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开局百万兵在线阅读 - 第132章 新港特区和毕公镇

第132章 新港特区和毕公镇

    夏凡在外面溜达一圈,总归还是回到了县。

    在途径新港的时候,在新港镇府,在夏凡的指示下,赶来迎接的总务大臣刘满在一众新港官员懵逼中,正式宣布晋升新港镇为新港特区(比县高半级,从三品),这个特区为政治特区而非经济特区,夏凡准备以新港为试点,试行一种对除夏凡以外的人来说全新的地方政治制度。

    这个宣布,正式张示了夏凡将要在政治上进行大踏步前进的决心。

    在新港设特区的命令过后,就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这个时候,以王浩为首的原新港官员,内心是又茫然又窃喜,新港的品格晋升,他们都是心里有数,但直接越过县,跳到一个不伦不类的“特区”,所有人都没有准备。

    如果是县,王浩还有把握自己能搭上顺风车顺理成章的成为县长,再不济也能以副县长或代县长的身份署理县府工作,但特区老大可是从三品,连跳三级太夸张了,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上位很渺茫。

    其他人也都一样,所以茫然。

    窃喜的是,万一呢?

    不过署理人事局的副局长段四章并没有让他们一直纠结下去。

    段四章此时意气风发的站了出来,新港的试行的制度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新港特区,设从三品区尹一人,从三品区尉一人,正四品区丞若干,正四品各曹主簿若干,从四品各曹左右史若干,正四品监察御史一人,从四品副监察御史若干,正四品区大理一人,从四品副大理若干,从四品通政室主任一人,正五品通政室副主任若干,正五品各支局支局长若干,从五品各支局副支局长若干……”

    段四章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票官位,在座的除了事先就知道的少数人,一个个目瞪口呆。

    都说夏国官多,可也不是这个多法。

    于是一个个拿余光去瞟夏凡或者刘满,可这两位要么老神在在,要么与身边人交头接耳,笑的很开怀,根本就不鸟底下人的想法。

    那边,段四章还在继续。

    “着,试成立新港区尚书行台,实行区行台尚书共同理政之制,初拟行台尚书编五至十一人。以区尹领区台尚书令,区尉为区台尚书左仆射,区左丞为区台尚书右仆射,行台尚书令、左右仆射、尚书皆为加衔,无品。”

    轰!

    又是一记重磅炸弹!

    众人议论纷纷,这不就是变相削地方一把手的权吗?

    没错,夏凡最终弄出来的就是兔子的常委制度,换汤不换药,至于换个新环境这制度到底还能不能行,夏凡又不是神仙,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到时候即使水土不服,再改过来不迟,反正夏凡心目中的试点只有两处,不会影响全局。

    “成何体统!肃静!”主持会议的总务厅通政司通政使王虎臣顿时喝道,大夏没有礼部,礼部的工作暂时由通政司代劳。

    等众人安静了,段四章这才笑呵呵接着道“夏侯令,总务

    调总务参政、农业局长高弘毅,任新港特区区尹,加总务参政、特区行台尚书、尚书令衔。

    擢升第二营营长、都尉郭瑶,任新港特区区尉、兵曹主簿,加特区行台尚书、尚书左仆射衔。

    擢升三義代县长李嘉胤,任新港特区左丞、礼曹主簿,加特区行台尚书、尚书右仆射衔。

    擢升原新港镇长王浩,任新港特区右丞、户曹主簿,加特区行台尚书衔。

    擢升人事局副局长文宝章,任新港特区吏曹主簿,加特区行台尚书衔。

    擢升夏贸公司财会部经理阮燧,任新港特区监察御史,加特区行台尚书衔。

    擢升警察局水警支队支队长关襄,任新港特区刑曹主簿、警察支局支局长,加特区行台尚书衔。”

