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马哈木父子于四月初九在承天门外斩首示众,彼时京城民众无不欢欣鼓舞。至此以后,瓦剌部落烟消云散。”

    朱瞻基却知道瓦剌部落虽然衰败,但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鞑靼。不过这个时空,北明山铜矿的开发,已经把鞑靼人给拴在了那里,不会再成为祸患。

    朱瞻基点了点头,中官毛巡又继续禀报道:“四月初六,陛下下旨,将谷王朱橞及其二子皆废为庶人,其官属多诛死,只有典薄张兴因曾经事先告发,得以免罪。”

    朱棣废朱橞早有预兆,这次朱瞻基携带宗室出海,谷王府就没有派出世子或者郡王随行。

    朱瞻基对这些事情并无多大兴趣,问道:“两家银行如今发展如何?三月发生的贪污卫所军费之事,可有了结?”

    毛巡立即让随从找出了关于两家银行的资料汇总,回禀道:“银行开业已经四月有余,如今大明各军卫已经习惯了让士兵自己领取俸禄,只是盘剥之举屡禁不绝,依旧有不少上官按月索求底层军士俸禄。陛下如今让兵部携刑部官员,组成巡抚按察使团,分赴各地进行调查。”

    这个时代,军中将领贪污受贿成风,以往的各军卫,吃空饷,盘剥底层士兵的俸禄,那都是正常事。

    但是如今大明发展银行将网点开到了全国各县,所有大明官员,包括士兵的俸禄都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士兵的手中。

    这样一来,吃空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盘剥俸禄,想要杜绝还不可能。

    这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更因为上官对下属予取予求,甚至连下属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里。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上官不盘剥,那些下属也会将自己的俸禄奉上大半。

    这种时代局限带来的腐败,除非是将社会层次来个颠覆,否则根本无法根除。

    但是,这种社会架构的改变,是不能轻易触动的,不论怎么说,都没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将银行的事务汇报了一番,毛巡又开始汇报大明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也是朱瞻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后世世人才明白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商人就已经把道路畅通作为发展商业的重要基础。

    朱棣虽然不是一个重视商业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业几乎被內监控制,他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战争狂。在他的构想里,大明的机动野战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调动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

    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把修建三纵三横水泥路,当作是目前的基本国策。

    虽然这三纵三横的道路基本都是以京城应天府为中心点,但是这种规划更符合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

    因为如今的大明,除了东南稍富裕,其他地区都依旧贫穷。特别是北方地区,当初打的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依旧没有能恢复过来。

    在其他地区修路,是对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以应天府为中心点修建道路,不仅可以把京卫,京兵迅速调集到其他地方,更能让京城的商业得到更大的资源支持。

    朱棣现在就已经看出来了,当初朱瞻基告诉他,夹江工业区会比北明山铜矿给大明带来更大的利益,他还不相信。

    但是现在,夹江工业区只是发展了两年多,却已经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商业。

    朱棣现在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来管理这个夹江工业区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东西,他都没有真正看明白。

    而这里又给他带来了极大了利益,一个工业区,现在每年给他带来的收益就要超过五百万两白银的纯收益,这已经超过了整个大明税赋的四分之一。

    不到一县治地,能创造大明近三成的收益,要搁以前,朱棣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但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朱棣舍不得这个钱袋子,哪怕看不懂,也只能听之任之,然后自己慢慢研究。

    他现在唯一能搞明白的是,夹江工业区的发展,绝对不是复制几家同样的工厂就能模仿的。这是整个大明的技术,资源集中在一起,才出现的奇迹。

    有大臣上书要把这个工业模式在其他地方展开,比如同样有大江的武昌,洛阳,杭州等地。

    但是朱棣却没有同意。因为他还没有看清楚这个工业区的本质,却已经看到了这个工业区的可怕。

    他绝对不会同意在京城之外,也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工业集群,这会给地方官员带来数不清的资金和资源,也有了造反的本钱。

    如今这样的模式,其实是符合朱瞻基的计划的。

    夹江工业区现在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吸整个大明的血,在供应这一个工业区。

    在大明的科研和技术实力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之前,在这种模式很容易被模仿之前,他绝对不会大力扩张,导致技术外泄。

