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七章:又谏东宫

第二百七十七章:又谏东宫

    那边在上演母女、姐弟团圆的喜剧,殷清风这边在向殷元等人做解释。

    殷清风无数次感慨他“出身”的这个家庭有多奇葩:老爹不管事、管事的嫡母又管不了他、生母怯懦、嫡长兄又端不起架子、长姐也不凶悍,胞妹还小、又没有和其他族人住在一起

    所以,他现在这种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把岳母和妻弟接过来的“先斩后奏”的举动,竟然没人反对和表示不悦。

    殷元在听到河东薛氏和柳氏的时候,只是奇异的看了一眼殷清风,裴氏的眼神稍微复杂了一些,闻氏则伤感的流泪。

    晚饭后,薛柳氏由裴氏招待、徐承德与薛仁贵交给了殷清栿。殷清风则出门直奔向东宫。

    殷清风到了书房的时候,发现长孙氏也在。殷清风心里小愣了一下,给他二人见礼。

    等殷清风站直了之后,李世民一拱手:“本太子见过兴亡小郎君。”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而长孙氏则笑而不语。

    这下殷清风是真愣了,兴亡小郎君是个什么鬼?看李世民那嘚瑟样儿,估计不是好话。

    “叔叔这是何意?”殷清风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看到殷清风的表情,笑得更是欢实了。长孙氏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你那潼关怀古。当天那掌柜的便连夜赶往长安来裱糊,这那装裱店里当时可是不少人在呢。因为都不知道你真实姓名,只知道是个年岁不大的小郎君。所以,那些好事者都称呼你为兴亡小郎君呢”说完,她嫣然而笑。

    殷清风这才恍然这个什么鬼的缘由,只是这妮玛的也太难听了吧?

    李世民在旁边凑热闹,将山坡羊潼关怀古又朗诵了一遍,然后说道:“你这是诗馀吧?”

    殷清风大拇指一竖:“不愧是大唐太子殿下,知识渊博!”

    不过听了殷清风的这赞美词,李世民却显露出尴尬的样子。他扭头看向长孙氏,“这是你长孙婶婶说的。还说什么隋炀帝首创,我也不懂这个。”

    长孙氏不愧是多学好学的大唐圣母,这长短句最早的记录便是杨广当时在扬州做的一个抒情词。至于内容殷清风忘了,但是他知道唐之前就有词的出现了。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式样,所以,“词”在唐朝叫做“诗馀”。只不过这唐人更喜欢五律七绝的,好像到了唐的中晚期,才开始慢慢流行“诗馀”的。

    李世民又尴尬的一笑,“好吧,你这次出行有什么收获没有。”说着,他坐了下来。

    “先说说那潼关怀古的由来吧。小侄先是去拜祭了一番女娲山,在那山上小侄联想很多。等回到栈取行装的时候,才有感而发的。”

    李世民夫妇静心等着殷清风往下说。

    “千百年来,从诸侯将相到君主帝王,他们归天之前便大肆修建陵寝。可是结果呢?除了他们自己的后辈子嗣,还有谁去祭拜过他们?还不都是便宜了那些盗墓贼?

    这一次游览女娲始祖曾居住过的地方,小子有了一些想法,现在说出来给叔叔和婶婶听。”

    李世民俩人露出好奇的神色。事关生荣死哀的大事,尤其是帝王的葬制,他们都想听听殷清风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小侄建议在那女娲山为始祖建一个巨大的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浮雕着关于始祖的一些事迹,再让人推算一下祭拜始祖的一个确切日期。每逢祭祖日,如果帝王不能亲自去,最少要派太子或皇子前往,以彰显我大唐敬祖尊祖的治国理念。”

    “好!就按你说到办!”李世民听了殷清风这么说,不由得大声称赞道,而长孙氏则笑着低头开始写着什么。

    殷清风继续说道:“这始祖的相貌自然不可考,但可以将婶婶的面容借来一用。”

    李世民张大嘴巴,然后伸出手指,指着殷清风,“你你你胆大包天!”

    殷清风看了一眼吃惊的长孙氏,“这有什么。如果有人议论的话,就让人散布说,咱大唐未来的皇后,是始祖转世来辅佐太子殿下的。到那时,谁敢不臣服叔叔?”

