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我在古代建书院(基建)在线阅读 - 第 9 章

第 9 章

    盛致清惊讶的看过去,那个女人她还有印象,是在李猎户那里买rou的那个妇人。

    看到她头上的白麻,盛致清心中一软,柔声道:“嫂子你不用着急。我这一次先各要三百斤,六月初二才开始出门,你可以慢慢准备。”

    第一次试水,没有人敢把家里贵重的海鲜鱼干拿出来,但多的是孩子去捡海菜来换零钱。经过顾生的帮忙最后村里也找了二十个人组成商队。等到六月盛致清和自家哥哥商量过后,商队也按照原计划出发。

    路是盛致清走过的,哪里有山贼匪徒都可以避开,实在避不开的也有顾生和盛致清这样的人在,所以路上没有财务损失。

    到了延州,盛致清带来的海菜不是特别的受欢迎,但海鲜鱼干倒是比较吸引他们。倒空了一车海货,换成一百来两的碎银还有咸菜,商队继续往西走。

    除了盛致清和顾生,其他人都没有出过淮安县,有的甚至还没有出过王家村。见到几乎顿顿有rou有奶的西北人,众人免不了羡慕。

    “奶奶的,怪不得这北方的蛮子长得比咱们大个,这天天不是rou就是奶的能不大个吗。”客栈大堂上,商队的人咬着手里的rou干狠狠道。

    “这里的rou比咱家便宜呀,回去的时候能带点回去就好了。给家里的娘们和孩子都尝尝。也算是沾个rou味了。”王家仁眨巴眨巴嘴,不舍又急切的舔了舔手上的油脂。

    王二摇头道:“rou好吃,不过我娘肯定咬不动,要是这些奶可以带回去就好了。虽然喝起来有点奇怪,但正合适我娘吃。”

    奶制品?盛致清心中飞快闪过一丝什么,没来及捉住。

    “盛掌柜,咱啥时候出发啊?我们都吃完了。”见到盛致清下楼,商队的人都三下五除二的把手里的东西解决完,眼巴巴的看着她等候差遣。

    “给你们半天的时间去买东西,出来一趟总要给家里人带点东西回去。不过不能耽误商队的事啊。”盛致清挥挥手,直接放了他们半天假。

    商队走了两个月,回去正是过中秋的时候,这一听盛致清的话,都喜上眉梢连连结队出门。

    出来一趟要两个月,但来回都不走空,这一趟刨掉所有的成本,盛致清起码赚了两千两银子。这还是只有五辆车的规模,要是商队再大一点,东西再多一点,那一趟的利润,盛致清都不敢想。

    有了钱,盛致清立马定做了新车,重新置办好需要的装备。

    王家村的人早就翘首以盼等着他们回来了,见到去的人不但赚了钱,还买了rou和皮草回来给家里人,原本没什么想法的人,这下心也乱了。

    “唉,孩他娘,你说下一次我也跟着去吧?一趟两个月十两银子,出海打渔一年也赚不到。我一年跑个四五趟,明年就可以攒到钱给大娃成亲了。”家里的男人辗转反侧,最后闷声闷头道。

    女人也心动,搂着孩子几不可闻的说:“那就去,明天就去找盛掌柜。早点去,带点酒去。”

    “唉,我晓得。”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王家村一半的火炕上。

    第二天早上顾生一打开门,就看见二三十个青年,挤挤挨挨地蹲在他家门口。

    “怎么?你们这是在干嘛?”

    “生哥,早上好”“生哥,早上好”

    “嘿嘿,我们是来找盛掌柜的。”王家才憨憨的一挠头,不好意思道。

    “哦,”顾生恍然大悟,把门打开让人进来,“你们都是来找小清的?”

    说着回头叫了一声,“掌柜的,有人找你。”

    盛致清刚锻炼完,出来的时候正一身杀气,把门前这些大男人吓了一个激灵。

    “顾大哥说笑了,大家有什么进来说吧。”盛致清傻愣愣的让人进了院子,比顾生这个主人还像主人,还要麻烦顾生夫妻两帮忙招待。

    二十四个大男人,把小小的院子站得满满当当,排着队把手里的东西送给盛致清,被推出来的领头人把各位的来意和盛致清一说,盛致清连考虑都没有就答应了。

    “虽然我的商队收了你们,你们自己也都相识。但谁勤快麻利谁疲懒你们自己也清楚。不过我不管这些,到时候我要在你们之间分成三个小队,彼此相互监督,做得最好的每人一趟多发一两银子,第二的五百文。最差的就酌情处罚了。”