    他现在看似重心都集中在夹江工业区,但是实际上,他最重视的还是下马桥农庄的十个研究院。

    只不过,这是个研究院除了医学研究院崭露头角,其他的研究院更像是朱瞻基拿自己的私房钱养起来的私人爱好。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对这些研究院有多么重视。他宁愿把金阔带上,把孙林也带上,却不把负责下马桥农庄的陈诚带上,目的就是为了让陈诚帮他看管好这个家。

    金阔虽然负责半个大明的商业,但是权力都系于朱棣一念之间。

    孙林虽然负责整个大明的內监监控网络,但是如果朱瞻基不在家,这个监控网络只会受到朱棣的忌讳。

    银行的底子已经组建起来了,只要朱棣不胡来,这个系统就能慢慢发展起来,逐渐控制整个大明的金融。

    现在朱棣还看不明白这些,他只能看到银行帮大明减少了许多精力,减少了许多额外的环节。

    所以短期之内只会大力支持银行的扩张,朱瞻基不担心。

    哪怕银行现在就是搞的一塌糊涂,被朱棣取缔。但是朱瞻基也能学到经验,过几年还能组建起这个架构。

    只有研究院的人才和研究方向不能中断,因为整个基础还没有奠定起来,一点损失,都是巨大的。

    而且一旦中断,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那些人才,整个研究方向和思路就全部损失掉了。

    汇报完了大明最近几个月的大小事务,毛巡才谄笑着说道:“殿下,陛下对殿下的汉化之策非常赞赏,在朝堂上不止一次夸奖殿下。如今为了配合殿下之策,着令天下秀才移居海外,每一个秀才若自愿移居海外,当以进士使之,授七品以下官职。”

    朱瞻基大惊。“那岂不是天下读书人恨我入骨?”

    毛巡楞了一下才笑道:“怎会如此?大明各处穷酸秀才数不尽尔,他们在大明不过是芸芸众生,这一辈子都不一定中举。但是只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授官职,如今各县报名之人络绎不绝,已超万户呢!”

    朱瞻基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能够中举的秀才,都是才华绝伦之辈。每三年才三百多人,一年平均只有一百多人。

    而大明的读书人有多少,最少也不会低于数十万,这个比例是十分吓人的。

    而且大明的读书人也不都是家境富裕之辈,许多读书人也都是贫无立锥之地。在中举无望的情况下,只能给别人充当师爷,账房,甚至是在街头替别人写信为生。

    如今只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一笔安家费,还能当官,哪怕是当一县教谕,也是清贵之职。

    更何况,只要能通过朝廷的职官考核,就能得授县令一职,这可都是只有进士才能担任的官职。

    如今的大明虽然不像唐朝一样有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史科、三传、道举这么多项目的不同考核,但是也有多项不同的职官考核。

    这里面,当然是考明经,当进士最为有前途。但是许多明经无望的秀才也会参加税官,转运官,以及一些技术工种的考核。

    一直到土木堡之后,文官彻底掌握了朝政,那个时候,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

    然后朝廷的职官考核就彻底废除,他们将大部分职官都削弱为吏,只有主官由什么都不懂,都不会,只会吟诗作对的废物们担任。

    文官们失去了制约,一家独大,做生意要听他们的,打仗也要听他们的。这种外行领导内行,也彻底让东方古国进入了黑暗时代。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虽然高一点,但是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所以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能出头的机会,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想通了这一点,朱瞻基也开心了起来。他这次带了两三千文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

    这些人对未来还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所以不愿意留在蛮夷之地。朱瞻基也只能用两三年的时间来让他们效力,然后优先提拔来引诱他们。

    但是如果整个民间都兴起了文人外迁任官的风气,那么以后的南洋地区,儒家大兴并不是梦了。

    有儒家到南洋跟绿教打擂台,朱瞻基也不用担心南洋各国全面绿化,甚至还有可能将他们的生存土壤全部消除。

    毛巡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明最近的消息,也给朱瞻基带来了他又多了几个孩子的消息,还有后宫嫔妃们给他写来的信。