    殷清风的提议,差点儿没让李世民噎死。长孙氏更是捂着嘴,凤目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好半天了,李世民挥挥手,“这个再议、再议。”

    殷清风才不担心呢。以李世民这个爱妻狂魔的性子,这始祖的相貌八成会像她的。

    “小侄在那始祖山的半山腰,闻到一股硫磺气息。这半山腰,应该有温泉的存在。叔叔令人找出后,然后好好修建一番。在温泉处勒碑记载,此为当年始祖用来抟土造人是用的水。经过几千年后,化作温泉来滋养大唐百姓的身躯。然后在山脚下营造栈等,为祭拜的人众提供住宿。”

    如果李世民会使用现代语言的话,他肯定会说:你小子真几把能编!

    殷清风接着说道:“过河之后,我又发现一宝贝。

    诗经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伐檀,指的是砍伐青檀。这宝贝就是青檀!青檀有一个无可比拟的用途,就是可以在山石间生长。如果”

    “等等,这青檀能在山石间生长怎么就是宝贝了?”李世民打断殷清风的话,问道。

    殷清风白了他一眼,“坎坎伐檀兮的后面说道,河水清且涟猗。叔叔也几次路过大河,这大河现在还清澈吗?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由诗经到左传成书才多久,这大河就浑浊了?再加上”

    殷清风又讲了一遍关于历史上黄土高原的两次被破坏,“可能叔叔会奇怪小侄提这大河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大河两边植被的事情,早晚有一天这大河将改名为黄河。

    植被的作用就是为了束缚泥沙的,用一个准确的用词叫做保持水土。如果大河两边的水土没有保持好,大河两边的泥沙,就会大量的涌入大河里去。到那时,这大河的河道里就会充满了泥沙。

    而随着河道的抬升,百姓只能将河堤修得越来越高。终会有一日,这大河的河道比堤坝外面的农田还高。

    如果某一年雨水过大而堤坝决堤了,叔叔设想一下吧:决堤之处将会变成千里、万里泽国。到那时,将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失去性命?

    说一句让叔叔恼怒的话:即便是有一天我大唐被改朝换代了,可是就因为叔叔当初下令保护大河,使得大汉民族后人受益的话,叔叔的恩德也会被永、世、传、唱!”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和你说的青檀有什么关系。”

    “青檀的生长很快,而且在平地、山区都可以生长。

    叔叔应该知道:太行山、巫山以东、大江以北为平原地带,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为主。如果山地的树木遭到砍伐破坏,以长安周围八水为例,到那时估计只有渭水、泾水、灞水还在,其余的只能成为历史、到那时,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喘了一口气,殷清风接着说道:“还记得前年小侄求叔叔帮小侄到河西找一种杨树吗?这杨树就是为了如果哪一天这水土没有保持好,用来救治那些被破坏的土地。

    现在我又发现这青檀比那杨树更加有用,但是以小侄的能力,是不可能将这青檀遍植大河两岸的,所以只能向叔叔求助了。”

    又是一阵沉默后,李世民沉声问道:“既然你想了这么多,可有具体办法?”

    “青檀的种子成熟后,叔叔下令收集,遍种于大河两岸叔叔还可以下令:淮水、秦岭以北地区,每个百姓每年植树五棵以南地区,每年每人植树两棵。只要二十年,这大唐又会变成山清水秀的人间美景。

    这种植的树木不要规定什么固定的品种,也可以在河边、路边种各种果树。这些果树成熟后,不但可以保持水土,更可以滋养我大唐百姓的身躯。

    另外,这次出行,我看到河东地区已经按照叔叔的旨意,派官员下去教导新的种植技术。随着这新式耕种技术的普及,我大唐缺少食物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大唐在取消了庸与调之后,原先的租也可以由三石,改为两石,这剩余一石由种植树木来代替。种树只需出力气,与多交一石米来比较,他们更愿意去植树。”

    “嗯,你继续说。”李世民不置可否。

    殷清风看着长孙氏在不停的写,似乎在记录自己刚才说的那些内容。殷清风心里觉得奇怪,难道她现在改行当秘书了?

