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媳妇的人生(快穿) 第119节
赵家的酒楼生意很好, 认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而是大喜事。周氏没有将客人安排在雅间, 而是就在大堂里。因此, 高玲珑察觉到外面有人在看, 自己抬眼就看到了汪正德。 汪正德心中很憋屈,虽然他要生孩子, 可这不是还没生么,过继给周家的孩子是他如今唯一都儿子。 还是得争取一下,汪正德大着胆子进门,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大声问。:“潘秀丽,谁让你把孩子过继给别人的?你跟谁商量了?” 周氏早就猜到了会发生这种事,当即起身:“汪正德,那么多人都看见你是怎么对待他们母子的,你这脸皮可真厚,怎么好意思上门来找茬的?猫狗畜生都知道护崽子,你不养活孩子,还不让他们过继,生生堵了他们活下去的路,你是不是想让他们去死?没见过你这么恶毒的爹。” 在坐的都是周家的亲戚,端着周家的碗,当然要帮忙。一时间众人纷纷附和。 汪正德就猜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一时间脸都白了。 今日过后,他就没了退路。想要有孩子养老,必须再生。 他一张嘴自然是说不过的。讨了个没脸,只能灰溜溜离开。 * 郑冬雨进屋后发现人不在,又看见大门虚掩着一条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跺了跺脚,忙追了出去。 她猜到汪正德去了赵家的酒楼。果然,隔老远就看见汪正德从酒楼里出来,似乎受了很大打击,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得很不安稳。 他身上还有伤呢,胳膊吊着,再摔一跤可怎么得了? 郑冬雨来不及多想,上前去扶。然后才发现汪正德整个人愣愣的。 她心头咯噔一声,他该不会后悔了吧? 两人各自和离,汪正德一个男人,想要再娶的话,费点心思总能找到。她不同,李蛮都主动喝避子汤了她也不去意不减,潘秀丽又将他们兄妹俩在一起的事情嚷嚷了出去。如果汪正德不要她……就只剩下那些穷的或是年纪大的,她折腾一场,可不是奔着给人做后娘和吃苦来的。 “大哥,你……不高兴了?”郑冬雨眼圈微红,“你该不会后悔了吧?” 汪正德回过神,抹了一把脸:“没!走吧,回家,省得娘担心。” 他确实有点后悔,可事已至此,后悔无用。 汪母卧病在床,几乎是日夜都在咳,夜里睡不好,全靠白天补眠。没听见外头的传言,醒了之后发现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她又有点想喝水,忍不住就觉得哪怕是自己养大的女儿也不够贴心。以前冲着前儿媳可以大呼小叫,如今却不能随心所欲。心里正有点小烦躁,听到大门推开的声音,汪母那点儿烦躁奇迹般就被抚平了。 没时时刻刻守着她,但出门很快就回,也算是心里有她。 汪母正想喊他们送点儿热水来喝,忽然就听见二人在说话。 “我早就看出来了潘秀丽不是个好的,过去几年,汪家也没有对不住她,如果不是你倾尽家财给她买药,她也生不出小宝来。你不就是气头上说了几句难听话么,她可倒好,一转头就把小宝送了人。” 汪母一脸的茫然。 她怎么听不懂这话呢。 “正德,你进来!” 汪母心里很慌,语气也带出了几分。 汪正德知道这事情瞒不过去,见母亲问了,便原原本本说了。 “昨天潘秀丽扬言说要让两个孩子与我断绝关系,不让他们养我。当时我没放在心上,这孩子是我生的,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他们的爹,可我没想到……” 如今孩子上了别人家的族谱,有了其他的亲人,也有了靠山。