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
这回的事情和以往不同,以往是你需要知道圣意,然后出推算结果;这次谁都知道圣上是有心在海贸专营上有所建树的,但是若是张侍郎一行已经遇难,圣上的意志也不能让大几百人死而复生啊。在钦天监想要有所作为,还是得推算准确,建立口碑。所以也有人直接出了凶多吉少的结果。 总之,不管是在钦天监各官员的预测,还是民间僧道、术士的预测,都是悲观的多,乐观的少。当然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长康宫还是东宫,都有各自派系的钦天监官员不动声色的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林如海和黛玉议事的时候还说:“果然如玉儿所料,一切都有长康宫安排,咱们只需要静待时机便好。” 黛玉浅笑一下道:“这还不算什么,其实咱们还可以再加一层保险。” “玉儿的意思是?” 黛玉瞧了瞧北门方向,道:“改明儿我们去拜访一下定慧大师。” 林如海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在钦天监官员各显神通,陆续拿出测算结果的同时,林家女眷又去了一趟牟尼院。 黛玉并不信佛,准确的说,黛玉不信任何宗教,但是黛玉也从不会诋毁贬低任何宗教,所以每次来牟尼院,黛玉皆和定慧大师相处愉快。 且不管世上有没有真正的轮回长生,有没有哪个宗教大师能够知过去晓未来,至少能够成为大师的人,在学问和智慧上都是顶尖的。而且黛玉觉得,每个在宗教领域有所成的大师,都是出色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和这些人交流,总会有所受益。 牟尼院的定慧大师自然也知道这些时日满京城的流言蜚语,且这些时日,求见定慧大师的人极多。当然,并非是什么人来了,定慧都会相见。管你皇亲国戚,高官厚禄,佛门拒绝起人来就四个字‘缘分未到’。 但是黛玉每次来,是能见到定慧大师的,一是因为林家收养苏岚的香火情,二是定慧和喜欢和黛玉说话。研究佛法到一等的程度,哲学上的造诣是极高的,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黛玉年岁虽小,却会给定慧一种交流起来极舒服的感觉。 林家一行到了,依旧是先去烧了香,黛玉才问定慧大师可在寺中。 虽然定慧大师现在时常自己参禅,已经不大见客,但是林家与别个不同,知客女尼见林姑娘问,便去问了定慧大师,得了允许之后带着林家女眷往后院禅房去了。 见礼之后,黛玉依旧拿出自己准备的功课向定慧师父请教。这些时日黛玉看书遇到些疑问,还有她自己思考朝堂格局时产生的一些新的理解和感悟,都记在一个本子上。趁这回来牟尼院,便向定慧大师请教。 这方面,贾敏和英莲虽然在女眷中也算极有学问的了,还真听得云里雾里,就是苏岚也是似懂非懂。当然,这不是说她们不够聪明或是素质不够,而是黛玉提出的问题和思路,是她们从未涉足的领域。 宗教因为披上神秘的色彩,在古代被人膜拜,在后世的无神论眼中,往往又被全面否定,以至于很多人并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宗教。 但是如果以哲学的角度去看待宗教,就会发现宗教的很多理论和思想其实是非常先进的。甚至后世有一句话叫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先不论这句话对与不对,起码说明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们,对宗教的一些思辨方法和理论是认可的。 黛玉为什么思路比之常人开阔,为人更超脱,就是体现在人家思辨能力上;而宗教界的大师,之所以给人超凡脱俗之感,也是因为在思想上到了更高的境界。所以黛玉虽然未入佛门,跟定慧大师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还真能对得上话。而且这种讨论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往往一场交流下来,双方都会觉得受到启发。 贾敏和英莲实在听不明白,礼貌性的坐了一阵,便出去赏景了;苏岚是带发修行过的,虽然她出家的时候还小,又牵挂着家里,于宗教哲学上的造诣还浅,插不上话,但是初时还能听懂,也觉受益匪浅。 后来,黛玉和定慧说的越来越高深,苏岚也实在听不懂了,便起身行礼,退出禅房去寻贾敏、英莲。也不怪苏岚听不懂,黛玉后来请教定慧大师的内容已经不是这个时代可以在任何书籍上看到的了,乃是黛玉自己对于后世接触的马列毛思想的理解和疑问,特地换了一套类似于宗教语言的说法请教定慧。 说是请教,不如说是黛玉自己有所理解和感悟之后,便找一个哲学上有造诣的人交流,也听听她人的看法。这种东西,也就定慧大师这样整日参禅思考哲学问题的人能接住。 二人讨论良久,黛玉都记了笔记。末了,黛玉对定慧说:“多些大师解惑。大师,现在京城流言四起,民心思乱,大师可否送我一样药材安抚人心。” 但凡名刹古寺,除了接受香火外,也会准备粥衣药材施舍救济需要的人,寺中确然被了一些常用药。 定慧就问:“何种药材可安民心?” 黛玉道:“当归。” 定慧自然知道现在外头传得纷纷扰扰事的乃是礼部侍郎带队南下参加海船试航,如今杳无音信的事。而黛玉要的当归,虽然补血活血,搭配其他药材确然有安神养心的作用,但黛玉要的安民心绝对不是指的这个。 于是定慧大师道:“若能安民心,自是贫尼所愿,但林姑娘可否告知贫尼,当归如何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