    “小侄沿着薄山中条山古称北麓走了一趟,发现那里基本是少则五六户,多则三十余户便为一个村落,而且距离县镇很远。这就造成了管理不便。

    以大江以南百越之地来说,那里不但有古百越之民,还有前朝的遗民在大山里面。这些人既不能为我大唐上交税赋,又因为长期与大唐各州、县不交往。长此下去,难免会多大唐怀有敌意。

    如果某个时期治理不好的话,他们就是叛乱之源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就是在这里出现的,武则天是第二位女帝。。

    从两汉开始,这人口都集中在关中和大江以北,但现在我大唐已经幅员到了岭南地区。偏偏那里又山地众多,而现在我大唐国朝初立,还不能有效的管理南方。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将那些位于山区的州、县撤掉,将民众集中在平原之地。一个是能保持水土,二,可以有效管理百姓。

    那么叔叔会问了,如果百年之后怎么办?到那时人口不断增加,平原之地就不够用了,难免又有人逃向山区。

    之前小侄谏议过,将高句丽作为大唐的磨刀石。但,再厚再韧的磨刀石也有被磨薄的一天。

    等大唐的朝政稳定之后,高句丽也就失去了作用。

    想必叔叔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这高句丽给我大汉民族带来的耻辱吧。每每想到我大汉忠魂,竟然没那些夷族叠成京观,小侄的心就隐隐作痛。

    等高句丽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后,这汉人的耻辱和仇恨就可由当代的帝王来昭雪了。

    以那片土地,生息两千万人口是没有问题的。还有高句丽半岛,那里也可以生养一千万人口。

    所以,这山区的民众,叔叔大可以迁徙出来。”

    殷清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随手抓过杯子喝了一口。他继续说道:“这一次出行,主要是为了帮薛繁星寻找家人。小侄发现薛繁星的胞弟是一个学武的奇才。但是留在小侄身边是没法教导的。小侄对兵法、兵书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殷清风就是用了一个常用的歇后语,结果长孙氏“噗呲”一乐,让他瞬间走神儿了。

    看了她一眼,殷清风接着说道:“既然他是习武奇才,自当拜名师为徒。这大唐谁不知道叔叔用兵如神?可是叔叔又每天忙于政事,所以小侄建议叔叔将自己用兵之法写下来。

    不但叔叔将自己统兵的心得记录下来,还有为我大唐开创的基业的功勋们,都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然后建一所军事学堂,专门教导军中的将士,或者是那些”

    李世民笑着打断了殷清风,“程知节他们最近就这军事学堂每日与那些文臣们争执不已。

    你这建立军事学堂的谏议,直接点了那些文臣的痛处妙”

    李世民没说咱们个妙法,殷清风也没问,“这学堂嘛,就由那些功勋们去讲课。他们当中有些人过些年难免会有英雄迟暮的感觉,不如到学堂去教书。一来可以教导将士和那些有志在沙场立功的年轻人,二来,也弥补他们不能再跃马沙场的遗憾三呢,可以留下宝贵的领军经验。

    除了为那些已经成丁的人准备学堂,还可以成立少年军营。”

    “嗯?”这个说法,殷清风上次可没提到,李世民问道:“少年军营?是什么?”

    殷清风说道:“长安城里好多勋贵子弟都有荫封。原先,无论文臣还是武勋,他们的后人都去堂学习然后进入仕途。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军事学堂。

    那些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之间的勋贵子弟,统统扔到军事学堂的少年军营里学习基础军伍本领。

    现在天下安定,而且那些勋贵也要从事商贾,这酒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朱门拥有了大量财富。这样的家族,难免会出现纨绔子弟。这纨绔子弟呢,是不甘心在家里扮演纨绔的,他们会满长安的惊扰百姓。

    所以,不如将他们扔进少年营,让他们接受严格的军营管理。等十八岁之后,那些想以文官出仕的去国子监、想进入军伍中寻求富贵的继续在军事学堂里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总之不能留在长安城里祸害百姓。”

    “那要是他们不去呢?”李世民问道。

    “不去?”殷清风一怔。

    这个问题他还没想过,沉思了一会儿,他抬头说道:“一些人进入仕途、一些人去沙场搏性命,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封妻荫子。

    叔叔可以下令:从律令实施开始起,那些荫封的子弟只有从少年营中出来后才能出仕,而且还要看他们在营中的表现。

    表现好的不管他在家族中是嫡子还是庶子都荫封。相反,如果已经有荫封在身的,如果表现不好,予以裁撤荫封。不愿意进入少年营的,不撤销荫封,而是停止俸禄。

    他们要是觉得不丢脸的话,可以不去。

    “哈哈哈,丢脸,哈哈哈,看谁敢不去好,单是这学堂的建议,我的大唐就万年永固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