    一共七人的区台尚书任命下达,亲自在场的自然少不得一番向夏凡表忠心,然后再接受他人的祝贺。

    王浩欣喜之余,又免不了一阵遗憾,官是升了,新港也还是那个新港,但新港的主人却再也不是他王某人了,从一把手变为四把手,终究失去了些儿滋味。

    接下来的非区台尚书的任命,对无关人等来说,重要性大大降低,除了大理、通政室主任等寥寥数职,根本没多少人关注。

    幸运的是,新港原班人马大半得以保留,职务或多或少往上提了一两级,运气好的任曹左史、曹右史,运气差的更是只能任支局副局长,只能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开完了新港晋升暨人事变动的会议,夏凡不再停留,在留下两万移民后,就带着一帮中枢大臣,施施然的北返县。

    政务方面,夏凡基本上都下放给了总务厅,他只负责定方向和重要事件的拍板,而他自己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军务和科技发明上。

    而在科技发明中,夏凡当前最看重的则是军事、通讯和交通这三块。

    军事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话语权和势力范围。

    通讯和交通则决定有效控制范围。

    所谓的帝国之璧,就是因为交通条件差,通讯不及时,中枢对边疆控制力薄弱,导致边远地区阳奉阴违,时降时叛,令中枢苦不堪言,从而失去了向更外围扩张的能力和动力。

    当然,扩张,经济也占有一定影响,就是因为需要钱,才更要去抢的嘛。

    想想大英帝国。

    回到县后,夏凡只腾出两天休息,顺便陪陪家人,于第三天早晨,匆匆赶往位于县城西部二十多里的毕公镇。

    毕公镇,坐落于西环山西段东麓山脚下,为纪念明末军器专家毕懋康而命名为“毕公”,是夏国第一座工业小镇。

    这个小镇的人口,有一半都是工匠,剩下的也大多是他们的家眷。

    夏凡来此就是为了参观镇内的毕公军械所、毕公蒸汽机研究所以及毕公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研究所。

    毕公军械所,原先属于机械局,后来军务厅成立,就被划归给了军器局,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欧林老爷子胡子都气歪了,虽没敢跟夏凡拍桌子,但那股子怨气,一条桌子的距离根本挡不住。

    毕公军械所,顾名思义,专门研究生产军事装备的机构,再具体点,就是研发热武器,包括但不限于火炮、火枪、手榴弹、炮弹、子弹、火药、地雷等等,都是他们的研究目标,作为重点参观的三大所中唯一出现成果的一家,夏凡来这里的次数是最多的,对这里也最为放心。

    毕公军械所所长为军器局副局长兼任,不过不是耿绍冰,是另一个副局长迟岸,这家伙原本是机械局副局长,然后跟着军械所一并转到了军器局,一个圆圆滚滚的人,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常年干体力活的匠人,夏凡对他很熟悉,很喜欢他的性格。

    “参见君上。”迟岸带着一帮军械所管理层前来迎接夏凡。

    第一次的时候他们或许十分激动,但次数多了以后,都习以为常了,反正夏凡每次来的间隔时间不长,不需要每次都拿出更新成果,带着夏凡简单逛一圈就算完成了任务。

    夏凡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而且这次来这边本来也只是顺带的,关键还是另外两家。

    果然,夏凡是辰中进的军械所,不到巳时就出来了,然后马不停蹄的去了隔壁的电报研究所。

    夏国关于电报的研究,是有线无线齐头并进的,本来夏凡是想直接跳过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技术他们并不缺,但考虑到材料工艺问题,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这才将差点废弃的有线电报又给抬了出来。

    真要是无线电报迟迟打不开局面,先用有线电报将就一段时间也不是不可以。

    事实证明,夏凡的担心并非多余,当夏凡从电报所出来时,心里对短期内使用无线电报已经不抱太大期望了。

    有线电报好像也有点悬。

    电报如此,蒸汽机更是如此,夏凡压根就把他当做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长期工作来看,对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多以勉励为主,不会主动去给他们增加压力,当然,应有的鞭策还是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