    不过朱瞻基并不是一个在乎男女情爱的人,这些消息也只是让他心情高兴了一番。

    “李亮……”

    “奴婢在。”

    “将我侧后方那座小楼收拾出来,让毛中官安顿。”

    “金阔。”

    “老奴在。”

    “将我大明与南洋各国贸易货物与毛中官交接,并将银币与金币入库。除金币封存,银币全部在南洋各国兑换出去。”

    南洋包括印度一带,都是盛产黄金而少白银。这里的人们更认同白银作为货币,因为一两黄金就能兑换十两白银,对他们来说,这是赚了。

    而对大明来说,以十比一的比例用黄金来兑换白银看似亏本,因为大明现在国内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还是一比八。但是黄金产量低,白银产量高,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何况,现在的两边贸易更多是以货易货,就是亏一点,无非是贸易的利润少了百分之十多一点。但是相对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利润,亏一点也是划算的。

    以后的石见银山会有几十亿两的白银出产,这对大明来说是一本万利。

    只要南洋各国接受了以白银作为贸易货币,以后南洋的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刘万……”

    “奴婢在。”

    “唤大明银行的代表见驾……”

    金阔一马当先带着毛巡来到了为他安排的小楼,面对毛巡,他并不需要刻意笼络。

    从级别上来说,他是十二监,四局八司中的神宫监大太监,在如今的內监各衙门里面,已经是金字塔尖。

    即便是从整个內监的权势方面来说,金阔他虽然比不上郑和,王彦,李谦这样的老牌太监首领,但是因为身为朱瞻基的代表,他的权势也不弱。

    何况,现在他的手里还控制着东南各市舶司,而且掌管咨情司这个权力极大的衙门的提督孙林还是他的下属。

    毛巡只是一个中官,虽然这次代表朱棣前来,在他面前也还不够看。

    两人来到了小楼,金阔率先坐在了木椅上,才请毛巡坐了下来。“殿下在南洋雷厉风行,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毛中官也不用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当着殿下不好开口的话,对我直说无妨。”

    毛巡抱拳说道:“太监多虑了,陛下以前是没有见到南洋的利益的,纵使各国在应天府花钱买了一些关系,也不敢挑拨陛下与殿下的爷孙关系。

    不过殿下如此出风头,那些文官们也的确有些担忧,最近的朝会上,不少人或明或暗,都说了些殿下风头太劲的酸话。

    关键是太子殿下从北平回来,如今风头正劲,一些人难免会做一些小动作。

    如今这委派秀才到南洋为官,就是这些文臣们所为,这也是为了想要从太孙殿下手里抢权。”

    金阔却很清楚,朱瞻基不仅不怕文官们来南洋抢权,反而对这件事是持支持态度的。

    文官们怕殿下在南洋一家独大,但是殿下却根本没有把南洋各国放在眼里。对文官们这样的行为,简直是求之不得。

    文官们想要用温和手段来拉拢人心,却不知道,这里的宗教势力才是朱瞻基担忧的,他们主动出头,吸引绿教的敌意,对殿下来说是一件好事。

    金阔当然不会把这些话直接说出来,而是又转移了话题说道:“陛下年事已老,太子殿下龙体欠佳,太孙殿下才是我们这些人的希望。今次出海,殿下不在朝中,一些事还需要我们主动担当起来。”

    毛巡点头应道:“太监勿忧,今次出海,下官亦得王太监托话,请殿下放心,这银行和工业区,大家伙儿都会替殿下好好守着,不会让人糟践了。”

    除了海军,一个银行,一个工业区,这是朱瞻基目前摆在明面上的势力和基础。

    海军的势力太大,只有朱棣能影响到朱瞻基的基础,但是这两个地方,其他人可以下手的地方就多了。

    毛巡口中的王太监,就是现在內监第一人的王彦,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不仅是所有太监的首领,也是毛巡的直接上司。

    金阔当然知道王彦的势力有多大,也知道除了王彦,其他的李谦,亦失哈等人,基本都是投靠了朱瞻基。

    他点了点头说道:“帮殿下守好家,是我们的本分。陛下要西征,他西征,肯定会把太子殿下也安排出京,殿下那时候就能掌管大权。所以,殿下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们也不要韬光养晦,让他人以为殿下不在就能为所欲为了。”