    “所以,到时候你们怎么分队,怎么管理最好先自己拟个章程给我。从下一次行商开始。”

    找了新的人手,盛致清按照盛青柏的意思提前给他们做了个培训,把该有的规矩都先立起来。

    与人手招新同时进行的还有收购货物,在王家村停留了五天,盛致清收到的货物就塞满了顾家的空房间还有仓库。而身兼多职的盛致清也被累得够呛。

    “盛掌柜,这是我的海菜,你清点一下。”陆陆续续的还有人把家里的东西拉来顾家,盛致清看着秤,算价格,旁边的妇人看到率先一步开口报数,“一共是一两二百文吗?”

    慢了一步,盛致清好奇地抬头,原来是之前头上戴白麻的妇人,“你心算很好?以前学过吗?”

    “以前家中的海货都是我出去卖的,所以熟能生巧吧。”妇人有些羞怯,却也大大方方的回答了盛致清的话。

    盛致清点点头,看了一下她带来的东西。比其他人晒得要干净,还细心的分门别类地放好每一样东西。

    “嫂子怎么称呼?还能算大一点的数吗?”盛致清问道。

    徐素猛地睁大了眼看她,心中一阵激动,绷直了身子,紧张地回答,“徐素,掌柜叫我徐王氏就行了。我可以的,我还可以学更多的东西。”

    “这样子啊,我这里缺一个财务和管理,负责清点货物和做账,你看你可以胜任吗?要是可以的话,明天就过来跟我干活。跟商队的话一次也是给你十两银子,不跟队的话一个月二两。你觉得怎么样?”

    二两银子,她和三个孩子起早贪黑捡了两个月的海菜才赚的一两多,这么高的价格怎么能让人不心动。

    徐素激动得手掌心都勒出了红痕,她重重地点头,“可以。不过跟不跟商队出门,掌柜能不能让我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我下午就过来给您消息。”

    “可以,这个是大事,是应该和家人商量的。”暂定休整几天的盛致清也不着急,把货款结清了就让她回去。

    “顾大哥,你说我在你家建一栋和你这个差不多的房子要多少钱啊?”看着被货物占满的院子,盛致清终于后知后觉的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房子了。

    “你想要在这里起房子?”顾生微惊,倒也想得明白,“你这个生意要是长久做,确实是应该起栋房子比较方便,我起这个用的不是最好的料子,花了不到一百两而已。你要是做个差不多的,一百五十两包家具也是顶顶够的。”

    略一想,这个价格倒也不贵,盛致清便点头道:“那行,这事村里有人会做吗?包工钱二百两可以让之前给你做房子的人来建吗?大概多久可以建好?”

    顾生被她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头昏脑涨,捋了捋道,“可以,你出去跑一趟回来就差不多做好了。我去给你找人。”

    盛致清给了建房子的银钱,不顾顾生的反对另外塞给他一百两做报酬。

    八月末是通化府秋收的季节,这个时候纵使是有天大的事也大不过这个。王家村的田是不多,但家家户户也都种有水稻。为了秋收,盛致清不得已把商队推迟半个月出门。

    正好这半个月的时间,可以跟顾生去把建房子的手续办好。也是在这个时候盛致清才真正的在大齐有了户口。

    “山民盛致清,女,未婚,落户王家村。年税十之五?”拿到手里的除了户籍还有一本小册子。主要是分给盛致清这种刚落户籍的山民。

    内容是可以分到的田地、需要交的税收等问题。

    这个时候的大齐为了招揽山民落户,会给五年的免税时间,但过了之后就要收百分之五十的税,如果是大龄未婚女性则要在原基础上征收百分之二十的税。

    看到这明晃晃的税收,盛致清眼前一黑,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百分之几十的税,这古代人是怎么活下去的。

    更别说这还是农籍,要是商籍还要比这重上一到三成。

    “小清那里税收不是这样的吗?”春娘见她脸色变幻不停,颇为好奇地问道。

    “商税十分之三都是重的了,农税不但没有,国家还会补贴给种田的农民。这个税收在我们那里确实是重税。”回忆起华国的政策,盛致清此时也满是感慨。

    哪怕自己不是靠地吃饭的农民,也觉得老百姓不容易。

    “这世间竟有这么好的国家!”春娘难以置信。不敢相信她说的是真的。

    “这是自然,不过我们那里发展得很好,和大齐不一样。”盛致清遗憾的摇摇头。

    她想起了自己以前生活的科技时代,而现在却是千年前的封建时代,这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