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慕林在线阅读 - 慕林 第194节

慕林 第194节

    谢映慧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我听说过有些书香世家有类似的习俗,也听人提过,有些亲上加亲的夫妻,会生出傻子来。可这种事不是很少见么?通常只有不修德行、做尽坏事的人家才会有啦。咱们谢家素来门风清正,二房创建了竹山书院,教书育人,三房有父亲这位高官,在任上风评也很好,立了不少功呢,咱们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发生那种事?你就安心吧!”

    谢慕林无语地看着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几百年的代沟不是那么好抹平的。

    谢映慧忽然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是了!杨家那边未必靠得住。杨淳怎么说也是姓杨的,是他们杨家的子孙,该不会杨家的果报会报到杨淳他们身上吧?那可就太冤枉了!”她想了想,咬牙道,“罢了!就算真的不走运,遇上这万分之一的可能,那孩子二房也养得起!我们三房也能帮着养,没什么好害怕的!”

    她狠狠地说:“若真有那一日,我就去求永宁长公主借人,亲自打上他们杨家的大门!凭什么他们干的坏事,要报应到我们谢家的人头上?!要受苦受罪,也该叫他们家大老爷去承受!那才是正主儿呢!”

    谢慕林暗暗翻了个白眼,无力地道:“这种事……到时候再说吧。你肯定比四meimei先出嫁,天知道到时候你在哪儿?再说了……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呢,你是不是想得太远了些?”

    谢映慧嗔道:“明明是你提起这种事的,如今倒怪我想得太远了。行啦,这事儿你就别管了!四丫头自己有主意呢。你别坏了她的盘算,也别叫宛琴察觉出来。那贱婢定会想法子坏事的!”

    谢慕林当然不会坏了谢映芬的盘算。在这个年代想要杜绝所谓亲上加亲的婚事,真的太难了……谢梅珺毕竟只是她们姐妹的堂姑姑,而不是亲姑姑,这血缘也不算很近吧……

    唉,她就算想去劝谢映芬,估计后者也是不会听的。谢映芬在谢家角住了三年,才找到杨淳这一个不错的对象。错过了他,大概就要等到去了北平再大海捞针了,哪里比得上杨淳可靠?要是她知道宋氏曾经考虑过谢慕林与杨淳的婚事,说不定还要误会一下呢。为了姐妹情谊着想,谢慕林还是闭嘴吧。

    等到谢映芬从二房回来,谢慕林毫不意外地听说了谢梅珺经过安抚劝慰,心情已经平复下来的消息。她特地多观察了一下四meimei的表情,见对方面上带着微微的笑意,显然心情也不错。宛琴低声劝她多到谢老太太面前献殷勤,别老是跑去二房与杨沅厮混,惹得谢老太太不喜,她也不放在心上,更没有答应的意思。

    次日,谢涵之也加入到哥哥们的温习小组里了。

    他虽然更喜欢诗词歌赋,但也不是不学经史子集了。他在族学读了两年后,去年就考进了竹山书院,成绩还挺好的,今年也与谢显之一道下场,参加了县试与府试。只是他的积累还不够,府试的成绩只能算是勉强通过,觉得自己把握不大,就放弃了院试,打算以童生身份,等待下一次机会。

    象他这样的学生,竹山书院也有不少,一点儿都不出奇。大家并不追求在年少时考取秀才功名,而更希望打好基础,再一口气考下去。若能一次过顺利通过所有考试,直至殿试折桂,那就更荣耀了。

    谢涵之跟哥哥们在一起温书,除了向他们请教学问以外,也可以利用自己在诗词方面的长处,在韵脚、辞藻、用典等方面帮助哥哥们。谢显之、谢谨之与杨淳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小弟的好处,越发乐意拉上他一块儿温习了。学渣谢徽之便彻底被兄弟们抛到了脑后。

    于是到了第三天,谢映芬便借着关心弟弟的名义,给哥哥们的书房送来了茶水点心和美味的汤水。哥哥们都夸奖谢映芬心灵手巧,做的点心特别美味呢。谢家三兄弟都给她回了礼,杨淳自然也不例外。他那份谢映芬最喜欢,为此还特地多送了一次他最爱吃的糕点到二房去。

