸伞。

    “这天还不到六七月,春寒料峭的,你不多穿件啊?”秋姜对他笑道。

    元晔在明黄色的伞晕下对她微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点严寒都受不了,将来如何成事?”

    “说的也在理。”秋姜点点头,笑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来你我志趣相投。”元晔微微一笑,直直地望着她,“三娘于晔,当是此生知己。”

    秋姜避开了他的目光,劝笑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邸下在这说说便罢了,要是让旁人听了,恐怕三娘要被众女郎怨怼极了,县主第一个不放过三娘。”

    元晔哂笑一声,语气有些冷淡:“三娘何必提那些俗人。”

    秋姜语塞,竟不知如何应答。

    “不说了。”他淡笑着望了一眼星空,回头对她道,“良辰美景,岂能辜负?三娘可愿与晔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