    金阔这话就有些诛心了,哪怕朱棣再宠爱朱瞻基,哪怕朱瞻基现在的势力再大,但是现在帝国的头号继承人还是太子朱高炽。

    当然,这话也只能他来说,朱瞻基要是敢说,那就是不孝了。

    毛巡却一点也不介意,低声笑道:“太监请放心,即便是在下,也是站在太孙殿下这里的。对那些天天只会瞎嚷嚷的文官们,咱家……在下也是烦他们的紧。”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吓的毛巡打了一个哆嗦。“这是发生何事?”

    金阔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随后一声接一声,连续传来了九声巨响。

    这个时候,金阔笑道:“看来又是哪个国家的国主亲临了。这些都是殿下搞出的新玩意,说是用放空炮当仪式,欢迎国外使节。王子级别的来访,就是七声礼炮,国君级别的亲临,就是九声礼炮。”

    毛巡咋舌道:“幸亏这是殿下亲自训练出来的新军,要是在以往,这样乱放炮,那都要炸营了。”

    金阔哈哈笑道:“自从开始放礼炮欢迎诸国使节,那些国家使节无不吓的噤若寒蝉,畏我大明如虎。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毛巡连忙说道:“求之不得……下官愿意出海,也就是为了多看看大明以外是什么景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他娘的太热!”

    金阔呵呵笑了起来,让人安排马匹,准备前往港口那边去看看热闹。

    从港口到中南山的顶端这里,沿着原本的山石进行平整,在上面直接铺了一层水泥,形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

    在水泥路的旁边,从别处转运过来泥土,铺了一条大约四米宽的泥路,夯实之后专门供马奔驰。

    虽然现在的马匹都已经钉了马掌,但是水泥路对马蹄子的伤害还是很大,所以最少在短期之内,这种专门供马匹奔驰的土路还少不了。

    他们来到港口的时候,港口区域一片繁忙,七八艘船已经靠在了码头边,但是更多的船被带到了其他的区域。

    金阔并没有带着毛巡凑近去看热闹,他们位高权重,到了码头上,会影响那边的工作。

    两人在新建的体育场那里下了马,把马让下属牵着,两个人沿着楼梯,登上了已经修建起一排排石凳的看台。

    下面的球场上,球员们和比赛的选手们都在训练,显得热闹无比,他们心无旁骛,码头上的热闹景象也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两人来到了半山腰处,这里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体育场的情况,还能看清整个海湾。

    下属这个时候来告知他们,这是满者伯夷的国主亲临了。

    他们的国主和随从的船只被允许进了海湾,其他的士兵则只能在对面的大岛停靠,那个大岛,其实是后世的印尼巴淡岛。

    看着繁忙的海湾,金阔开口说道:“南洋虽然都是一个个小国,但是岛屿众多,加起来不比大明小多少。而且这里资源丰富,水稻一年三熟,有吃不完的粮食,而且各种金矿众多,海里有吃不完的大鱼。对我大明来说,这里与我大明在许多地方可以互补,有了这里,我们大明就永远不会担心再遇到天灾人祸,百姓就流离失所。”

    毛巡虽然不知道金阔为什么跟他说这些,但是知道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他顺着金阔的话说道:“太监,下官到了星城才知道,殿下竟然派了郑太监去攻打一个部落,不怕因此引起其他部落唇亡齿寒之虑吗?”

    金阔摇了摇头说道:“我大明以前是对这些小国和部落太好了,只施恩却不求回报,也让这些小国根本不知畏惧为何物。想要让这些小国乖乖听话,必须恩威并济。

    这次攻打的明古鲁部落原本就对旧港宣慰司阳奉阴违,他们势力不大不小,对我大明的旧港又有直接威胁。所以拿他们来杀鸡骇猴,实乃一举数得。”

    “我大明一定能赢?”

    金阔知道毛巡身为中官,大部分时候都是身为皇帝特使传旨,对如今的大明军队了解不深。

    他自豪地说道:“如今我大明将士战无不克,攻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