    谢慕林在旁看得分明,除了轻轻“啧”一声,暗骂自己真是个瞎子,就没别的话好说了。

    第649章 配合

    随着时间一天天临近院试的日期,谢家兄弟们已经再度开始了院试的模拟训练——就是在花园里一处照着考场考棚建的水泥砖墙小屋子中,进行限时真题测试的演练。

    府试的时候,谢家兄弟几个其实都练过一回了,算是熟门熟路。杨淳没有亲身经历,但也来围观看过热闹,并不陌生。但这一回,花园角落里的这处山寨考棚,是照着院试的考场来改建的,由前年才亲自经历过院试的谢谨之提供所有细节数据,所以,比起府试进行前那一个版本的,更接近现实。

    谢慕林还提过种种建议,比如在山寨考棚附近放马桶,模拟他们万一碰到“臭味”要如何应对等等。但谢谨之与谢显之均面色发白地表示,那是乡试时才会遇到的,院试的考场还没那么变态,所以暂时不需要担忧。

    谢慕林心想,就算院试用不着,将来乡试时,他们兄弟也迟早要面对这种挑战,提前适应下也没什么要紧嘛。但谢谨之与谢显之都对此敬谢不敏,似乎觉得有些事能迟一日去面对,就迟一日面对,眼下还是先把院试通过了再说。谢慕林只好闭了嘴。

    杨淳在旁看着谢家兄妹几个拌嘴,只会傻笑。他起初见到谢慕林,还有些不好意思,会偷偷脸红。但如今见得多了,便彻底习惯了,也不再纠缠谢璞拒婚这件事了,只专心备考,每天都早出晚归,与谢家兄弟们一道温书练文,去竹山书院找先生们请教,也是同进同出。

    谢慕林则留意到,谢映芬去二房去得更频繁。宋氏与谢梅珺对她似乎也越来越热情和亲切。大概她们从前从来没考虑过谢映芬也是不错的儿媳候选吧?如今谢璞婉拒了把谢慕林许配给杨淳的提议,反倒令她们留意到了谢映芬。

    若想让杨淳迎娶谢璞的亲生女儿为妻,在谢慕林已不可能之后,剩下的三个人选就很好筛选了。

    谢映慧是第一个被排除的。并不是她品貌有什么不佳之处,而是她在湖阴老家这几年,虽然脾气收敛了很多,待族人也算和气守礼,但心中的优越感始终存在。她就压根儿没在族里交好过什么人,哪怕是自家姐妹,她也只亲近谢慕林一个,与谢映芬都有些塑料姐妹的意思。至于谢映容就更不必提了,谢映慧根本没看得起她过。这样的脾气性格,如何能与二房一家相处融洽?宋氏与谢梅珺当然不可能考虑。

    剩下谢映容与谢映芬,前者做过的那些好事,谢氏族中宗房、二房与三房是人尽皆知的,其他房头倒不是人人知晓,但也有不少人听到过风声。都知道这姑娘是个眼界高的,一心攀龙附凤,谁还会多管闲事地给她说一门“门当户对”的婚姻?大金姨娘那边还要走“偶遇”路线,族里连个愿意做媒都没有。

    这么一来,可不就只剩下谢映芬了吗?

    宋氏与谢梅珺从前只把谢映芬当成了杨沅的小姐妹,如今再仔细观察,发现她真是样样都好,相貌秀丽、性格乐观、脾气温和、做事细心,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实际上聪明又周到,对长辈们很敬重守礼,对弟妹们非常爱护关照,除了有个不省心的生母,便没有别的缺点了。杨淳还有个不省心的父亲呢!一个宛琴又算什么?在湖阴县,谢家二房还用得着顾忌一个妾室么?

    七月底的时候,谢梅珺以母亲的名义,派人给北平送了一封信。谢慕林不清楚她们母女在信里说了些什么,但眼看着大家在一个月内就要出发了,出发的日期也早就写信通知了谢璞,二房一家随行的消息也已经发了出去,连船期都是早早订好的,宋氏与谢梅珺还有什么事需要特地给谢璞写信呢?有什么事,见面再谈不行吗?