孩子主动奉养,人家不会管,可要是孩子不想养他,他死皮赖脸登门,那些人绝不会干看着。 汪母又急又气,一轮咳嗽过后,气得捶被子:“潘秀丽这个毒妇!” 心里再恨再恼,奈何下不得床,只能在床上骂几句。 汪正德心里也恨潘秀丽不讲情面,但这事说到底他也有错,眼看母亲生气时咳嗽得愈发厉害,他想到自己刚打听到的大夫,道:“娘,城里有一位孙大夫,擅长治咳疾,儿子带你去找他瞧瞧吧。” 汪母叹气:“家里没多少银子。” 汪正德是个孝顺儿子,早就打定主意不管花费多少代价都要治好母亲,之前和潘秀丽吵架,然后养孩子,又和郑冬雨表明心迹,这才耽搁了几日。 “娘,先去瞧瞧,看大夫怎么说。” 说起带母亲去城里治病,汪正德心头也沉甸甸的。 上辈子潘秀丽没想过男人要与自己分开,跑回娘家去找那些亲戚凑了十两银子,第一次那位姨母就给了八两。 都说穷家富路,手头有银心不慌。汪正德带着母亲去城里求医,第一次就花掉了半数以上的银子,但那大夫确实不错,保证说只要喝上他的药,不说痊愈,定会有好转,至少不会这么咳,且于寿数无碍。 虽然他的药贵,但确实有效。 债就是这么欠下的。 能够活着,谁又愿意死呢?尤其汪母自从落水之后日子很不好过,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做梦都想把自己的病治好,哪怕知道一去会花费不少银子,她也想去。 “可是你身上有伤。” “不要紧。”汪正德今日去找潘秀丽时,能够感觉得到那些人落在自己身上的异样目光。想也知道他们会如何议论汪家,绝对没有好话。 去城里求医,也能暂时避开这些风言风语。 郑冬雨自然想去,从小到大也就当初成亲前和李蛮去过一回。奈何我的银子不多,只在外城几条街上转了转,饶是如此,也见识到了城里的繁华和热闹。不知道内城又是怎样的奢靡华美。 “我陪你,让爹也一起吧。” 汪父有一个能干的儿子,每日什么都不管。哪怕要去各个村里找猪来杀……这活儿根本不费事,附近几个村子谁家有猪跑几趟就能弄个明明白白,一个月里拿几户人家的猪可以杀他心头都有数,压根不用天天跑。空下来的时间他都在茶楼看戏消遣,或是与人闲聊。 听到儿子请他进城,他满脸迫不及待。去了之后,回来又有吹嘘的本钱了。 天蒙蒙亮,一家子就租了马车离开了镇上。 * 高玲珑带着两个孩子搬去了周家所在的宅子。 这是一个小四合院,除了正房之外,左右两边都有厢房和耳房,母子三人住着宽敞得很。 安家不易,周氏特意回来一趟,带着高玲珑去采买。她的意思是,东西能用就行。 高玲珑则不然,想要买好点的,不想凑合。 周氏见她坚持,也没不高兴,反正东西置办了可以用好些年。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高玲珑林林总总选了一车,拢共二两银子。周氏要付账,高玲珑率先付了。 来之前周氏已经打算好付账,看潘秀丽挑挑拣拣的,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愉,眼看人家自己付账,她又很不好意思:“说好了由我照顾你们的。” 高玲珑是还没有腾出手来,安顿下来后绝不会缺银子花,从来就没想过带着姐弟二人由别人照顾。 真收了周氏的东西和银子,那是寄人篱下,周氏再好心,也一定会对母子几人的日子指指点点。比如每天吃什么,一年做几套衣衫,甚至是和亲戚来往送什么礼……这可不是高玲珑想要的。 “我也说过,过继孩子只是想让他们和汪正德再无关系。”高玲珑认真道:“你给我们母子一个住处,已经是帮了大忙。别的都不用管,日后咱们是亲戚,各过各的就行。” 周氏哑然:“可你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现在是有点积蓄,以后拿什么养活他们?” 