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6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6节

    第27章 永宁县衙(下)

    大仙祠也是一座有堂屋和对称厢房的四合院。

    大仙祠的所在地,是整个衙门的西北角,而这里的大仙是指狐仙。

    之所以在这里设计一间大仙祠,是因为狐仙在古代是小偷的图腾崇拜对象,在县衙里供奉一座这样的大仙祠,是为了维护县衙的财产安全,使衙门里的财产不被小偷偷走,具有震慑和保护的作用!

    可是他们没必要来这里啊?甚至在大仙祠里,还有人在烧香!

    不止有人在烧香,还是女眷!

    元刀有点不好意思,可他不敢吭声,更不敢不从。

    而且烧香的女眷还出来了,走出来的,是一位梳着坠马髻的夫人,这位夫人的头上戴着一支兰花玉簪,一支喜上眉梢的流苏珠钗。

    一身朱红色的襦裙,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

    年纪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面容清秀,看出来是化了妆的,但是不管怎么化,这脸上还是有些苍白,眼神里透露着一点疲惫和无奈。

    身边有一个大丫鬟扶着她,身后跟着俩很是强壮的婆子,穿着细棉布的衣裙,头上簪着一根素银簪子,利利索索的一看就很有力气,身后还有两个小丫鬟。

    也就十一二岁的年纪,梳着简单的马尾辫,衣裙是嫩嫩的粉红色。

    小丫鬟手里头还拎着篮子,里面是一些香烛冥纸,一看就真的是来烧香的。

    这位夫人看到温润,眼睛一亮:“这位是温润、温秀才吧?”

    “夫人。”元刀他们赶紧行礼问好。

    “嗯。”夫人点头。

    元刀赶紧介绍:“温秀才,这位是县令夫人。”

    “学生有礼了。”温润一拱手,文质彬彬的样子,让县令夫人非常满意。

    县令夫人刚开口:“温秀才,老爷这次找你来,是……。”

    刚说到这里,一个男人的声音,突兀的打断了县令夫人的话:“夫人,大少爷在后堂哭呢!”

    “大少爷不是在读书么?怎么在后堂哭?”县令夫人可聪明着呢,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忽悠她的,能给一县的县令当夫人,将后宅管理的井井有条,县令夫人就不是个简单的后宅女人。

    “温秀才,我有……。”县令夫人还要开口,那位就走了过来:“夫人!”

    说话口气很不客气。

    元到他们赶紧见礼:“毛师爷。”

    “嗯,你们下去吧,这里有我在。”毛师爷道:“我亲自带着温秀才去见老爷,你们退下。”

    这位毛师爷大概四十以上的年纪,一身深蓝色的绸布长衫,天蓝色的腰带,干净的八成新的布鞋,手里一把折扇。

    长得有点圆头圆脑,留着一把短须,眼睛里透着精光,一看就是个很有主意的家伙。

    最主要的是,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给县令夫人一点颜面的样子,态度强硬的不得了。

    并且第一时间就想带走温润。

    温润都有些搞不明白了。

    这边,县令夫人眼眶子都红了:“毛师爷,至于吗?”

    “夫人,这关系到东翁的前途啊!”毛师爷非常生气的样子:“此事处理不好,东翁多年心血,将付之东流,一切都成为幻影,别说您了,就是您家的大公子二公子,科举都有问题,以后子孙三代,是啥也别想了。”

    “怎么会这么严重?”县令夫人震惊了,是真的被吓得震惊了。

    “您以为呢?学政大人都来了,府尊大人也关注这件事情,要是一个解决不好,从上到下,都得吃瓜落儿!”毛师爷一脸的焦头烂额表情:“夫人,您回去吧,此事您最好别插手,还能有点夫妻情面,要真的事不可为……。”

    他没说清楚,可能是当着外人的面,不方便说。

    可是县令夫人的脸色,白的连胭脂水粉都盖不住了。

    “那本夫人就先回去了。”县令夫人只好犹豫的转身,带着人离开了。

    温润看向了毛师爷,他记得这位毛师爷,前身见过,据说是县令大人身边的第一得意人。

    “温秀才,这边请。”毛师爷叹了口气,但是什么都没说,带着温润走人。

    这次就他们俩,从大仙祠出来,向南而下,是思补斋。

    顾名思义,思补斋是县令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省思考补过的场所。

    思补斋不再是四合院的模样,思补斋这里的建筑是南北对称的两套房,共四间。

    分别是两间南北群房、两间南北书房,群房和书房之间靠一个拱门相连。

    在南北群房这里,是衙署内官吏办公的场所;而南北书房这里,是知县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的场所。

    在思补斋,还有一个很大的警世钟,警示着县令和官吏应当当官为民!