    她暗地里怀疑,那可能是关于杨淳婚事的新安排。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谢梅珺在前几天与三房几个孩子见面时,已经打听过他们每个人的生辰八字了,说是要为了出行之事,去寺庙里求个平安符。

    据说这是北平的习俗。

    谢慕林从来没听说过北京地区有这种习俗,更怀疑谢梅珺是在变相打听四meimei谢映芬的生辰,好跟杨淳合八字。

    她还怀疑谢映芬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后者回答谢梅珺的问题时,只说了日期,事后在跟杨沅“闲聊”时,才提到了自己具体的出生时辰——正常情况下,需要提供这种情报吗?四丫头根本就是主动配合人家吧?!还配合得十分矜持,任谁都挑不出错,不会怀疑她是在上赶着促成这门婚事。

    谢慕林只能私底下去跟谢映慧吐嘈:“我真没想到,四meimei原来还有这个心计!”

    谢映慧翻了个白眼:“你才发现哪?四丫头确实做得挺小心的。京城那些贵女们,也不是个个都有这种手段呢。不但主动送上了梅珺姑姑想知道的所有消息,还没露出马脚来。在二房的人眼里,她还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呢。不过,就算二老太太与梅珺姑姑发现她有心配合,也不会生气吧?她们只会觉得这是杨淳太优秀了,才能得到小姑娘的仰慕。”

    谢慕林偷笑,又若有所思地想起了宛琴:“琴姨娘至今还没察觉呢,只是为了四meimei更乐意亲近二房,却不想去老太太面前献殷勤而生气。她甚至没发现,老太太其实并不打算在几个孙女儿的婚事上cao心。”

    谢映慧嗤笑:“老太太什么时候为这种琐事cao过心?我母亲早就把她养废了!不过,以老太太的本事,也确实是安心静养的好,真叫她沾手家里的事,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呢。她本就不是什么明白人。别说四meimei了,我也不乐意叫她插手呀!”

    至于宛琴?谢映慧只有笑话的份:“我母亲重用了她几年,她就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干,什么事都能应付自如了。其实她一点儿都不聪明,从前做得不错,只是旁人看在她是曹家出身的份上,让着她罢了。她以为自己还能摆弄得了老太太?就算老太太糊涂,父亲可一点儿都不傻!”她都迫不及待想看到宛琴发现盘算落空时的表情了。

    她问谢慕林:“院试的日子还有几天?哥哥他们是要去杭州吧?哪一天出发?”院试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准备北上了。

    “八月初一就出发。”谢慕林回答,“他们跟竹山书院里参加乡试的人一块儿走,到了杭州后也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族里有几位族叔、族兄到时候也会同行。今年族里要参加考试的人可不少呢,估计还能一块儿在杭州过中秋节!”

    第650章 送行

    八月初一,谢显之与杨淳结伴,随竹山书院的先生同学们,一同出发往杭州参加院试。

    同去的人中,还有竹山书院几位已经取得秀才功名的学生,以及谢家四房、五房的子弟,都是前去参加同月的乡试的。路上他们还会遇到湖阴县范围内的几家姻亲、表亲家的叔伯子弟们,有的是去应院试,有的是去应乡试。一行人加起来,也有二十来个,再加上各人的书僮、长随,以及带队的先生,跑腿办事打点的管事等等,足有六七十人,占了七八只船,浩浩荡荡地往杭州方向进发,整个县都瞩目了。

    谢慕林与家中亲人一块儿前去码头送行,看着谢显之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感叹万分。

    谢映慧倒是比她还要兴奋些,私底下说:“哥哥这回定会高中!应该也会是个案首吧?那就同样是小三元了,跟老二比起来也不差呢!”

    谢慕林听得好笑:“两位哥哥都一样优秀,谁还能比谁差呢?他俩不在同一年下场考试,对彼此都有好处。”

    “这倒也是,至少兄弟两个都是小三元,传出去也是桩佳话。”谢映慧瞥了不远处的谢谨之一眼,“我不会说软话,但心里还是知道好歹的。老二没有抢先参加今年的乡试,而是等我哥哥一块儿到下科再考,没有抢走他的风头,我和哥哥都念他这份情。”

    谢慕林不得不再次解释:“二哥是因为牛大儒说他历练不够,积累不足,今年若勉强下场参加乡试,很有可能会落榜,就算上了榜,名次也会很靠后,那就不够体面了。还不如多准备几年,等胸有成竹了再去考试,一口气夺取秋闱前几名,那才风光呢。二哥觉得牛大儒的话有道理,还打算趁着北上期间,多见见世面呢。他可不是故意要为了等什么人一块儿考试,才这么做的。”

    谢映慧瞟了她一眼:“你们兄妹俩什么时候说话能老实一点儿?承认自己是个贴心的好弟弟、好meimei,是那么难的事么?”