高玲珑早已打算好了:“过去几年我都在养身子,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吃食上,无意中学会了点豆腐,回头开一间豆腐坊。请个大娘帮我磨豆子,我自己点。应该能行。” 周氏半信半疑,点豆腐要是容易,镇上也不会一家卖豆腐的没有。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周氏立刻转身买了几斤豆子:“回家试试。” 点豆腐呢,最要紧是掌握火候,其实摸清楚了工序,大部分人都能点出来,可想要点得好吃,可不是容易的事。 而这个镇上的人,甚至都不会点。豆子多半是用来炖rou,那玩意儿想要炖得软烂还费柴火。 点豆腐得先定做磨盘,今天是吃不上了。 另一边的汪正德辗转找到了大夫。 孙大夫查看过后,道:“能治。不过呢,这病顽固,得一直喝药。丑话说在前头,药钱比较贵,我这里概不赊欠!” 汪家人一时间又喜又忧。 第150章 孝媳十一 汪正德来这里就是为母求医, 之前以为没得治,还悄悄在心里求过漫天神佛,希望他们不要这么快将母亲接走。 如今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没道理不治。 汪父此人, 大部分的时间都喜欢跟人闲聊吹嘘,对于妻子的病……他其实挺烦的。不分白天黑夜就这么咳咳咳,害他也睡不好。 能治当然要治。 毕竟,他才四十,妻子还不到四十, 太年轻了。 最近天气炎热, 医馆所在的铺子西晒,几人热得满头大汗。大人可以忍,孩子却忍不了。 郑冬雨的儿子今年才两岁,受不了了就不停的哭闹。她忙着哄孩子,那边一家三口在医馆外很快就敲定了要治,汪正德重新回到医馆之中,问:“大概要花多少银子?” “一开始得用上我祖传秘药。”孙大夫一脸严肃, “这个比较贵,一两银子一勺, 两天得三勺。完了就喝配的药调理,每天一副药, 一副百文左右。这钱其实也不多, 看你们能不能接受。” 也就是说, 不算秘药的银子, 一个月得三两左右。 家里是肯定拿不出的, 汪母也知道这药对自家是负担,可让她不治了就这么咳到死, 她不甘心。现如今唯一的孙子都改性了孙,儿子还没娶妻,孙子更是不见影子。她不能死! “先配半个月的。” 一下子花掉了四两多银子,几乎是汪正德所有的积蓄。手头没有余银,他们也没心思去闲逛了,就在附近几条街走了走,还住了一晚等大夫配药。也是大夫的意思,让汪母先试一勺药,看有没有效。 确实有效,汪母落水已经有两三个月,从没有好生睡过一夜。可在客栈里,她自从喝下药后就再没咳嗽。 因此,一家人取药时特别爽快,连个磕巴都没打,还觉得来得值。就是付账的时候觉得心疼。 郑冬雨心头有些不愉,这次来城里,还不如李蛮带她来那一次呢。 李蛮那时候对她不错,只要不是太贵重的东西都帮她买,两人回去时塞了半马车。虽然东西都不贵,可样数多啊。这一回……孩子喜欢的点心都没舍得带点回家。 汪正德看出来了,在马车停下来休息时握住她的手:“委屈你了。娘看病要紧,回头我一定会补偿你,咱们往后还有几十年呢。” 郑冬雨对于他的温言软语很是受用,也不好在双亲面前甩脸子,很快就变得和曾经一样。 * 高玲珑定做了磨盘,这东西不难,两日后第一锅豆腐出锅。周氏赶过来时刚好能吃,尝过后大喜过望,味道这么好,光是酒楼里就要卖掉不少。 一时间,心情有点复杂,她以为过继孩子是施恩,结果是自家占了大便宜! “孩子还小呢,找个人帮你磨豆子,要是你信我,我帮你选人。”周氏语带商量之意,“这个院子如果要卖豆腐的话,厨房还得改一改,你安排一下,我去帮你找短工。” 相比起带高玲珑出去买东西安顿时,周氏语气好了不止一点。 高玲珑颔首:“那就麻烦jiejie了。” 反正,她自己付工钱,如果人不合适,辞了再找就是。 周氏一想到自家能够磨出豆腐来,就特别心热,立即找来了十来个短工,一天时间就把院子改好了。