    继续南下,来到是:虚受堂。

    虚受堂是当知县受到上级表彰和嘉奖时,反思自己是否受之有愧,是否愧上级对自己的恩赐和荣誉的地方。

    门关着,不知道里头什么样儿。

    虚受堂是整个衙门里面,建筑最少的单元,但是虚受堂是有自己独特之处的。那就是虚受堂房间门前有一副对联。

    对联的内容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温润知道,在这个县衙的中轴线上,他基本上走到底了。

    在右侧,主要建筑有:牢房、厨院、知县后宅和后花园。

    听张大爷提过,在牢房之北就是厨院,厨院二字就透漏出了一丝玄机。

    没错!

    这个厨院,又是一座四合院,因为足够大,做的活儿也多,所以是厨院,而不是厨房。

    在厨院这里,建筑分为厨房和伙房。

    厨房就是做饭的地方,伙房就是摆放柴火的地方。

    因为古代是烧柴火做饭的,所以厨房和伙房是建在一起的,而且厨房锅的烧火处就在伙房里。

    在厨房和伙房的对面,是两座对立而立的饭堂,因为所在方位的原因,被命名为东饭堂和西饭堂。

    温润的前身,中了秀才之后,曾经在县衙里用过饭。

    东饭堂是知县和家人以及师爷吃饭的地方,西饭堂是其他人吃饭的地方。在古代,饮食座位上是以东为尊的,所以东饭堂是给大家吃饭用的,西饭堂则是给下人们用饭的地方。

    走过厨院,出来就是知县宅群房。知县宅亦是一座四合院构造,主要居住着知县和妻子、子女等人,这一部分分为东西厢房。

    从知县宅出来,据说就是衙门里面的后花园。

    温润越走越觉得不太对,按道理来讲,衙门也不是什么事儿都管的,例如在衙门口,就有申明亭。

    第28章 咋回事呀?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

    设申明亭处,也必设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

    城乡各坊里厢,都例置二亭。

    县治之有图者,也多半标明二亭的所在。

    申明亭,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里长襄助。

    起初,老人世袭,不轮充。

    老人之职,酷似秦汉乡官中的三老,掌教化。他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教民榜》,使全里人户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可能同时还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圣谕》六事。并讲说《宣谕》。

    明朝祖制,每月朔旦文书房请旨传《宣谕》一道,教谕百姓于各月应做的事,由顺天府发出,以达于天下。

    如六月百姓应缴夏税,《宣谕》即提醒众人须“各守本分,纳粮当差”。

    除执掌教化外,老人还剖断里中人户争讼之事。

    照明太祖制度的《教民榜》,“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不经由里老理断的,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断六十,仍然发回里老去评理。因为老人的任务是行教化,理词讼,宣讲皇上的圣旨或谕旨,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坊里的百姓,都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史”。

    旌善亭就简单多了,只负责粘贴榜文,公布本地的孝子贤孙、贞女节妇之事,从而达到教化乡民之目的。

    本朝虽然不是大明,也不是大清,但是本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依然在各地各乡设立“申明亭”,由本乡人推举公直老人并报官备案,民间纠纷小事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解。

    调解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

    因为他们已经路过了大门口,温润觉得肯定不是小事儿,要是小事儿的话,他们就会在申明亭那里解决了,一般情况下,百姓们是不会进衙门里去的,他现在不止进来了,还一路同行无阻,进到了三进还往后。

    甚至见到了女眷,县令夫人。

    虽然带了好几个丫鬟婆子,那也有点于理不合。

    还有半路上出来的毛师爷,那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硬生生的打断了县令夫人的话,不等县令夫人说清楚来意,他就被毛师爷带走了。

    还一路直奔后宅……后宅?

    后宅啊!

    古代的男女大防不是说着玩的,一般的大户人家的女子,轻易不可能出自家的后宅。

    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那里是私人领地,一般能直接去后宅相见的,那关系是相当的好,不说是世交,也得是通家之好才行。

    结果没等进去后宅大门,来了个十岁左右的小厮:“老爷跟大人都在前面的虚受堂等候。”

    “刚才没看到啊?”毛师爷皱眉。

    “刚过去,舅老爷也过去了。”小厮小声的道:“这里毕竟是后宅,夫人还在呢。”

    毛师爷又深深的叹了口气:“走吧,温秀才,咱们还得走回去。”

    “好。”温润淡定的跟着毛师爷走,他不多问,也不多说,甚至是一句话都不说。

    毛师爷呢,没想到温润是这么一个性格,他想着,跟温润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