    这种事还要什么积累和历练?她们的父亲谢璞当年可是一口气考得举人功名的,还说过让儿子们未考上举人就别进京城的大门呢。虽说当年因为她受伤,大哥已经破了这一戒,如今父亲也不再坚持等儿子们考上了举人再北上,有个秀才功名就足够了,但谢映慧依然觉得,这并不是因为举人功名难考的缘故。父亲会放松要求,不过是因为谢显之当年要守承恩公夫人的孝,耽误了一年,无法参加今年的乡试,才改了口罢了。

    若不是谢显之要守那一年的孝,今年本该是他与谢谨之一块儿下场参加乡试,双双中举,然后一同风风光光北上与父亲团聚的。谢璞觉得两个儿子有这个实力,那谢显之与谢谨之就定然有这个实力。谢谨之没有照着原计划参加乡试,而是等待谢显之下科参考时方才一同下场,不是特意的还是什么?谢映慧不懂得科举文章,但她知道谁是真心对自己兄妹俩好的。

    曾经陪着两位哥哥与两个弟弟看过科举文章,清楚地知道八股文有多么变态的谢慕林无言以对。她要怎么向大姐解释乡试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事?算了,谢显之的船马上就要开走了,她还在这里跟大姐纠结乡试的难度干嘛?反正谢映慧的想法也不能说有错,她就默认好了……

    谢显之与杨淳,以及四房、五房同行的子弟们坐着船离开了热情的亲友们,前往杭州参加他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场考试了。而谢家角上的人们,生活还在继续着。

    谢梅珺几乎隔天就会见到一位前来“劝和”的亲友,心里也挺烦的。但她的注意力都在参加院试的儿子身上,此时也打不起精神来跟人拌嘴,倒是意外从外人口中,听说了一些杨意全的近况。

    从前杨意全放弃参加会试,是因为领了竹山书院的教职。而竹山书院的先生们,没有进士功名的有好几位呢,只得举人功名的人也多,因此他不往下考,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而如今,杨意全以备考春闱的名义,辞去了竹山书院的教职,两年过去了,他好象还没有做好上京赴考的准备。否则,明年就是春闱之年,离眼下只有半年时间了,他哪里有空四处跟人开诗会、文会,设法使唤旁人来sao扰前妻,却没有埋头苦读的意思呢?

    谢梅珺与杨意全做了十几年的夫妻,深知他的学问水平。若不经过用心苦读,他是没有希望通过会试。他当年乡试中举时,名次就有些靠后。只是江南乡试,除却第一名的解元受人瞩目,前十名也有资格让人津津乐道以外,第十一名与第二百名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无人笑话杨意全的名次罢了。正因为当时的成绩不大理想,他才放弃了继续往下考,专心于书院事务,免得出丑。如今他难不成已经忘了自己的真实水平,认为自己不需要费心苦读,也能高中了?

    他该不会是听得旁人奉承多了,就真以为自己是什么绝世才子了吧?!

    他以备考的名义辞去教职,若是备上两三年还未有参加春闱的意思,那闲言碎语可就难听了!

    谢梅珺有些怀疑,杨意全要么就是被人奉承得忘乎所以,打算明年去京城出一回丑;要么就是装作要参加春闱的模样,实际上是想借着儿女的婚事,重新与她这个前妻复合,然后便能继续回到竹山书院任教,借着专心教书育人的名义,把春闱抛到脑后去了。

    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谢梅珺忍不住冷笑连连,看得那位前来劝她的秀才娘子胆战心惊:“谢jiejie,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谢梅珺收起冷笑,淡淡地对她说,“你不必再劝我了,杨意全在外头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我又不是瞎子、聋子,怎会不知道?他若真有心悔改,就不会故意放任外人来嚼舌!他既无心,也无义,我何必再回头去忍受他?如今我过得挺好的,淳哥儿马上就要长成了,等到他考取功名,成家立业,我再给沅姐儿寻一门好亲事,这辈子就再也没什么可愁的了。我在娘家过得舒心自在,何苦再回杨家去受罪?!杨意全只有嘴上说得好听罢了,事实上万事不成,只知道听他的伯娘摆布。我还能指望这个男人什么呢?!”

    秀才娘子干笑:“别这么说嘛,杨大哥哪有你说的那么差?他可是有名的才子……”

    “是不是才子,等他考上了进士再说吧!”谢梅珺轻笑一声,“我们谢家又不缺才子,书院里更是人人读书,他哪里就比别人强了?”

    第651章 开启

    秀才娘子大概在回去后,如实向杨意全报告了谢梅珺的话。自那以后,杨意全就消停了许多,不再上窜下跳地在湖阴县城范围内制造舆论压力,意图迫使谢梅珺答应复合了。

    他开始闭门读书,对外放出的风声,就是要为了明年的春闱备战。

    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高中的把握不大,否则不会早几年前就放弃了继续往下考了,可这两年多里被人奉承得多了,他未免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在竹山书院里教出了那么多出色的学生,基础无比扎实,学问水平也比当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若是遇上个能欣赏他文风的考官,未必没有希望上榜。他又不是要追求状元、榜眼这等殊荣,甚至不强求成为二榜进士,只要是个同进士,他都能心满意足了。眼下离春闱还有半年,他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只要他能高中,便变相获得了与岳父谢泽川、伯父杨为思平等的地位,谢梅珺就没资格再看不起他了,也会为了官眷、诰命身份能带来的荣耀而软化吧?就算她真的死心眼儿不肯与他复合,能成为官员的他也不愁过不上富贵安稳的生活,说不定还会有高门大户的千金或是高官家守寡的女儿看中他,愿意下嫁呢。到时候可就不是谢梅珺甩了他,而是他看不上谢梅珺,可以说服伯父,正式与谢梅珺和离,另攀高枝了……

    他本意是不愿意做到这一步的,可谢梅珺翻脸无情,他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吧?大伯父不就是想要竹山书院么?只要他能给杨家带来更多的好处,大伯父应该也会赞成的……

    杨意全忽略了自己在竹山书院并非什么擅长教导学生的名师,而竹山书院也主要是在培养秀才,一般很少过问学生成为举人后的学业。一旦学生们考取了举人功名,就会自动毕业,自己寻求后续的求学渠道了。以杨意全自身的学识水平,若再考一遍乡试,自然是没问题的。可再往下考会试,他与全国各地拼杀出来的举人们相比,在学问上并没有特别优胜之处。他仍旧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也没比谁突出,谁也没有必然考中的把握。他有些高估自己了。

    但这种事与谢梅珺又有什么关系呢?她透过秀才娘子,给杨意全传了话过去,很满意地看到他后来安静下来,不再来干扰自己,连杨家那边也开始等待着杨意全春闱的结果,减少了传闲话的频率。他们大概也是想在杨意全高中后,再借势逼迫她一回吧?

    只可惜杨家的聪明人并不多,杨大太太和她的儿子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反倒还不大乐意看到杨意全高中,时常在外人面前说几句看似谦虚实则晦气的话。但杨家已经有别的旁支族人往外扬言,道是杨意全明春定能考中,到时候一点儿都不担心会没有名门淑女垂青,要后悔的就是她谢梅珺和谢家人了……

    好象就没想过,话说得这么满,一旦杨意全落榜,会遭受到何等的冷嘲热讽一般。

    不过,反正他们又不是杨意全,压力全都由后者承担了,他们只要嘴上说得爽就行,哪里顾得了这么多?

    谢梅珺一点儿都不看好前夫,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杨意全到时候的狼狈模样了。可惜……那时候她已经与母亲、儿女们一道离开老家,前往北平散心了,不会亲眼看到杨意全的丑态。不过,这也能避免两个孩子看到亲生父亲丑陋的真面目,不至于太伤心难过吧?做母亲的,还是要为孩子多着想一下……

    没有了杨意全时不时的舆论sao扰,谢梅珺就有了足够的空闲时间,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准备工作了。也正因为与杨家有关系的那些所谓说客都不再到谢家角上做客,杨家上下都没发现谢梅珺的出行计划,只一心想着等明年春天杨意全高中后,可以在谢家人面前耀武扬威一把。

    八月中旬的时候,从杭州有喜讯传来,谢显之与杨淳双双顺利通过了院试,前者还如愿点了案首。谢家兄弟双“小三元”的佳话已经传开了。不过,四房、五房的子弟以及竹山书院几个年长的学生刚刚开始他们的乡试历程,所以谢显之等人还未能回家。

    二房与三房私底下小小庆祝了一番,并未大办。谢家角上全族的庆贺盛典,是要等到乡试结果出来后,才能正式确定是否召开的。

    谢家二房与三房的行囊,则收拾得差不多了。所有产业都已经安排好,随同出行与留守的人员也都领命待令。二房宋氏的身体经过调养,心情也大有改善,状况好了许多,想必可以撑得住长途跋涉。

    谢慕林还特地给全家人都新做了秋衣和冬衣。考虑到他们在江南能穿的最厚实的冬衣,到了北平的冬天,也不过是初冬时节的衣物,她还提前两个月写信给母亲文氏,让对方在北平家中命人准备好所有人的深冬衣装,一应尺寸大小都随信寄过去了,只差了后来才决定随行的二房众人的数据罢了。不过,以文氏的细心周到,只要她知道了二房也会北上的消息,自然会安排人去添制吧?

    八月二十二日,谢显之与杨淳先一步随着大部分应考的士子回到了湖阴县。四房、五房与书院应乡试的秀才们,都留在了杭州等候桂榜消息,并未回归。不过,谢显之倒是给五房带回了一个好消息,那位族兄觉得今年自己发挥不错,事后也默写出文章来请学问极好的老前辈看过了,道是中举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名次应该不会太靠后。五房上下欣喜不已,特地郑重谢过了谢显之,只是考虑到还未有准信,不敢太过张扬了,免得遭人闲话。只是私底下,在知情的族人们面前,他们已经掩饰不住欢喜的神色了。

    有传闻说,四房的人不太高兴,觉得五房不够稳重,太轻浮了些。

    至于四房到底是真心这么想,还是因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二房与三房都没有太过在意。因为谢显之与杨淳顺利考得秀才功名回归,也就意味着,他们北上的行程终于可以正式开启了。

    第652章 离开

    谢家人计划的北上行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截是先去京城待几天,然后方才继续前往北平。

    由于要在京城逗留一段时间,而且天数不定,所以他们跟船行订船时,是直接包了几条船两个月的时间。这么一来,等他们到了京城,只需要把船停靠在提前跟船行订好的舶位就可以了,不必将所有行李都带下船,也可以留人在船上看守。等到他们再次出发时,就不必把行李再搬一回了,不但省事,也省去了大家重新适应一条新船的时间。

    谢家两房的人一块儿出行,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不但宗房的人都来送行了,族中其他各房的人也都倾巢而出。有的是单纯地舍不得亲人离开,有的是感激过去几年里谢家三房给族人们提供的帮助,还有的是感念宋氏多年来对族人教育的贡献——宋氏已经叮嘱过看守宅子的管家,族里无论谁来借书,规矩都依然是照着往时的做法来,不因为她是否在家而有所变化。大家在二房、三房门前簇拥着宋氏母女与谢慕林兄弟姐妹几个,只有九房的谢谨满与柳氏夫妻站在谢老太太身边,跟她说一句保重。

    谢老太太的脸色不是很好看,白了那群不知礼数的谢家族人一眼,径自带着丫头婆子们先行上船了。

    其他人则缓慢地朝码头方向行进,大家边走边说,还有人或哭或笑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连谢映慧这种平时不大合群的人,都被几位堂姐妹、族姐妹们说得生出几分不舍,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他们兄弟姐妹们都不是在湖阴老家长大的,但这三年多里也在这儿住习惯了,与族中亲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分离,还不知要几年后才有重逢的机会,更连书信往来都会大幅度减少,一年顶多也就通信个三四次,大家想想都有些伤感,恨不得时间再走慢一些,他们还可以再多聊几句,多相处一会儿。

    还未到码头,宗房出嫁的嫡长孙女谢英莲带着夫婿也赶回来了。她刚刚生下长子不久,才出月子呢。虽然早就知道二房与三房要北上,却不得不拖到今日才赶回来,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生怕错过了送行的时辰,幸好最终还是赶上了。

    她拉着谢慕林与谢映芬、杨沅哭了几声,心里说不出的舍不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掉:“这一去,还不知道要多久之后才能再见,千万要给我写信回来,否则我是绝不能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